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2024年11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4年11月1日-11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35例、死亡病例11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10例)。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4年11月1日-11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6.…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4年12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4年12月1日-12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112例、死亡病例7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0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7例)。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4年12月1日-12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波动上升。12月1日至13日在6.9万至8.1万之间波动,随后波动上升至12月30日的12.8万(本月最高),12月31日为10.9万。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4年第49周(12月2日-12月8日)至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逐渐升高,流感样病例占比分别为4.0%、4.5%、5.4%和6.2%。
2024年第49周(12月2日-12月8日)至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下降,分别为1.8%、1.8%、1.7%和1.2%。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4年12月1日-12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383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和JN.1系列变异株。根据采样日期,第49周(12月2日-12月8日)至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JN.1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31.5%、30.3%、35.9%、37.6%,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62.3%、64.3%、59.7%、59.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4年12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4年12月1日-12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重症病例112例、死亡病例7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0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7例)。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4年12月1日-12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波动上升。12月1日至13日在6.9万至8.1万之间波动,随后波动上升至12月30日的12.8万(本月最高),12月31日为10.9万。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4年第49周(12月2日-12月8日)至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逐渐升高,流感样病例占比分别为4.0%、4.5%、5.4%和6.2%。
2024年第49周(12月2日-12月8日)至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下降,分别为1.8%、1.8%、1.7%和1.2%。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4年12月1日-12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3836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和JN.1系列变异株。根据采样日期,第49周(12月2日-12月8日)至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JN.1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31.5%、30.3%、35.9%、37.6%,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62.3%、64.3%、59.7%、59.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1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1月1日-1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3218例,其中重症病例163例、死亡病例4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3例),疫情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1月1日-1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1月1日至1月5日在11.7万至13.8万(本月最高)之间波动,随后波动下降至1月28日的5.2万(本月最低),1月31日为6.9万。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1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至第5周(1月27日-2月2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在5.1%-7.3%之间,流感样病例占比分别为7.3%、6.7%、6.0%、5.1%和6.8%。
2025年第1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至第5周(1月27日-2月2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低位波动,分别为1.3%、1.2%、1.3%、1.4%和1.7%。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1月1日-1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271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和JN.1系列变异株。根据采样日期,第1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至第5周(1月27日-2月2日)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60.0%、68.1%、76.5%、74.8%、78.6%,JN.1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31.6%、27.8%、20.8%、21.5%、14.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1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1月1日-1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3218例,其中重症病例163例、死亡病例4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3例),疫情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1月1日-1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1月1日至1月5日在11.7万至13.8万(本月最高)之间波动,随后波动下降至1月28日的5.2万(本月最低),1月31日为6.9万。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1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至第5周(1月27日-2月2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在5.1%-7.3%之间,流感样病例占比分别为7.3%、6.7%、6.0%、5.1%和6.8%。
2025年第1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至第5周(1月27日-2月2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低位波动,分别为1.3%、1.2%、1.3%、1.4%和1.7%。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1月1日-1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271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和JN.1系列变异株。根据采样日期,第1周(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5日)至第5周(1月27日-2月2日)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60.0%、68.1%、76.5%、74.8%、78.6%,JN.1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31.6%、27.8%、20.8%、21.5%、14.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1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1月1日-1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3218例,其中重症病例163例、死亡病例4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3例),疫情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1月1日-1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2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2月1日-2月28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966例,其中重症病例92例、死亡病例1例(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疫情总体呈低水平波动。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2月1日-2月28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月1日-2月5日,从7.1万人次波动增加至10.4万人次(本月最高),随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月28日为6.3万人次。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6周(2月3日-2月9日)至第9周(2月24日-3月2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逐步下降,分别为5.0%、4.4%、3.9%、3.8%。
2025年第6周(2月3日-2月9日)至第9周(2月24日-3月2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升高,分别为1.6%、1.8%、2.0%和2.4%。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2月1日-2月28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2839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根据采样日期,第6周(2月3日-2月9日)至第9周(2月24日-3月2日)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68.9%、69.6%、68.4%、86.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2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2月1日-2月28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966例,其中重症病例92例、死亡病例1例(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疫情总体呈低水平波动。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2月1日-2月28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月1日-2月5日,从7.1万人次波动增加至10.4万人次(本月最高),随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月28日为6.3万人次。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6周(2月3日-2月9日)至第9周(2月24日-3月2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逐步下降,分别为5.0%、4.4%、3.9%、3.8%。
2025年第6周(2月3日-2月9日)至第9周(2月24日-3月2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升高,分别为1.6%、1.8%、2.0%和2.4%。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2月1日-2月28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2839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根据采样日期,第6周(2月3日-2月9日)至第9周(2月24日-3月2日)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68.9%、69.6%、68.4%、86.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疫情通报 #全国 #CN
【关于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一、高度重视“五一”假期前后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当前,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新冠呈较低水平波动态势,流感已回落至非流行季水平。麻疹、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处于正常季节性流行水平。我国南方省份陆续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输入病例引发本土疫情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进入流行季,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已逐渐下降,但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餐饮场所等聚集性疫情仍时有发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入流行季,呈地域聚集特点,近年来疫情波及省份有所增加。登革热、疟疾境外输入风险常年存在;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已在全球跨区域跨物种传播,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确诊病例,境外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增加。“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多,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加强疫情形势分析研判,把各项防治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人民群众健康平安过节,助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口岸疫情防控
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疾控、卫生健康、海关等部门会商、协作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和风险预测预警,妥善做好口岸输入疫情协同处置。各口岸要密切关注全球新冠、猴痘、登革热、疟疾等重点传染病和我周边国家、地区及重点来源国疫情形势,对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进境人员、主动申报或检疫发现的异常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工作,及时通知地方疾控、医疗机构将口岸判定的检疫传染病染疫人、疑似染疫人点对点隔离收治或医学观察,对可能患有监测传染病的人员按规定发放就诊方便卡,引导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强化口岸病媒生物监测,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提示,引导有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的进境人员主动健康申报。
三、加强疫情预测预判预警
各地要持续关注全球疫情态势及新冠、猴痘、人感染禽流感等病原体变异情况,动态评估新型变异株致病力、传播力、影响力,加密新冠等疫情波动期间的评估频次和风险研判,及早发出预警。持续做好新冠多渠道监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哨点监测,加强多源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及时研判流行趋势、疾病谱变化和门急诊住院服务供需情况,及时了解医疗负荷情况,为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提供支撑。登革热、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疫情高风险省份要科学开展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分布等生态学和抗药性、病原携带等风险因素监测,及早预警,及时采取防范应对措施。托幼机构、学校等要加强麻疹、猩红热、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聚集性疫情监测。
四、加强重点环节疫情防控
各地要做好“一老一小”常态化防控,加强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内部管理,落实人员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做好“五一”假期结束后老年人和儿童返院(园)、师生返校后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生疫情要加强指示病例、关键病例调查和病原检测,有效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要加强交通运输场站、文化和旅游场所客流疏导、密闭场所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旅客和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要加强对住宿、餐饮服务单位、海产品销售经营者的监督,确保公共用品用具、饮用水、食品等卫生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有效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动员群众集中开展社区、单位和家庭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清除积水、翻盆倒罐,全面清除卫生死角和病媒生物孳生地,切实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五、加强医疗救治和重大疫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各地要根据本地传染病流行形势,动态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增加重点传染病诊疗服务供给,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就诊高峰应对能力。强化以基层为重点的人员培训,提高猴痘、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识别意识和诊断能力,配足相关检测试剂、治疗药品和设备设施。充分发挥医联体、医共体作用和中医药独特优势,畅通转诊和救治渠道,强化药物供需衔接,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强化重大疫情和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传染源管理、环境消毒等措施,严防疫情扩散和隐匿传播。要做好“五一”假期期间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准备,结合本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特点健全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提升灾害应急处置和卫生防疫能力,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六、加强重点人群疫苗接种
各地要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保持麻疹、百日咳等疫苗高接种率,做好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后的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工作。常规免疫基础薄弱地区和发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疫情的地区要认真查找梳理预防接种薄弱点,加强疫苗查漏补种,有针对性开展应急接种。适时推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甲肝疫苗应急接种或群体性接种,切实保护易感人群。要充分考虑疫情防控需要和假期期间群众接种需求,合理制定疫苗使用计划,做好疫苗分级储备,确保供需衔接。要规范开展疫苗接种,确保接种安全,提升假期期间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接种。
七、加强健康科普宣教
各地要根据传染病发病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准确、客观发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针对舆情动态、社会热点和公众关注焦点,充分运用新闻发布、权威专家答疑释惑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和政策解读,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能力。结合“五一”假期人员流动特点,对旅游景点、交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分类开展健康提示。引导出行人员做好防蚊防蜱叮咬、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自我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加强进境出境人员科普宣教,引导出行人员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做好出发前的防护准备、落实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后的防护措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在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四方责任”,坚持联防联控和多病同防,强化平急转换。要结合本地实际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盯住关键环节、突出防控重点,开展疫情防治工作的全面自查,及时排查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及时补齐短板漏洞,全面提升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检测、疫情风险研判、应急处置等核心能力。做好“五一”假期值班值守,确保防控工作不放松、不断线,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疾控局@微信)
【关于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一、高度重视“五一”假期前后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
当前,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新冠呈较低水平波动态势,流感已回落至非流行季水平。麻疹、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处于正常季节性流行水平。我国南方省份陆续进入登革热流行季,输入病例引发本土疫情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进入流行季,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已逐渐下降,但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餐饮场所等聚集性疫情仍时有发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入流行季,呈地域聚集特点,近年来疫情波及省份有所增加。登革热、疟疾境外输入风险常年存在;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已在全球跨区域跨物种传播,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确诊病例,境外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增加。“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多,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坚持底线思维,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绪,加强疫情形势分析研判,把各项防治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人民群众健康平安过节,助力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口岸疫情防控
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疾控、卫生健康、海关等部门会商、协作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和风险预测预警,妥善做好口岸输入疫情协同处置。各口岸要密切关注全球新冠、猴痘、登革热、疟疾等重点传染病和我周边国家、地区及重点来源国疫情形势,对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进境人员、主动申报或检疫发现的异常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工作,及时通知地方疾控、医疗机构将口岸判定的检疫传染病染疫人、疑似染疫人点对点隔离收治或医学观察,对可能患有监测传染病的人员按规定发放就诊方便卡,引导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强化口岸病媒生物监测,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提示,引导有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的进境人员主动健康申报。
三、加强疫情预测预判预警
各地要持续关注全球疫情态势及新冠、猴痘、人感染禽流感等病原体变异情况,动态评估新型变异株致病力、传播力、影响力,加密新冠等疫情波动期间的评估频次和风险研判,及早发出预警。持续做好新冠多渠道监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哨点监测,加强多源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及时研判流行趋势、疾病谱变化和门急诊住院服务供需情况,及时了解医疗负荷情况,为疫情早发现早处置提供支撑。登革热、疟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疫情高风险省份要科学开展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分布等生态学和抗药性、病原携带等风险因素监测,及早预警,及时采取防范应对措施。托幼机构、学校等要加强麻疹、猩红热、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聚集性疫情监测。
四、加强重点环节疫情防控
各地要做好“一老一小”常态化防控,加强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内部管理,落实人员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做好“五一”假期结束后老年人和儿童返院(园)、师生返校后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生疫情要加强指示病例、关键病例调查和病原检测,有效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要加强交通运输场站、文化和旅游场所客流疏导、密闭场所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旅客和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要加强对住宿、餐饮服务单位、海产品销售经营者的监督,确保公共用品用具、饮用水、食品等卫生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有效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动员群众集中开展社区、单位和家庭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清除积水、翻盆倒罐,全面清除卫生死角和病媒生物孳生地,切实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五、加强医疗救治和重大疫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各地要根据本地传染病流行形势,动态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增加重点传染病诊疗服务供给,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就诊高峰应对能力。强化以基层为重点的人员培训,提高猴痘、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识别意识和诊断能力,配足相关检测试剂、治疗药品和设备设施。充分发挥医联体、医共体作用和中医药独特优势,畅通转诊和救治渠道,强化药物供需衔接,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强化重大疫情和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快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传染源管理、环境消毒等措施,严防疫情扩散和隐匿传播。要做好“五一”假期期间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准备,结合本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特点健全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提升灾害应急处置和卫生防疫能力,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六、加强重点人群疫苗接种
各地要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保持麻疹、百日咳等疫苗高接种率,做好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调整后的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工作。常规免疫基础薄弱地区和发生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疫情的地区要认真查找梳理预防接种薄弱点,加强疫苗查漏补种,有针对性开展应急接种。适时推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甲肝疫苗应急接种或群体性接种,切实保护易感人群。要充分考虑疫情防控需要和假期期间群众接种需求,合理制定疫苗使用计划,做好疫苗分级储备,确保供需衔接。要规范开展疫苗接种,确保接种安全,提升假期期间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接种。
七、加强健康科普宣教
各地要根据传染病发病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准确、客观发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针对舆情动态、社会热点和公众关注焦点,充分运用新闻发布、权威专家答疑释惑等多种形式,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和政策解读,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和能力。结合“五一”假期人员流动特点,对旅游景点、交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分类开展健康提示。引导出行人员做好防蚊防蜱叮咬、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自我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加强进境出境人员科普宣教,引导出行人员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做好出发前的防护准备、落实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后的防护措施。
八、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压紧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在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四方责任”,坚持联防联控和多病同防,强化平急转换。要结合本地实际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盯住关键环节、突出防控重点,开展疫情防治工作的全面自查,及时排查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及时补齐短板漏洞,全面提升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检测、疫情风险研判、应急处置等核心能力。做好“五一”假期值班值守,确保防控工作不放松、不断线,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疾控局@微信)
#疫情通报 #全国 #CN
【《关于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解读问答】
一、《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出台背景是什么?
春夏季是蚊媒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多种传染病将共同流行。“五一”假期人员流动性上升和聚集性活动增加,可能进一步加大国内疫情传播扩散和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强疫情形势分析研判,推动各项防治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保持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平安过节。
二、“五一”假期前后我国新冠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如何?
综合分析研判我国多渠道监测数据,目前新冠、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整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与往年同期相近。春夏季是蚊媒传染病流行季节,登革热、疟疾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登革热在部分南方省份由输入病例引发本土疫情的风险将上升,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聚集性疫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报告病例数和波及省份将有所增加。猴痘、人感染禽流感等呈低发、散发态势,需警惕境外输入及引发本土传播的风险。“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多,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整体来看,在继续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的基础上,“五一”假期前后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三、《通知》中对做好“五一”假期前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哪些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口岸疫情防控。密切关注全球新冠、猴痘、登革热、疟疾等重点传染病和我周边国家、地区及重点来源国疫情形势,对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进境人员、主动申报或检疫发现的异常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工作,引导有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的进境人员主动健康申报。
二是加强疫情预测预判预警。各地要持续做好新冠多渠道监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哨点监测,加强多源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及早发现和处置疫情。
三是加强重点环节疫情防控。指导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落实好人员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做好“五一”假期后老年人和儿童返院(园)、师生返校后的健康监测,降低疫情引入和传播风险。指导交通运输场站、文化和旅游场所做好客流疏导、密闭场所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旅客和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加强对住宿、餐饮服务单位、海产品销售经营者食品卫生的监管。
四是加强医疗救治和重大疫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结合传染病流行形势动态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做好医疗救治应对准备,强化以基层为重点的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重点传染病识别意识和诊疗能力。强化重大疫情和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严防疫情扩散和隐匿传播。提升灾害应急处置和卫生防疫能力,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五是加强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保持麻疹、百日咳等疫苗高接种率,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疫情形势做好疫苗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提升假期期间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接种。
六是加强健康科普宣教。针对性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政策解读和健康提示,引导出行人员做好防蚊防蜱叮咬、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自我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做好出发前的防护准备、落实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后的防护措施。
四、“五一”假期前后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一是关注疫情动态。建议公众在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动态和相关部门发布的防控信息提示,提前做好防范,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二是做好健康监测。出行前、返程后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假期出行前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计划,返程后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并告知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史和动物接触史等。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家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三是做好旅途防护。可准备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旅途中做好防蚊防蜱叮咬、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等防护措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停止旅行活动并及时就医,避免参加集体活动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国家疾控局@微信)
【《关于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解读问答】
一、《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出台背景是什么?
春夏季是蚊媒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多种传染病将共同流行。“五一”假期人员流动性上升和聚集性活动增加,可能进一步加大国内疫情传播扩散和境外疫情输入风险。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五一”假期前后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强疫情形势分析研判,推动各项防治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保持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平安过节。
二、“五一”假期前后我国新冠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如何?
综合分析研判我国多渠道监测数据,目前新冠、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整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与往年同期相近。春夏季是蚊媒传染病流行季节,登革热、疟疾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登革热在部分南方省份由输入病例引发本土疫情的风险将上升,局部地区可能出现聚集性疫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报告病例数和波及省份将有所增加。猴痘、人感染禽流感等呈低发、散发态势,需警惕境外输入及引发本土传播的风险。“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多,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整体来看,在继续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的基础上,“五一”假期前后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可控。
三、《通知》中对做好“五一”假期前后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哪些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口岸疫情防控。密切关注全球新冠、猴痘、登革热、疟疾等重点传染病和我周边国家、地区及重点来源国疫情形势,对来自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进境人员、主动申报或检疫发现的异常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工作,引导有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的进境人员主动健康申报。
二是加强疫情预测预判预警。各地要持续做好新冠多渠道监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哨点监测,加强多源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及早发现和处置疫情。
三是加强重点环节疫情防控。指导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落实好人员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做好“五一”假期后老年人和儿童返院(园)、师生返校后的健康监测,降低疫情引入和传播风险。指导交通运输场站、文化和旅游场所做好客流疏导、密闭场所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旅客和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加强对住宿、餐饮服务单位、海产品销售经营者食品卫生的监管。
四是加强医疗救治和重大疫情、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结合传染病流行形势动态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做好医疗救治应对准备,强化以基层为重点的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重点传染病识别意识和诊疗能力。强化重大疫情和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严防疫情扩散和隐匿传播。提升灾害应急处置和卫生防疫能力,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五是加强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加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保持麻疹、百日咳等疫苗高接种率,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和疫情形势做好疫苗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提升假期期间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接种。
六是加强健康科普宣教。针对性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政策解读和健康提示,引导出行人员做好防蚊防蜱叮咬、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自我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做好出发前的防护准备、落实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后的防护措施。
四、“五一”假期前后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一是关注疫情动态。建议公众在出行前,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动态和相关部门发布的防控信息提示,提前做好防范,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二是做好健康监测。出行前、返程后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假期出行前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建议暂缓出行计划,返程后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诊,并告知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史和动物接触史等。同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家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三是做好旅途防护。可准备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旅途中做好防蚊防蜱叮咬、不接触疫源动物及产品等防护措施,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停止旅行活动并及时就医,避免参加集体活动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国家疾控局@微信)
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2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2月1日-2月28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966例,其中重症病例92例、死亡病例1例(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疫情总体呈低水平波动。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2月1日-2月28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月1日…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3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3月1日-3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6286例,其中重症病例131例、死亡病例7例(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疫情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3月1日-3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5.2万至7.6万人次之间波动。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10周(3月3日-3月9日)至第13周(3月24日-3月30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波动,分别为3.7%、3.7%、3.8%、3.8%。
2025年第10周(3月3日-3月9日)至第13周(3月24日-3月30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升高,分别为3.5%、4.3%、5.1%和6.3%。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3月1日-3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4381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根据采样日期,第10周(3月3日-3月9日)至第13周(3月24日-3月30日)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72.4%、76.2%、79.9%、87.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3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3月1日-3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6286例,其中重症病例131例、死亡病例7例(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疫情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3月1日-3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5.2万至7.6万人次之间波动。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10周(3月3日-3月9日)至第13周(3月24日-3月30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波动,分别为3.7%、3.7%、3.8%、3.8%。
2025年第10周(3月3日-3月9日)至第13周(3月24日-3月30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升高,分别为3.5%、4.3%、5.1%和6.3%。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3月1日-3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4381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根据采样日期,第10周(3月3日-3月9日)至第13周(3月24日-3月30日)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72.4%、76.2%、79.9%、87.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3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3月1日-3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6286例,其中重症病例131例、死亡病例7例(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疫情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3月1日-3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4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4月1日-4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8507例,其中重症病例340例、死亡病例9例(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疫情呈波动上升趋势。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4月1日-4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5.1万至6.9万人次之间波动。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14周(3月31日-4月6日)至第18周(4月28日-5月4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波动,分别为3.7%、3.7%、3.8%、3.6%、3.9%。
2025年第14周(3月31日-4月6日)至第18周(4月28日-5月4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升高,分别为7.0%、8.7%、10.6%、13.5%和15.8%。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4月1日-4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858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其中主要为第六代亚分支NB.1.8.1。根据采样日期,第14周(3月31日-4月6日)至第18周(4月28日-5月4日)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90.1%、92.8%、93.5%、95.5%、99.0%,其中NB.1.8.1占XDV及其亚分支的占比为69.4%、76.3%、78.8%、84.6%、88.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4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4月1日-4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8507例,其中重症病例340例、死亡病例9例(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疫情呈波动上升趋势。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4月1日-4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5.1万至6.9万人次之间波动。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14周(3月31日-4月6日)至第18周(4月28日-5月4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波动,分别为3.7%、3.7%、3.8%、3.6%、3.9%。
2025年第14周(3月31日-4月6日)至第18周(4月28日-5月4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升高,分别为7.0%、8.7%、10.6%、13.5%和15.8%。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4月1日-4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858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XDV系列变异株,其中主要为第六代亚分支NB.1.8.1。根据采样日期,第14周(3月31日-4月6日)至第18周(4月28日-5月4日)XDV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90.1%、92.8%、93.5%、95.5%、99.0%,其中NB.1.8.1占XDV及其亚分支的占比为69.4%、76.3%、78.8%、84.6%、88.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4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4月1日-4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8507例,其中重症病例340例、死亡病例9例(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疫情呈波动上升趋势。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4月1日-4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5.1万至6.9万人次之间波动。…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5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5月1日-5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5.6万至7.7万人次之间波动。
二、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5月1日-5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40662例,其中重症病例606例、死亡病例7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6例)。每日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波动上升至5月26日阶段高点后波动下降。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19周(5月5日-5月11日)至第22周(5月26日-6月1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波动,分别为3.8%、3.8%、4.0%、4.0%。
2025年第19周(5月5日-5月11日)至第22周(5月26日-6月1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升高至23.8%后小幅回落,分别为18.3%、20.2%、23.8%和22.8%。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5月1日-5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1227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NB.1.8.1(XDV变异株第六代亚分支)。根据采样日期,第19周(5月5日-5月11日)至第22周(5月26日-6月1日)NB.1.8.1占比分别为85.3%、88.4%、92.1%、91.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5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5月1日-5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5.6万至7.7万人次之间波动。
二、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5月1日-5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40662例,其中重症病例606例、死亡病例7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6例)。每日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波动上升至5月26日阶段高点后波动下降。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19周(5月5日-5月11日)至第22周(5月26日-6月1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波动,分别为3.8%、3.8%、4.0%、4.0%。
2025年第19周(5月5日-5月11日)至第22周(5月26日-6月1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升高至23.8%后小幅回落,分别为18.3%、20.2%、23.8%和22.8%。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5月1日-5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1227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NB.1.8.1(XDV变异株第六代亚分支)。根据采样日期,第19周(5月5日-5月11日)至第22周(5月26日-6月1日)NB.1.8.1占比分别为85.3%、88.4%、92.1%、91.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2025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5月(5月1日0时至5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77760例,死亡2043人。
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例,均为霍乱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
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718468例,死亡2042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6.1%。
同期,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59290例,死亡1人。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6.6%。
附件:2025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25年5月(5月1日0时至5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77760例,死亡2043人。
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例,均为霍乱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
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718468例,死亡2042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和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6.1%。
同期,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59290例,死亡1人。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6.6%。
附件:2025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疫情通报 #广东 #Guangdong #Chikungunya #基孔肯雅热
【广东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确诊478例】
2025年7月8日,我(#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市区各级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力量,全力开展防控工作。经主动病例搜索和检测,截至7月15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该病与登革热相似,主要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可通过清理孳生地、杀灭蚊虫等措施阻断传播途径。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已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控意识,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若出现上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应对蚊媒传染病挑战,守护健康家园。
#佛山 市 #顺德 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7月15日(健康顺德 @ 微信公众平台)
【广东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确诊478例】
2025年7月8日,我(#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市区各级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业力量,全力开展防控工作。经主动病例搜索和检测,截至7月15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该病与登革热相似,主要由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可通过清理孳生地、杀灭蚊虫等措施阻断传播途径。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已进入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控意识,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从源头上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加强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若出现上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应对蚊媒传染病挑战,守护健康家园。
#佛山 市 #顺德 区卫生健康局
2025年7月15日(健康顺德 @ 微信公众平台)
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5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5月1日-5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5.6万至7.7万人次之间波动。 二、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5月1日-5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40662例,其中重症病例606例、死亡病例7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6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6月1日-6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5.3万至7.2万人次之间波动。
二、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6月1日-6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33229例,其中重症病例384例、死亡病例8例(均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23周(6月2日-6月8日)至第26周(6月23日-6月29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波动,分别为3.9%、3.8%、3.7%、3.8%。
2025年第23周(6月2日-6月8日)至第26周(6月23日-6月2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下降,分别为20.5%、17.4%、14.8%和13.4%。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6月1日-6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12834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NB.1.8.1(XDV变异株第六代亚分支)。根据采样日期,第23周(6月2日-6月8日)至第26周(6月23日-6月30日)NB.1.8.1占比分别为94.7%、95.1%、94.8%、96.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6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6月1日-6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5.3万至7.2万人次之间波动。
二、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6月1日-6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33229例,其中重症病例384例、死亡病例8例(均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23周(6月2日-6月8日)至第26周(6月23日-6月29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波动,分别为3.9%、3.8%、3.7%、3.8%。
2025年第23周(6月2日-6月8日)至第26周(6月23日-6月2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持续下降,分别为20.5%、17.4%、14.8%和13.4%。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6月1日-6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12834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NB.1.8.1(XDV变异株第六代亚分支)。根据采样日期,第23周(6月2日-6月8日)至第26周(6月23日-6月30日)NB.1.8.1占比分别为94.7%、95.1%、94.8%、96.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应急处置 #广东 #Guangdong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佛山 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我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佛山市人民政府
2025年7月29日(佛山发布 @ 微信公众平台)
【#佛山 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我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佛山市人民政府
2025年7月29日(佛山发布 @ 微信公众平台)
#应急处置 #广东 #Guangdong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关于印发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的通知】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我国伊蚊分布广泛,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疫情。为进一步规范基孔肯雅热临床诊疗工作,在2008年发布的《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卫健委医疗应急司)
【关于印发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的通知】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我国伊蚊分布广泛,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疫情。为进一步规范基孔肯雅热临床诊疗工作,在2008年发布的《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卫健委医疗应急司)
#应急处置 #防控政策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福建 #Fujian
【#福州 疾控(卫监)健康提示:科学防控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携手共建健康家园】
三、旅途防护不放松,时刻关注自身健康
出行前:提前查询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流行状况,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含避蚊胺、避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等防蚊物品。
出行时:尽量住在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地方,清理居住地室内外的积水;要关好房间的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抹驱蚊剂。
归来后:国外流行地区以及 #广东 #佛山 等高风险地区来(返)榕人员,要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最长潜伏期:基孔肯雅热12天、登革热14天),期间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请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居家治疗患者应做好防蚊隔离,避免成为传染源。(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州 疾控(卫监)健康提示:科学防控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携手共建健康家园】
三、旅途防护不放松,时刻关注自身健康
出行前:提前查询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流行状况,准备宽松、浅色的长袖衣裤,含避蚊胺、避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等防蚊物品。
出行时:尽量住在有空调或装有防蚊纱窗的地方,清理居住地室内外的积水;要关好房间的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抹驱蚊剂。
归来后:国外流行地区以及 #广东 #佛山 等高风险地区来(返)榕人员,要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最长潜伏期:基孔肯雅热12天、登革热14天),期间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请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居家治疗患者应做好防蚊隔离,避免成为传染源。(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疫情通报 #疫情动态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广东 #Guangdong
【过去七天 广东新增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 #佛山 2770例,#广州 65例,#东莞、#中山 各11例,#深圳、#江门、#肇庆 各6例,#梅州 5例,#珠海、#惠州 各4例,#潮州 2例,#阳江、#云浮 各1例。
专家: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伊蚊是生活在清水中的,翻盆倒罐和清积水是可以控制疫情的。因此预防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疫情传播。
康敏指出,当前广东省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本周广东全省新增报告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核心区顺德区报告病例数连续下降。但国际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广东省对外交流频繁,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叠加汛期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蚊媒活动频繁,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复杂严峻挑战。(央视新闻)
【过去七天 广东新增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 #佛山 2770例,#广州 65例,#东莞、#中山 各11例,#深圳、#江门、#肇庆 各6例,#梅州 5例,#珠海、#惠州 各4例,#潮州 2例,#阳江、#云浮 各1例。
专家: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的,伊蚊是生活在清水中的,翻盆倒罐和清积水是可以控制疫情的。因此预防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疫情传播。
康敏指出,当前广东省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本周广东全省新增报告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核心区顺德区报告病例数连续下降。但国际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广东省对外交流频繁,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叠加汛期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蚊媒活动频繁,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复杂严峻挑战。(央视新闻)
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6月)】 一、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6月1日-6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在5.3万至7.2万人次之间波动。 二、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6月1日-6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33229例,其中重症病例384例、死亡病例8例(均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疫情呈波动下降趋势。…
#疫情通报 #死亡病例 #全国 #CN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7月)】
一、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7月1日-7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7月1日至7月6日在5.2万至6.2万(本月最高)之间波动,随后波动下降至7月26日的4.3万(本月最低),7月31日为4.8万。
二、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7月1日-7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6567例,其中重症病例219例、死亡病例2例(均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疫情缓慢波动下降。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27周(6月30日-7月6日)至第31周(7月28日-8月3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波动,分别为3.7%、3.4%、3.3%、3.2%、3.3%。
2025年第27周(6月30日-7月6日)至第31周(7月28日-8月3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波动,分别为12.9%、12.5%、13.3%、12.1%和12.7%。见图4-2。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7月1日-7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10073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NB.1.8.1及其亚分支(XDV变异株第六代亚分支)。根据采样日期,第27周(6月30日-7月6日)至第31周(7月28日-8月3日)NB.1.8.1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96.3%、96.4%、96.7%、97.1%、95.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5年7月)】
一、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2025年7月1日-7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诊疗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7月1日至7月6日在5.2万至6.2万(本月最高)之间波动,随后波动下降至7月26日的4.3万(本月最低),7月31日为4.8万。
二、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情况
2025年7月1日-7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6567例,其中重症病例219例、死亡病例2例(均为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疫情缓慢波动下降。
三、哨点医院监测情况
2025年第27周(6月30日-7月6日)至第31周(7月28日-8月3日),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例小幅波动,分别为3.7%、3.4%、3.3%、3.2%、3.3%。
2025年第27周(6月30日-7月6日)至第31周(7月28日-8月3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小幅波动,分别为12.9%、12.5%、13.3%、12.1%和12.7%。见图4-2。
四、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2025年7月1日-7月3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10073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流行株为NB.1.8.1及其亚分支(XDV变异株第六代亚分支)。根据采样日期,第27周(6月30日-7月6日)至第31周(7月28日-8月3日)NB.1.8.1及其亚分支占比分别为96.3%、96.4%、96.7%、97.1%、95.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疫情通报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广西 #Guangxi
【广西 #南宁 新增8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截至2025年8月13日18时,我城区在主动排查外省协查病例中,于青秀区建政街道及其周边陆续发现8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处置。
为控制基孔肯雅热传播,我城区已在相关区域开展蚊媒专项消杀工作,并将在全城区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此,建议广大市民积极做好个人防护,清理积水、灭蚊虫、防叮咬。若出现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青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8月14日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政务信息网)
【广西 #南宁 新增8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截至2025年8月13日18时,我城区在主动排查外省协查病例中,于青秀区建政街道及其周边陆续发现8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处置。
为控制基孔肯雅热传播,我城区已在相关区域开展蚊媒专项消杀工作,并将在全城区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此,建议广大市民积极做好个人防护,清理积水、灭蚊虫、防叮咬。若出现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青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年8月14日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政务信息网)
2019-nCoV疫情实时播报🅥
#应急处置 #广东 #Guangdong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佛山 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我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佛山市人民政府 2025年7月29日(佛山发布 @ 微信公众平台)
#疫情动态 #广东 #Guangdong #基孔肯雅热 #Chikungunya
【基孔肯雅热防控取得成效 #佛山 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响应】
8月26日,记者从广东佛山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再次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8月25日,佛山全市每日新增报告病例连续9天维持在50例以下,疫情进入低水平散发状态,佛山决定终止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响应,疫情防控策略将由应急处置转为常态化防控。(央视新闻)
【基孔肯雅热防控取得成效 #佛山 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响应】
8月26日,记者从广东佛山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再次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8月25日,佛山全市每日新增报告病例连续9天维持在50例以下,疫情进入低水平散发状态,佛山决定终止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响应,疫情防控策略将由应急处置转为常态化防控。(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