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灵感,我自己的习惯是,写作需要伴随着大量的阅读,也就是高强度的输入,同时多做记录。我几乎每天都会写几百或一千字,记录自己的思考或读书笔记,所以才会有墨问便签这样的产品出现。输入多了,灵感自然就产生了。
其实做产品也是类似的状态,需要不停的思考和使用产品,自己的产品,别家的产品,好的产品,坏的产品,然后灵感自会涌现。
不过,做一个好产品能持续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写文章频率高太多了,写小说慢点,一年或几年也可以写一部长篇。
这么看来,还是写作容易些。
其实做产品也是类似的状态,需要不停的思考和使用产品,自己的产品,别家的产品,好的产品,坏的产品,然后灵感自会涌现。
不过,做一个好产品能持续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写文章频率高太多了,写小说慢点,一年或几年也可以写一部长篇。
这么看来,还是写作容易些。
人真正长大的两个节点
说的是大部分人
人对世界的认识,一方面来自经历,另一方面来自读书学习和思考。两者都不可或缺。但人什么时候能真正长大呢,或者说,人生的重大分水岭在哪?
我觉得一个是遭遇自己父母的生老病死,另一个就是子女的突然长大。当然,前者比后者还要令人感慨和难以适应。
一个人不管多大岁数,只要父母双亲健健康康的生活着,你总会有那么一些瞬间,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父母也会长久的活下去,他们就像一座横亘在你和死神之间的大山,你觉得安全可靠,无论如何,你还有港湾。等到他们离去,你会发现那道屏障消失了,你必须自己去面对世界和死亡。那种沉痛的感受,会侵扰你很久很久,最终你会意识到,你已经是自己最后的依靠了。随之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彻底长大了,再也没办法依靠他人。
小孩子也是类似,那些成天环绕膝下,拉着你的手让你讲故事哄睡的宝宝,突然有一天就长大了,他们紧闭房门,贴上条幅闲人免进,外加一幅着火的油罐车海报。你会低头琢磨,这家里谁特么是闲人,这个十句话问不出一个屁的孩子,还是那个乖宝宝吗?
你开始学会放手和疏离,看着那个娃娃变成一个硬朗的少年或美丽的少女。你知道了,这就是生活。
每个人都应该过好自己的一生,孩子应该走出他们自己的世界,父母应该守护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世,应该对自己负责。娃越长大,越独立,父母越老,越依赖。照顾好他们。
说的是大部分人
人对世界的认识,一方面来自经历,另一方面来自读书学习和思考。两者都不可或缺。但人什么时候能真正长大呢,或者说,人生的重大分水岭在哪?
我觉得一个是遭遇自己父母的生老病死,另一个就是子女的突然长大。当然,前者比后者还要令人感慨和难以适应。
一个人不管多大岁数,只要父母双亲健健康康的生活着,你总会有那么一些瞬间,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父母也会长久的活下去,他们就像一座横亘在你和死神之间的大山,你觉得安全可靠,无论如何,你还有港湾。等到他们离去,你会发现那道屏障消失了,你必须自己去面对世界和死亡。那种沉痛的感受,会侵扰你很久很久,最终你会意识到,你已经是自己最后的依靠了。随之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变化,彻底长大了,再也没办法依靠他人。
小孩子也是类似,那些成天环绕膝下,拉着你的手让你讲故事哄睡的宝宝,突然有一天就长大了,他们紧闭房门,贴上条幅闲人免进,外加一幅着火的油罐车海报。你会低头琢磨,这家里谁特么是闲人,这个十句话问不出一个屁的孩子,还是那个乖宝宝吗?
你开始学会放手和疏离,看着那个娃娃变成一个硬朗的少年或美丽的少女。你知道了,这就是生活。
每个人都应该过好自己的一生,孩子应该走出他们自己的世界,父母应该守护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是一世,应该对自己负责。娃越长大,越独立,父母越老,越依赖。照顾好他们。
看任何一个创作平台里的创作者,其实能够长期坚持输出、思考和分享的人,真的是非常少。绝大部分人都是浅尝辄止,图个新鲜。所以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有机会,你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会超过非常多的人。
这个事情我从公众号时代就发现了,现在做墨问创作者工具,发现十年过去了,这个规律一点没有变。
创作行为是一种主动行为,并且初期需要付出艰难的冷启动和习惯养成过程,很不容易,这一点几乎劝退了所有当初雄心勃勃要做点改变的人。留下的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才有可能创造出点什么,收获一点什么。
为什么我们能坚持睡觉吃饭刷剧刷短视频短文和买买买?因为生理需求和多巴胺奖励的驱使。人的大脑太容易骗人了。
那为什么我们能坚持上班呢?因为不上班就没有经济收入,上面那些事都做不了,所以我们必须上班,这是个成年人的被动行为,每天早上,我们必须起床去自己不喜欢的一个空间里,看别人脸色行事,下班后继续缩进自己营造的安全屋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过庸常的生活。
同样,一直过庸常的生活,也需要勇气,只是这种勇气被遮蔽起来,让人们觉得这并不是一场悲剧。
事实上,我们能完全掌控的,也就这么点事。
2023年7月26日 上午 10:04
这个事情我从公众号时代就发现了,现在做墨问创作者工具,发现十年过去了,这个规律一点没有变。
创作行为是一种主动行为,并且初期需要付出艰难的冷启动和习惯养成过程,很不容易,这一点几乎劝退了所有当初雄心勃勃要做点改变的人。留下的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才有可能创造出点什么,收获一点什么。
为什么我们能坚持睡觉吃饭刷剧刷短视频短文和买买买?因为生理需求和多巴胺奖励的驱使。人的大脑太容易骗人了。
那为什么我们能坚持上班呢?因为不上班就没有经济收入,上面那些事都做不了,所以我们必须上班,这是个成年人的被动行为,每天早上,我们必须起床去自己不喜欢的一个空间里,看别人脸色行事,下班后继续缩进自己营造的安全屋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过庸常的生活。
同样,一直过庸常的生活,也需要勇气,只是这种勇气被遮蔽起来,让人们觉得这并不是一场悲剧。
事实上,我们能完全掌控的,也就这么点事。
2023年7月26日 上午 10:04
短视频会导致一种什么样的文明
今天继续听顾衡老师的专栏,老爷子累了,休息两周,作为读者我得自觉点,赶紧查漏补缺,把剩下的几节课学完。
有人在问顾衡,说:“一种新媒介的出现,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那么我想请教顾衡老师:短视频会导致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呢?
短视频能定义文明吗?不好说。得过去之后才知道,不过顾老师给了个定义:我个人同意尼尔·波兹曼的观点,就是随着传播技术的发达,结局就是政治的极端化、社区的破碎化和民众的反智化。
今天继续听顾衡老师的专栏,老爷子累了,休息两周,作为读者我得自觉点,赶紧查漏补缺,把剩下的几节课学完。
有人在问顾衡,说:“一种新媒介的出现,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那么我想请教顾衡老师:短视频会导致一种什么样的文明呢?
短视频能定义文明吗?不好说。得过去之后才知道,不过顾老师给了个定义:我个人同意尼尔·波兹曼的观点,就是随着传播技术的发达,结局就是政治的极端化、社区的破碎化和民众的反智化。
一个推测,在资本进入理性阶段甚至颓败的时候,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少,留下来的创业者会是有能力有资源的选手。而自由职业者会多起来,现在 IT 等相关基础设施和平台能力的高度完善,也让独立做事变得更容易了。
比如独立开发者,自媒体,各种咨询师,摄影师,画师,音乐师,保险员等等,会越来越多。
还有小工作室,俩三人搭伙为用户提供服务等等。
或者说,我们相互服务。
比如独立开发者,自媒体,各种咨询师,摄影师,画师,音乐师,保险员等等,会越来越多。
还有小工作室,俩三人搭伙为用户提供服务等等。
或者说,我们相互服务。
如何不说人话?
邓安庆: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活动,看到嘉宾在台上谈论某部小说,用的都是术语,“现代性……遮蔽……人性的深度……对历史深渊的回望……”,我心想:“太可怕了,他读小说的真实感受就是这些硬邦邦的概念结合么?就像是一只鲜活的猫被扣在盆子里,而这个人摸着盆子的塑料表面,说着对猫的感受。”
所以轮到我自己来讲的话,希望是直接摸着猫的身子来给大家分享那种真实的感受。
邓老师说到人心里了
2023年8月23日 下午 7:24
邓安庆: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活动,看到嘉宾在台上谈论某部小说,用的都是术语,“现代性……遮蔽……人性的深度……对历史深渊的回望……”,我心想:“太可怕了,他读小说的真实感受就是这些硬邦邦的概念结合么?就像是一只鲜活的猫被扣在盆子里,而这个人摸着盆子的塑料表面,说着对猫的感受。”
所以轮到我自己来讲的话,希望是直接摸着猫的身子来给大家分享那种真实的感受。
邓老师说到人心里了
2023年8月23日 下午 7:24
iOS 17 更新了啥?
早晨起床就收到了 iOS 17 的更新提示,嗷嚎,正式版终于发布了,升。
洗脸刷牙,睡醒运动,喝牛奶,洗头,打完收工,系统也更新完了。打开一看,一毛钱变化也没发现,我把手机晃了晃,不应该有点变化么?
想起来了,充上电横着放,有奇迹发生。试了试,果然出现了一块表。是 iOS 17 没错了。
看了下 Release Notes:iOS 17 为「电话」、「信息」和「FaceTime」通话带来了重大更新。怪不得看不出来,都是国内基本不用的功能。真是,现在电话几乎都不大了,短信仅用于接受快递信息,其他都是垃圾和广告。
iOS 17 对我们有用的更新有啥的呢?
1、待机显示,充电横放有惊喜
2、隔空投送,碰一下就行,不知道电脑和手机碰行不行
3、小组件的交互方式更新了,放首歌、关个灯,很多事在小组件上就能做
4、音乐多了个同播共享,还不知道咋玩
……
以上这些,你不用,就和完全没更新一样。
在我来看,这次最明显的更新,反而是和硬件有关。如果你有 AirPods Pro 2 代耳机,只要升级到了 iOS 17,就会享用新增的功能:自适应音频。这个功能可以动态融合通透模式和主动降噪功能,根据你一天之中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互动需求,为你量身定制,控制噪音。
开车、走路、健身,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既可以降噪,又能把外界一些必要的声音放进来,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安全性,毕竟,如果你快要装上电线杆的时候,可以听到其他人的尖叫了。
另外,个性化音量功能会运用机器学习技术,逐渐了解你的个人偏好,并根据所处环境,在播放媒体时进行微调。
这次还新增了一个对话感知功能。当我们开始与身边的人交谈时,会自动调低所有媒体音量、降低背景噪音,并增强你面前说话者的声音。带着耳机听着音乐也可以和其他人从容对话。
今天主要试用了 AirPods Pro 2,效果是真不错。
要我说,就凭这一点,也值得升级。
补充,设置-屏幕使用时间里还多了一个屏幕距离,打开后如果你贴着屏幕太近会收到系统提醒,离我远点。
就这样。
2023年9月19日 下午 5:42
早晨起床就收到了 iOS 17 的更新提示,嗷嚎,正式版终于发布了,升。
洗脸刷牙,睡醒运动,喝牛奶,洗头,打完收工,系统也更新完了。打开一看,一毛钱变化也没发现,我把手机晃了晃,不应该有点变化么?
想起来了,充上电横着放,有奇迹发生。试了试,果然出现了一块表。是 iOS 17 没错了。
看了下 Release Notes:iOS 17 为「电话」、「信息」和「FaceTime」通话带来了重大更新。怪不得看不出来,都是国内基本不用的功能。真是,现在电话几乎都不大了,短信仅用于接受快递信息,其他都是垃圾和广告。
iOS 17 对我们有用的更新有啥的呢?
1、待机显示,充电横放有惊喜
2、隔空投送,碰一下就行,不知道电脑和手机碰行不行
3、小组件的交互方式更新了,放首歌、关个灯,很多事在小组件上就能做
4、音乐多了个同播共享,还不知道咋玩
……
以上这些,你不用,就和完全没更新一样。
在我来看,这次最明显的更新,反而是和硬件有关。如果你有 AirPods Pro 2 代耳机,只要升级到了 iOS 17,就会享用新增的功能:自适应音频。这个功能可以动态融合通透模式和主动降噪功能,根据你一天之中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互动需求,为你量身定制,控制噪音。
开车、走路、健身,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既可以降噪,又能把外界一些必要的声音放进来,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安全性,毕竟,如果你快要装上电线杆的时候,可以听到其他人的尖叫了。
另外,个性化音量功能会运用机器学习技术,逐渐了解你的个人偏好,并根据所处环境,在播放媒体时进行微调。
这次还新增了一个对话感知功能。当我们开始与身边的人交谈时,会自动调低所有媒体音量、降低背景噪音,并增强你面前说话者的声音。带着耳机听着音乐也可以和其他人从容对话。
今天主要试用了 AirPods Pro 2,效果是真不错。
要我说,就凭这一点,也值得升级。
补充,设置-屏幕使用时间里还多了一个屏幕距离,打开后如果你贴着屏幕太近会收到系统提醒,离我远点。
就这样。
2023年9月19日 下午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