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 · 随行
76 subscribers
2.4K photos
74 videos
88 files
1.23K links
所见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财经慢报
小米已投资健身公司
1 月 2 日,雷军在微博上晒出了他在健身房的照片,并配文:“2025 年第一次打卡!”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条博文的评论区,不少网友喊话雷军进军健身行业。 企查查 APP 显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投资 “爱动健身” 即乐渊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目前持有该公司约 15% 股权。据悉 “爱动健身” APP 是 2015 年推出的一款健身社交应用,通过与健身场馆的深度合作进行课程预约和小团队课程的预订。
Forwarded from 普拉姆的胡言乱语
腾讯推广掌机宣发,100QB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中日政经评论】缅东这个妙瓦底园区,原来是经济交流中心下属的国经咨询设计,中冶集团建设,中国联通提供机房建设服务的,早期阶段很有可能还抗着一带一路的大旗。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中国网上有呼吁演员吴京赴缅北救人

中国演员王星日前一度在泰缅边界失联后获救,后续传出有多名中国人受困缅北至今。主演“战狼2”电影的演员吴京曾宣扬,中国护照能把人从任何地方带回来,有网友在其微博留言,吁吴京赴缅北救人。电影“战狼2”最后一幕画面,即为中国护照,并写道“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Forwarded from 噫~這世界
坏婆娘-博士皇后】听台湾名嘴说的:现在大陆90%的人想打弯弯,只有10%不想打,这10%是共产党,所以你们不要再骂共产党了😂
Forwarded from Karen医生の日常
原文:
“针刺麻醉”是一场惨绝人寰闹剧,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全国性大规模违背伦理的人体试验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彼时的故事片《无影灯下颂银针》,我在YouTube上看过,尽管故事可能是杜撰的,但针刺麻醉下实施心脏手术是事实

彼时医生们并不傻逼,他们预知手术中患者要经历残忍的肉体折磨,但迫于政治任务(当然部分医生也可能在政治投机),所以他们会选择“政治可靠、革命意志坚定的”人进行“针刺麻醉”,术前还要学习毛主席著作,说白了就是要让傻逼更加傻逼

即使如此,考虑到傻逼再傻也知道什么是疼痛,医生们术前需要测定患者的“痛阈”,以筛选出对疼痛耐受力最强的患者进行试验

实际上,手术中使用的并非传统的中医针刺手法,因为传统手法的刺激强度远远达不到转移患者的手术区域疼痛的目的

为了增强留针后对“穴位”的刺激强度,“科研人员”使用极其简陋的(很多都是自制的)直流脉冲电刺激仪,对“穴位”进行高强度脉冲电刺激

术中患者疼痛越强烈则哭喊声越大,医生给予的脉冲刺激强度也就越大,目的就是让痛苦的脉冲刺激带来痛苦盖过手术疼痛,以达到转移手术区域疼痛的目的

由于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最为丰富,患者无法忍受切皮的痛苦,当时医生们又自我规定:在皮内或皮下注射一定量的局麻药物属于针麻的范畴

即使如此,手术中难免病人狂叫躁动,还会给病人注射镇静剂,因为有些病人甚至挣脱了手术台上捆绑束袋

为了减轻迷走神经牵张反射带来的恶心呕吐,也会给患者注射阿托品

我不想否认针刺的“有效性”,其机理被推测为与针刺疼痛刺激后大脑中产生的内啡肽有关,这方面也有很多基础研究,但这种镇痛作用是有限的,甚至远不如现代医学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的镇痛效果

“针刺麻醉”就是不是麻醉,先不谈麻醉期间的患者的管理问题,针刺后患者意识依然清醒,肌肉依然紧张,针刺更无法阻断痛觉传导通路,痛觉无法消失

而麻醉需要患者的痛觉缺失和/或意识丧失,同时还需一定程度的肌松以便为术者创造良好的操作条件,这些更是针刺所望尘莫及的

因此针刺麻醉下手术就是违背现代医学伦理的暴力行为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经络和穴位有其结构基础

也没有证据支持刺激人为臆造的通路上的特定位点会明确改善远处组织器官的功能

阿是穴也跟经络没有一分钱的关系,其本质是慢性疼痛者疼痛最敏感的部位,即所谓扳机点,无论是针灸还是按摩都是对扳机点的机械刺激

现代医学永远不会为了迎合古人的臆想而牵强附会地伪造出一条条信息传导通路,以满足“解释”古人臆想的民族梦想

现代医学只会尽可能地在实证和逻辑的基础上逐步构建、颠覆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Forwarded from 即刻精选
这篇差不多是我对电诈问题的全部看法。结合去年新周刊那篇采访,基本掏空了。
我的核心观点是:上游隐私泄露与卖料问题受到的关注太少;妙瓦底在今天的电诈版图里其实已经退居二线,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搬走的盘总去了哪里,因为魔王在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地狱。

by @花总丢了金箍棒 https://mp.weixin.qq.com/s/x1RW9dp2n_BQ5UuE8kEt4Q #你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其实从电影饭圈化开始,就不再是视听艺术,而是流量商品。电影这一娱乐项目的目标受众,也不再全是内容的受众,而是商品的受众。
这就导致院线里出现了大量被包装成电影的短视频,流量明星加产品经理的庞氏电影经久不衰,内容质量反向狂飙,诈骗手段层层递进,于是在23年迎来了全面爆发。
院线经历三年沉淀,终于迎来了依托大的。
23春节档出现了一个样板戏,流水线生产,工业化制作,拍摄时间长达51天;过度宣发,病毒营销,午夜灵车漂移,阴兵霸场,伪造上座率,打压其他影片排片,于是一举成为票房奇迹,开起了营销投入大于内容质量的时代。
24年春节档再次升级,干脆连剧本都不要了,直接汉化搬运,然后把全部投资都拿去炒作,去营销,全方位无死角狂轰乱炸,而且还要宗教附魔,各路人士惊呼内行。
从此在春节档进电影院的体验,等同于在粪坑里找舍利子。
这种升级版的营销大作最大的特色在于,以前烂片营销全网骂声一片,现在烂片附魔轰炸自有大儒辩经。
这是历史性的进步,是电影艺术的全盛时代。视听艺术终于进化成了视奸艺术,每一秒都能让普通观众如芒刺背,如坐针毡。
这种商业产品能获得高票房,主要是利用了短视频平台的话题度,制造了争议,是下三滥的盘外招。
结果各大产品经理把这种智商红利当成自己的丰功伟绩,为此沾沾自喜,自诩文艺贵族,创作大师,搞票房歧视,发表自由宣言。
于是整个24年,院线被营销电影、话题电影、宗教电影、唐氏电影垄断,电影市场迎来了大传销时代。

https://mp.weixin.qq.com/s/uOkTnWjvLNGN4qaUSu-Zng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FrhYzEQ1

堆砌猎奇景观,创造了更多票房,但是也造就了低俗的审美,同时决定了未来二十年类型化电影的路径依赖。

也就是靠营销、靠欺诈,把票卖出去。反正电影又不能试看,进场了又不能退票,能骗一个是一个。

这些堆核心竞争力就是营销的烂片,哪怕是从功能性上来讲,都还不如青春伤痛文学烂的坦荡。

因为它不仅让你吃史,还要骗你买票吃史。吃完史还要被嘲讽,被攻击,被诋毁,让电影观众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小丑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