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切片
7.38K subscribers
511 photos
4 videos
19 files
416 links
Download Telegram
可以 fo 一下,talk
fo 没事自己长,说明这个关注关系的设计链条很精妙
老想着成功干嘛呀?就好像我们的智力不足以应付不追求成功的生活似的。

在我看来,这世界上最痛苦的生活莫过于某人娶个日本老婆,因为早上你上班的时候她会在你屁股后头鞠上一躬:「李桑,努力工作!」我努力不努力干你屁事?人生的乐趣不就在于不努力吗?

我不想开到月亮上去,在地球上欣赏月光,就挺好的。

https://mp.weixin.qq.com/s/jAGAyTfmojZ6JcFa5HHSVw
没有想到,破十万了
长期来看,人一生不外乎是个走向失败的过程。即便有高光时刻,就像《人类群星闪耀时》里的那些小人物,漫长的等待,璀璨的星光一闪而过,然后就是黯淡无光的人生。即便是韩寒、蒋方舟、高晓松这样年少成名,聚光灯的早早闪亮在头顶的青年才俊,最终也会在够到自己的天花板之后,走向平庸的时代。

但大部分人,仍然不辞劳顿,孤军奋战,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姿态,不管是写程序的、做产品的、创立企业的、摆摊的、送外卖的……不外如是。为了这种坚持,人们不停的磨砺自己,建造生理和心理的体系,保持各种方式的健康,直到最终那个时刻的来临。
Newton应用是我最喜欢的跨平台电子邮件 App,支持全平台。

请从 www.newtonhq.com 并使用我的优惠券代码 OJXXGPFV 获得 20% 订购折扣。
现在年轻人之所以感觉竞争激烈,是因为一个经济体要经历市场驱动→领导力驱 动→创新驱动的 3 个阶段。市场驱动阶段需求强烈供给不足,供给方很容易做生意, 而领导力驱动就比较难,创新驱动是最难的。中国现在所处的是市场驱动阶段基本结 束的阶段,所以大家会觉得竞争激烈了。市场驱动就是坐向上的扶梯往上走,领导力 驱动就是走楼梯向上走,创新驱动就是坐向下的扶梯往上走,只要往上走就还有机会, 最难的是到顶层了,就只能跳楼了。

王慧文 #产品
推荐一下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每年的致股东信,极有价值,二十几年的股东信差不多概括了亚马逊的发展历程和战略转型,英文好的可以去读《Invent and Wander: 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Jeff Bezos,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Walter Isaacson》这本书,如果你只想读这些股东信,可以看这里:贝索斯致股东信中英文全集汇总和拆解:http://t.cn/A6cQjYWl (密码:mubu ,感谢遥行提供)。

其实你读我的文章,不管是原创,还是推广,有一点增量信息,也就够了
学学这个高级货
现在看很多别人的文章,不同的时间,都是那些老生常谈的道理,反复讲,其实没啥意思,看 5 分钟就知道自己也写过,无非是认知到了,自然输出。所以我以后避免讲道理,即便是一些思考,对很多人很可能没什么价值,当然,对另一些人,可能有点价值。比如我学习了王慧文的清华产品课,就觉得很有价值。

说回到滑板,按道理来说,滑板是年轻人的运动,但我也不老,我喜欢新东西。我觉得身体还年轻,于是,学什么都不晚,有个鸡汤写得挺好,我们过的每一天,都是往后余生里最年轻的一天。

喜欢就买,说走就走,想到什么,就去做好了。注意安全就好。

我有个表弟,极度厌恶风险,博士毕业后一直呆在体制内,觉得安全,有能力,还能晋升,也挺好。我喜欢一点风险和刺激,这一点我的上一辈性格差异巨大,他们不希望我做任何危险一点的东西,我却总喜欢尝试一些自己没经历的东西。爬树游泳滑冰轮滑,差不多都是自己偷着学得,野路子,杂而不精,也就写作、摄影和打羽毛球,能好一牛牛?不过,时间还长,我们还有足够长的时间体验不同的人生。

上周把王慧文的清华产品课读完,老王比我还小几岁,但人生经历大开大合,对业务、产品、人性的理解极为深刻,我准备下周再重读一边,消化一下。他和张小龙的角度又不相同,张小龙是艺术家,独孤求败的姿态,他经常对我们说,这个市场太小了,没法做。我们一看,明明是千万级日活的生意,但是和微信的 10 亿日活相比,确实很小。没法比。张小龙对人性洞若观火,从细微到深刻,差不多做到了产品的最高境界,商业就算是水到渠成。王慧文和王兴则是战略家和将军,连续创业,连续打仗,人堆里爬出来的那种,终成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他们是打过大仗的人,思考都有可取之处。

后面准备再学习一些类似的内容,然后再实践。看这些比我更厉害的人的输出,让人觉得自愧弗如。一方面,我觉得名校对人的早期经历影响还挺大的,另外,我自己确实是个后知后觉的人。什么都慢一拍。比如我不是做技术的料我做了很多年程序员才知道。技术做了十几年,也没啥成就,极客时间做了三年,看起来比做技术强多了。写作给我带来的好处,似乎也比技术更多些?

人就是这样,不同阶段,能明白不同的事情,这就是时间、空间、运气和能力的综合效果。

世界纷繁而至,我想,「现在想明白了,就是现在想明白了,就挺好」。很多人会在某个时间点觉得恍然大悟,然并卵,因为他们会说,如果我能年轻 10 岁,我就……

没人能回到过去,没那事。所以这些人要么没想明白,要么是缺乏做事和做人的能力。
另一个硬核课程,芯片是未来
通过反面论证来分析问题,提倡放弃——或至少是挑战自己最喜欢的观念,以实现更新换代。

一件事情如果不值得做,那就不值得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