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疫情动态 #全国 #CN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举行发布会】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 王大燕: 季节性流感包括甲型H1N1、甲型H3N2亚型以及乙型流感。我国南方省份自10月上旬、北方省份自10月下旬先后进入本次流感流行季。前期以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南方省份近3周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续上升至36.8%,北方省份近5周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续上升至57.7%,部分省份乙型流感病毒占比超过了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通过病毒的基因和蛋白的序列特征…
#疫情动态 #北京 #Beijing
【北京市流感、新冠疫情情况及健康提示】
监测数据显示,近一周我市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9.9%,较2023年12月初59.5%的峰值降低近10个百分点。本流行季早期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近一周乙型流感病毒占比增至88.5%,是当前主要流行株。目前我市流感疫情仍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已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目前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近一周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为1.8%,以XBB变异株为主,JN.1变异株占比逐渐增加,新冠疫情呈逐步上升趋势。研究发现,JN.1变异株传播能力有所增强,但尚无证据表明其致病力增加。
为有效做好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保障市民过一个健康祥和的春节,我市加强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全市约300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开尽开,满足发热患者就医需求。
二是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配备小分子等多种治疗新冠和流感药物,接诊发热症状病人,为群众提供就近服务。
三是加强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畅通就诊、转诊渠道,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四是通过互联网医保移动支付、线上问诊开药、药品配送到家等服务,便捷群众居家康复。
五是全市医疗机构、零售和线上药店发热、止咳等药品和抗原试剂等储备充足、供应稳定,保障患者多元化用药需求。
六是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与诊疗救治培训,持续做好疫情监测,密切关注态势变化,及时优化调整应对措施,保障市民健康。
健康提示
目前我市仍处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春节假期即将来临,提示广大市民朋友:
一要积极接种疫苗,鼓励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等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积极主动接种含XBB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一旦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尽早服用小分子药。
二要提高防病意识,春节返乡和外出旅行人员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注意饮食卫生。
三要科学佩戴口罩,前往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时应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
四要保持手卫生,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触摸眼睛、鼻或口腔前后要勤洗手。
五要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根据情况采取居家休息、服药或及时就医等措施;若病情加重或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时,应立即就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微信公众平台)
【北京市流感、新冠疫情情况及健康提示】
监测数据显示,近一周我市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9.9%,较2023年12月初59.5%的峰值降低近10个百分点。本流行季早期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近一周乙型流感病毒占比增至88.5%,是当前主要流行株。目前我市流感疫情仍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已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目前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近一周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为1.8%,以XBB变异株为主,JN.1变异株占比逐渐增加,新冠疫情呈逐步上升趋势。研究发现,JN.1变异株传播能力有所增强,但尚无证据表明其致病力增加。
为有效做好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保障市民过一个健康祥和的春节,我市加强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全市约300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开尽开,满足发热患者就医需求。
二是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配备小分子等多种治疗新冠和流感药物,接诊发热症状病人,为群众提供就近服务。
三是加强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畅通就诊、转诊渠道,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四是通过互联网医保移动支付、线上问诊开药、药品配送到家等服务,便捷群众居家康复。
五是全市医疗机构、零售和线上药店发热、止咳等药品和抗原试剂等储备充足、供应稳定,保障患者多元化用药需求。
六是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与诊疗救治培训,持续做好疫情监测,密切关注态势变化,及时优化调整应对措施,保障市民健康。
健康提示
目前我市仍处于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春节假期即将来临,提示广大市民朋友:
一要积极接种疫苗,鼓励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等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积极主动接种含XBB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一旦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尽早服用小分子药。
二要提高防病意识,春节返乡和外出旅行人员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注意饮食卫生。
三要科学佩戴口罩,前往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时应佩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
四要保持手卫生,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触摸眼睛、鼻或口腔前后要勤洗手。
五要做好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根据情况采取居家休息、服药或及时就医等措施;若病情加重或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时,应立即就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微信公众平台)
#疫情动态 #台湾 #Taiwan
【疾管署公布2023年1月至6月新冠病毒血清抗体监视系统监视结果】
疾病管制署今(23)日说明,为执行COVID-19疫情监测及预警,及时参考COVID-19 抗体阳性率情形,滚动式调整防疫政策,卫生福利部于去(2023)年指定「医疗财团法人台湾血液基金会(下称血液基金会)」配合办理「新冠病毒血清抗体监视系统」作业。结果显示截至去年6月N抗体整体阳性率已达78.9%,以17–24岁阳性率(83.7%)最高,该等结果与2023年上半年之本土第三波至第四波新冠疫情状态相符。
疾管署指出,本调查分析方式系依循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之指引办理,指定血液基金会针对去年1-6月期间捐血者之血液留样检体随机抽样约7,000件,并将无从识别特定捐血人资料与0.5c.c.血液检体,提供该署检测新冠病毒抗体(anti-N抗体检测),经分析比对自去年1至6月之anti-N月份别整体阳性率由61.5%上升至78.9%,尤其以1-2月(61.5%→65.1%)及5-6月(69.4%→78.9%)上升幅度最明显,显示与第三波、第四波疫情高峰相符。倘以年龄组别资讯,截至6月底anti-N阳性率:17–24岁阳性率最高(83.70%)、依序是25–34岁(80.8%)、35–44岁(80.4%)、45 –54岁(76.8%)、55–65岁(75.5%)。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疾管署公布2023年1月至6月新冠病毒血清抗体监视系统监视结果】
疾病管制署今(23)日说明,为执行COVID-19疫情监测及预警,及时参考COVID-19 抗体阳性率情形,滚动式调整防疫政策,卫生福利部于去(2023)年指定「医疗财团法人台湾血液基金会(下称血液基金会)」配合办理「新冠病毒血清抗体监视系统」作业。结果显示截至去年6月N抗体整体阳性率已达78.9%,以17–24岁阳性率(83.7%)最高,该等结果与2023年上半年之本土第三波至第四波新冠疫情状态相符。
疾管署指出,本调查分析方式系依循世界卫生组织(WHO)出版之指引办理,指定血液基金会针对去年1-6月期间捐血者之血液留样检体随机抽样约7,000件,并将无从识别特定捐血人资料与0.5c.c.血液检体,提供该署检测新冠病毒抗体(anti-N抗体检测),经分析比对自去年1至6月之anti-N月份别整体阳性率由61.5%上升至78.9%,尤其以1-2月(61.5%→65.1%)及5-6月(69.4%→78.9%)上升幅度最明显,显示与第三波、第四波疫情高峰相符。倘以年龄组别资讯,截至6月底anti-N阳性率:17–24岁阳性率最高(83.70%)、依序是25–34岁(80.8%)、35–44岁(80.4%)、45 –54岁(76.8%)、55–65岁(75.5%)。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疫情动态 #全国 #CN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举行发布会】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 王大燕: 季节性流感包括甲型H1N1、甲型H3N2亚型以及乙型流感。我国南方省份自10月上旬、北方省份自10月下旬先后进入本次流感流行季。前期以H3N2亚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株,南方省份近3周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续上升至36.8%,北方省份近5周乙型流感病毒占比持续上升至57.7%,部分省份乙型流感病毒占比超过了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通过病毒的基因和蛋白的序列特征…
#疫情动态 #全国 #CN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举行发布会】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室主任 彭质斌:
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总体水平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从病例报告和我们的哨点医院检测阳性率等监测数据,是出现了上升迹象,但是增幅是比较小的。本土JN.1变异株的占比是持续上升的,临床表现基本是无症状和轻型,与目前我们的EG.5变异株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是没有明显变化的。预计在春节假期前后,受到人群大规模流动、探亲访友、聚餐聚会活动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冠疫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监测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呼吸道疾病于2023年12月上旬达到峰值之后,连续两周有所下降,在12月底的时候出现了小幅回升,持续在高位波动,近一周开始回落。当前我们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还是以流感为主,其他的呼吸道疾病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中,近期乙型流感的占比是升高的,导致流感疫情出现了小幅波动。专家研判认为,在冬春季我们国家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疾病交替流行或者共同流行的态势,短期内还是会以流感病毒为主。目前,流感活动已经呈现了下降的趋势。随着学校陆续放假,预计在1月底左右会回归流行间期的水平。
春运即将开始,人员流动将大幅增加,加上春节临近,聚餐聚会活动也会增多,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建议公众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风险。
第一,健康出行。首先我们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前往环境密闭或者人员密集公众场所的时候,建议科学佩戴口罩,老年人还有严重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游乐场所或者室内旅游场所和公众场所,如果必须要去,建议要科学佩戴口罩。
第二,要积极接种疫苗。建议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要积极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有效减少感染疾病和发生重症的风险。
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公众在返乡或者旅游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证充足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强我们的身体体质,从而增强抵抗力。
最后,要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或者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建议我们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症状较重时要及时就诊。同时,还要注意科学佩戴口罩,以避免把疾病传播给他人。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李燕明:
呼吸道感染容易发展成危重症的主要是两类,第一类是医学上的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还包括新冠和流感的时候肥胖人群也是容易发展为危重症的。比如老年人,年龄越老,发展为危重症的可能性越大。第二类人群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就是这组人群已经有一些慢性基础,比如有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等。另外,有些人群长期使用一些免疫抑制药物,使他的基础免疫状态就比较低,这组人群一旦罹患了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后,也容易发展成重症。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 王荃:
关于得了甲流之后会不会再得乙流,这是因为甲流和乙流是属于在流感病毒里最常见的两个病毒,也是容易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的最主要的两个流感病毒类型。但是,我们得了甲流以后,我们的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是它并不能有效地去防范感染乙流。同样,当我们感染乙流以后,我们机体产生了抗体,也不能有效的预防甲流。所以,实际上我们得了甲流同样可能得乙流,得了乙流也会得甲流。因此,我们要想有效地去预防,其实注射疫苗才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
文字实录:👉(中国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举行发布会】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室主任 彭质斌:
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总体水平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从病例报告和我们的哨点医院检测阳性率等监测数据,是出现了上升迹象,但是增幅是比较小的。本土JN.1变异株的占比是持续上升的,临床表现基本是无症状和轻型,与目前我们的EG.5变异株引起的疾病严重程度是没有明显变化的。预计在春节假期前后,受到人群大规模流动、探亲访友、聚餐聚会活动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冠疫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监测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呼吸道疾病于2023年12月上旬达到峰值之后,连续两周有所下降,在12月底的时候出现了小幅回升,持续在高位波动,近一周开始回落。当前我们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还是以流感为主,其他的呼吸道疾病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其中,近期乙型流感的占比是升高的,导致流感疫情出现了小幅波动。专家研判认为,在冬春季我们国家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疾病交替流行或者共同流行的态势,短期内还是会以流感病毒为主。目前,流感活动已经呈现了下降的趋势。随着学校陆续放假,预计在1月底左右会回归流行间期的水平。
春运即将开始,人员流动将大幅增加,加上春节临近,聚餐聚会活动也会增多,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建议公众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风险。
第一,健康出行。首先我们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前往环境密闭或者人员密集公众场所的时候,建议科学佩戴口罩,老年人还有严重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游乐场所或者室内旅游场所和公众场所,如果必须要去,建议要科学佩戴口罩。
第二,要积极接种疫苗。建议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要积极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有效减少感染疾病和发生重症的风险。
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公众在返乡或者旅游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证充足睡眠,充分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来增强我们的身体体质,从而增强抵抗力。
最后,要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或者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建议我们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症状较重时要及时就诊。同时,还要注意科学佩戴口罩,以避免把疾病传播给他人。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李燕明:
呼吸道感染容易发展成危重症的主要是两类,第一类是医学上的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还包括新冠和流感的时候肥胖人群也是容易发展为危重症的。比如老年人,年龄越老,发展为危重症的可能性越大。第二类人群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就是这组人群已经有一些慢性基础,比如有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等。另外,有些人群长期使用一些免疫抑制药物,使他的基础免疫状态就比较低,这组人群一旦罹患了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后,也容易发展成重症。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 王荃:
关于得了甲流之后会不会再得乙流,这是因为甲流和乙流是属于在流感病毒里最常见的两个病毒,也是容易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的最主要的两个流感病毒类型。但是,我们得了甲流以后,我们的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是它并不能有效地去防范感染乙流。同样,当我们感染乙流以后,我们机体产生了抗体,也不能有效的预防甲流。所以,实际上我们得了甲流同样可能得乙流,得了乙流也会得甲流。因此,我们要想有效地去预防,其实注射疫苗才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
文字实录:👉(中国网)
#疫情通报 #疫情动态 #疟疾 #Malaria #广东 #Guangdong #山东 #Shandong #江苏 #Jiangsu
【多地疾控部门通报警惕疟疾】
多地疾控部门发布提醒
近日,多地疾控部门通报鉴定出疟疾病例。
据惠州疾控1月24日消息,1月19日,惠州市疾控中心鉴定了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经镜检确定该病例为恶性疟,目前该患者已得到及时治疗。
1月18日,山东烟台疾控鉴定了1例罕见疟疾病例,经镜检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该病例为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
1月19日,江苏徐州疾控发布紧急提醒:请归国人员警惕谨防输入性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因发作时患者会感觉发冷、发热、寒战,俗称“打摆子”,古代称为“瘴气”。
疟疾主要有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四种类型。由于人员的跨境流动,中国每年存在一定数量的疟疾输入病例,并时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急性重症疟疾发作会出现昏迷、意识障碍,并引发多系统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检查?
疟疾的预防,主要有防蚊叮咬(如使用蚊帐、驱蚊液、驱蚊香等)、药物预防(服用抗疟药物干预)和对已感染的人及时诊断隔离治疗。
主要有以下三种检查手段:
1、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多次发作后下降,恶性疟尤重;白细胞总数初发时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常增多,并见吞噬有疟色素颗粒。
2、疟原虫检查:血液涂片(薄片或厚片)染色查疟原虫。并可鉴别疟原虫种类。
3、免疫学检查:简便快速适用范围广,存在一定的漏检率,一般用于流行病学检查。
到过疟疾流行疫区,回来一个月内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怀疑感染了疟疾,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疫区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进行疟疾的检查和确诊,及早诊治。
疟疾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美洲地区等,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疟疾高度流行。
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缅甸等热门旅游国家均有疟疾病例报告。
在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疟疾报告中,2021年84个疟疾流行国家报告疟疾病例约2.47亿例,其中61.9万人死于疟疾;大多数病例和死亡发生在非洲区域,其次是东南亚区域。
……(中国新闻网)
【多地疾控部门通报警惕疟疾】
多地疾控部门发布提醒
近日,多地疾控部门通报鉴定出疟疾病例。
据惠州疾控1月24日消息,1月19日,惠州市疾控中心鉴定了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经镜检确定该病例为恶性疟,目前该患者已得到及时治疗。
1月18日,山东烟台疾控鉴定了1例罕见疟疾病例,经镜检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该病例为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
1月19日,江苏徐州疾控发布紧急提醒:请归国人员警惕谨防输入性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因发作时患者会感觉发冷、发热、寒战,俗称“打摆子”,古代称为“瘴气”。
疟疾主要有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和三日疟四种类型。由于人员的跨境流动,中国每年存在一定数量的疟疾输入病例,并时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急性重症疟疾发作会出现昏迷、意识障碍,并引发多系统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检查?
疟疾的预防,主要有防蚊叮咬(如使用蚊帐、驱蚊液、驱蚊香等)、药物预防(服用抗疟药物干预)和对已感染的人及时诊断隔离治疗。
主要有以下三种检查手段:
1、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多次发作后下降,恶性疟尤重;白细胞总数初发时可稍增,后正常或稍低,白细胞分类单核细胞常增多,并见吞噬有疟色素颗粒。
2、疟原虫检查:血液涂片(薄片或厚片)染色查疟原虫。并可鉴别疟原虫种类。
3、免疫学检查:简便快速适用范围广,存在一定的漏检率,一般用于流行病学检查。
到过疟疾流行疫区,回来一个月内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怀疑感染了疟疾,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疫区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进行疟疾的检查和确诊,及早诊治。
疟疾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美洲地区等,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疟疾高度流行。
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缅甸等热门旅游国家均有疟疾病例报告。
在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疟疾报告中,2021年84个疟疾流行国家报告疟疾病例约2.47亿例,其中61.9万人死于疟疾;大多数病例和死亡发生在非洲区域,其次是东南亚区域。
……(中国新闻网)
#疫情通报 #疫情动态 #死亡病例 #台湾 #Taiwan
【台湾COVID-19疫情上升】
疾病管制署今(11)日表示,台湾上周(6/4-6/10)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确定病例(并发症),较前一周(5/28-6/3)新增263例上升,累积并发症中65岁以上长者占79%;另上周新增20例死亡病例,较前一周新增26例下降,累积死亡个案中65岁以上长者占90%,研判疫情上升且进入流行期。
疾管署说明,台湾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计接种276.4万人次,全台接种率11.36%,65岁以上第1剂及第2剂接种率分别为20.54%、1.55%。目前全台尚余莫德纳XBB疫苗约288.9万剂、Novavax XBB疫苗约4.8万剂。因疫情仍未停息,呼吁尚未接种新冠XBB疫苗者别轻视疾病威胁,应尽速接种。
疾管署监测数据显示,近四周变异株监测统计,本土及境外检出变异株均以JN.1为多,占比分别为64%及59%,近期呈缓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则略升,KP.2的占比分别为10%及22%,KP.3占比皆为9%,持续监测变异株流行趋势。(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台湾COVID-19疫情上升】
疾病管制署今(11)日表示,台湾上周(6/4-6/10)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确定病例(并发症),较前一周(5/28-6/3)新增263例上升,累积并发症中65岁以上长者占79%;另上周新增20例死亡病例,较前一周新增26例下降,累积死亡个案中65岁以上长者占90%,研判疫情上升且进入流行期。
疾管署说明,台湾新冠XBB疫苗迄今已累计接种276.4万人次,全台接种率11.36%,65岁以上第1剂及第2剂接种率分别为20.54%、1.55%。目前全台尚余莫德纳XBB疫苗约288.9万剂、Novavax XBB疫苗约4.8万剂。因疫情仍未停息,呼吁尚未接种新冠XBB疫苗者别轻视疾病威胁,应尽速接种。
疾管署监测数据显示,近四周变异株监测统计,本土及境外检出变异株均以JN.1为多,占比分别为64%及59%,近期呈缓降;另KP.2及KP.3的占比则略升,KP.2的占比分别为10%及22%,KP.3占比皆为9%,持续监测变异株流行趋势。(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疫情动态 #广东 #Guangdong
【广东新冠感染增加1万余病例,专家判断→】
近日,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在三伏天里又“阳”了。记者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了解到,广东省6月份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8246,7月份为18384,增加了1万余病例。感染病例增多,同时,XDV系列变异株占比上升。
不过,无论是呼吸疾病流行病预警专家还是临床专家均向记者表示,这是新冠感染的正常起峰,市民不必紧张担心,新冠毒力弱,病例为散发,没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这也说明病毒传染性弱了。
广东7月份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增加1万余例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7月份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7月1日-7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203例、死亡病例2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0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2例)。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27周(7月1日-7月7日)的8.9%持续上升至第30周(7月22日-7月28日)的18.7%。也就是说,新冠病毒感染呈现上升的趋势。
与此呈现相同趋势的是,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2024年6月和7月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6月份广东省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8246,7月份为18384,增加了1万余病例。
不过作为全省儿童流感样病例监测的哨点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主任医师印根权表示,目前门诊并未发现儿童新冠感染有增多的迹象。大规模呼吸疾病流行病预测预警与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联合主任韩子天教授认为:“观察看来,这是新冠感染的正常起峰,没有太大的变化,不用担心。”
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 XDV系列变异株占比上升
病例数上升,那么病毒株是否发生了变异呢?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与6月份相比,7月份我国的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
记者看到,其中XDV系列变异株占比由6月份的25.1%-32.9%上升至7月的38.8%-43.6%,差不多上升了10%左右的占比。“也不必紧张,现在的新冠毒力没那么强。”印根权认为,目前病毒致病力已经大大降低,大众也不必担心。
这一点也得到了呼吸科专家的认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颜文森向记者介绍:“最近门诊偶尔能碰到新冠患者,症状比较轻,以年轻人为主,多数出现咽痛,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而且病例往往是散发,没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这也说明病毒传染性弱了。”(羊城晚报 @ 微信公众平台)
【广东新冠感染增加1万余病例,专家判断→】
近日,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在三伏天里又“阳”了。记者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了解到,广东省6月份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8246,7月份为18384,增加了1万余病例。感染病例增多,同时,XDV系列变异株占比上升。
不过,无论是呼吸疾病流行病预警专家还是临床专家均向记者表示,这是新冠感染的正常起峰,市民不必紧张担心,新冠毒力弱,病例为散发,没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这也说明病毒传染性弱了。
广东7月份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增加1万余例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7月份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7月1日-7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203例、死亡病例2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0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2例)。
值得注意的是,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从第27周(7月1日-7月7日)的8.9%持续上升至第30周(7月22日-7月28日)的18.7%。也就是说,新冠病毒感染呈现上升的趋势。
与此呈现相同趋势的是,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2024年6月和7月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6月份广东省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8246,7月份为18384,增加了1万余病例。
不过作为全省儿童流感样病例监测的哨点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主任医师印根权表示,目前门诊并未发现儿童新冠感染有增多的迹象。大规模呼吸疾病流行病预测预警与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实验室联合主任韩子天教授认为:“观察看来,这是新冠感染的正常起峰,没有太大的变化,不用担心。”
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 XDV系列变异株占比上升
病例数上升,那么病毒株是否发生了变异呢?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与6月份相比,7月份我国的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
记者看到,其中XDV系列变异株占比由6月份的25.1%-32.9%上升至7月的38.8%-43.6%,差不多上升了10%左右的占比。“也不必紧张,现在的新冠毒力没那么强。”印根权认为,目前病毒致病力已经大大降低,大众也不必担心。
这一点也得到了呼吸科专家的认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颜文森向记者介绍:“最近门诊偶尔能碰到新冠患者,症状比较轻,以年轻人为主,多数出现咽痛,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而且病例往往是散发,没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这也说明病毒传染性弱了。”(羊城晚报 @ 微信公众平台)
#疫情通报 #疫情动态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广东 #Guangdong
【过去七天 广东新增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 #佛山 2770例,#广州 65例,#东莞、#中山 各11例,#深圳、#江门、#肇庆 各6例,#梅州 5例,#珠海、#惠州 各4例,#潮州 2例,#阳江、#云浮 各1例。
专家: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伊蚊是生活在清水中的,翻盆倒罐和清积水是可以控制疫情的。因此预防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疫情传播。
康敏指出,当前广东省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本周广东全省新增报告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核心区顺德区报告病例数连续下降。但国际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广东省对外交流频繁,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叠加汛期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蚊媒活动频繁,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复杂严峻挑战。(央视新闻)
【过去七天 广东新增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 #佛山 2770例,#广州 65例,#东莞、#中山 各11例,#深圳、#江门、#肇庆 各6例,#梅州 5例,#珠海、#惠州 各4例,#潮州 2例,#阳江、#云浮 各1例。
专家: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伊蚊是生活在清水中的,翻盆倒罐和清积水是可以控制疫情的。因此预防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疫情传播。
康敏指出,当前广东省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本周广东全省新增报告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核心区顺德区报告病例数连续下降。但国际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广东省对外交流频繁,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叠加汛期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蚊媒活动频繁,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复杂严峻挑战。(央视新闻)
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应急处置 #广东 #Guangdong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佛山 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我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佛山市人民政府 2025年7月29日(佛山发布 @ 微信公众平台)
#疫情动态 #广东 #Guangdong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基孔肯雅热防控取得成效 #佛山 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响应】
8月26日,记者从广东佛山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再次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8月25日,佛山全市每日新增报告病例连续9天维持在50例以下,疫情进入低水平散发状态,佛山决定终止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响应,疫情防控策略将由应急处置转为常态化防控。(央视新闻)
【基孔肯雅热防控取得成效 #佛山 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响应】
8月26日,记者从广东佛山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再次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8月25日,佛山全市每日新增报告病例连续9天维持在50例以下,疫情进入低水平散发状态,佛山决定终止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响应,疫情防控策略将由应急处置转为常态化防控。(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