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 · 随行
76 subscribers
2.4K photos
74 videos
88 files
1.23K links
所见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每日无数猫 (喵 神楽坂)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人人影视宣布开源全部字幕文件及数据

12月5日,@ 人人影视字幕分享 发文称,人人影视二十年数据开源。人人影视方面宣布把全部字幕文件和对应数据库打包一起分享出来,还有以前开发的字幕软件和源码,以及没来得及开发的网站设计模板和HTML页面等等。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世界各地年日照时间。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carolnyculaw】看到中生團來台,我的感觸很深。從1966到1976年,整整10年的中國文革,犧牲了無數當時少年和青年,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請看電影〔天浴〕,是非常悲傷的真實故事。
中國的年輕人,如果不清楚自己和他人的歷史,不了解極權的可怕,沒有反省的能力,即使踏上其他國家的土地,只是被用來當成展演工具,很難有交流可能的。
但我也要說,我在陽明交大,指導過許多中國港澳學生,我也很清楚看到,許多學生來台後想法的轉變。所以,重點是來台灣所接收到的資訊,與所受到的指導。
在反送中的時候,我曾請在交大讀書的二十位中國同學去吃台菜,把台灣歷史講了一遍。一位同學當席間場掉下眼淚,她說她之前並不知道,原來台灣曾經被中國這樣拋棄掉,而且又遭到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的壓迫,難怪台灣完全沒可能再走回頭路。
所以,交流重要嗎?我認為重要。但是交流的內容比交流的形式更重要。打著交流的旗幟,行著利用學生統戰的實質,作為老師,我無法同意。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sanwang416
你可以不喜歡瓊瑤
但誰都得承認,她實在是酷斃了
25歲時在民風保守的社會裡寫出禁忌師生戀主題的「窗外」
瓊瑤寫了一輩子挑戰禁忌、挑戰倫常、挑戰世俗眼光的愛情故事
臨到終時,她也選了一個前衛的方式迎接死亡
她不只是自行結束生命,她還坦蕩蕩公開自己的死亡
在臉書公開遺書,還搭配一支自製影片
86歲的老人家能做出這樣的影片,實在太令人佩服
甚至她老人家還在片尾註明了使用的音樂版權出處
瓊瑤在她人生的最後一刻也活成了經典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在那之前,我们有很多的爱、很多的恨无法表达。白纸是一个起点,让我们开始逐渐卸去伪装。”

他们与白纸的两年:在缝隙中看到更大的世界
Forwarded from Karen医生の日常
虽然没有证据,但是我说有效就有效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11月,在罕见的换囚协议中,中方释放了三名被囚禁多年的美国人。一位维吾尔活动人士的家人也和他在美国团聚。本文采访了参与这项复杂交易行动的十多人,还原此次换囚的始末。

一场重大的美中换囚幕后发生了什么?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阿萨德一度被视为现代化领导者,最终却因为镇压抗议者而引发内战,导致国家支离破碎。随着反对派迅速崛起,叙利亚政权垮台,留下一个分裂且动荡的国家。

从眼科医生到末代独裁者:巴沙尔·阿萨德的权力之路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为什么很多发达国家吹谁都行,唯独吹韩国不行?
Forwarded from RSS to Telegram Bot
药名趣谈:如何通过药名判断一款药品治什么病?

上周末回家,我看到爸爸在日历上标注了一款「XX 他汀」的药,直接问他:「你咋开始吃降血脂的药了?」

后来和朋友聊起这个事儿,朋友好奇我都没有看到药盒,是怎么判断药效的。我意识到,根据药名判断其针对的病症,是个很实用且很有意思的事,于是决定记录一下。

药名与药效

如果你只是想了解一些常见药名前缀、后缀与针对病症的关系,看这一部分就够了。下面是我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总结的一些常见药物,并不全

药物命名趣事

首先啊,说一个目前还有用、以后可能没用的规律——
凡是在药名里就写明疗效的药,可以默认没用。

例子太多,我就不讲了。

好,下面我们再聊药名的事。剩下的应该是以化学药品为主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医生在开化学药品的时候,是混用商品名与通用名(也就是上面讲的那些词缀)是混用的,比如「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红药水(汞溴红溶液)」「紫药水(甲紫溶液)」「扑尔敏(氯苯那敏)」这些,都是商品名。但普通人是很难区分商品名和通用名的,于是就很容易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

2006 年,原卫生部出台了一个规定《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生的处方只能写通用名;再后来药监局又要求药企在药盒上,也得区分药品的双名称。

药品的商品名就是药厂自己起的;通用名则是要尽量与外文名相对应,外文名又来自世卫组织,在翻译成中文时,要做到音对应。

而按照世卫组织的要求,这些药物在命名时要成体系,也就是说治疗同一种病,或者主要成分相似的药,外文名的词干往往是一致的。这样在翻译成中文时,就会出现同样词缀的药物治疗相似疾病的情况。

比如抗病毒药物,往往外文名里都会带一个 vir,这个词缀就是 Virus(病毒)的缩写,像抗流感病毒的 Oseltamivir(奥司他韦)和 Baloxavir marboxil(玛巴洛沙韦)、 抗疱疹病毒的 Aciclovir(阿昔洛韦)。

再比如青霉素(及衍生物)类抗生素,由于青霉素原名盘尼西林,是根据英文名 Penicillin 音译过来的,所以现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末尾往往就会带一个 cillin(西林),比如 Amoxicillin(阿莫西林)、Mezlocillin(美洛西林)。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前面才总结出来一份表格。

至于为什么不让化学药也取那些一看就能治什么病的名字……原则上,是根据原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于 1991 年发布的《西药(原料药)命名原则》,其中第二条就规定了:
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药理学、 治疗学或病理学的药品名称。


药名用字为啥都不认识?

如果你发现,前面那张表格里,你有很多字不认识,或者不确定怎么读,那么恭喜你,是个正常人。

据 2021 年发表的论文《国内西药双名使用形音义考察》统计,如果我们以《现代汉语 3500 个常用字表》为标准,超出字表的都算非常用字的话,那么《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一共有 6886 个化学药通用名,其中有 3738 个通用名中使用了 135 个非常用字,比例超过一半。

所以,不认识也正常。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据另一篇叫《西药英文名称的命名和翻译》的论文,在音译化学药品时:
作为专有名词药名的文字,中文翻译时加上某个偏旁部首,尽量与普通汉字区分开来。 如「-zole」 翻译成「唑 (zuò)」而不用「坐」 , 又如「-done」翻译成「酮」而不译成「同」 。 音译较为方便, 但不能表意。

虽然看上去有点自己给自己找罪受的意思,但普通人这么一看,直觉上就能感受到药品的专业性。正如前面所讲,化学药品的通用名往往需要标示出药理、结构、靶点等等专业信息,涉及到医学、药学、化学等多个学科,再加上又得是音译,就得看着专业才行。

而那些一看就知道能有啥用的药……算了,不多说了。

via 很少明白 (author: p0werdown)
🍀SFW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一个检察官对从事行业的评价
Forwarded from 即刻精选
P站的2024数据亮点整理好了 😋

by @阑夕ོ https://mp.weixin.qq.com/s/pZOChV2a6CCW2ofHjKHF-w #科技圈大小事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风流一代”这个词,指的是变革的一代,不安分的一代,希望社会变化,希望获得更多自由的一代人。贾樟柯觉得这个时代结束了。

贾樟柯专访:我们不是真理的拥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