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 · 随行
76 subscribers
2.4K photos
74 videos
88 files
1.23K links
所见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花火が瞬く夜に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作业本
1
现在似乎进入了一种“中文真空时段”的状态。
看到人祸人灾,35人死去的一纸通告,人们似乎没有叹息,没有难过,没有愤怒…没有任何情绪表现,甚至人们等的仿佛就是一纸通告,通告来了,呃,35个。

人们摇摇头,接着刷抖快去了。

甚至,还没有为此准备好情绪时,又发生了无锡。

2
新闻的确不算新闻了。

不算新闻的主要原因是通告看的太多。
不必统计蓝底白字的频次,人们已经知道该怎样了:不知“怎么样”,适应“就这样”。

这是一种生活状态,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样呢就这样吧不然还能怎么样啊。

并不是无意识的行为。过段时间用时间段去看,即使时间可以重来一次,似乎也只能这样了。

3
或许只有死者的亲人会有情绪,难过和愤怒,茫然和悲伤。
但是,人们连谁死了、怎么死的、死了多少都不在乎了,谁还在乎死者亲属怎么样呢。

4
在生活里,新闻和媒体作为介质都消失了,真空得以出现。

也许有人注意到,出现真空的问题是很多主要构成不真空的分子消失了。这种分子主要功能是质疑和不信。
这是第一步。

5
在真空状态里,大家懒得装了,索性都不装了。

人们不需要真相了,也不需要追问了,也不在乎追责与否。

认可谎话以一种熟视无睹的状态合理地存在着,欺骗也以合理状态存在,至于呵斥,训诫…也合理存在着。

对说谎无感,甚至懒得问为什么说谎,也懒得问为什么这样,大家按部就班,比Ai更像Ai,主动走向各自的终点。

至于终点是不是意外,或者随机,饿死和撞死,撑死和乐死,老死或病死……觉得反正都是死,没具体差别,人们连怎么死都不太计较了。

6
一种从来没有存在过的真空状态出现了,对一切,没有情绪,没有反应,没有声音…所有的发生与存在都成了默认。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布衣之冤,天下承担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23岁的他刷到一条关于俄罗斯征兵的视频,用全部积蓄买了机票,签下看不懂的合约,成为一名俄罗斯士兵。

替俄罗斯打仗的中国人:钱,刺激,当网红
Forwarded from 即刻精选
因为马斯克正和OpenAI打官司,很多本来不公开的私密邮件都被披露出来了,The Verge基于邮件对话记录,梳理出了OpenAI这家公司在做早期顶层设计的时间线,虽然口水话很多,但连起来看非常有意思,真实的商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 2015年,OpenAI还没有出现,它的前身是Y Combinator的AI实验室,当时还是YC总裁的Sam Altman自掏1000万美金作为投资,然后开始到处招人;

- 此时马斯克建议他要加募至少1亿美金,因为任何低于这个数字的资本都会被Google和Facebook轻易碾死😤

- Sam Altman给马斯克发邮件掏心窝子,说自己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应该为了人类而选择阻止AI的发展,如果实在拦不住,那么AI的领导权如果能够落在Google以外的公司手上,可能才是正确的;

- 接着OpenAI独立出去,马斯克提出了一个先融10亿美金的小目标,让Sam Altman去尽可能的找钱,并承诺自己会补足最后的缺口;

- 因为OpenAI当时在硅谷毫不起眼,完全招不到一流人才,Sam Altman设计了一份激进的薪酬方案:17.5万美金的基础年薪,加上每批0.25%的YC股权授予;

- Sam Altman对马斯克说,这会是一个人工智能行业的「曼哈顿计划」,希望可以吸引50个顶级研究员加入,虽然公司保持非营利性质,但付出劳动的员工依然可以获得类似创业的回报;

- 2016年,Google旗下的AI实验室DeepMind注意到了OpenAI的动作,开始给OpenAI联系的每一个人打电话,以成倍的薪酬进行截胡;

- Sam Altman很慌😫,又连忙给马斯克写邮件,希望批准自己把年薪在往上涨10万-20万美金,否则DeepMind就提前赢得了战争;

- 马斯克同意了,早期团队都拿到了接近30万美金+浮动股权的薪水,马斯克甚至也贡献了SpaceX的等值股票用来填坑;

- 有三个人例外,Greg(后任总裁)、Ilya(后任CTO)、Trevor(后任研究员),他们拿到了更高的薪水,但Sam Altman似乎没有把自己安排进去;

- Ilya在2016年的收入超过了190万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帮他抵抗了来自Google的招揽;

- 马斯克对OpenAI在啥都没有的时候就这么出手阔绰的发工资表示赞同,「我们继续极尽所能的吸引头部人才,如果加钱就能解决问题,那再好不过了,只要不被DeepMind打败,我可以接受任何付出」;

- 马斯克那会儿就对Google感到极度厌恶了,他告诉Sam Altman,只要想到DeepMind可能成为赢家,自己就精神压力爆炸,绝对不能让Google统治这个世界😠

- 2016年,OpenAI依然缺钱,尤其是买不起芯片,Sam Altman去找微软,谈了一项用1000万美金换取相当于6000万美金算力资源的方案,条件是OpenAI使用微软的Azure云服务,并帮着在技术圈里宣传一下;

- 马斯克告诉Sam Atlman,这tm太恶心了🤮

- 没办法,Sam Altman又重新去和微软谈,新的offer是微软出资5000万美金,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合作可以随时中止,Sam Altman带有怨气的对马斯克说,「看起来不像是微软的舔狗了,满意了吗」😅

- 马斯克不留情面的回邮件表示,还得要求微软不发新闻稿提这个事情,光是不当微软的舔狗,就值好几个5000万美金了;

- 2017年,OpenAI正在筹备新一轮融资,马斯克安插的人——有一个后来给马斯克生了3个孩子的女性在董事会里——告诉马斯克,创始团队不太乐意马斯克来当CEO,因为他们觉得马斯克管理的公司太多了,没法投入100%的时间在OpenAI身上;

- 那会儿正是特斯拉距离破产边缘没几步的时期,马斯克肉眼可见的焦头烂额,对于OpenAI的这些小心思毫无兴趣,给内鬼回邮件说「烦死了,让他们去办公司吧,我受够了」🤯

- 没过多久,Ilya和Greg又不依不饶的推进破冰计划,写长邮件同时抄送Sam Altman和马斯克,说担心Sam altman对于CEO头衔的执着,怀疑他对AGI的理想是否忠诚,同时对马斯克解释,拒绝他当CEO的原因是知道他的性格一定会追求对AGI的绝对控制;

- 换句话说,他们的疑虑核心在于,AI的风险固然巨大,但挑出一个人来掌控AI,这搞不好会有更大的风险,他们想要构思出一个更去中心化的治理结构;

- 马斯克和Sam Altman此时的内心都是崩溃的,啥事儿都没做出来就搁这一顿分析,各种如何决定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马斯克直接回复,表示讨论结束了,如果你们只是把我当成只出钱就够了的凯子,我就跑路;

- Sam Altman表面上安抚了同事,说自己对公司的非营利性质充满信心,但私下则表示Greg和Ilya有时候太幼稚了,要休假想清楚到底还能不能信任他们不在背后捅刀子🫤

- 2018年,马斯克判断OpenAI的进度已经完全落后于DeepMind,再次提议由自己来当CEO,否则不可能赢过Google,而OpenAI的创始团队还是拒绝了他,导致马斯克退出董事会,并停止了资本赠予;

- 突然少了马斯克的钱,让OpenAI短暂陷入了被动,为了获得融资,OpenAI第一次改变公司,设计出了由非营利组织控制的有限营利公司这么一种结构;

- 马斯克这时已经开始意识到保留未来诉讼需要的证据了,他给Sam Altman发邮件,要求对方明确证明自己(马斯克)在新的公司结构里没有任何利益回报,而Sam Altman也干净利落的回消息:「收到」🫡

- The Verge的总结是,围绕OpenAI的权力斗争本质上来自两种方向迥异的愿景对撞,至少从邮件里表现出来的信息是,OpenAI能够逆风翻盘达到今天这样的高度,离不开Sam Altman提供的原动力,他总能不惜一切代价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马斯克不缺权力,他希望报复一切轻视他的行为,并坚信自己才是AGI的大管家。

by @阑夕ོ #科技圈大小事
Forwarded from Citrus Limon
非税收入不够了就去打野吧
警徽领进门,吃肉还是吃素就看个人了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警方通报“报警后被关留置室逼和解”
所有只要接触过黑皮一次的人都会对警察这个职业祛魅
Forwarded from 即刻精选
网易云音乐周一发布公告,要求QQ音乐停止剽窃式“创新”。

by @互联网新鲜事 #科技圈大小事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北京天通苑“软肋学”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內地社交平台小紅書近期掀起一股「聯合國名媛」熱潮,許多博主紛紛發布自己「到聯合國開會」、「演講」及「領獎」的影片和照片,展示出一種「未來領袖」的精英氣質。然而,這些看似高大上的內容,實際上大多是透過付費購買的拍照打卡服務所製造,內媒深入調查後揭露了這一現象的荒謬真相。

《觀察者網》發文報道,聯合國目前對外提供部分場地參觀和打卡服務,價格從15至26美元不等,包括導遊解說、拍攝合影,甚至在聯合國餐廳享用午餐。部分高級套餐則提供更進階的體驗,如模擬聯合國會議、發表簡短演講及獲得結業證書。一些旅行公司還推出「聯合國實踐團」,聲稱參加者可以接受聯合國官員的指導,甚至獲得推薦信,費用最高達人民幣59800元。

翻閱這些「聯合國名媛」的內容,可以看到她們通常穿著白色或黑色的西裝,化著精緻的妝容,在聯合國總部的旗幟前拍照,或者在空蕩的會議室中假裝發表演講。影片和照片充滿剪輯痕跡,全景畫面幾乎沒有本人出現,而特寫鏡頭則高度修飾。這些博主的文案則充滿「高端凡爾賽」風格,標題如「到聯合國開個會」「到聯合國領個獎」,充斥著空洞的詞彙如「超越分歧」、「關注未來」等,毫無實質內容。

報道進一步發現,這些所謂「聯合國活動」其實只是普通的觀光項目,甚至可以透過聯合國官網直接預訂。不少NGO和商業團體也會租用聯合國會議室舉辦活動,吸引名媛參與。對於許多追求精英形象的博主來說,這類付費服務提供了快速打造人設的捷徑,但也使得虛榮與浮誇成為其內容的本質。

演變至今,「聯合國名媛」現象逐漸成為一門商業生意。一些專業機構設計高端旅行團,以「國際領袖培訓」為名吸引參加者,收取高額費用,並對參加者設置語言門檻,如雅思6分或托福80分。這些團體提供的服務包括專業拍攝、個人品牌打造,甚至安排與聯合國官員的互動。然而,這類「精英訓練」的本質,仍然是以金錢換取身份象徵,並非真正的能力提升。

隨著「聯合國名媛」的現象曝光,網絡上對此議論紛紛。不少人批評這種過度追求虛榮的行徑是「精緻的自我欺騙」,甚至諷刺這些名媛「出門靠身份,人設全靠掏錢」。也有人指出,這些精心包裝的影片與照片,終究如同「皇帝的新裝」,一旦被戳穿,將無處遁形。

此外,一些自媒體則警告,這類行為可能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商業行為,甚至觸及「群體意識形態操控」的紅線。對於社交媒體平台和相關機構而言,如何規範這類現象,防止虛假內容誤導公眾,成為一個新的挑戰。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Petrichor】江同志的学业比小学博士高一万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