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 · 随行
76 subscribers
2.39K photos
73 videos
88 files
1.21K links
所见
Download Telegram
阅读材料:

昨天的大厂通告,你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完整公关流程的一部分:

在经历了前几天的舆情压制后,公众信任危机加大,因此需要全新的公关策略。

我们回到之前说的,公关的目的是建立公众信任,然后就可以通过信任实践公司的意志了。

我们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这次舆情的传播广度,深度,其实都是被控制的,这需要感谢早期的舆情监控与更早期的舆论监控部署,和头部流量账号(广度)/垂直流量账号(深度)存在及时且有效的沟通和交换(主要是利益交换)手段,那么在舆情诞生初期,配合互联网爬虫和关键字监控,就可以得到很早期的舆情热度和预警。

现实的例子就是,很多大家熟悉的大V/媒体仿佛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发生,并没有形成民众自发的吃瓜带动大量头部账号吃瓜的事情,但是因为事情早期暴露的内容过于热点,导致初期在头部流量账号上的截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不够大,民众与非相关方的kol自发传播的力量成为了主要传播力量。

这里要讲明白一个概念,并非只有kol才是关键意见领袖,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意见领袖,只不过因为一件本身不一定在传播学上具有大众传播的几个条件属性,导致难以跨越式病毒式传播,而kol因为广泛存在于大部分人的信息流之中,内容相同时他们的传播效果要远远好于普通人。

前天网络上爆炸式的传播,传播上的根源来自于三个核心,“共情”,“简单指向性”,“非讨论性”
简单的说就是,和大家都有关;251就能代表核心关键内容;结论是官方石锤(这里的环境内容就要更新了,官方的公众关系处理使得官方文件信度异常高),没啥好讨论了。

所以,普通的通过意见领袖/大V/媒体这类传播节点阻止扩散的公关就部分失效了,但是当然还是必须维持控制,凤凰新闻搜狐新闻昨天还在被删新闻就可见一斑,因为信息的传递始终像水渗透,需要时间达到深度与广度,对关键节点的控制不但可以降低速度,还能让更加底层未被控制的关键节点产生疑问,不会简单快速传播。

简单的说,所有人都可以在同一个地方通过简单的话语得到无可辩驳的共情,那么传统的压制性公关机制就部分失效了(当然如果目的是简单的话语传播无可辩驳的共情,例如之前创造的___和___,则就是传播意义上的大成功)

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受众的立场和态度是割裂的,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倾向,接触到不同的历史信息和各自的智力水平决定了对不同事物的认知能力不同,感知速度也不同,感知的态度也不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一边倒,可能来自于另一方的沉默,并不代表他们真正消失,无法利用,可能只是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具。
同时,群体内部是天然存在派系和利益群体的,他们可以因为共性而聚集产生1+1>2的传播力量,也可以因为差异性而被分割达成所需要的效果。

如果我是这个公司的公关,我会怎么扭转局面呢?

很简单,既然因为“共情,简单指向性和非讨论性”创造了绕过我已有公关资源的控制,我们只需要消灭这三个特点就好了。

如何消灭共情?
很简单,散步当事人黑点/立场变动/去共性,比如“你也配进xx?”,“11月28日写的信”,“他可能是因为xx,xx,xx所以xx”,和大家不一样

如何消灭简单指向性?
这个语义消灭太难了,已经变成流行语了,我们消灭内涵,那么流行与否也不重要了。

如何消灭非讨论性?
只要给予足够的代表官方立场的内容,就能够调动人群中当时沉默的力量,创造黑料,创造对立,创造差异性,创造立场差异造成的结论差异。

在这一事件中,则更加险恶:

这个事件具有“非讨论性”的核心在于他是官方文件,如果我利用官方文件的“非讨论性”呢?

当事人+官方+__+我

比如“控告”?

很显然,通过借助“非讨论性”本身创造短期不可能实现的行为作为“行为指标”,通过构建语言实体和舆论控制来推广这一“行为指标”的实在性和时间性

简单地说:
“这件事你们说是完全正确,那就是完全正确的,所以请用这件事找我,我支持这样做。”

验证需要时间,时间可以创造公关时间,公关时间可以创造公关空间,现在的公关可以为了未来的公关争取时间,毕竟时间是一切事物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敌人。

当然,这样使用构建性本质上是出卖灵魂给路西法,我这个找机会解释。但是在骂声过后,的确这一个“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的公关行为,扭转了舆论。
道歉了吗?没有
表态了吗?表了

但是因为“非讨论性”被迅速瓦解,共情也被海量之前无法找到武器所以沉默的受众通过不同的立场/定义/阴谋论等等方式逐渐瓦解,传播就成功迅速的减缓了。

只有一边倒的简单评论才是最容易传播的,一旦出现争论,旧的立场就可以显著影响相反信息的信度,这是群体社会学和心理学实践中不可避免遭遇的。

当然,实际实践的过程分为很多步,例如之前我说的“胡主编”出来定义事件性质,媒体人/自媒体转发定调/媒体转发跟进等等,直到出现官方通稿,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这其中最阴险的一步棋,也是注定出卖灵魂的一步,来自于对公权力的利用。

公司通过声明构建一个“行为指标”,这个指标本身背负着公司和官方的双重性质,因此你对他的否定,就必然包含二选一的否定,否定公司,或者否定官方。

否定公司,就意味着和公司的公告实际是冲突的,这就被消解了“非讨论性”,因为持有不同立场的人可以通过官方立场和“行为指标”的时间性和你进行讨论(实际上是立场互喷)

否定官方,等于直接杠上网络监管机构,这属于“广义公关环境”的一部分,你的文字自然可能消失,也有可能被另一部分立场通过“立场”否认:你是不是想借机反对官方?

但是,压力事实上导向的是官方,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这种话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的“行为指标”实际上就是创造的,你去接受他,你就等于默认公司与官方的这一特殊关系,而事实上,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并非如此。

一个谁也无法说出的话,被塞到了你嘴里。

而事实上最好的反对公关的方式,就是塞回去,不要接下来默认条件,而是直接默认条件反问,解构这一公司-官方关系。

例如反问
“整个过程中,当事人没错,公司也没错是按照法律提起诉讼,结果却是当事人蒙冤251天,国家赔偿。过程没有问题,结果产生了问题,中途哪一环出现了问题?”

这就是把无法说出的话抛回去的做法。

注意,这里没有假设任何一方是对的还是错的,只是解构了这之中应用的手段而已,没有说一定运用公关手段就是错误的,因为公关手段可以辟谣,也可以造谣,可以是好的目的,也可以是坏的。

Via:http://weibo.com/7035090690/Ij2QNgveI
Forwarded from 每日消费电子观察 (Dave Lin)
《看火人》制作组将协助V社开发《半衰期》新作
http://www.vgtime.com/topic/1072062.jhtml

早在 2018 年 4 月,开发了《看火人》的独立游戏团队 Campo Santo 宣布加入 Valve 并协助其开发新游戏,近日 Valve 称该工作室正在参与《半衰期:爱莉克斯》《刀塔霸业》的开发以及 Steam 的建设
————
v社自己内部应该很缺人……
Forwarded from 荔枝木
法治讲的是一切事情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华为此前的做法到底是正常举报还是有意构陷,这真是一个问题。要么是华为错了,要么是检察院错了。如今,检察院因为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决定对李洪元不起诉,还对其作了国家赔偿,这说明谁错了?

一起本是普通的民事纠纷,却不知被华为以什么方式“包装”成了涉嫌敲诈勒索的刑事案件。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因这“无中生有”的举报,无端遭了 251 天的无妄之灾,而始作俑者就是华为。

——华为的回应不是“法治”,而是以势压人--舆情频道--人民网
xswl
大型斗法现场
Forwarded from Sherm
https://kyaru-concat.now.sh
接头霸王 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