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gsuse::Echo
583 subscribers
4.12K photos
118 videos
579 files
6.13K links
import this:
美而不丑、明而不暗、短而不凡、长而不乱,扁平不宽,读而后码,行之天下,勿托地上天国。
异常勿吞,难过勿过,叹一真理。效率是很重要,盲目最是低效。
简明是可靠的先验,不是可靠的祭品。
知其变,守其恒,为天下式;穷其变,知不穷,得地上势。知变守恒却穷变知新,我认真理,我不认真。

技术相干订阅~
另外有 throws 闲杂频道 @dsuset
转载频道 @dsusep
极小可能会有批评zf的消息 如有不适可退出
suse小站(面向运气编程): https://WOJS.org/#/
Download Telegram
#statement #dev #tech #oop 🌝
我已经物理命名法化了…明明之前说要慎用的,笑死

它是以单字符用途不假思索起名变量的方法,如 ab kv 意味配对,xywh 是矩点宽高,ijnm 是2D数组纵横i<n,c配置 e元素 f函数|文件 g图形Ctx
x 也是单项、xs xz 列表和休眠列表next(),ww 意为“w内的w”,w0 意味外层的w或之前的w,1~inf 只是编号,以此类推
o对象 p命题|点|指针 q真假 r结果|弧度 s字串|流 t时点 d翻译表|正负距离|细度 l长度 u链接|blob z休眠中

用途无关平台-View或Widget就该命名为eXX,配置状态只叫c, unord_map就是d或kVs的长名, 无所谓其实现细节,
如果它不兼容标准操作 就用语言让它兼容!如果它有多余功能,无视就好——因为标准操作就那几个
k是广义的键-有v配对就算-i18n resID 都算;如果量有限制(计算量的)意义,可以像i<N这样大写
dt时差 dur时长,cp bg/fg 是单双颜色,ev ex 事件异常,fp路径 im图片 ,
反正能少写就少——但是语义优先,所以它和 ijkplayer 的OI风格命名、匈牙利/魔术风格命名 简繁两个极端是本质不同的

程序是由「统一」和「领域」两部分API组成的,领域名词只有互相联系才有意义,而统一名词没有意义-只有动词能赋予它们意义;越广泛的概念,命名就越该简略-除了是这还能怎样呢? 我们用它的名词是有目的,还是只增加了理解难度呢?
getUnreadBlogs() 就应该写成 blogs.filter{it.unread} 的样子
名字是依附上下文而有意义的,因冗长或太杂脱离了表达目的,程序不过是看起来不可或缺的一堆废纸。再详细的重复名字,在不想看代码的人前都是对牛弹琴-为啥要在代码片段里管中窥豹呢,我一开始就知道要干什么,就自然知道什么变量是必须的,这种篇幅分配 不香吗?
因此我只适当地用介词,重点在前、易改点在后给函数起名,我从不给变量起名——它不值得专有名字;如果写软件,我会先确定有多少「领域」名词,之后代码便不会多加3字以上的变量;把舞台留给函数签名和//注释,这才是最好的文档。
#fp #haskell 😒简单的问题答得太trivial/泛泛,复杂的问题无论tikv,jetbrains分部 都没几人知道,当然不知道发什么了,因为发了也没人懂

(另:hs是不在语言鄙视链顶端。有趣的是APL这种"优美"的单向数学语言都能排上号

没有简单哪来的复杂? 我们总是喜欢掩盖或隐藏自己的过去、排斥嘲讽幼稚的东西,丢弃一些入门级太随性的理解,却没有意识到正是「基础」的层层累积到达现在的高度,它们只是融化扩张了,不是消失了。

没有人能懂的东西,就发挥这种内行专属的、孤独单一的价值吧,社会上哪哪不是如此,动画片就幼稚、宫斗剧就成熟,胜过一切的成熟是否包含幼稚呢? 其实对不同的目的,小和大、简单和繁杂 都有用处,在它们之上,才有幼稚和成熟。

我们总是以为www就是一切、觉得这是最好最快的时代,其实有多少知识是网上搜不到的、多少技术工具明明可以更好服务于人,却各自主张,似乎是自给自足的孤岛。

我希望无论学到什么,心都是万年幼稚鬼,但口却越来越娴熟,就是这样。 😒#tech #statement
#statement #tech 感觉最近写代码越来越顺手了……虽然都没写过App 😒
今天说着要复刻《小狮子少年》的斜眼 #cg ,居然两遍就完成了(可惜视频还要等(但如果完成得慢会影响其他进度的吧

许多编程手段也得到了系统化
由区间-列表处理函数-2D分列 得来的自由数据集表达
由循环改变-函数图-动画曲线 得来的变化率应用
由语言对照得来的新描述语言风格、对 #ce 编译和语言大结构的理解,以及其对API的提炼 (再也不会觉得名字长才易懂,因为程序和提示有许多写法

使得我变得更适合任何用途意义的编程,我用一两行代码实现过许多所谓「框架」才能干的事,没一行多余的代码,句句是核心必要点,也能快速设计下可调参数,这是最好的。 🙊
可惜以后这些只能在一些边角里体现了

很期待用支持弹性动画的 #Blender 剪视频,以及蹭热度。

动苏眼里 #cg 除了GLSL(特效,光追,.)等明显项,『计算机图形学』和绘制的分界线有无使用『混成(composite)』。画一个圆弧arc进度条动画、多边形啥就是绘制,z轴重排序(3D Painter算法)和clip()mask 就是图形学 :v \
https://tttttt.me/haneko_daily/1862 jndi log4j 旧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51584/answer/2220757276 #recommend #csharp struct/memGC和PInvoke FFI. CLR真是好东西

#tech https://weibo.com/6347862377/KomPj0IBr 王银终于开始民科化了,不过他说不能嘲笑质疑相对论的人这一点我赞成。科学是拿证据说话,那空口无凭说人家没讲明白又怎么质疑他们呢😒
https://tttttt.me/dsuses/5048

质疑也不是廉价的,需要拿出不小于对方的功能,才够认真(不过王某人能持这种态度,我丝毫不意外,他就是喜欢把一些 alternative way 说成the only axiom或沙藏珍宝的人。可惜的是历史错了也不代表它们就能干了……😞 都有优缺点和大环境

>……却一直拒绝与质疑他的人公开答辩,所以我感觉他可能不仅不是天才,而且是否真懂物理都值得怀疑。不要忘了,在此之前他是一个在专利局工作的小职员……(阴谋论)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不能向六岁小孩解释清楚一个理论,那你并不真的懂”,然而他自己就违反了这句话。不仅小孩完全无法理解,而且他的论文极少人能看明白。我试过,真的。此(扩大释义)

我对社会的看法就是,活好就成了;科学和教育界问题不少,但确实是有能力的,而且想革命最好是由软件操刀。嘛,反正抱怨这些人也不会想想怎么解决,反而是当个跨界的科普作者更实际
但其实这些对社会并不重要🤷‍♂就像 PHP,JVM,Go 比原理苦工的 CLR,Lua 流行

基本操作很易懂啊,可是没有传播价值,现在中国就是这样(我这么想就又成公知了,你看看

把科普当科学的特异点最多只能续命一会再崩塌,根本不现实,正确的方法就是把人分成两波,一波专心造玩具,一波见机圈钱圈粉,同行的关注点并不相通,很难交流去做到更好的事
关心政治的, #statement #tech
无论是韭菜☺️、蛤丝🐻、辱包🐸还是反华,只要和维权受阻的群体站在一边的,我都支持

从为看小电影翻墙,你们已经自由过太多,不仅知道黑社会与性犯罪是罪恶, 还知道共犯给你一块糖、施舍你法赋的权益,也不可谢恩

既然相信中国人有未来,一定会期待如薄熙来儿子贪腐,但常打下级贪腐的官员执政。因为你自己也找不出清白的动机。

民主者期待的只是,能开放质疑基层,却怎么把不懒政的上级锁死、 怎么保证决策不蠢不坏,如何给清官拒绝的理由,这需要下级施压-就是制度民主的雏形。那样中国至少像马来西亚,司法独立

你们接触过“西”方的
警察合法、经济尊重、言论自由,能把同理心放在具体的人身上。
而社会下的人,停止在话题的“冒犯性”上

因为你们有人微言轻,也敢于反对的原因:你们在把陌生人当人
你们不止自认是中国居民


我们在这里,都有渐进地拿回法律赋予我们的人权的愿望。不要忘记江派执政时,这都不是种奢望

有朝一日,别忘了反抗时腿要直。


我以前以为,科学技术能救中国、
钱包鼓能让所有社会问题慢慢淡化,美国拉中国进WTO时也这么想,事实是没变!五千年的奴性和大跃进大连坐,中国人改不了!

科技被混为一谈了。
科学在中国是拿来划分聪明与低端的年级规范, 不是作为督促社会人求真求知求新的同好效应

https://m.youtube.com/watch?v=WLEZCoqIG90&t=600
只有自己受到不公義時,才會要別人幫他們發聲! 當別人冒著被迫害的壓力幫他們處理之後,他們就不再出聲也不會幫忙其他人了!
陽台敲鑼的李麗娜,方方幫她在網路轉發聲援,後來呢?
蛋糕店老闆,刪除了舉報影片改說網路上有人拿它的視頻在抹黑唐山...
這國家的體制教育,真的请給予非必要不憐憫!
#bilibili #statement #tech BV1vT411D7XD
rhttps://weibo.com/u/3099016097
“知识诅咒” 了解了某件事,就难以用不懂者的视角去重构它。很容易以“简单的东西都不懂”的心态看菜鸟,造成不解甚至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你掌握的知识,反而成了束缚你的诅咒...
这就是那个 找老师不要找天才 的原理,天才不懂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普通人才懂得给普通人解释​
“农村人觉得城市人怎么连五谷都不认识,城市人觉得农村人怎么连红绿灯都不会看” 😂🌝

1.我生而有之的科技,都稀松平常,是世界未来秩序的背景
2.我15-35岁之间诞生将会改变世界的,是革命性产物
3.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违反自然规律 遭天谴!​

所以说编程者要全面,不应该只学函数式,然后SP和二进制那些同样“复古”的 就不当回事.. 写UI也很伟大,因为灵活客制化的UI库,已经在推动AI技术进步
何况JS乃至UI不能以“高端”算法为特色,本身就是伪命题。限制程序员发展的除了语言环境,更是“只会一种写法” “合规即正确” 的选型惰性
#kt #tech Coroutine 👀 #bing 小抄
#recommend #blog 消息来源🔍 铭记 program-think.blogspot.com: "It's my duty!"

#news #china #freedom 果然,官老爷不敢对境外势力瞩目的大老师判刑太久,但“法是领导看法” 的国家,过程结束后又怎么会结束呢?😡
https://fxtwitter.com/suyutong/status/1638166250307108866
#tech 老师是化学系,大学肄业,却热爱并成就了编程技术,同时又嫉恶如仇,可谓 普世价值 科学跨领域 的典范
在西方,不少革命性的技术都是钱+机缘巧合 的融会贯通,中国却迷信专业的套话与“天才”。🧐

提醒:老师没有犯法,因为法律体现的不是“谁的意志”,而是“正义感”❤️
老师履行了 法制社会最最根本的监督权 ,但[人民]法院当然不会给侵犯[人民]权钱隐私的他 一个廉洁的判决。

然而,候审期间老师的消费限制为700/月。 户晨风采访婆婆的养老金,更是127/月❤️

#cn 不知21年用豆瓣书单举报老师的“红客”成员们,疫情期间死了几位亲属呢?当官升到处长没?😋 是不是一个电话能保护唐山五位虎将的“大”官?

还是,被封死在家门口,饿了大半月? 这就是“爱国者”们对国家付出的东西??😋
😡 🥰 #tw #news #china 台湾媒体大效忠:拜登发言「毁灭台湾」的新阴谋论,来源是俄罗斯官媒的 satire ... 简直是不用中国请五毛,自乱阵脚

街访和议员,对如此不合逻辑的报道有抵抗力, 但台媒这也太邪乎了吧。 陪中国玩谎言转社会惯性,容忍苏联那一套敌我国族主义, 以后PLA登岛会不会毫无难度?

统一后, 直接把地产赤字消费税996 加在弯弯人民头上,普发福利、普选法制清点讨回❤️真当香港第二。 中资台媒不稳赢?

听说 🇨🇳国旗在🇹🇼领土上被乱插是[个人权利]。但🇨🇳户籍在地球的任何角落,若能“看见”这面九二共识旗😱就要被[人民权力]光明磊落的潜规则。这大概是伟人异瞳吧
btw. 🇨🇳的户字是用来剥夺外省人国民权的,它最值钱,也最掉价
看来自由和皇权社会的成员,是无法看清对方真实思路的 😅

#tech 台湾公视PTS:如何辨识煽动 - 注意,这个是三权分立下的“媒体国家队”,收任何政党的钱🙉都违法
香港游行,央视用了啥叙事呢? 和“乌克兰纳粹” 一个讲法。 聚光灯照向互殴,而非悲壮的鸡蛋碰石头

台湾有透明制衡的民权机器, 但它不是像加拿大、英/美联邦那样,没内忧外患 怎么选都不亡的…… 这种认知作战,非常下流,但也能诈骗一些小杠精,不帮民主帮明主。 🙏天佑台湾,自助者天助啊
#tech #news #life
https://twitter.com/ghosTM55/status/1657946836643241985
IT界知名大佬,MegaEase创始人 左耳朵耗子@haoel

陈皓(#blog 酷壳 coolshell.cn) 13日因心梗去世。

2023.5.8 日他发布关于分布式的最后一篇文:https://coolshell.cn/articles/22422.html
ref:https://tttttt.me/Javaer/912731
科技圈🎗在花频道📮
hub.docker.com 在国内遭到DNS污染 投稿:@ZaiHuaBot 频道:@TestFlightCN
#news #net #tech Hub.Docker.com 是 Docker 官方仓库,提供了一系列的镜像和容器。用户可以在这里浏览、获取并使用不同的 docker 镜像,运行容器服务,并通过这个网站进行分享和协作来管理它
docker pull ros:melodic 啥的对方便性挺重要(这是使用 http://index.docker.io
https://tttttt.me/TestFlightCN/17972?comment=4304057

😅现在 #bilibili 还有爱国程序员,认为中国的 DNS Root 是被西方列强排挤,被伟大的IPv6支持吓疯啦。 MD 中国特色 hosts 文件,能不能冷静点

还反文革呢, 基本的事实和是非、逻辑都要辩证地客观看待
#py #tech 4 行級的 base64 ? 如果是 Chrome 可以直接用 btoa (实现于WTF基架) ,这次就用 numpy 实现吧;也比上次写明确一点(亿点点),兼容URI-safe等不同编码表
继64行版,丢了很多功能

Google WTF的支持URI是靠 .Replace('+/', '-_') 的.. 写几百行的人,真的只是因为真的视编码为奇技淫巧,才求仁得仁了 😅
但所谓4行,一定是指算法复用了「数据模型」。这个涉及二进制/列表滑窗的编码在C里可并不易写,用 'a'->'1100..' join&chunk(6) 也太慢了

指针不如内联函数,快取也是要做频率分析和perf PGO的,你千万别觉得符号比名字多就更快……
把問題複雜化是一定会「难以优化底层算法」的,说到SIMD用 CuPy.dev 最好,faster.rs simd_iter(chunks) 也不错。以前我用C生成过奇怪的图片

#py #code
b= b'ABC'
rad = R64[K]; nc=int(math.log2(K))

A,B=K_AB[nc]; kEQ=A/B

nEQ=A-len(b)%A; b=b.ljust(len(b)+nEQ,b'\x00')
n=len(b)
bs = np.frombuffer(b, dtype=np.uint8)
a=np.packbits(np.fliplr(np.unpackbits(bs).reshape(n*B//A,-1) ), axis=1, bitorder='little')

print(b"".join(rad[a].reshape(-1))[:-round(nEQ / kEQ)])

如果是纯 b64+numpy AI也做得到;但是我用到了列表处理的复用,暂时不能全靠问AI
当然,我是不会自卑到和AI比做高端工具人的能力,很希望,明年我就不再手写任何代码;能自解释的AI技术赛高☺️

误打误撞发现 np,numba 支持 SIMD 的 packbits() ,所以能4行实现,但目标还是添加z85等4byte:5char 的分组编码 。在开发中
duangsuse::Echo
#py #tech 4 行級的 base64 ? 如果是 Chrome 可以直接用 btoa (实现于WTF基架) ,这次就用 numpy 实现吧;也比上次写明确一点(亿点点),兼容URI-safe等不同编码表 继64行版,丢了很多功能 Google WTF的支持URI是靠 .Replace('+/', '-_') 的.. 写几百行的人,真的只是因为真的视编码为奇技淫巧,才求仁得仁了 😅 但所谓4行,一定是指算法复用了「数据模型」。这个涉及二进制/列表滑窗的编码在C里可并不易写,用 'a'->'1100..'…
#tech 花了一周的这件事让我体验了眼高手低,我对自己「开悟后」的代码段有股莫名的自信,忽视了Eq等一打框架仍需简化的现况 😓 ##1

其实呢,对“最后一块补满N,结果去尾”的操作 chunk(N,each,fillFn) 整零不分,对base32的公式滥用if,z85的特殊读写逻辑被压行, Eqv(a=>b, b=>a) 的设计喧宾夺主

在数据流算法上,我没整理好类型和次序,却搞一堆共享变量的“高阶函数”

当时我就觉得,这js虽短虽强,但极其晦涩(比如j=join 这种以前我深恶痛绝的无类型),问题不少,只是临时没精力继续; 后来竟记得它很优雅

“免费的最贵”。字面短的、符号化的算式,往往意味着样板代码,真的只是堆脚本时省事,想逃避心智模型的复用。

短只是思维通顺的副作用,不是复杂度的解药。
#tech #recommend #js
🧐从『函数』的定义就能知道,#编程范式 的发展史
👉 地址symbol、子程序void()、对象 SAM object、算式 x=>y 或文档树、 模式查询select [a b], a=1|a=2

x86无结构:是弱检查指针、面条流控、256项字符集,定长数组,栈分配,加载到内核mmap(rwx..不能为READ 段错误)
是dll内地址

C过程式:是向调用栈赋值后跳过去等返回,是子程序
C#OOP:捕获了局部变量(cellvar,可变)、原型虚表到this,是有Invoke(T)R 运算的对象

Py定义式:是依赖一些数据=>的算式
(HTML,CSS,RPC, py-ast) 是与调用参数对应的嵌套数据 (👍用调用解读内部项目,不关心返回)

TS关系式:是对x+y=2内变量容器 DFS出解集的嵌套(|,=)条件,先深解构到新变量,再构造

第五代:AIGC 不是形式语言,不便于列明框架和接口,但在描述常见需求时,能减少需协调的细节
NodeGraph(Scratch触控) 不是文本,不利于大工程紧凑度,但适合图表,AI

—语言特性是什么
向量:分量同算的2元组,或角度和力度;或按Nd(shape)推广四则的行列向量,👍ML CG DSP 大数据推荐 GraphQL4AI, MATLAB 之源
同构:把 "1" 的加法映射到Int上解决, 把"字节码"视为汇编而编辑,有 cat(X)Y, cut(Y)X 一组转换函数
微分:神经网络是有未知参数的算式(比如用 10=1,11=0 “点集”训练 XOR 函数), 使用"网络隐藏层"向前计算,靠损失(如MSE逼近原输出)做SGD,可以优化出"模型参数"

编译: 缓存流控和(结构)变量 等语法开销的解释期
解析:"abc 123" 吃前缀,吐出 常量,[],情况?, [1*2+3, 4]: [[ 'tuple' 1 2 * 3 + 4]] 树,方便多次深先遍历的 cat(同构)
分词:因为解析器不懂记录区间高亮、只重读最近一级'{}[]"" ',😇 想靠二次遍历 提供高亮、优化editor的性能
编码:C++ 可使用UTF16 L"你好" 迭代(解码)字符,输出时需压缩到UTF8。Windows 的坑多 exe可能是非Unicode.. TCP黏包:收发bytes时忘记填消息长度!

类型推导:让调用树构造出类型,可以含函数级未知变量: P<KV>就真的是编译期到处传的Pair存储。P<get T> 可为P<T1> ,Fn<set> 反之
模式匹配出调用(List,Fn)的成员交集,List<R> 就在匹配里统一,查找重载。


异常:可能为Err的返回值。需级联返回 伪递归:改参重来
事件驱动: 主循环if一些(用户输入,异步赋值) 变量的改变,触发相应的更新重绘函数。像CPU信号
Rx:函数间提供流(Channel)通信,来分配并发, 而不是 Promise.all 或Worker池的模式

调用链: T.f()={runJob; this as T}, 即 T.prototype["f"]=(*arg)=>(f.call(this,*arg) ,this.copy(K=V?) )
T自身的proto=基类, 直到Object不用再查"虚表". T限(ctor)函数, v8创查{}更快, 但可以用Map(需 get key()=equalsAsStr)

#FP 纯函数: 数据皆静止,调用皆惰性. if let 解构=值构造器可以含可变<T>
反射:即让(参数)类型 实现 Type 接口。在弱类型里元编程才算直观,可实现 toJSON, 0参创建,依赖注入(=按类型.ini) 等样板

协程:调用方自动传回调(即yield job 后的流.next)
因此,其“返回” 变为由(不卡调用栈的)子级们催促,终于(在某个调度器)计算
即函数级线程,回调,Promise 即 函续Continuation


需要注意的是, 向量矩阵是快70年前 Fortran 里就有的概念,协程30年前Lua就支持,Lisp 链表函数也是60年前的老体系

技术没有变好,只是用户的审美越来越刁了! 😇反观一些学院派, 竟然和”脚本小子“ 一样,每天把文档写成代码、 代码写成汇编 ……

程序员和卷王常以为,拥有知识,是天才的骄傲的事,是智商的”碾压“,行数越多人越值钱。 🧐但回看历史,一整代人都”会数学“,却只有numpy让物理公式,真正造福于生活。

人类走向现代文明,不是靠吃”聪明片“,而是”教学半“的合作与积累 ;获取信息是一项人权。没有开明的思想,技术不可能改进与繁荣。
能够触摸开源社区研究的繁荣,却害怕”核心技能“被人偷走,是无法融入正常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2
Forwarded from 椒盐豆豉剪报
这两天的的 tech layoffs:
- Discord: 17%
- Unity: 25%(1800 人。Unity 竟然有这么多员工!)
- Google: 1000 人
- Twitch: 35%(500 人)
- Meta(IG): 60 人
Layoffs.fyi 上有更完整的名单。

(没错,我也自由中招了,今天的突袭跟上周大家在 blind 上猜测的风向相符。目前还沉浸在获得自由和躺平拿钱的喜悦中,不过过阵子就要开始为需要重新找工作而烦躁了也说不定乁། ˵ ◕ – ◕ ˵ །ㄏ either way 先躺躺再说)

#tech #news #Discord #Google #FB
duangsuse::Echo
#AI #statement 我发现 R1-32B 和 claude.ai/Sonet 202406 完全不能帮我完成框架设计😡 目前看来,它们的独立作业能力, 甚至比 docs by example 略低,但是对单一科班任务,尤其是游戏开发、全栈模板、UIUX 等全凭信息差任务,依然能很便利的完成, 尤其是在选型阶段能demo出很多有用的可拼接snippet,但需求稍微有点大化(比iOS脚本复杂点的那种) 就丢三落四,给你巨大的甲方压力, 很多程序员并不喜欢为这样的小问题反复修改chat上文的…
#news

省流:iPhone 16e
阉完了,全都阉完了,60 Hz 屏幕,灵动岛砍成刘海,拍照键砍了,UWB 砍了,WiFi 7 砍了,连 MagSafe 都没了

https://youtu.be/c3rmWlHY9Uo 来看看突破区的科普是如何讲解的熟电池返生的。

yihong0618 和朋友们的频道:
#tech
https://www.tisonkun.org/2024/01/26/devrel-qualified-leads/

我的经验是去 twitter,linkedin 上搜最近项目相关的 post,去 github 上搜最近包含项目名字的 issue 和 commit,再有就是去搜关联项目的 slack、telegram 频道里有没有相关的聊天记录。尽可能用这些人的主动信息来获取项目情况。

#api
https://blog.jcix.top/2024-03-11/minio_s3fs/

Dante's Limbo:
#ai #技术垄断

近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启蒙,按平克的说法,启蒙三大支柱之一就是人本主义。LLM 是否在倾覆(或者说至少在改变)人本主义?

https://tttttt.me/danteslimbo/4396

duangsuse:
人本主义是尊重人的权益,为了尊重而尊重

如果说网约车司机取代马车夫,叫做没有人本主义,那就不应该投资科技,因为以后行行业业都是这样的案例

反而是社会形态需要适应科技进步,不然就会失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