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 · 随行
76 subscribers
2.4K photos
74 videos
88 files
1.23K links
所见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FW
Forwarded from APPDO的互联网记忆
2024年人均单次就餐价跌破40元,疫情来的首次,跌回2018-19年的区间。

拼好饭yyds🥹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Lens on Asia】法制纪实,全文转发:杭州一名女司机被杀,警察抓了五个年轻人。(不要以为有什么误会,事
后证明就是随便抓的。)
指纹一个都对不上,口供也前后矛盾,甚至开庭的时候,37个证人无一到场。
当时的审判长张德保看出来口供有刑讯逼供的问题,大概率知道是冤案,便不敢宣判,找合议庭会.

历经两任院长,第一任不敢做决定, 第二任院长说:留几个人一条生路, 以后还有申诉的机会。

于是张德保法官判了死缓。
看明白没有,明知是冤案,可是法院不敢放人,不敢判无罪。主审法官出于良心,顶住压力没有当场要他们几个的命,判死缓是大恩大德。
至于是什么原因,主持人也问了,给出的回答是:
如果改判,会影响到相关人员的奖金。
也就是说:五条人命,不值老爷们的奖金和升官。
当时这个案子办的有多荒谬呢? 不但没有任何证据,连做出来的证据材料也全部都是假的。全部-都是-假的!

甚至可以说所有证据都是编造的
其中有个关键证人叫朱富娟,直接指证了五个青年。但是她没有出庭也就
罢了,居然连人也找不到,十五年后复审的时候也找不到,整个人间蒸发。

律师直接怀疑这个人是捏造出来的。

因为女司机被杀后,出租车被开走遗弃,所以小作文里需要一个司机。

于是案情陈述中,说五人之一的陈建阳是杀人后开车的司机。

而陈建阳本人根本就不会开车,且从来没有开过车!

最炸裂的是其中一个叫田伟冬的哥们,铮铮铁骨,无论如何殴打都不认罪,最后咬断自己的舌头。

警察给他治好伤后继续打,他伸手扯断刚缝好的线,满口喷血,警察才作罢。

哪怕是这样,最后还是被按着摁了手印。

开庭的时候,除了一个,其余四个都拒不认罪。

也就是说,连口供都没有。

就这样一个情况,法官依然给判了杀人成立,死缓。

请注意,法官张德保在这里是正面形象!

正是张老的坚持了良心,加上第二任院长有担当,才保下五人一条小命!

换句话说:在现有司法环境里,故意判冤案的法官都能算好人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司法环境呢?

主持人问为什么会这样,权威人士田文昌主任回答:

因为没有人敢说疑罪从无这个观点。

看明白了吗?不是说什么按不按“疑罪从无”的精神判案,而是不敢按“疑罪从无”判案,提都不敢提。

也就是说,我需要你杀人了,那你就是杀人了,即便你能证明你没杀人,那也没用。

就比如李建阳在法庭上辩解自己不会开车,说随便你们调查,只要有一个人说见过我开车,我就认了。

没用,根本就不会去调查(街坊邻居一问便知的事),你说了白说,当你没说过。

五青年是什么时候翻的案呢?17 年后。

在他们坐了 15 年牢的时候,真凶项生源落网。

(看清楚,一个人作案杀人的案件,公检法为了政绩,编造出一个五人团伙作案的故事来!一个人的脚印指纹,是怎么跟五个人圆上的?这不就是杀良冒功嘛!)

用博主的话来说,当年办案的那些人,升职的升职,退休的退休,对大家影响不大了,才有机会给五人翻案。

当然,跟所有被冤枉的人一样,五青年也吵吵着要追责。

官方接受《东方早报》采访时称“相关人员已追责”。

但是是如何追责的呢?对不起,不公开。

好不好笑?

就好像“我儿子我会带回去管教的”一样好笑。

需要跟你交代吗?

不需要,哪怕你被关了 17 年冤狱。

话又说回来,如果追责的话,张德保法官要不要追责?肯定是有重大责任的,因为他是主审法官。但是五青年感谢他还来不及,又怎么愿意追他的责呢?

这什么意思呢?

就是这个案件中,很多责任人也是被体制所裹挟,好人变坏人,不得不做出违心之举,共同来陷害他们。

所谓“旧社会把人变成什么”,就是这个意思。

相比之下,大同案真的不算离谱的了。

你再去看看汪康夫案,就是冒充女学生身份写了一堆被强奸的材料,然后叫女学生来签字,就把汪康夫判了 10 年。女学生都不知道自己签的是啥,连“被害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被害了。

你再去看看房洪彪案,8 岁女儿被母亲胁迫,指认父亲强奸。父亲当时在外地出差,且母女口供矛盾,仍被判了 11 年。坐了 10 年牢,女儿长大了,出面作证当年是陷害,他才翻案。

所以说,现在我承认我错了,大同案能让我们来讨论“疑罪从无”这个词,已经是时代的进步了。

至于影响嘛..我刚才说的是时代的进步,我可没说他们进步了。
Forwarded from 即刻精选
「连线」杂志报道了一起由Google交出搜索记录从而破获的凶杀案,还挺要素过多的:

2020年8月的一个深夜,科罗拉多州一处郊区的独栋房屋着火了,有两户人家——都是塞内加尔的移民——合租住在里面,连大人带小孩总共9个人,火灾最后导致5人丧命,其中包括年仅2岁的婴儿。

附近的监控镜头记录了有3个戴着面具的人出现在了房子外面并实施纵火,由于事发突然且残忍,除了消防之外,当地警局也出动了,警官贝克在开车前往事发地点前,掏出手机搜了一下地址——那个住宅有点偏,他担心走错路——但正是这个举动,为最终破案留下了伏笔。

如果用上帝视角来看,纵火杀掉那5个人的主犯,叫凯文,16岁,是越南移民,父亲是领高薪的会计师,家境富裕,但他却是一个叛逆的青少年,虽不缺钱,却会干一些偷卖大麻之类的违法勾当。

凯文在暗网上找人买了一把枪,结果在线下交易时被对方给抢劫了,把他的钱包和手机都抢走了,这让凯文觉得非常丢人,自己明明是混社会的,却被社会毒打,简直不可原谅。

于是他打开iPad,通过「查找我的设备」功能,定位自己那台被抢的iPhone,发现它停留在Truckee Street 5312号。

凯文这时并不知道,苹果的这项定位功能依赖于GPS、信号塔、Wi-Fi等多个数据的组合,并不是完全精确的,精度误差很大,而他锁定的敌人,根本不是抢他手机的那伙人。

经过十来天的计划,凯文找了2个朋友一起前去报复,他们原本只是想做些扔石头砸坏窗户之类的行径,但事到临头越想越气,直至发展到带着装满汽油的油桶过去,在住户都睡着的深夜里把整个房子都烧掉了。

后来当电视台播报新闻并给出了被害者照片时,凯文才意识到自己好像找错人了,但他选择什么都不说、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警方那边这时正在头疼,监控拍到的画面没有提供太多线索,按照法律程序,他们申请电信运营商商提供了纵火案发生前后在Truckee Street 5312号附近有过活动的时候手机号码,总共有上千个,再经过一系列的交叉比对后,能够被确定案发时经过现场却没有合理原因的手机号有33个。

到了这里也就卡住了,这33个手机号的主人都和被害者没有任何往来,找不出可怀疑的动机,警方考虑到如果全都传唤审讯的话,有可能会打草惊蛇,并导致嫌犯逃往境外,于是查案陷入了僵持状态。

直到在一次会议里,警官贝克和他的同事想到,那个地址如此偏僻,连自己出警前都下意识的搜索了一遍,那么是不是可以去找Google要求调取犯罪前搜过该地址的用户记录?

「就像是一扇从未被留意过的门被打开了」,警局联系了检察官,尝试了解找Google索取这类信息以便破案的先例,并起草了一份搜查令发给Google,要求地方提供事发前15天里所有搜索过Truckee Street 5312号这组关键词的用户账号。

Google一开始拒绝了这份请求,理由是它不能在没有明确嫌疑的判断下就把用户隐私交给执法部门,但因为这起案子影响力太大——媒体都以为这是种族仇恨的犯罪——在经过了十几天的磋商后,Google选择了配合,并给出了61个在火灾前几周内搜索过那个地址的设备以及IP列表,其中5个IP在科罗拉多州本地,这5个IP里又有3个有过多次搜索该地址的行为,「恰好」和监控拍下的嫌犯人数一致。

在有了确定的怀疑对象之后,流程就通畅多了,针对这3个人的搜查令如流水般的被审批通过,他们的购物记录都被查了出来,包括能和监控画面对应上的面具、衣服等等,在压倒性的证据面前,凯文在警局里直接就认罪了。

3个人最后都被判了重刑,未满14岁的从犯之一被判10年,另一名从犯被判40年,凯文作为主犯被判60年,在宣判期间,凯文面对受害者的家人,对着一张皱巴巴的纸念道:「我是一个被愤怒懵逼的蠢货,一个夺走生命的失败者,没有任何借口,都是我的错。」

source:wired.com/story/find-my-iphone-arson-case/

by @阑夕ོ #科技圈大小事
Forwarded from 金十数据
日本40年期国债收益率延续跌势,下跌25个基点至3.285%。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研究揭示中国地方政府设“墙中墙” 河南成首个已证实省份

长期以来,中国的网络审查机制被视为中央集权式运作。但一份最新国际研究报告披露,河南省已独立于国家“防火长城”(GFW)之外,部署了具备自主审查与拦截能力的省级封锁系统。这一“墙中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信息管控正呈现地方化、碎片化趋势,审查权或已“下沉”至基层浮出水面。

该报告由GFW.Report团队与斯坦福大学、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等机构合作完成,于5月11日发布。研究自2023年11月起持续监测发现,河南省主要网络出口节点已部署非国家级、由地方运营的内容过滤设备,能主动拦截特定网站并重置连接。

研究指出,河南“墙中墙”封锁域名超过420万个,数量远超国家级防火墙五倍,涵盖学术、技术、企业等众多非政治类网站,甚至包括部分河南本地高校和政府站点。报告警告,这种地方性过滤机制可能导致中国网民面临更隐蔽、复杂的审查环境。

技术分析显示,河南部署的封锁设备由地方电信运营商或网信机构独立设置,过滤规则粗放,常基于关键词如“vpn”“proxy”“free”等,一旦触发即断开连接。

该研究已被国际网络安全权威会议IEEE S&P 2025接受,并引发学术界与人权组织关注。斯坦福研究人员表示,目前仅在河南发现类似系统,但不排除其他人口密集或政治敏感地区如广东、湖北、四川等省份仿效。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中国人懂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