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言熊语
280 subscribers
66 photos
2 videos
1 file
87 links
个人主页 https://kaopubear.top
邮件通讯 https://kaopubear.zhubai.love
时常安利 偶尔吐槽
Download Telegram
关于有声书

试了几天有声书,发现目前自己接受不了真人念书这种形式😂。因为他的情绪和语气和我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多数都不一致,且很多念的也不好还不如直接听感情平稳的机器人。注意,不是么得感情而是感情平稳,微信读书和得到这块感觉已经挺不错了。

自己目前有年度会员的看书APP按照现在使用频率排序分别是:微信读书,得到电子书,kindle,京东读书。京东这个是和plus 会员打包的。

最早买的kindle 会员现在不怎么用了。微信读书里部分很想看却只有纸书的情况下我在得到搜到了会员可看的电子书于是入手,这两个都没有的几本书竟然意外在京东读书发现会员免费的电子版。


至于听书目前按照接受程度排序如下:微信读书自带🤖小姐姐,得到电子书里选用罗胖的声音读书,微信读书自带🤖小哥哥,原作者读自己的书(都是2倍速到2.5倍速)。

你呢😂
最近半年写东西风格有所转变,写长篇博客的比例逐渐降低,再加上用了很久RoamResearch 和 Notion 就想做一个自己的digital garden 。于是前一阵子做了一些调研,整理出了可用的工具,发成广播太长还是放到博客里了。
更新:有道云已出
有在用或者想用有道云笔记和京东读书的么,手上有两个各自一年的pro 会员兑换码,是买其它会员一起带的,我用不到。
骨折出一下,有道云一年80(原价200),京东读书一年100(原价300),如果两个一起拿走送一个财新通季卡的兑换码(174)
#日常思考 五点半突然醒来,满脑子都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恐惧。睁着眼激动了五分钟难过了五分钟焦虑了五分钟。翻来覆去新的一天开始了。
论一个优秀产品经理的清奇脑回路~😅 得到可以绑定印象笔记自动导出划线内容,如何实现「实时同步更新」呢,就是不停的在新建笔记的同时删除旧笔记。
以及,更加清奇的脑回路是笔记内容按照时间线倒序排列追加,最后一章在开头,序言在结尾,整理的时候我需要从底部向上滑动~
晚上回来收到了又一款记录工具mem的注册邀请,试用了30分钟后内心毫无波澜~(当然,可能是我没体会到精髓)

和block概念类似,一个最小内容块在这里被叫做一个mem,可以是一段文字或者一个todo也可以是一篇支持markdown格式的文章

1. 主打功能无感记录的实现方式是给TG的机器人发消息和用SMS发短信😂(类似国内工具对应的微信发送,只要给了输入API的工具TG都可以实现)
2. 基于标签和反向链接管理内容,输入界面右侧显示其它相关mem(低配版RoamR,新工具标配)
3. 有inbox模式和timeline模式,timeline模式可以看到自己的所有时间线操作,比如阅读了哪个mem(todo工具常见思路)
4. 可以快速查看todo和进入实时协作模式(主打协作功能,实时协作也是在线文档标配)
5. 有一个flows界面,进去可以设置每日记录模板和其它模板以及导出等,后续应该会赋予更多的自动化操作用法(每日模板和多数日记工具类似,模板功能也是大家标配)

看下来目前主打就是:快速输入+协作

嗯,以及mem刚刚融资拿了a16z不少钱 $5.6M seed round,感觉对比来看国内有一些小团队的产品也应该拿到投资。
https://get.mem.ai/
往公用数据库传数据,从20k 努力提到20m ,能用的方法都用了,ssd + aspera + vpn,但是还有50G 要传,希望半夜别整幺蛾子。
#日常思考 作为一个日常和数据打交道的人,瞅了一样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几个七普主要数据。

1. 数据怎么比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76.html
主要情况的比较都是和2010年比较的,这10年中间几年其实有一个人口增加小高峰,因此用10年尺度看下来整体数据就是稳中有升低速增长。
如果改变一下比较的尺度,比如单独拿出来19年20年看结果会不会有不一样。

3. 年龄构成
和10年前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小朋友和老人的上升比例差的不少。

3. 具体城市人口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79.html
北京 21893095,上海 24870895,而整个吉林省的人口是 24073453。

4. 具体城市年龄比例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79.html
北京60岁以上的人口19.63,上海23.38,全国平均是18.7。而0-14岁,北京市11.84,上海市9.8,全国平均是17.95。

5. 作图不严谨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5/t20210510_1817183.html
比如这里的统计图竟然没有横坐标。

以及,公布的数据,年龄分层仅仅是分了三层,其中15—59岁被归为了一大类。这里内部肯定还有更具体的划分,这一层的数据5年10年在拆分比较可能才更用意义,比如中位数是什么,其它国家是什么情况。

再以及,下一次普查很可能分类标准就会有变化了,比如从65岁开始划分。
#日常思考 人间迷惑行为,在上海上车二手房。得房率算下来实际50多平的房子只是所有税都加起来,再添一点点就能在老家买个50多平的房子了。
#日常思考 如果人们衷心赞成一个计划,他们会表达出来;如果人们不喜欢一个计划,他们只会默默地在心里抱怨。
大象公会的黄章晋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来讲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数据还算翔实,老实讲,作为一个和农学已经有了10年关联的人来说,我是认同文章中大部分事实传递出的观点的。

以及了不起有突出贡献和被神话不应该被画上等号,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比如雷锋日记里自己记下的做好事的记录。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机,有很多内部外部因素,这篇文章略述一二。

原文应该找不到了,但是可以找到一些转载链接 http://www.fafv.com/index.php?act=articles_info&articles_id=1805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4858
#摘录 the best way to get the right answer on the internet is not to ask a question; it's to post the wrong answer.
在互联网上获得正确答案的最好方法不是问问题,而是发布错误的答案。其实更直接的方法是引战?比如极力吐槽一个东西多么糟糕,最后加上一句难道是我不会用么。
#记录 请了一天假出来拍婚纱照的外景,累完了😂。一个意外收获是尝试了那么多年都没学会戴的隐形眼镜今天终于学会了,秘诀是不要用送的工具用手指,会减少很多把一个东西戳进眼睛的恐惧。
写论文需要核对一些数据,在印象笔记里找4年前的工作日志,弹出来这么一个更新提醒。
感觉此刻的印象笔记完完全全已经不是我曾经认识的工具了😂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如果现在才开始刚刚接触笔记工具的新人或者才打算上手印象笔记的人,不会体会到新旧笔记在软件里的割裂,这些更新也未尝不是吸引一部分人的feature?看起来充满「智能」和「科技感」。
再回看自己18年发在少数派的 印象笔记入门与避坑指南 ,多数内容基本已经不适用了,真是物非人也非。
躺平
内卷
#工具推荐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是由斯坦福大学John P. A. Ioannidis教授团队与Elsevier旗下Mendeley Data发布的一个科研人员「内卷」清单。

榜单以Scopus数据库为依据,基于引用次数、H因子、HM因子等综合指标,根据生涯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从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分为22个领域和176个细分子领域。

趁着高考的热度(并不能蹭上),如果你在考虑读研或者读博选导师,或许这个榜单会有一些帮助。

如果你把科研作为自己读博的目标,找到一个领域内优秀的导师非常重要,如果你只是为了要一个不错的学历,或许更重要的是考虑去一个名气更大的学校。

https://kaopubear.top/blog/2021-06-05-topauthor/
经过一段时间的停摆,我们的会员通讯恢复更新了。感谢静默期间香港中文大学方可成老师的推荐~

熊言熊语会员通讯「4321X」是一个免费的订阅服务,欢迎你将它转发给你在意的朋友,一封邮件就是一次交流。这是一个你我共创的产品,我负责贡献喜欢的内容,你负责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

每期我为你会推荐 4 篇生物信息或医学相关文献,分享 3 个我过去一段时间的思考,推荐 2 个我喜欢的工具,同时提出 1 个问题供你我交流,而 X 则代表不固定的 one more thing。

https://podcast.kaopubear.top/4321x007
#日常思考 好事别拖着,说没就没了;坏事和麻烦事稍微拖一拖,有时候也说没就没了。bug是一定要分清楚好事和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