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海洋酸化跨过“行星限度”
2025-06-11 17:38 by 少女骑士变身记
根据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地球海洋酸化在五年前就跨过了“行星限度”。所谓
“行星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突出的是人类行为对地球系统冲击的限度,若超过该限度,自然环境将丧失正常的自我调节能力,现代人类所处的相对稳定的全新世将会结束。科学家确定了地球的 9 个行星限度,包括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平流层臭氧消耗、化学污染和空气污染等,其中六个限度被认为已经突破,现在最新研究加入了第七个——海洋酸化。科学家认为,帮助海洋生物形成外壳的碳酸钙含量不到工业化前水平五分之一时就被认为跨过了行星限度,新研究中这一数字是 17%。这项基于冰芯测量数据和数据模型的研究发现,深层海水的酸度更高。在海平面以下约 200 米处,60% 的海水跨过了 20% 的阈值,而海平面的这一比例约为 40%。海洋加速酸化导致了热带和亚热带珊瑚礁失去了逾 40% 的栖息地。极地地区的海蝴蝶失去了逾 60% 的栖息地。沿海贝类失去了 13% 的栖息地。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gcb.70238
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5/jun/09/sea-acidity-ecosystems-ocean-acidification-planetary-health-scientists
#地球
2025-06-11 17:38 by 少女骑士变身记
根据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地球海洋酸化在五年前就跨过了“行星限度”。所谓
“行星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突出的是人类行为对地球系统冲击的限度,若超过该限度,自然环境将丧失正常的自我调节能力,现代人类所处的相对稳定的全新世将会结束。科学家确定了地球的 9 个行星限度,包括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平流层臭氧消耗、化学污染和空气污染等,其中六个限度被认为已经突破,现在最新研究加入了第七个——海洋酸化。科学家认为,帮助海洋生物形成外壳的碳酸钙含量不到工业化前水平五分之一时就被认为跨过了行星限度,新研究中这一数字是 17%。这项基于冰芯测量数据和数据模型的研究发现,深层海水的酸度更高。在海平面以下约 200 米处,60% 的海水跨过了 20% 的阈值,而海平面的这一比例约为 40%。海洋加速酸化导致了热带和亚热带珊瑚礁失去了逾 40% 的栖息地。极地地区的海蝴蝶失去了逾 60% 的栖息地。沿海贝类失去了 13% 的栖息地。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gcb.70238
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5/jun/09/sea-acidity-ecosystems-ocean-acidification-planetary-health-scientists
#地球
😱30💊20🔥4❤1😢1
气候变暖将显著影响粮食产量
2025-06-23 00:06 by 巨龙之夜
根据发表于《自然》的全球作物产量分析,到本世纪末,每变暖 1℃,人均可用粮食每天将减少约121千卡。研究论文作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 Andrew Hultgren 说,根据目前轨迹,在 3℃ 的变暖情景下,“这相当于每个人都不再用早餐”。Hultgren 和同事收集了世界上六大主粮作物的产量数据。这些作物提供了全球人类所需热量的 2/3 以上。他们发现,对于除水稻外的所有作物,高温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为水稻在更暖的夜晚生长得更好。根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变暖情况下玉米产量比没有全球变暖的情况下降 12% 或28%,具体下降程度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是适中还是非常高。如果农民不采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那么在本世纪末变暖程度高的情景下,作物损失将增加约1 /3。不过,研究人员指出,即便采取了上述农业适应措施,也不太可能弥补气候变化造成的巨大作物损失。
doi.org/10.1038/s41586-025-09085-w
中国科学报:气候变暖3℃,每个人都将减少一顿早餐
#地球
2025-06-23 00:06 by 巨龙之夜
根据发表于《自然》的全球作物产量分析,到本世纪末,每变暖 1℃,人均可用粮食每天将减少约121千卡。研究论文作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 Andrew Hultgren 说,根据目前轨迹,在 3℃ 的变暖情景下,“这相当于每个人都不再用早餐”。Hultgren 和同事收集了世界上六大主粮作物的产量数据。这些作物提供了全球人类所需热量的 2/3 以上。他们发现,对于除水稻外的所有作物,高温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为水稻在更暖的夜晚生长得更好。根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变暖情况下玉米产量比没有全球变暖的情况下降 12% 或28%,具体下降程度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是适中还是非常高。如果农民不采取措施适应气候变化,那么在本世纪末变暖程度高的情景下,作物损失将增加约1 /3。不过,研究人员指出,即便采取了上述农业适应措施,也不太可能弥补气候变化造成的巨大作物损失。
doi.org/10.1038/s41586-025-09085-w
中国科学报:气候变暖3℃,每个人都将减少一顿早餐
#地球
💊47🔥5🤮4🤨1🤷1
研究发现白垩纪海洋是“乌贼的天下”
2025-06-29 00:37 by 无敌号
以往观点认为 1亿至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后期海洋生物以菊石和鱼类为主,但日本研究团队发现当时的海洋实际上是“乌贼的天下”。由于乌贼没有外壳和骨骼,作为化石很难被发现,此前从未被纳入白垩纪海洋的生态图景。研究团队开发出新技术,将岩石以百分之一毫米精度逐层切削拍摄、数字化立体重现内部包括微小化石在内的所有化石。从北海道各地的白垩纪岩石中鉴定出263个乌贼喙部硬组织化石,平均尺寸约为4毫米。
共同:日本团队研究发现白垩纪海洋是“乌贼的天下”
#地球
2025-06-29 00:37 by 无敌号
以往观点认为 1亿至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后期海洋生物以菊石和鱼类为主,但日本研究团队发现当时的海洋实际上是“乌贼的天下”。由于乌贼没有外壳和骨骼,作为化石很难被发现,此前从未被纳入白垩纪海洋的生态图景。研究团队开发出新技术,将岩石以百分之一毫米精度逐层切削拍摄、数字化立体重现内部包括微小化石在内的所有化石。从北海道各地的白垩纪岩石中鉴定出263个乌贼喙部硬组织化石,平均尺寸约为4毫米。
共同:日本团队研究发现白垩纪海洋是“乌贼的天下”
#地球
👍17🐳11❤1🔥1
企业已经感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
2025-07-06 21:26 by 绿光
气候变化已对全球各地的企业产生影响。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被调查的企业逾半数过去一年经历了与气候相关的运营中断,包括成本增加、员工中断工作和收入损失。极端高温和风暴是造成运营中断最频繁的因素,其次是野火和烟雾、水资源短缺和洪水或海平面上升。彭博智库的一项分析发现,仅美国过去一年就花费了近万亿美元用于灾难恢复和气候相关的其它需求。近九成南美企业估计,到本十年末气候变化将对其商业模式构成风险。北美最主要风险则被认为不是气候变化而是政治动荡。
www.morganstanley.com/assets/pdfs/MS_Institute_for_Sustainable_Investing_Sustainable_Signals_Corporate_report_2025.pdf
#地球
2025-07-06 21:26 by 绿光
气候变化已对全球各地的企业产生影响。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被调查的企业逾半数过去一年经历了与气候相关的运营中断,包括成本增加、员工中断工作和收入损失。极端高温和风暴是造成运营中断最频繁的因素,其次是野火和烟雾、水资源短缺和洪水或海平面上升。彭博智库的一项分析发现,仅美国过去一年就花费了近万亿美元用于灾难恢复和气候相关的其它需求。近九成南美企业估计,到本十年末气候变化将对其商业模式构成风险。北美最主要风险则被认为不是气候变化而是政治动荡。
www.morganstanley.com/assets/pdfs/MS_Institute_for_Sustainable_Investing_Sustainable_Signals_Corporate_report_2025.pdf
#地球
💊27🔥6🎉2🤩1
海水更咸海冰更少
2025-07-07 22:26 by 智能侵略
南极洲的变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但过去十年南极洲周围海冰面积缩小的程度超过了气候模型的估计。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给出了一种解释,认为可能发生了危险的反馈循环。海水因密度不同而分成不同层的现象被称为分层,其中冷淡水层位于较深较温暖和较咸的水层之上,将热量困在海洋深处,使表层海水保持较凉的状态,有助于海冰的形成。海水密度越大重量也越大。当表层海水盐度升高时,它们更容易下沉,搅动了海洋的不同层,使深层的热量上升。这种热涌在冬季也会融化海冰,使得海冰更难形成,从而形成了一个反馈循环:高盐海水将更多热量带到海洋表面,融化了更多冰,吸收了更多热,循环加剧。
joannenova.com.au/2025/07/suddenly-2-million-square-km-of-sea-ice-is-missing-near-antarctica-and-all-the-climate-models-were-wrong/
#地球
2025-07-07 22:26 by 智能侵略
南极洲的变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两倍,但过去十年南极洲周围海冰面积缩小的程度超过了气候模型的估计。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给出了一种解释,认为可能发生了危险的反馈循环。海水因密度不同而分成不同层的现象被称为分层,其中冷淡水层位于较深较温暖和较咸的水层之上,将热量困在海洋深处,使表层海水保持较凉的状态,有助于海冰的形成。海水密度越大重量也越大。当表层海水盐度升高时,它们更容易下沉,搅动了海洋的不同层,使深层的热量上升。这种热涌在冬季也会融化海冰,使得海冰更难形成,从而形成了一个反馈循环:高盐海水将更多热量带到海洋表面,融化了更多冰,吸收了更多热,循环加剧。
joannenova.com.au/2025/07/suddenly-2-million-square-km-of-sea-ice-is-missing-near-antarctica-and-all-the-climate-models-were-wrong/
#地球
💊22🥱6😨5🎉3🤨1
西欧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六月
2025-07-10 17:03 by 约纳丹号历险记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CCCS)周三表示,西欧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六月,且连续三年六月都破高温记录。在全球范围内,六月是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六月,由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地球变暖,持续的高温天气仍在延续。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表示,6 月西欧平均气温为 20.49°C,比 1991-2020 年平均气温高出2.81°C。西欧经历了两波热浪,其中第二波延续到七月初,多国地表气温超过 40°C,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气温高达 46°C。
climate.copernicus.eu/heatwaves-contribute-warmest-june-record-western-europe
#地球
2025-07-10 17:03 by 约纳丹号历险记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CCCS)周三表示,西欧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六月,且连续三年六月都破高温记录。在全球范围内,六月是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六月,由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地球变暖,持续的高温天气仍在延续。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机构表示,6 月西欧平均气温为 20.49°C,比 1991-2020 年平均气温高出2.81°C。西欧经历了两波热浪,其中第二波延续到七月初,多国地表气温超过 40°C,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气温高达 46°C。
climate.copernicus.eu/heatwaves-contribute-warmest-june-record-western-europe
#地球
🔥39💊9😨8🎉2🤔1
海洋中的纳米塑料多达数千万吨
2025-07-11 00:40 by 开普勒62号4:先行者
纳米大小的塑料颗粒已经无处不在,在海洋中其质量数以千万吨。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从北大西洋代表不同环境的三个深度采集水样。他们从中发现了三种类型的纳米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PS)和聚氯乙烯(PVC)。纳米塑料的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 18 毫克,相当于有 2700 万吨纳米塑料分布在温带至亚热带北大西洋的表层。纳米塑料不同于体积更大的塑料颗粒,它们会悬浮在水中,不会沉降到海底,能够进入食物链。
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218-1
#地球
2025-07-11 00:40 by 开普勒62号4:先行者
纳米大小的塑料颗粒已经无处不在,在海洋中其质量数以千万吨。根据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从北大西洋代表不同环境的三个深度采集水样。他们从中发现了三种类型的纳米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PS)和聚氯乙烯(PVC)。纳米塑料的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 18 毫克,相当于有 2700 万吨纳米塑料分布在温带至亚热带北大西洋的表层。纳米塑料不同于体积更大的塑料颗粒,它们会悬浮在水中,不会沉降到海底,能够进入食物链。
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218-1
#地球
💊53😨27🎉3😴3👏2
Amelia Earhart 的飞机下落可能找到了
2025-07-13 23:24 by 大魔法师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是第一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女性飞行员,1937 年她与 Frederick Joseph Noonan 试图驾驶普渡大学资助的洛克希德10-E型伊莱克特拉成为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女性,但最终却在太平洋中部的豪兰岛附近失踪。两人最后一次出现是 7 月 2 日在新几内亚莱城,当时是豪兰岛之前的最后一个陆站,也是他们飞行的最后一站。在失踪 88 年之后,普渡大学宣布将组织一次探险活动,确认她所驾驶飞机的残骸。十年前的卫星图像显示,在 Nikumaroro 岛水下存在着类似飞机的物体。Nikumaroro 岛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一个无人岛屿,恰好位于埃尔哈特计划的飞行路线附近。探险队计划于 11 月出发,不会尝试打捞飞机残骸,只是确认残骸是否属于洛克希德10-E型伊莱克特拉。
tech.slashdot.org/story/25/07/13/0215218/amelia-earharts-airplane-may-finally-have-been-found
#地球
2025-07-13 23:24 by 大魔法师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是第一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女性飞行员,1937 年她与 Frederick Joseph Noonan 试图驾驶普渡大学资助的洛克希德10-E型伊莱克特拉成为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的女性,但最终却在太平洋中部的豪兰岛附近失踪。两人最后一次出现是 7 月 2 日在新几内亚莱城,当时是豪兰岛之前的最后一个陆站,也是他们飞行的最后一站。在失踪 88 年之后,普渡大学宣布将组织一次探险活动,确认她所驾驶飞机的残骸。十年前的卫星图像显示,在 Nikumaroro 岛水下存在着类似飞机的物体。Nikumaroro 岛是位于太平洋中部的一个无人岛屿,恰好位于埃尔哈特计划的飞行路线附近。探险队计划于 11 月出发,不会尝试打捞飞机残骸,只是确认残骸是否属于洛克希德10-E型伊莱克特拉。
tech.slashdot.org/story/25/07/13/0215218/amelia-earharts-airplane-may-finally-have-been-found
#地球
👍21🫡9❤2🔥2👀1
2010 年以来气候暖化加剧与东亚减少空气污染相关
2025-07-15 22:27 by 父子双雄
根据发表在《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上的一项研究,2010 年以来全球暖化加剧与东亚地区减少空气污染相关。污染空气中的气凝胶会起到阻挡太阳辐射的作用,增加云层的反射率,降低地表温度。但从 2010 年起,全球地表的气温升高速度在加快,而几乎同一时间,主要污染空气排放源的东亚正致力于清洁空气,减少气凝胶等污染物的排放。研究人员的模拟显示,东亚减少气凝胶是暖化加速和太平洋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
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5-02527-3
#地球
2025-07-15 22:27 by 父子双雄
根据发表在《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上的一项研究,2010 年以来全球暖化加剧与东亚地区减少空气污染相关。污染空气中的气凝胶会起到阻挡太阳辐射的作用,增加云层的反射率,降低地表温度。但从 2010 年起,全球地表的气温升高速度在加快,而几乎同一时间,主要污染空气排放源的东亚正致力于清洁空气,减少气凝胶等污染物的排放。研究人员的模拟显示,东亚减少气凝胶是暖化加速和太平洋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
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5-02527-3
#地球
🤣30🤔13🤡8🥴3🔥1
智能手机地震预警不比传统地震监测差
2025-07-18 13:55 by 暗黑童话
一项新研究披露,一种基于全球安卓智能手机的地震检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地震活动并发出可拯救生命的预警,其效用堪比传统的地震监测网络。许多地震多发国家缺乏地震预警基础设施。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为感测和发送地震警报创建了强大的平台。虽然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不如传统地震监测台站的传感器精确,但它们仍然能在强震期间感测地面的震动。安卓地震预警(AEA)功能以默认方式内置于安卓手机,该手机约占全球智能手机用户中的 7 成。在运行的头 3 年(2021-2024 年)中,该 AEA 系统在 98 个国家中平均每月可检测到 312 次地震,震级范围在 1.9 级到最高的 7.8 级之间。对于震级在 4.5 级或以上的地震,该系统向用户发出的警报每月约为 60 次,总计 1800 万次。AES 用户的反馈显示,85% 的警报接收者感受到了地震,其中 36% 是在地面震动开始前收到警报的,28% 是在震动期间收到警报的,23% 则是在震动之后收到警报的。研究人员认为其效用可与已建立的地震监测系统媲美。
dx.doi.org/10.1126/science.ads4779
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91008?language=chinese
#地球
2025-07-18 13:55 by 暗黑童话
一项新研究披露,一种基于全球安卓智能手机的地震检测和预警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地震活动并发出可拯救生命的预警,其效用堪比传统的地震监测网络。许多地震多发国家缺乏地震预警基础设施。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广泛使用为感测和发送地震警报创建了强大的平台。虽然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不如传统地震监测台站的传感器精确,但它们仍然能在强震期间感测地面的震动。安卓地震预警(AEA)功能以默认方式内置于安卓手机,该手机约占全球智能手机用户中的 7 成。在运行的头 3 年(2021-2024 年)中,该 AEA 系统在 98 个国家中平均每月可检测到 312 次地震,震级范围在 1.9 级到最高的 7.8 级之间。对于震级在 4.5 级或以上的地震,该系统向用户发出的警报每月约为 60 次,总计 1800 万次。AES 用户的反馈显示,85% 的警报接收者感受到了地震,其中 36% 是在地面震动开始前收到警报的,28% 是在震动期间收到警报的,23% 则是在震动之后收到警报的。研究人员认为其效用可与已建立的地震监测系统媲美。
dx.doi.org/10.1126/science.ads4779
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91008?language=chinese
#地球
👍34✍6🔥1
气候变化导致森林火灾日益常见
2025-07-24 00:07 by 人猿泰山之米甸探险
根据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气候变化正导致极端严重的森林火灾日益常见。2023 年和 2024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全球逾 7800 万英亩森林被烧毁。火灾将浓烟和数十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数百万人因此面临恶劣的空气质量。对卫星图像的研究发现,2023 年和 2024 年因火灾损失的森林树冠(forest canopy)面积是过去近二十年年均损失面积的至少两倍。
www.pnas.org/doi/10.1073/pnas.2505418122
#地球
2025-07-24 00:07 by 人猿泰山之米甸探险
根据发表在 PNA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气候变化正导致极端严重的森林火灾日益常见。2023 年和 2024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全球逾 7800 万英亩森林被烧毁。火灾将浓烟和数十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数百万人因此面临恶劣的空气质量。对卫星图像的研究发现,2023 年和 2024 年因火灾损失的森林树冠(forest canopy)面积是过去近二十年年均损失面积的至少两倍。
www.pnas.org/doi/10.1073/pnas.2505418122
#地球
💊13🔥4❤1🎉1🤮1
热浪下欧洲软化对空调的抵制
2025-07-24 11:52 by 圣天秤星
6 月和 7 月份席卷西欧的创纪录热浪引发了安装空调相关的政治斗争。欧洲因为地理位置通常不是太热,不需要安装空调。但气候变化让欧洲成为暖化最快的大陆,自 1980 年代以来欧洲的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在最新的热浪期间,法国逾 1000 所学校因缺乏空调而部分或全部关闭。右翼政党要求大规模安装空调,而政府官员则担心大规模安装空调会让城市升温,加剧热浪。
news.slashdot.org/story/25/07/23/144223/europes-resistance-to-air-conditioning-is-softening-due-to-climate-change-and-recent-heat-waves
#地球
2025-07-24 11:52 by 圣天秤星
6 月和 7 月份席卷西欧的创纪录热浪引发了安装空调相关的政治斗争。欧洲因为地理位置通常不是太热,不需要安装空调。但气候变化让欧洲成为暖化最快的大陆,自 1980 年代以来欧洲的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在最新的热浪期间,法国逾 1000 所学校因缺乏空调而部分或全部关闭。右翼政党要求大规模安装空调,而政府官员则担心大规模安装空调会让城市升温,加剧热浪。
news.slashdot.org/story/25/07/23/144223/europes-resistance-to-air-conditioning-is-softening-due-to-climate-change-and-recent-heat-waves
#地球
🤣44🥴16🤡15🔥5🤮1
图瓦卢逾八成国民寻求澳大利亚的气候移民签证
2025-07-24 17:24 by 星髓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Tuvalu)是全世界受气候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海平面上升,科学家担心未来 80 年内图瓦卢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它由九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其中两个基本被海浪淹没。根据 2022 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图瓦卢总人口为 10643 人。它的邻国澳大利亚根据气候移民协议每年向其发放气候移民签证。澳大利亚透露寻求签证的人数高达 8750 人,占到该国总人口的 82%,但它今年只有 280 个签证名额。
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50723-more-than-80-of-tuvalu-seeks-australian-climate-visa
#地球
2025-07-24 17:24 by 星髓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Tuvalu)是全世界受气候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海平面上升,科学家担心未来 80 年内图瓦卢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它由九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其中两个基本被海浪淹没。根据 2022 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图瓦卢总人口为 10643 人。它的邻国澳大利亚根据气候移民协议每年向其发放气候移民签证。澳大利亚透露寻求签证的人数高达 8750 人,占到该国总人口的 82%,但它今年只有 280 个签证名额。
www.france24.com/en/live-news/20250723-more-than-80-of-tuvalu-seeks-australian-climate-visa
#地球
🔥12🐳5👎4🤣3
国际法院认为健康环境是人权
2025-07-25 01:00 by 星际归途
海牙国际法院发布咨询意见《Advisory Opinion on Obligations of States in respect of Climate Change》,裁定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是一项基本人权,各国未能保护地球免受气候变化影响,可能构成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国际法院院长岩泽雄司 (Yuji Iwasawa)表示,“温室气体排放毫无疑问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并具有跨境效应”,带来深远后果,这些后果“凸显了气候变化带来的紧迫和生存威胁”。
www.icj-cij.org/sites/default/files/case-related/187/187-20250723-adv-01-00-en.pdf
#地球
2025-07-25 01:00 by 星际归途
海牙国际法院发布咨询意见《Advisory Opinion on Obligations of States in respect of Climate Change》,裁定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是一项基本人权,各国未能保护地球免受气候变化影响,可能构成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国际法院院长岩泽雄司 (Yuji Iwasawa)表示,“温室气体排放毫无疑问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并具有跨境效应”,带来深远后果,这些后果“凸显了气候变化带来的紧迫和生存威胁”。
www.icj-cij.org/sites/default/files/case-related/187/187-20250723-adv-01-00-en.pdf
#地球
👍55👎6💊6🥱4🔥1
2023 年的海洋热浪史无前例
2025-07-25 13:06 by 秘密团伙
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显示,2023 年全球海洋热浪的强度、持续时间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23 年,全球多个区域(包括北大西洋、热带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都经历了极端海洋热浪。研究人员利用卫星观测和海洋再分析数据进行了全性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23 年的海洋热浪在强度、持续时间和地理范围上均创下了新的纪录:其持续时间是历史平均水平的四倍,其覆盖面为全球 96% 的海洋表面。从区域面积来看,最强的升温区域发生于北大西洋、热带东太平洋、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这些区域合计占海洋异常高温面积中的 9 成。北大西洋的海洋热浪早在 2022 年中期就已经开始并持续了 525 天;而西南太平洋的海洋热浪事件则以其极大的空间范围和超长的持续时间打破了先前的记录。在热带东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开始期间,异常高温的峰值达到了 1.63 摄氏度。研究人员认为,2023年的海洋热浪可能标志着海洋-大气动力学的根本性转变,它可能是地球气候系统即将达到临界点的一个早期预警。
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r0910
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91935?language=chinese
#地球
2025-07-25 13:06 by 秘密团伙
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显示,2023 年全球海洋热浪的强度、持续时间和规模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23 年,全球多个区域(包括北大西洋、热带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都经历了极端海洋热浪。研究人员利用卫星观测和海洋再分析数据进行了全性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23 年的海洋热浪在强度、持续时间和地理范围上均创下了新的纪录:其持续时间是历史平均水平的四倍,其覆盖面为全球 96% 的海洋表面。从区域面积来看,最强的升温区域发生于北大西洋、热带东太平洋、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这些区域合计占海洋异常高温面积中的 9 成。北大西洋的海洋热浪早在 2022 年中期就已经开始并持续了 525 天;而西南太平洋的海洋热浪事件则以其极大的空间范围和超长的持续时间打破了先前的记录。在热带东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开始期间,异常高温的峰值达到了 1.63 摄氏度。研究人员认为,2023年的海洋热浪可能标志着海洋-大气动力学的根本性转变,它可能是地球气候系统即将达到临界点的一个早期预警。
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r0910
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91935?language=chinese
#地球
🔥26💊19❤1😢1🤮1
挪威开始在海底储存液化二氧化碳
2025-07-29 00:29 by 机器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挪威开始将液化二氧化碳埋藏在海床下一英里半的一层海绵岩中。挪威政府承担该项目第一阶段 10 亿美元费用中的八成,三大石油公司——壳牌、挪威国家石油和道达尔能源——为项目的持续扩建资助 7.14 亿美元,欧盟补贴 1.5 亿美元。作为欧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挪威正利用其石化收入探索“碳倾倒(carbon dumping)”方案能否有效。如果一切顺利,三大石油公司表示它们的设施每年可将 500 万公吨二氧化碳泵入海底,约占挪威年排放量的十分之一。液化二氧化碳由名叫 Northern Pioneer 的运输船运送,每次可装载 7500 公吨。
hardware.slashdot.org/story/25/07/26/0358240/to-fight-climate-change-norway-wants-to-become-europes-carbon-dump
#地球
2025-07-29 00:29 by 机器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挪威开始将液化二氧化碳埋藏在海床下一英里半的一层海绵岩中。挪威政府承担该项目第一阶段 10 亿美元费用中的八成,三大石油公司——壳牌、挪威国家石油和道达尔能源——为项目的持续扩建资助 7.14 亿美元,欧盟补贴 1.5 亿美元。作为欧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挪威正利用其石化收入探索“碳倾倒(carbon dumping)”方案能否有效。如果一切顺利,三大石油公司表示它们的设施每年可将 500 万公吨二氧化碳泵入海底,约占挪威年排放量的十分之一。液化二氧化碳由名叫 Northern Pioneer 的运输船运送,每次可装载 7500 公吨。
hardware.slashdot.org/story/25/07/26/0358240/to-fight-climate-change-norway-wants-to-become-europes-carbon-dump
#地球
🤩21👍16🤡6❤4🔥1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发生 M8.8 级地震
2025-07-30 13:17 by 蓝莓村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报告,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7 月 29 日 23:24 UTC 发生 M8.8 级地震。太平洋沿海地区发布海啸警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第一波海啸已经抵达日本海岸,北海道十胜港观测到了 40 厘米高的海啸。这次大地震是 2011 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M9.1)以来的最强地震,为有记录以来第六强地震。目前暂无死亡报告。
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ventpage/us6000qw60/executive
en.wikipedia.org/wiki/2025_Kamchatka_Peninsula_earthquake
#地球
2025-07-30 13:17 by 蓝莓村
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报告,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7 月 29 日 23:24 UTC 发生 M8.8 级地震。太平洋沿海地区发布海啸警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第一波海啸已经抵达日本海岸,北海道十胜港观测到了 40 厘米高的海啸。这次大地震是 2011 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M9.1)以来的最强地震,为有记录以来第六强地震。目前暂无死亡报告。
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ventpage/us6000qw60/executive
en.wikipedia.org/wiki/2025_Kamchatka_Peninsula_earthquake
#地球
🙏25🎉18😱7🔥4
地球各大洲都经历淡水流失
2025-07-30 22:47 by 神秘博士:噬悲者
卫星观测显示,自 2002 年以来,受气候变化、不可持续的地下水利用和极端干旱的影响,地球各大洲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淡水流失。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 101 个国家,过去 22 年这些国家一直在流失淡水。据联合国预测,未来 50-60 年世界人口预计将会继续增长,与此同时,淡水供应量急剧减少。研究发现,68% 的流失来自地下水,流失的地下水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超过了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融化。2014-2015 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此后气候极端事件加速,地下水使用增加,大陆加速干燥,超过了冰川和冰盖融化的速度。
eandt.theiet.org/2025/07/28/satellite-data-shows-global-freshwater-crisis-driven-climate-change
#地球
2025-07-30 22:47 by 神秘博士:噬悲者
卫星观测显示,自 2002 年以来,受气候变化、不可持续的地下水利用和极端干旱的影响,地球各大洲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淡水流失。全球四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 101 个国家,过去 22 年这些国家一直在流失淡水。据联合国预测,未来 50-60 年世界人口预计将会继续增长,与此同时,淡水供应量急剧减少。研究发现,68% 的流失来自地下水,流失的地下水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超过了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融化。2014-2015 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此后气候极端事件加速,地下水使用增加,大陆加速干燥,超过了冰川和冰盖融化的速度。
eandt.theiet.org/2025/07/28/satellite-data-shows-global-freshwater-crisis-driven-climate-change
#地球
💊34🔥10❤1🥰1😢1
WMO 确认了有记录以来最长的闪电
2025-08-01 18:13 by 人猿泰山之绝地反击
世界气象组织(WMO)确认了最长闪电新世界纪录 — 闪电距离长达 829 公里。这个特大闪电发生在 2017 年 10 月,它从美国德克萨斯州东部延伸到堪萨斯城附近 — 相当于欧洲巴黎和威尼斯之间的距离。开车大约需要 8 到 9 个小时,商用飞机至少需要飞行 90 分钟才能覆盖这段距离。新记录误差幅度为±8 公里。它比之前的记录(2020 年 4 月 29 日横跨美国南部部分地区的 768±8 公里(477.2±5英里)长了 61 公里。
wmo.int/zh-hans/media/news/wmorenzhenglefashengzaimeiguodejuxingshandianjilu
#地球
2025-08-01 18:13 by 人猿泰山之绝地反击
世界气象组织(WMO)确认了最长闪电新世界纪录 — 闪电距离长达 829 公里。这个特大闪电发生在 2017 年 10 月,它从美国德克萨斯州东部延伸到堪萨斯城附近 — 相当于欧洲巴黎和威尼斯之间的距离。开车大约需要 8 到 9 个小时,商用飞机至少需要飞行 90 分钟才能覆盖这段距离。新记录误差幅度为±8 公里。它比之前的记录(2020 年 4 月 29 日横跨美国南部部分地区的 768±8 公里(477.2±5英里)长了 61 公里。
wmo.int/zh-hans/media/news/wmorenzhenglefashengzaimeiguodejuxingshandianjilu
#地球
⚡43🔥3
塑料危机影响所有人
2025-08-04 23:27 by 泰坦棋手
根据发表在柳叶刀期刊上的一则评论,专家警告全球塑料危机,认为塑料每年造成的健康相关损失达到至少 1.5 万亿美元。自 1950 年以来,塑料产量增长了 200 多倍,到 2060 年塑料产量将达到每年 10 亿吨以上。结果是整个地球从从珠穆朗玛峰顶到最深的海沟都被塑料污染,全世界目前的塑料垃圾重达 80 亿吨。而不到 10% 的塑料被回收。塑料会导致空气污染和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而微塑料则能渗透进人体。塑料污染甚至会增加携带疾病的蚊子,因为散落各地的塑料捕获的水为蚊子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石油公司和塑料行业认为,对抗塑料污染的重点应放在回收塑料而不是削减产量上。
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5/aug/03/world-in-15tn-plastics-crisis-hitting-health-from-infancy-to-old-age-report-warns
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5)01447-3/fulltext
#地球
2025-08-04 23:27 by 泰坦棋手
根据发表在柳叶刀期刊上的一则评论,专家警告全球塑料危机,认为塑料每年造成的健康相关损失达到至少 1.5 万亿美元。自 1950 年以来,塑料产量增长了 200 多倍,到 2060 年塑料产量将达到每年 10 亿吨以上。结果是整个地球从从珠穆朗玛峰顶到最深的海沟都被塑料污染,全世界目前的塑料垃圾重达 80 亿吨。而不到 10% 的塑料被回收。塑料会导致空气污染和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而微塑料则能渗透进人体。塑料污染甚至会增加携带疾病的蚊子,因为散落各地的塑料捕获的水为蚊子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场所。石油公司和塑料行业认为,对抗塑料污染的重点应放在回收塑料而不是削减产量上。
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5/aug/03/world-in-15tn-plastics-crisis-hitting-health-from-infancy-to-old-age-report-warns
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5)01447-3/fulltext
#地球
💊22🌚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