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ot
41.9K subscribers
27.5K links
solidot.org 非官方 RSS 推送频道。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Buy Ads: https://telega.io/c/solidot
Download Telegram
希望我的女儿,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元宇宙中

2021-09-10 18:15 #评论

元宇宙成了这个秋天最热门的Tag。《连线》杂志的 一篇报道  (中文版),对于“元宇宙”的价值观提出了担忧。担忧从作者本人设想的一个故事开始:“2030年一个凉爽的夏夜,我和16岁的女儿走在街上,透过AR头显,观看天空中的星星。我们头顶的星空依旧透彻清晰,上面叠加展示着遥远恒星的信息。我给女儿指出了飞马座(Pegasus),透过它的神话传说向后代传授生命的意义。这是个美好的时刻,美好得毫无瑕疵。我和女儿继续前行,经过一排木栅栏,上面涂着一连串的脏话和虎狼之词。我已经成年,所以戴着的头显能看到真实的涂鸦内容;但作者的女儿看不到,因为她的头显被设置为过滤掉不适当的内容。所以,她不明白为什么附近那些人一脸愤懑。”


这个元宇宙的设定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如果在小女孩的世界里,如果所有的不美好的东西都被过滤掉了,甚至包括无家可归等重要的社会问题,那她要怎么理解并同情身处这类困境的人们?如果其他人也在自己的AR头显中把“美化”滤镜开到最强,那这个世界还有人能体会贫困社群的苦楚吗?再进一步,如果大部分人都对身边的苦难视若无睹,我们该如何拨乱反正、就这个问题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事实上,我们与这些道德问题的距离,远比很多人想象中更近。Facebook公司正计划推进扎克伯格本人提出的愿景,即由一家“社交平台”转型为一家“元宇宙公司”。相信有些朋友已经体会过Horizon Workrooms带来的出色临场感,媒体的碎片化与信息茧房也当着我们的面将真实世界、真实问题撕了个粉碎。如果任其发展,元宇宙的普及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不久之后,我们每个人也许都将生活在一个只符合自己个性、兴趣与品味的世界当中,这可能会不断侵蚀我们的共同经历,让人和人之间更难进行有意义的联系。
自由和隐私:一币两面

2022-08-22 03:42 by 棕榈上的霜

我们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自来水、电、洗衣机和手机等。在自由开放社会里,我们认为这些无形的东西也是理所当然的:言论自由、财产权、隐私,等等。有形和无形的发明都会产生社会影响。以互联网为例,类似公路、自来水和电力,它改变了我们所知的世界。但互联网还没有完全成型,还在演变中,我们对它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在互联网诞生之初,公众对于未加密通信的社会影响所知不多。Eric Hughes 在 1993 年指出,隐私对于开放社会的数字时代是必不可少的,隐私不是秘密,隐私是不想让全世界知道的事情,而秘密是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的事情。隐私是一种向世界可选择展示自己的权力。30 年后,人们现在认识到隐私是数字时代的必需品。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奥威尔式世界中的原因之一是互联网一开始没有默认加密。隐私不是要隐藏什么,它是一种可选择展示自己、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喜好的自由,它事关自由,是自由的保障。我们造墙、窗、窗帘、遮阳板和有色窗户,是为了在物理世界提供部分的隐私保障。我们创造数字加密和签名方案,也是为了确保数字世界的隐私和真实。隐私不是一种选择,它和自由是一体两面。

#评论
👍58🤮5🥰2🔥1
棋王落败引发对手作弊指控

2022-09-09 16:17 by 发条人偶

五次赢得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的挪威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Magnus Carlsen 最近被一位年仅 19 岁的新人 Hans Moke Niemann 击败,结束了 53 场不败连胜的记录。这位卫冕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在失利之后退出了比赛,引发了争论。他的对手 Niemann 被怀疑作弊,但 Niemann 本人坚决否认,虽然他承认曾在网上进行的比赛中作弊过。作弊指控缺乏可靠的证据。曾培训过 Niemann 的知名教练 Jacob Aagaard 站在了 Niemann 这一边,认为 Carlsen 过去输掉比赛之后的表现也很糟糕,他就像一个不习惯输了的顽童。

#评论
🔥27🤔8🤮4👍3😱2
AI 将会首先取代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

2022-10-20 16:16:00 by 最后的独角兽

AI 能轻而易举的打败最强的国际象棋选手,但 AI 驱动的扫地机器人仍然会卡住某个地方耗尽电力。你认为 AI 对企业哪方面的影响最大:能完成曾经由人类完成特定任务的机器人,还是基于历史和当前可用数据做出最佳商业决策的程序?AI 首先取代的可能不是临时工而是中层管理,而这将能为企业每年节省数十亿美元,也能为推动 AI 自动化提供资金。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观点。<

#评论
🤡81👍14👎4🤔3😁2
为何科技巨头们雇佣了如此多的员工?

2023-02-10 15:38:00 by 伊甸

科技巨头们最近动辄成千上万规模的裁员,可能让人产生这些公司冗员过多的印象,部分员工在 Tiktok 上发布的公司内部视频也让人觉得他们尽在玩不在工作。其实科技巨头们雇佣如此多的员工是出于理性是一种长期投资。首先基础设施上的投资是外人看不见的,但能感受得到,比如更低的延迟更快的响应服务更可靠,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用户是选择你的服务还是竞争对手的服务。其次是试验,公司内部在进行各种数以百计的试验,100 个团队做的试验可能只有一个成功,从而被外界知晓,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 99 个团队做的工作是无用功,只要公司规模足够大,做这种大概率失败的游戏是值得的。最后是阻挡竞争,如果你不雇佣这些人才那么他们可能会去创业,最终可能会冲击到你的业务,这是科技巨头们收购创业公司和雇佣大量员工的一大动机。

https://thebuilderjr.substack.com/p/why-big-tech-companies-need-so-many

#评论
🤔76👍12🤨5🥴4🔥3
AI 在杀死旧 Web?

2023-06-27 17:48:00 by 漂流在时间里的人

生成式 AI 模型正在改变网络经济,使生成低质量内容变得更便宜。随着 AI 生成内容的普及,许多人担心我们所习以为常的旧 Web 正在被杀死。新闻网站评级工具 NewsGuard 从今年 5 月开始跟踪 AI 生成新闻和信息网站(UAIN),每周能发现 25 个新的 UAIN,如今可能有数百个 AI 生成内容网站。部分网站平均每天生成超过 1200 篇文章,几乎没有明显的人工编辑监督。相比下 《纽约时报》每天发表约 150 篇文章。聊天机器人互相引用错误信息,Snapchat 和 Instagram 尝试用 AI 代替你的朋友与你聊天,Reddit 社区在抗议、Stack Overflow Mod 在罢工...旧的 Web 在死亡,新的 Web 在挣扎着诞生。AI 正在加速这一切的变化。

https://www.theverge.com/2023/6/26/23773914/ai-large-language-models-data-scraping-generation-remaking-web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598.shtm

#评论
😢48💊9🤮4👍3🔥2
为什么 Mastodon 无法取代 Twitter

2023-06-30 16:10:00 by 星髓

即使 Twitter 用户体验多么糟糕,它的老板马斯克(Elon Musk)多么令人讨厌,它的用户仍然留在那里,去中心化微博客替代 Mastodon 未能吸引到更多 Twitter 用户,前 Mastodon 实例管理员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 Mastodon 没有独特的卖点,从功能上讲它本质上是 2008 年的 Twtter,而从功能角度看 2023 年的 Twitter 能让绝大多数用户满意;对 99% 的用户来说去中心化不是卖点,就像绝大多数用户不在意开源或自由软件,在意识形态上也不反对私有软件;去中心化让用户体验糟糕;管理 Mastodon 的人对现状感到满意,他们认为其他人只需要接受就行,新用户无法将他们的体验反馈给管理者,他们会选择离开;Mastodon 扩展性不行,其用户群只接受慈善不接受其它任何资助模式;在很大程度上,Mastodon 的文化是排外的。

https://arstechnica.com/?p=1950836

#评论
🤔51👍14👏4👎3😢2
没人知道互联网正在发生什么事

2023-12-20 16:10 by 时间捕手

今天的互联网上有数十亿网民,每天产生数以万亿计的字节。要了解互联网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互联网早就摧毁了单一文化的概念,但今天的网络生态系统加入了新的复杂度:TikTok 不透明的推荐系统,网站付费墙的流行,Twitter/X 在马斯克领导下崩溃,大部分社交媒体网站新闻相关性的削弱。根据意识形态和浏览习惯,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独特的在线体验。我们拿着哈哈镜观察互联网,试图从扭曲中看世界。以 TikTok 为例,该平台最受瞩目的视频不是关于加沙冲突或歌星 Taylor Swift,而是化妆教程、食物 ASMR、炫耀巨型家猫...这些视频你可能从未看过。其它社交平台也有类似的现象。这种混乱是互联网碎片化的一个特征,它给人产生了两种相反现象同时发生的印象:流行内容以惊人的规模被消费,但流行度和名人却被弱化和孤立化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幸福的不知道其他人正在消费什么的世界。人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过度看重那些看似流行但实际受限制的信息或趋势。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1219190051/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23/12/internet-information-trends-virality-tracking/676888/


#评论
👍67😢21🤡9👻3🤮2
为什么小米都开始造车?

2023-12-28 19:00 by 女神觉醒

今天小米业正式官宣造车。近年国内新车厂不断出新,传统传统燃油车厂节节败退,其实是一种必然。媒体观察人士认为,背后逻辑是这个行业出现了五种模式转移,创造了新的价值增量,也就是产业红利,所以人人想进场。

1、第一是产业链技术供给转移。新能源和AI成为车的新组件。短期内增程车会有更多的部件并存,但长期看,是有你没我的关系。提供新组件的新产业链,包括宁德、比亚迪、英伟达、高通、地平线、英特尔等等。新组件是价值增量的第一层。

2、第二是产品功能属性转移。当AI逐渐解放驾驶员,并释放了车内空间之后。车由交通工具,成了新的移动智能空间,车内工作和娱乐成为可能。这有点像星巴克提供了第三空间,现在车成了第四空间。新功能是价值增量的第二层。

3、第三是品牌认同转移。一百多年的汽车业发展史,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史。但汽车业的年头虽长,但是近年来,已经创新乏力。所以有些车卖得更贵,不是产品更好,而是品牌含金量更高。换言之,有些车是奢侈品。但是这些“奢侈车”在新智驾的各种大沙发、大彩电面前,实在太寒酸了。所以奢侈车的品牌掉价,就是新车厂的品牌增量。很多年前富豪专用手机是vertu,现在则是iPhone和华为,就是这个道理。新品牌是第三层。

4、第四是经济模式转移。这个转移最容易理解,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国内则具象为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很多人买电车,其实不喜欢电车。而是早年间有补贴,现在有车牌。传统燃油车被动要放弃这部分市场,绿色是价值增量的第四层。

5、第五是创新模式转移。这方面要结合第一点产业链转移来理解。传统汽车产业链相对封闭,很多车企是端到端的,从发动机部件,到整车设计全都干。但是新产业链是相对开放的,有大量的技术资源是通过第三方技术平台提供。

所以,哪怕是小米这样的门外汉,也可以在短时间内(1000天)就开始可以提供量产车,这在以往的汽车业创新范式下,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不过红利期可能已经逐渐接近尾声了。“致敬”只是营销,接下来是新Logo 的残酷内卷之战。


#评论
👍53🤮28🤪83🤡3
精英们为何突然恐惧 AI?

2023-12-30 22:18 by 无敌号

2023 年最令人震惊的科技故事可能不是 AI 的进步,而是政治精英们突然对一种目前不存在、可能永远也不会存在的 AGI(通用人工智能)感到恐惧。政客们纷纷举办 AI 峰会和制定 AI 法规防止 AI 失控。政客们似乎深陷其中信以为真。英国保守党议员、下议院科技委员会成员 Katherine Fletcher 说,有一天一台觉醒的计算机可能会决定杀死地球上的每一头牛。英国首相苏纳克(Rishi Sunak)也对 AGI 可能会像传染病和核战争那样对人类构成生存威胁表达了担忧。2023 年最瞩目的科技故事是 AI 神话对媒体和政策精英所产生的普遍而全面的影响。

https://www.spiked-online.com/2023/12/28/why-are-the-elites-suddenly-so-terrified-about-ai/


#评论
🤣77👍6🤡42🔥2
校长用翻盖手机取代智能手机

2024-01-15 22:24 by 诺比与错乱的时间线

一位美国芝加哥的学校校长用翻盖手机取代智能手机,他感觉到自己自由了。今天无论成年人还是未成年学生,基本上人人都有智能手机。手机会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学校学生的手机会被锁在箱子里。成年人也面临相似的问题。盖洛普的调查发现,95% 的年轻人每天清醒的时候会把手机放在身边;92% 的人在睡觉时也会将手机放在旁边。最近的调查还发现我们平均每天查看手机 352 次,是疫情爆发前的四倍。成年人希望儿童远离手机,但儿童也希望父母不要整天玩手机,陪伴是双向的。这位校长表示,在删除了社交媒体应用,改用功能机之后,他感到大脑更清醒,情绪转变更自然,代价是略微不方便,比如出行的话需要提前将路线打印出来,不再能靠手机导航了。

https://mobile.slashdot.org/story/24/01/15/0348222/why-a-school-principal-switched-from-smartphones-to-flip-phones


#评论
🤡59👍238🔥1🖕1
高收入的低稳定性

2024-10-17 02:11 by 异形:走出阴影

世事变化无常。在科技行业,今天你拿着高薪,但明天你可能就被解雇了。如果你在薪水最高房价最高的时间点贷款买了豪宅,那么降薪失业房价下跌会对你的精神造成巨大的冲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的研究显示,高收入通常是短暂的,而低收入则是永久性的。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过去几十年高收入人群就业流动性显著下降,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中每年只有 7.2% 更换工作,而收入最低的五分之一人中换工作的比例为 13.3%。虽然高收入人群在被解雇后更有可能找到新工作,但新工作也更有可能降薪。富有是一种被动收入高于消费的状况,而高薪者的生活依靠的主动收入,主动收入是有风险是无法一直持续的,你需要控制收入,让收入多元化,这都需要规划。

https://ofdollarsanddata.com/the-low-stability-of-high-income/

#评论
🤷41😭22👍3🔥3😱1
为何所有高收入国家生育率都如此之低

2025-07-12 23:13 by 人类向何处去

几乎所有高收入国家的生育率都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经济学家认为原因并非是经济因素,而是成年人生活中的优先事项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几乎所有经合组织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都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很多国家的生育率长时间低于 1.5,新加坡以及韩国和中国等东亚国家的生育率处于或低于每名妇女生育一个孩子。经济学家表示,经济因素如短期收入变化无法解决这种普遍的下降趋势,而有证据表明,生活优先事项的转变如不断发展的经济机会以及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力量,这些因素削弱了为人父母在成年人生活中的角色。

news.slashdot.org/story/25/07/11/0755248/why-is-fertility-so-low-in-high-income-countries

#评论
👏28🥴1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