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切片
7.39K subscribers
511 photos
4 videos
19 files
416 links
Download Telegram
跨年我做了两件事,找猫,写了一个 mini 课:https://note.mowen.cn/note-intro/?noteUuid=yGIdT0yrTWOXUWBtPySeo

别人宏大,我具体

在 2023 年最后一天的最后一个晚上,有人在写总结,有人在跨年演讲,有人在看跨年演讲。我没有,我今天就做了两件事,非常具体。

第一件就是找猫。墨墨藏到了一个非常隐蔽并且只能进去出不来的缝隙里睡了八个小时,我一度以为这货走失了。我做的事情就是,找遍老家(老爸家)的所有角落,除了那个缝隙,本来我非常笃定墨总不会离家出走,结果一个邻居的小姐姐在电梯里说,听到五楼有猫叫。我老家在六楼,于是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恍惚了。开始打印墨总的大照,写寻猫启事。去看物业的监控,上下楼找了四趟,一共跑了四十八层加俩地下室,我的信念只有一个,找猫。
我从中午找到夜里 8 点,万念俱灰,躺在床上开始想象墨总悲惨的后半生,心下凄楚。这时候墨总睡醒了,在缝隙的灰堆里喊叫,放我出来~~。于是,猫找到了。第一件事完结。

第二件是写了一门 mini 课,叫做《老池的公开分享课》。
我自己很早就开始做公开演讲,最初是赶鸭子上架,后来尝到甜头,于是持续至今。这种分享行为对我帮助非常大,我在 2001 年就给几百位北京初高中学校的老师讲过产品,做产品演示;我在顶级的技术大会做过技术和产品分享;在斯坦福大学为硅谷的工程师做过一次演讲,现场还挺热烈的;在锤子科技的时候,在各个大学和罗永浩一起做过高校巡讲。我还开过自己的产品发布会。

好的演讲可以感染无数人,并通过影像在互联网无限传播。即便分享的范围只限于公司内部,也会影响你的同事和上级。以前信息的传播效率太低,你在大街上喊一嗓子,最多传半个街区就销声匿迹了,这还得是大嗓门,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也只有伟大人物的伟大演讲能够在当时当期传播,并流传下来。

到了互联网时代,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都可以在瞬间传遍互联网。在这个时代,写作和演讲变得如此重要,如果你能够在公众面前当众演讲,并且感染现场的听众,进而把内容和情绪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那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技能。

于是我决定在 2023 年结束的时候,做一个 mini 演讲课,也许可以帮助一些人,一共四部分, 包括:

1、公开分享为什么对我们那么重要。
2、公开演讲就是讲个好故事。
3、如何做一个演讲型的幻灯片。
加餐:即兴演讲怎么玩

这门 mini 课容量 10000 字左右,有加餐,会答疑,早鸟价 19 元,定这个价格,主要是为了让这门课,更有用(花钱了你才记得读和实践)。

这其实就是我一直践行的,具体生活。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对我来说,都是具体的一天。

该找猫找猫,该写作写作,就这样。

明年见。

2023年12月31日
你可以远离体制,但不要选择进粪坑里堆屎山

最近央视出了个反腐大片,说的是国足腐败的事情。尽管我一直就知道中国足球从 21 世纪初就开始逐步变成一个大粪缸,我也早就十几年不关注国足赛事了,但依然有在这个阶段成长起来的球迷为这个球队呐喊助威,倾注情绪、金钱、甚至心血。而我早就知道,这些根本不值得。

看看他们是咋说的:
李铁被火线任命为男足国家队主教练后的第二天,就飞到武汉和卓尔俱乐部谈交易。原武汉卓尔俱乐部董事长田旭东透露:“实际上就是利益交换,就谈得很赤裸了,我带哪几个球员进去,可能哪个球员会给你们给上场时间,在足协层面上肯定会搞好关系,帮你们提供一些资源。他给我们开出了这么多非常诱惑的这种筹码,向我们要钱。”

李铁与卓尔俱乐部以总额6000万元的金额,签下了一纸所谓的“合同”,实际只是以此为幌子,来掩盖权钱交易的本质。随后,他很快将卓尔队的四名球员选入了国家队大名单。原武汉卓尔俱乐部董事长田旭东:“那天看到那个国家队名单,我脸是发红的,什么意思呢,我知道我们球员的能力,进不了,一个都进不了。“

这样的人能把国家队带进世界杯,痴人说梦。很多人说这是体制问题,李铁等人只是不愿意对抗,选择了顺其自然的方式,这可把利欲熏心说的太清丽脱俗了。猪油蒙了脑。

就李铁这个个体,他完全可以选择不这么玩,远离体制一样可以挣钱养家把周围的人照顾的好好的。但他选择了进粪坑里堆屎山,一边堆,一边对自己说,我身不由己啊,但这样好像也不错呕。

当年李铁从巴西健力宝到国足再到英超,那也是响当当的铁子、硬汉,现在沦为阶下囚,唏嘘感慨。

后悔用吗?有用还要法律干嘛呢。我看不抓起来,这些人的后悔可能还要等几十年,也许还在为自己的聪明沾沾自喜呢。
读一些好的信息源,不仅能够读到内容和体系,还可以窥探作者的想法,读的多了,你就不会被某一种论调裹挟,说简单点,不会被骗,也不容易变傻。

1

一代宗师开启了叶问这个 IP,其实并不是电影上映开始的,王家卫说准备拍李小龙的师父叶问,其他导演就在王家卫筹备电影的时候把叶问的电影拍出来。对此王家卫的看法是:

大家都有不同的工作节奏。正如我昨晚所说,如果想做有独创性的作品,自然需要时间,不是单纯的复制。其实我们公开《一代宗师》这部影片之后,出现了很多比我们拍得快得多的关于叶问的影片。(那些导演)比我高效。但我不介意。我不会觉得不快,因为有电影讲述这个人物的故事,让观众认识叶问和他的理念,这是一件好事。

《王家卫访谈录》
每次 AI 发布新特性,都是互联网里的人说其他行业被这个颠覆那个崩盘。

什么广告啊,设计啊,影视啊,我观察了一年,影响最大的是翻译(需要真是变少了)。

广告行业,大部分从业者都只是用来做些辅助创意设计,真正成稿,还得专业人士来。设计师是互联网行业里的普遍职业工种,你让 AI 给我做个墨问便签的设计交互?一点戏没有,做个封面海报,也得设计师修修改改才能用。前一阵子小盖要搞个数字人,给我又是录音又是录像,最后的成品我看了听了,喂了很多我的播客和墨问语音的语料,说话还是像个机器人,这事也就作罢了。

至于影视,就更专业了,认识一些行业内的人,还没听说谁是因为 AI 失业的,没人投资拍电影了,没人进电影院了,才是这个行业人群失业的最大原因。AI 同样是工具,至于新发布的 Sora……既没有公开测试,也没有内测申请渠道,这时候居然有人都在某些渠道里卖课了,这他妈神。

还有啥行业被颠覆了?

最终牛人还是牛人。并且人越牛,AI 才牛。

一如既往,世界属于牛人。
https://note.mowen.cn/note/detail?noteUuid=8Qmo2WCuHj8MXKXQdeWNp

今天早上在卖桃者说的读者群里进行了挺长时间的探讨,我觉得这部分比较有价值,分享一下。

1、让内容超脱于工具之上。很多人总是喜欢玩工具,要这个特性,有那个偏好。在这里写,能不能把以前剪藏的笔记导过来啊,等等。就像摄影,徕卡哈苏各种镜头如数家珍,照片没拍几张,钱都花没了。我的建议是,笔记产生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那些旧日笔记使命已经完成了,待在原来的地方就挺好。需要的话,我会去看望和求助以前的知识库,但我会一直向前走,一直创作新的内容。不会怀旧,也不会追逐一个十全十美的笔记工具。无论多么花俏的功能,都比不了我自己创作内容的快乐和价值。
做了墨问小程序之后,一直在墨问写作,免费的付费的,不知道这个 tg 频道咋用了。荒废了一阵子。后来想,干脆做个墨问外链,把一些好内容贴过来不是很香么,阅读也方便,我也省的麻烦了。今日推荐,小盖的一些想法:https://note.mowen.cn/note/detail?noteUuid=0__sQujg3HfxfFyZE2svR
五哥十九号上线第二个专栏,验证产品思路可行后复制给八老师在二十七号开出来第三个付费专栏。十几天获得了 73511.4 元的订阅费。

早读,跟着文盲学写作:https://note.mowen.cn/note/detail?noteUuid=uIElYubqQ4u01O6y-G8sf
赖明珠和林少华都是村上春树的译者,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村上的五本赖明珠简体中文译本,这下村上的读者终于多了一个新的选择。

https://note.mowen.cn/note/detail?noteUuid=EpO7A3YCVKb9OyJGNv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