时间的切片
7.39K subscribers
511 photos
4 videos
19 files
416 links
Download Telegram
价值一亿美元的照片

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看过的图片、读过的书、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

这句话是美国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说的。他生于旧金山,以拍摄黑白风光作品见长,其中最著名的是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系列。他也以摄影题材写作,如技术革新三部曲。他参与缔建的摄影社群f/64中,即可见爱德华·威斯顿、威拉德·范·戴克、伊莫金·坎宁安等大师的身影。他提出“区域系统”的技术概念,认为摄影师应借光线的变化,控制底片和相纸上的密度观感。亚当斯也倡导“可视化”的概念,指照片给予人的观感,取决于光线的测量值,即在景物摄入镜头那一刻已经决定。

————

图 1 是亚当斯著名的作品《月升》

1941 年的一个冬日,亚当斯带着八岁的儿子出行,驱车经过新墨西哥州的赫尔南德斯小镇时,蓦然间他看到了车窗外的景色:夕阳余晖犹在,明月升起,悬在远方的云层和山顶积雪之上,山脚下静默的教堂旁边,十字架碑闪着灼灼白光。

他立刻抓起器材,跳下车,慌乱中在山坡上架好相机,因为找不到测光表,所有一些都凭直觉操作。照片完成的刹那,低垂的太阳偏离了墓园的十字架,光影转瞬即逝。

“这是机遇与熟练运用技术的产物。”因为亚当斯没有记录拍摄日期,只说是1940年至1944年间的某一天,后来天文学家根据月亮高度和方位角,确定了大致拍摄时间:1941 年 10 月 31 日 16 点 5 分。

喜欢风光摄影的人应该对这位摄影大师和他的《月升》不会陌生。这幅运用了他自己发明的区域曝光法的杰作,在三年后的纽约 MoMA 首展上,一举奠定其风光摄影的传奇地位。据统计,《月升》自上世纪 40 年代至亚当斯去世前,共洗印了 950 张,总市场价值超过一亿美元。
知识星球创始人吴鲁加 2022 年读过的好书

社科、心理、政治、传记:

- 筚路维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几个字背后的思考、实践、冲突、艰难、牺牲。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一些国家政策方向。

- 政治学通识。少年时曾觉得政治枯燥乏味呆板,这本书却生动有趣。里面提到了诸多大师推动下,政治思想、理论的演变,深入浅出。

- 这才是心理学。虽然是心理学的入门书,里面的例子却对科学方法、统计学方法也很有帮助。

- 如何预防下一次大流行。比尔盖茨最近这两本书,感觉都是高屋建瓴,针对世界级难题,用科学思维 + 企业家的经营思想,提出解决方案,相当佩服。

- 经济腾飞路:李光耀亲记的新加坡崛起过程。弹丸小国资源匮乏,周边国家虎视眈眈,经济腾飞,且制度有效果组织有能力,很不容易。或许也和创业公司很像。

- 别逗了,费曼先生。看书的过程中我一边吐槽,天才跟我们普通人真就不一样啊,处处都是不经意的智力碾压 & 这个人是真的好玩 & 科学/知识真的有价值。

商业、管理、投资:

- 详谈:杜国楹。一直以为他是营销人,没想到他是个做产品的。

- 优势:组织健康胜于一切。简洁明了地说了组织建设的事,实践性强。

- 投资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作者是 a16z 的管理合伙人斯科特·库珀,从投资人视角,写给创业者的一本书,推荐有融资计划的创业者看。

- 亚马逊逆向工作法。贝佐斯的评价是:除了你们两个,我想不出还有谁能够把这本书写得更好了。讲了作者实践、观察中认为亚马逊最重要的一些工作方法,有实操性。

-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之前没意识到,戴森的创业过程这么曲折。也没意识到,戴森打造了那样一条产业链。还没意识到,戴森是一家私人公司(未上市)。有意思。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德鲁克的经典,其实看过好几遍。但或许是没掌握,每次看,都有些地方恍若初见,觉得自己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实践。

- 这就是投资人。从投资人视角,写给投资新手的一本书,入门投资,或可一看。

- 穷查理宝典。被无数人推荐过,其中的部分演讲,我看了很有收获。以及,我不是太习惯书的内容编排方式。

- 要领:斯坦福校长领导十得。作者是学术界、教育界、工业界的顶级人物,内容平实,发人深省,需要践行。

- 销售加速公式。用工程师思维做销售管理,很精彩。

- 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连续创造了 iPod、iPhone、Nest 的托尼·法戴尔,教你技术、产品、营销、商业、品牌、团队。

小说:

- 西线无战事。简洁有力量的战争故事。雷马克作品。

- 边城。沈从文的中篇小说,文字淡淡的,很有韵味,值得多看几遍,学习他的写法。

- 凯旋门。雷马克的小说,虽然并不以情节取胜,我却很被吸引,能一口气看完,不过未必是大家都能喜欢的——毕竟战争年代的故事,太沉重了。

- 飘。译者李美华,这个译本比我高中时看过的陈良廷译本《乱世佳人》好不少。很喜欢。郝思嘉那蓬勃的生命力,值得大多数人学习。不完美但是真实的人物、价值观,反而更立体。

- 焦虑的人。初看是本推理小说,看完才发现,原来是一本童话。

- 火星救援。多次绝境又找到出路的峰回路转,虽然是本“爽文”式的科幻小说,但还是尽量认真地给出科学依据。

- 罪与罚。这是我看的第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此前读不下去),这回一口气读完了,觉得很精彩,很残酷。

- 挽救计划。火星救援作者的另一本科幻,仍然是个懂科学的倒霉蛋温暖的故事。

英文书籍:

- 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ikant。用平实的语言讲述如何获得财富、获得快乐,不是“成功学”,反正我读了内心更平静。

- Lee Kuan Yew: 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朴素的文字配合上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漂亮的成就,让李光耀的洞见,更让人重视。

- Shape Up: Stop Running in Circles and Ship Work that Matters。Basecamp 的工作方法,值得希望精益创业的软件开发行业的创业者、管理者参考。

- The Great CEO Within: The Tactical Guide to Company Building。简洁清晰的创业指南。

画册:

- EXILES by Koudelka。一本画册,往往顺手就翻完了。这次翻看,似乎有点明白寇德卡编辑时的想法。流放生活彷徨无助,照片却是好看。
IMG_8094.JPG
1.1 MB
很多人看到别人拍的照片有感觉,会不由自主地问,用的什么相机、镜头,还有滤镜?

好像自己照片拍得烂就是因为缺这些东西一样,其实就是水平烂而已。
一种饮食方式
这个不错,如何通过独立开发 App 赚钱,作者是白描 App 和 方弗相机 App 的作者,拥有 2000 万用户,想做独立开发者的,和他交流。https://note.mowen.cn/note-intro/?noteUuid=x2aX0O1do_pIJov0dVCw-
林外的专辑更新了,这一期他用长音频介绍了香港优才计划,他申请到了香港身份。一共100篇,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https://note.mowen.cn/note-intro/?noteUuid=eqszvilHrEEouh4YjNpUB
大部分时候,钱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资源,在现在这个消费主义横行的年代里,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

肯定不是全部,但剩下的大部分,对我们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所以个人和企业,都需要保证自己有相对充足的现金流,这很重要,在某些时候,是最重要的。

怎么赚钱呢?有人通过交换时间和价值,打工赚钱,有人做自由职业成为创作者,把一份时间做出来的东西,卖出很多份,获得收入。有的人创业,还有人投资理财。这些都是不错的途径。
但有些人说,我只对钱感兴趣,怎么赚,我不知道,我不感兴趣。

如果你只对钱感兴趣,对如何赚钱不感兴趣,就很难获得财富。

所以我的观点是,想赚钱,首先要培养对赚钱这件事的兴趣。如果你发现自己做什么可以赚到钱,就让自己对这件事感兴趣起来。

我工作了 20 多年,在职场上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很多人对自己手头的事情很厌倦,说,这个是我喜欢做的事,那个是我擅长做的事,最后发现自己现在做的事不仅和这两件没关系,并且和赚钱也没啥关系。

再进一步,你发现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也和挣钱没交集,呜呼哀哉,世界上还有这么巧的事?
那你怎么养活自己呢?

我自己不是很喜欢在做事的时候用兴趣和擅长做挡箭牌。人们做事的驱动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驱,比如兴趣、虚荣心等等。另一个是外部驱动,也就是完成任务之后的奖励,后者是一种利益驱动。我们去学一门新的知识,很多时候都不是基于兴趣,说因为不感兴趣所以学不好的基本上都是无能的借口。大部分人能够学好英语、编程、摄影、写作,都是利益驱动的,这种利益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是物质上的,亦或兼而有之。

理想的结果当然有,就是文末这张图的反面,你感兴趣的事,擅长的事,最好和赚钱的事,有个交集,而你,恰好在这个交集里做事。我们应该努力把自己放到这样一个位置。

这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努力和准备。在没到之前,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就是正道。

https://note.mowen.cn/note-intro/?noteUuid=s-PPvRrCT8ddlNdghQRNt
老池全情打造墨问专辑:36个具体工作方法,和盘托出自己20年的创业和工作方法,https://note.mowen.cn/note-intro/?noteUuid=vHjQ211wpeK_k5jdy9moH
和二爷聊起舒适圈,说年轻时自然要走出去,见风见浪,甚至挖山填海,都这个岁数了,就想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工作和生活都是如此。我说是啊,现在都是舒适圈,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舒适圈。
以前写代码的时候,偶尔写写文章,做做分享,被人喷不务正业,和菜头转龙哥饭否的时候写过一句喜欢写文章的产品经理都不是好产品经理,无一例外,大家都以为是龙哥写的。其实根本不是。

不过我比较老实,后来就专门以写作为生了。还做了产品和公司,现在想想,这才叫听人劝,吃饱饭。
Forwarded from 小道消息
前几天和池老师团队搞了次对谈,聊了不少。微博上有些网友可能还没看,感兴趣的话,抽空看看,不费油。[doge]

我还记得几年前我说要创业的时候,知乎上早就有人故意挖了坑,如何看待某某人高调宣布创业?有热心网友说:最多一年倒闭。当然也有热心勉励者,但冷嘲热讽者更多。

我们发布第一个小产品的时候,媒体的报道是类似这样的标题「无码科技发布新产品,带宽不足导致宕机」,不少人围观了产品后说「就这?我两天就能做一个」七年过去了,当初发布的产品还在。虽然不赚钱,也还在不断更新迭代。而那些说两天他自己就能做一个的网友,不知道这些年他都做了什么产品。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同事都忍受不了了,跟我说虽然知道你不愿意,但为了公司你能不能维护一下个人信息,现在一搜公司都是负面的信息,好像这公司干了多大坏事似的。

那些从开始就不好看,甚至一直不看好我们,用刁钻的角度揶揄我们挖苦我们的网友,一定程度上是对的,我也自认为做得不好。只是我站到了场上。至今还没退场。

希望大家都不要退场。

https://mp.weixin.qq.com/s/sMr7VZLE5DsPcxYT4yOzpw
蒋方舟:谁是谁的《主人公》

周末开始读蒋的新书《主人公》,讲得是她读书的故事,看内容有一部分应该来自她之前的有声节目人生之书。但文字比音频好太多了,在我来看,基本上是一节精彩绝伦的文学课,一部文字版“作家纪录片”,数十位作家的命运和写作心路历程,尽在指尖。

好看,不负才女之名。

前言就很美:

今天很多读者对作家的心态犹如粉丝对偶像,崇拜以外,还夹杂着代入、怜爱。

契诃夫的形象是一个缺钱的懒汉,被引用最多的话是:“对未来我充满希望。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契诃夫还写:“我没有钱用,但又懒得去挣钱。请您给我寄一些钱来吧!我决不食言:我只懒到5月份,从6月1日起我就坐下来写作。”卡夫卡也是一个丧气专家,名言是:“我最擅长的事,就是一蹶不振。”

原来名作家也和我们一样啊。不,契诃夫在骗你。他的勤奋超过任何人。他短短一生写了四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每篇文字都在水准之上,其中不乏经典。

“一蹶不振”的卡夫卡下班之后才能开始写作,仅仅用了一个晚上就写完了小说《判决》。他显得丧只是因为他把人生中所有的兴趣——爱、吃喝、欣赏艺术,全部汇总交付给了写作。

作家们展示给你灰烬,却隐瞒了他们怎样燃烧过。

来自蒋方舟《主人公》,推荐指数:四星半。


2023年12月2日
大部分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不停的为自己加标签,或者叫穿衣服,比如学生/工程师/CEO/妻子/父亲/儿子/创业者等等,最终人们成了一个花里胡哨的人,并且按照每件衣服的样子去生活,那人的本心呢?梦想呢?慢慢就不在了。

《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呢,原本是个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突然魔鬼附体,迷上了绘画,然后开始去标签,职员、丈夫、父亲、情人、优裕美满的生活,统统抛弃了,他去了巴黎学习绘画,最后流浪到了塔西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并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可惜的是,最后主人公染病去世,他的土著姑娘依照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甚至没有留下一根木头。

读来让人十分难过。一边是平庸的幸福,一边是凶险的理想,人们会选择哪一边呢?大部分是前者吧。
避免被投喂的最好办法是读一本书

很多人遇到问题会搜索一下,在国内,这种随意的搜索大概率会把你带到百度知道、知乎、小红书、抖音或视频号里。我们不得不说,这些平台里的信源都是非常随意的。比如那些作者会非常轻易的对某个问题下结论,“因为我看到周围的人如何如何云云”。没数据,没调研,没任何科学结论,没有专业背景,上来就下结论,然后还有一堆点赞的。

生活中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当然可以这么搜索并获取信息,比如马桶堵了咋办,如何使用手机的某个功能,怎么装修,如何抢票,留学咨询等等,多看几个信源,基本都可以找到相对正确答案。

但对于重要的,严肃的课题,我推荐大家去读相关领域的优秀书籍,或者使用你信得过的信源,甚至直接去读论文。因为:

1 、搜索本身就可能带有投喂性质,大部分人的搜索都有具备倾向性。比如搜索一日三餐有什么坏处和一日三餐有什么好处,倾向性是完全不同的,根据相关性,你就会得到不同的搜索结果。结果就是你越倾向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结果。比如你认为强迫症不是病,你根据自己的预设搜索,就会得到更多的信息去加强你的结论。如果你认为强迫症是严重的疾病,那搜索结果也会加强你这方面的认知。这时候我们最好的做法是什么?去读一本强迫症领域权威的书籍。

2 、优秀的书籍,在你搜索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不会预设你的搜索和认知,好书会客观系统的陈述作者要交付给你的主题,这有利于我们更全面的矫正和验证自己的认知,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3 、搜索引擎的这种投喂性质,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好的问题去矫正,比如问相对客观的问题,如何治疗强迫症,一日三餐的来源是什么等等。

短视频就更麻烦些,因为短视频的用户行为太容易捕捉了,你的滑动屏幕行为,停留时长,观看的完播率,非常容易暴露你自己的深层次倾向,机器会根据这些信息,源源不断的为你推送让你上头的小视频,然后用户就会像傻子一样张着嘴呵呵笑,两三个小时候就过去了。

4 、为什么大部分人们不爱读书,但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刷短视频?二爷邱岳告诉我:阅读的乐趣应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但短视频的刺激一瞬间就可以了。

5 、仅仅是为了 kill time 也就算了,如果一个课题或知识对你非常重要,那我强烈建议你先去扎扎实实读一本好书,建立自己的基本知识框架,再去搜索也来得及。

https://note.mowen.cn/note-intro/?noteUuid=s-PPvRrCT8ddlNdghQRNt
跨年我做了两件事,找猫,写了一个 mini 课:https://note.mowen.cn/note-intro/?noteUuid=yGIdT0yrTWOXUWBtPySeo

别人宏大,我具体

在 2023 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晚上,有人在写总结,有人在跨年演讲,有人在看跨年演讲。我没有,我今天就做了两件事,非常具体。

第一件就是找猫。墨墨藏到了一个非常隐蔽并且只能进去出不来的缝隙里睡了八个小时,我一度以为这货走失了。我做的事情就是,找遍老家(老爸家)的所有角落,除了那个缝隙,本来我非常笃定墨总不会离家出走,结果一个邻居的小姐姐在电梯里说,听到五楼有猫叫。我老家在六楼,于是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恍惚了。开始打印墨总的大照,写寻猫启事。去看物业的监控,上下楼找了四趟,一共跑了四十八层加俩地下室,我的信念只有一个,找猫。
我从中午找到夜里 8 点,万念俱灰,躺在床上开始想象墨总悲惨的后半生,心下凄楚。这时候墨总睡醒了,在缝隙的灰堆里喊叫,放我出来~~。于是,猫找到了。第一件事完结。

第二件是写了一门 mini 课,叫做《老池的公开分享课》。
我自己很早就开始做公开演讲,最初是赶鸭子上架,后来尝到甜头,于是持续至今。这种分享行为对我帮助非常大,我在 2001 年就给几百位北京初高中学校的老师讲过产品,做产品演示;我在顶级的技术大会做过技术和产品分享;在斯坦福大学为硅谷的工程师做过一次演讲,现场还挺热烈的;在锤子科技的时候,在各个大学和罗永浩一起做过高校巡讲。我还开过自己的产品发布会。

好的演讲可以感染无数人,并通过影像在互联网无限传播。即便分享的范围只限于公司内部,也会影响你的同事和上级。以前信息的传播效率太低,你在大街上喊一嗓子,最多传半个街区就销声匿迹了,这还得是大嗓门,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也只有伟大人物的伟大演讲能够在当时当期传播,并流传下来。

到了互联网时代,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都可以在瞬间传遍互联网。在这个时代,写作和演讲变得如此重要,如果你能够在公众面前当众演讲,并且感染现场的听众,进而把内容和情绪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那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技能。

于是我决定在 2023 年结束的时候,做一个 mini 演讲课,也许可以帮助一些人,一共四部分, 包括:

1、公开分享为什么对我们那么重要。
2、公开演讲就是讲个好故事。
3、如何做一个演讲型的幻灯片。
加餐:即兴演讲怎么玩

这门 mini 课容量 10000 字左右,有加餐,会答疑,早鸟价 19 元,定这个价格,主要是为了让这门课,更有用(花钱了你才记得读和实践)。

这其实就是我一直践行的,具体生活。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对我来说,都是具体的一天。

该找猫找猫,该写作写作,就这样。

明年见。

2023年12月31日
你可以远离体制,但不要选择进粪坑里堆屎山

最近央视出了个反腐大片,说的是国足腐败的事情。尽管我一直就知道中国足球从 21 世纪初就开始逐步变成一个大粪缸,我也早就十几年不关注国足赛事了,但依然有在这个阶段成长起来的球迷为这个球队呐喊助威,倾注情绪、金钱、甚至心血。而我早就知道,这些根本不值得。

看看他们是咋说的:
李铁被火线任命为男足国家队主教练后的第二天,就飞到武汉和卓尔俱乐部谈交易。原武汉卓尔俱乐部董事长田旭东透露:“实际上就是利益交换,就谈得很赤裸了,我带哪几个球员进去,可能哪个球员会给你们给上场时间,在足协层面上肯定会搞好关系,帮你们提供一些资源。他给我们开出了这么多非常诱惑的这种筹码,向我们要钱。”

李铁与卓尔俱乐部以总额6000万元的金额,签下了一纸所谓的“合同”,实际只是以此为幌子,来掩盖权钱交易的本质。随后,他很快将卓尔队的四名球员选入了国家队大名单。原武汉卓尔俱乐部董事长田旭东:“那天看到那个国家队名单,我脸是发红的,什么意思呢,我知道我们球员的能力,进不了,一个都进不了。“

这样的人能把国家队带进世界杯,痴人说梦。很多人说这是体制问题,李铁等人只是不愿意对抗,选择了顺其自然的方式,这可把利欲熏心说的太清丽脱俗了。猪油蒙了脑。

就李铁这个个体,他完全可以选择不这么玩,远离体制一样可以挣钱养家把周围的人照顾的好好的。但他选择了进粪坑里堆屎山,一边堆,一边对自己说,我身不由己啊,但这样好像也不错呕。

当年李铁从巴西健力宝到国足再到英超,那也是响当当的铁子、硬汉,现在沦为阶下囚,唏嘘感慨。

后悔用吗?有用还要法律干嘛呢。我看不抓起来,这些人的后悔可能还要等几十年,也许还在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