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奴马,保持人性
这是作家亨利·米勒在写小说《北回归线》时给自己定的规矩,总共11项,依次是:
1、一次只做一件事。
2、不要开始新书。
3、不要紧张。镇定、开心、放肆地去做手边的事。
4、依计划做,不随情绪。
5、无法创作的时候至少可以工作。
6、每天做一点点收尾,不要加肥料。
7、保持人性。跟朋友出去混,出去玩儿,想喝酒就喝。
8、不要做奴马。工作是为了开心。
9、想停就停,但是第二天要继续。专注,找到核心,化繁为简。
10、别去想你要写什么书。只想你正在写的书。
11、永远写作优先。画画、音乐、朋友、电影,都殿后。
这里有好几条都是变相讲专注的。你能想象到他也像我们一样,时常受到各种诱惑和干扰,难以专注。所以,这个规矩读起来格外亲切,尤其是那句“保持人性”。
这是作家亨利·米勒在写小说《北回归线》时给自己定的规矩,总共11项,依次是:
1、一次只做一件事。
2、不要开始新书。
3、不要紧张。镇定、开心、放肆地去做手边的事。
4、依计划做,不随情绪。
5、无法创作的时候至少可以工作。
6、每天做一点点收尾,不要加肥料。
7、保持人性。跟朋友出去混,出去玩儿,想喝酒就喝。
8、不要做奴马。工作是为了开心。
9、想停就停,但是第二天要继续。专注,找到核心,化繁为简。
10、别去想你要写什么书。只想你正在写的书。
11、永远写作优先。画画、音乐、朋友、电影,都殿后。
这里有好几条都是变相讲专注的。你能想象到他也像我们一样,时常受到各种诱惑和干扰,难以专注。所以,这个规矩读起来格外亲切,尤其是那句“保持人性”。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我们来到人世间就必须快乐或者正常。事实上,我们的不开心和不正常,我们的焦虑和强迫症——这些人性中最不具有吸引力的特点,往往能引领我们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
——作家乔恩·龙森(Jon Ronson)说。
乔恩指出,精神疾病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和神秘:如今每 100 人中就有 1 个是精神病患,在首席执行官和商业领导人中,这个数字则会上升到4%。
“或许冷酷无情的资本主义造就了精神疾病,它正是精神疾病的物质表现。”但不可否认,精神疾病也具有强大的创造力。
——作家乔恩·龙森(Jon Ronson)说。
乔恩指出,精神疾病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和神秘:如今每 100 人中就有 1 个是精神病患,在首席执行官和商业领导人中,这个数字则会上升到4%。
“或许冷酷无情的资本主义造就了精神疾病,它正是精神疾病的物质表现。”但不可否认,精神疾病也具有强大的创造力。
月入 19 万美金,这什么独立开发者?
Pieter Levels,是独立开发者里的顶流。在 Twitter 上有将近 50 万的关注,他在简介中写着自己几款独立开发产品的收入情况。
简单算一下每月收入差不多 19 万美元,这些产品包括远程工作网站 Remote、数字游民宜居地网站 Nomad List、AI 摄影师 Photo AI 和 AI 室内设计 Interior AI。
https://note.mowen.cn/note/detail?noteUuid=wjo7nL7oI6U4LwYx8FIpg
Pieter Levels,是独立开发者里的顶流。在 Twitter 上有将近 50 万的关注,他在简介中写着自己几款独立开发产品的收入情况。
简单算一下每月收入差不多 19 万美元,这些产品包括远程工作网站 Remote、数字游民宜居地网站 Nomad List、AI 摄影师 Photo AI 和 AI 室内设计 Interior AI。
https://note.mowen.cn/note/detail?noteUuid=wjo7nL7oI6U4LwYx8FIpg
note.mowen.cn
墨问便签 · 记录即创作
墨问便签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笔记软件。它是一个创作和分享的工具,以小程序为载体,让有价值的内容,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最近一直在和团队策划这个自由职业相关的专栏,我自己大概从2012年就开始探索自己做事的逻辑,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脱离公司的状态下持续获得收入,后来这事发展成了创业。
对很多现在已经失业或依旧在职的墨友,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呢?我会在这个专栏里详细探讨自由职业的定义、如何找到自由职业的切入点、自由职业的AB面,以及众多的我见到的真实案例。我试图总结一些可能对你有用的方法论,同时,为你呈现一些新鲜出炉的自由职业故事,希望能帮你拓宽思路,为未来做好准备。
专栏包括15篇笔记,还有两次直播答疑,以及一个自由职业的社群,对接资源和社区服务。https://note.mowen.cn/note/detail?noteUuid=b9exU_ZChZFJJeih9K1Zi
对很多现在已经失业或依旧在职的墨友,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呢?我会在这个专栏里详细探讨自由职业的定义、如何找到自由职业的切入点、自由职业的AB面,以及众多的我见到的真实案例。我试图总结一些可能对你有用的方法论,同时,为你呈现一些新鲜出炉的自由职业故事,希望能帮你拓宽思路,为未来做好准备。
专栏包括15篇笔记,还有两次直播答疑,以及一个自由职业的社群,对接资源和社区服务。https://note.mowen.cn/note/detail?noteUuid=b9exU_ZChZFJJeih9K1Zi
note.mowen.cn
墨问便签 · 记录即创作
墨问便签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笔记软件。它是一个创作和分享的工具,以小程序为载体,让有价值的内容,在人与人之间流动。
天才选手,这毫无疑问
我记得这样一个上午,一个清澈透明的上午,我跟在村里几个孩子后面奔跑,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和迎风起舞的青草。阳光那时候似乎更像是温和的颜色涂抹在我们身上,而不是耀眼的光芒。我们奔跑着,像那些河边的羊羔。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9 月是我的余华作品阅读月。我准备 10 月荐书和书评稿都写余华了。10 月准备读一下伍尔夫。
翻看了余华的小说和随笔之后,我发现这种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和村上春树一样,余华的天赋是写作、音乐和脱口秀,村上的天赋是写作、音乐和跑步,在这些领域,他们都是天才级别的选手,只不过写作领域是 superstar,其他是好于常人。他们这种人只要人类需要阅读,就会成功,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天才,这毫无疑问。
2024年9月17日 00:19
我记得这样一个上午,一个清澈透明的上午,我跟在村里几个孩子后面奔跑,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和迎风起舞的青草。阳光那时候似乎更像是温和的颜色涂抹在我们身上,而不是耀眼的光芒。我们奔跑着,像那些河边的羊羔。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9 月是我的余华作品阅读月。我准备 10 月荐书和书评稿都写余华了。10 月准备读一下伍尔夫。
翻看了余华的小说和随笔之后,我发现这种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和村上春树一样,余华的天赋是写作、音乐和脱口秀,村上的天赋是写作、音乐和跑步,在这些领域,他们都是天才级别的选手,只不过写作领域是 superstar,其他是好于常人。他们这种人只要人类需要阅读,就会成功,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天才,这毫无疑问。
2024年9月17日 00:19
请不要再大肆渲染渲染所谓的美国政治撕裂,相对于大洋彼岸,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更让我们焦心。
在深圳,这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竟然发生日本小孩被当街刺死的事情。
民权分子已经开始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诉求,这是很可怕的。
一个人可以认为自己能够肆意审判别人的生死,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担心?
这种审判过去这段时间不断发生:他们判了企业家死刑,动不动就挂路灯;判了农夫山泉死刑;现在又直接刺死了一个小孩。
如果这种极端民粹主义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再不遏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牺牲品。
在深圳,这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竟然发生日本小孩被当街刺死的事情。
民权分子已经开始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诉求,这是很可怕的。
一个人可以认为自己能够肆意审判别人的生死,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担心?
这种审判过去这段时间不断发生:他们判了企业家死刑,动不动就挂路灯;判了农夫山泉死刑;现在又直接刺死了一个小孩。
如果这种极端民粹主义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再不遏制,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牺牲品。
看到一位墨问的忠实用户向另一位朋友安利墨问小程序,失败了,很挫败,我说完全没必要,大部分时候,一个产品只能吸引一类人,尤其是工具类的,该来的自然会来,没必要强行安利。只要你能吸引到一批足够规模的人,产品就能活下去了。我现在都不去主动宣传墨问了,该发什么发什么。产品每天都有新用户进来,也有老用户离开,挺好
开始了就不要轻易放弃
如果你选择创业,最好不要轻易放弃。前几天写过这个主题,今天再补充点内容。
在上一篇笔记里我写到:
时间给能做长期价值公司的一个奖励,坚持的时间足够长,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少,赢得新用户信任价值会越来越多。一个产品活了三年五年,这时候的信任是无价的,很多人会因为信任买单。
所以,创业速朽有两面性,很多公司不停倒掉,做一个没了,做一个又没了,未来对创业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相反,一个公司能够坚持下来,做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就不会那么容易倒掉。
------
其实还有一个考量,就是责任和压力。这两天我在重看 YC 创业课,里面也有类似讨论。
谁都不希望自己做事失败,不过创业者的失败有点不一样,会牵连追随自己的员工和产品的用户。大部分跟着你创业的员工都是以此获得收入,支撑生计,员工把时间成本给了公司。用户则是信任你的产品,把使用产品的时间成本给到了产品。
创业者应该尽最大可能不辜负这些信任。
因为这些责任,创业者也可能走入另一个误区,把工作变成了一个全天候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这是无法避免的:
当你已经就寝,或正在渡假,或一个平常的周末,一但有状况发生,手头的事情必须全都放下,一切以工作为先。
但大部分时候,应该张弛有度,工作、学习和娱乐放松,交替进行,才能持久。毕竟,创业者不能轻易选择放弃,也无法一蹴而就,我们需要和公司一起奋斗很久。
一个员工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公司无可厚非,换做创业者这么做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无论是自己的信誉、员工的生计和用户的信任,都会出问题。
如果公司发展顺利,创业历程至少得十年以上,如果不顺利的话,从我的经验考虑,至少得做五年,三年时间用来验证创业的想法,如果意识到不行,后面一到两年用来收尾,关停或者出售。
一个公司如果三年以内就被放弃了,我会以为这个 CEO 和创始人是不合格的。
有人问我创业者最重要的特质应该包含什么呢?我会说,除了创见和执行能力,韧性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同样非常重要。
你看老池就很稳定。
今天和墨友说笑,说用户一旦成了尊贵的 Pro 会员就会有更多输出,有了更多输出就会带来更多读者,有了读者创作者也更容易获益,然后再转化成 Pro 会员,大家可读的内容就越来越多了,飞轮从此转动起来。
看起来墨问得干几十年了,我这么想。
其实写作也是,开始了就别放弃
2024年11月8日
如果你选择创业,最好不要轻易放弃。前几天写过这个主题,今天再补充点内容。
在上一篇笔记里我写到:
时间给能做长期价值公司的一个奖励,坚持的时间足够长,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少,赢得新用户信任价值会越来越多。一个产品活了三年五年,这时候的信任是无价的,很多人会因为信任买单。
所以,创业速朽有两面性,很多公司不停倒掉,做一个没了,做一个又没了,未来对创业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相反,一个公司能够坚持下来,做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就不会那么容易倒掉。
------
其实还有一个考量,就是责任和压力。这两天我在重看 YC 创业课,里面也有类似讨论。
谁都不希望自己做事失败,不过创业者的失败有点不一样,会牵连追随自己的员工和产品的用户。大部分跟着你创业的员工都是以此获得收入,支撑生计,员工把时间成本给了公司。用户则是信任你的产品,把使用产品的时间成本给到了产品。
创业者应该尽最大可能不辜负这些信任。
因为这些责任,创业者也可能走入另一个误区,把工作变成了一个全天候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这是无法避免的:
当你已经就寝,或正在渡假,或一个平常的周末,一但有状况发生,手头的事情必须全都放下,一切以工作为先。
但大部分时候,应该张弛有度,工作、学习和娱乐放松,交替进行,才能持久。毕竟,创业者不能轻易选择放弃,也无法一蹴而就,我们需要和公司一起奋斗很久。
一个员工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公司无可厚非,换做创业者这么做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无论是自己的信誉、员工的生计和用户的信任,都会出问题。
如果公司发展顺利,创业历程至少得十年以上,如果不顺利的话,从我的经验考虑,至少得做五年,三年时间用来验证创业的想法,如果意识到不行,后面一到两年用来收尾,关停或者出售。
一个公司如果三年以内就被放弃了,我会以为这个 CEO 和创始人是不合格的。
有人问我创业者最重要的特质应该包含什么呢?我会说,除了创见和执行能力,韧性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同样非常重要。
你看老池就很稳定。
今天和墨友说笑,说用户一旦成了尊贵的 Pro 会员就会有更多输出,有了更多输出就会带来更多读者,有了读者创作者也更容易获益,然后再转化成 Pro 会员,大家可读的内容就越来越多了,飞轮从此转动起来。
看起来墨问得干几十年了,我这么想。
其实写作也是,开始了就别放弃
2024年11月8日
Forwarded from Simple & Relax
我以前是靠运气赚了不少钱,都是瞎赚的。后来认真钻研各种经营策略,经常揣摩福布斯富豪榜们创业的方法、心态和技巧,配合学习经管类的书籍,还有乔布斯,盖茨,马化腾,张小龙,雷军的经验总结,感觉不论是理论水平,还是技术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就算是大风大浪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甚至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经营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终于把靠运气赚的钱凭本事亏掉了。
如何优雅的发布一条小红书笔记
小红书的产品逻辑挺有意思的,发图文笔记,只能发 1000 字,更多的内容,就用图片来表达。这个产品策略我猜测早期可能是收 Instagram 影响?不过 ins 是真的成了图片社区,后来有了视频,小红书却形成了独特的笔记形态。
发几百字,剩余的内容用文字图片来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就在小红书上流行起来。很多现代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看长文会有心理上的抵触,但一张张翻图片,就和翻书、阅读电子书的方式类似,反而有了沉浸感。
后来公众号的图片模式、视频号的图片模式,都开始支持这种阅读体验。这就带来一个刚需,如何把长文自动切成适合在小红书、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平台展示的文字图片。
精确一点描述就是,如果你在小红书创作和运营,或使用公众号和视频号的图片模式,需要把一篇长文自动切成大概 3 X 4 大小的图片,同时实现智能排版和优雅展示文字。
我调研了一下用户的使用情况,有用记事本切图的,有用网页切的,也有用专门的图片工具生成花里胡哨的图。真没有合适的,而这个需求,不仅切合创作者工具的属性,而且我们自己也要用,我们也在做小红书和公众号、视频号。那就自己做一个放到墨问里不就很香吗?
今天这个功能上线了。
我们新增了一个小红书笔记的笔记类型,创建这个笔记的作用主要就是长文智能切图。
具体的操作步骤很简单:长按创建笔记按钮,滑动选中小红书Pro,进入创作页面。
我们可以为小红书笔记设置封面、加黑、加荧光笔,设置图片样式(一共十种),然后点击生成多图,唰,见证奇迹的时刻……
依然是墨问 Pro 会员专享功能,墨问会员目前提供50G存储空间/画廊/生成AI听读语音/10分钟AI语音笔记/单篇20000字笔记/无限制的付费订阅/会员定制分享卡片/会员身份标识。新增小红书笔记功能,后续还有更多权益逐步上线。
https://note.mowen.cn/note/vip?inviteCode=V-RAOQDPY9MQ
小红书的产品逻辑挺有意思的,发图文笔记,只能发 1000 字,更多的内容,就用图片来表达。这个产品策略我猜测早期可能是收 Instagram 影响?不过 ins 是真的成了图片社区,后来有了视频,小红书却形成了独特的笔记形态。
发几百字,剩余的内容用文字图片来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就在小红书上流行起来。很多现代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看长文会有心理上的抵触,但一张张翻图片,就和翻书、阅读电子书的方式类似,反而有了沉浸感。
后来公众号的图片模式、视频号的图片模式,都开始支持这种阅读体验。这就带来一个刚需,如何把长文自动切成适合在小红书、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平台展示的文字图片。
精确一点描述就是,如果你在小红书创作和运营,或使用公众号和视频号的图片模式,需要把一篇长文自动切成大概 3 X 4 大小的图片,同时实现智能排版和优雅展示文字。
我调研了一下用户的使用情况,有用记事本切图的,有用网页切的,也有用专门的图片工具生成花里胡哨的图。真没有合适的,而这个需求,不仅切合创作者工具的属性,而且我们自己也要用,我们也在做小红书和公众号、视频号。那就自己做一个放到墨问里不就很香吗?
今天这个功能上线了。
我们新增了一个小红书笔记的笔记类型,创建这个笔记的作用主要就是长文智能切图。
具体的操作步骤很简单:长按创建笔记按钮,滑动选中小红书Pro,进入创作页面。
我们可以为小红书笔记设置封面、加黑、加荧光笔,设置图片样式(一共十种),然后点击生成多图,唰,见证奇迹的时刻……
依然是墨问 Pro 会员专享功能,墨问会员目前提供50G存储空间/画廊/生成AI听读语音/10分钟AI语音笔记/单篇20000字笔记/无限制的付费订阅/会员定制分享卡片/会员身份标识。新增小红书笔记功能,后续还有更多权益逐步上线。
https://note.mowen.cn/note/vip?inviteCode=V-RAOQDPY9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