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Mac
⌨️ Capslox:大大地提高你的文字编辑体验
💁♂️ Capslox 是一款系统键盘辅助工具,它可以将 Caps Lock 键变成与 Command/Control 等按键类似的修饰键,与其他按键组成组合键,以提供顺手便捷的功能。
🎨 Capslox 的完成度很高,作为一款十分优秀的修饰键工具,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支持自定义热键方案:你可以使用 Capslox 自带的方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设置不同的热荐搭配。
2⃣️ 支持窗口绑定:通过绑定任意程序窗口到热键上,你可以随时通过热键激活 / 最小化特定窗口,或打开该程序,每个窗口都随叫随到。
3⃣️ 额外的剪贴板支持:独立于系统剪贴板的剪贴板,可以为你提供更灵活的剪贴板操作,你可以快速地交换本文、同时剪贴多段文字,或者保存一段内容在后面多次粘贴,减少来回复制的重复操作
4⃣️ 针对文本编辑进行优化: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全局热键,可以快速且轻松地移动光标、选中、删除文字,让你编辑文字就和玩游戏一样享受。
🌈 值得一提的是,Capslox 针对软件的教程和手册编写的十分相近,不仅可以通过查看完善的 wiki 了解软件的使用和常见问题。开发者还是分贴心的制作了一个网页小游戏,通过使用 Capslox 搭配网页小游戏来强化使用方法。
💻 Capslox 目前支持 macOS 10.13 以上的系统,支持 60 天无需注册的免费试用。之后你可以以 ¥168(一台设备)或 ¥297(三台设备)的价格来购买 Capslox 的永久使用权,购买后支持一年免费更新。之后续费订阅的价格是 ¥69 / 年。
🌞 针对使用 Windows 的用户,可以是 Capslock+ ,效果相近。虽然没有任何措施来强制收费,但 Capslock+ 是收费的,金额不限,请自行根据使用时间和频率判定。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Capslox:大大地提高你的文字编辑体验
💁♂️ Capslox 是一款系统键盘辅助工具,它可以将 Caps Lock 键变成与 Command/Control 等按键类似的修饰键,与其他按键组成组合键,以提供顺手便捷的功能。
🎨 Capslox 的完成度很高,作为一款十分优秀的修饰键工具,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支持自定义热键方案:你可以使用 Capslox 自带的方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设置不同的热荐搭配。
2⃣️ 支持窗口绑定:通过绑定任意程序窗口到热键上,你可以随时通过热键激活 / 最小化特定窗口,或打开该程序,每个窗口都随叫随到。
3⃣️ 额外的剪贴板支持:独立于系统剪贴板的剪贴板,可以为你提供更灵活的剪贴板操作,你可以快速地交换本文、同时剪贴多段文字,或者保存一段内容在后面多次粘贴,减少来回复制的重复操作
4⃣️ 针对文本编辑进行优化: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全局热键,可以快速且轻松地移动光标、选中、删除文字,让你编辑文字就和玩游戏一样享受。
🌈 值得一提的是,Capslox 针对软件的教程和手册编写的十分相近,不仅可以通过查看完善的 wiki 了解软件的使用和常见问题。开发者还是分贴心的制作了一个网页小游戏,通过使用 Capslox 搭配网页小游戏来强化使用方法。
💻 Capslox 目前支持 macOS 10.13 以上的系统,支持 60 天无需注册的免费试用。之后你可以以 ¥168(一台设备)或 ¥297(三台设备)的价格来购买 Capslox 的永久使用权,购买后支持一年免费更新。之后续费订阅的价格是 ¥69 / 年。
🌞 针对使用 Windows 的用户,可以是 Capslock+ ,效果相近。虽然没有任何措施来强制收费,但 Capslock+ 是收费的,金额不限,请自行根据使用时间和频率判定。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
#macOS #Displays #buybuybuy
🖥 小谈 AOC U27N3C 显示器使用感受(一)
前面 和大家分享过,因为一杯水导致 Mac 暂时黑屏,我买了一台显示器用以外接。经过半个月的使用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下一些细节
🛒 购买
前面说过,我在 AOC 卢瓦尔 27’ / AOC U27N3C / 优派 VX2780 里面进行选择,最终选择了第二者。但其实我嫌 27 寸有些大,一开始是考虑 24 寸 4K 的,但一番搜寻下来发现信得过的品牌除了 LG UltraFine 就只有一款停产的 Dell P2415Q。因为是给 Mac 使用,我尽量避免购买 2K 显示器,最后还是选择了 27 寸 4K
🔧 参数规格
这款 AOC 27 寸 4K 10 bit 显示器采用 IPS 面板,支持 111% sRGB、85% P3 和 93% NTSC,最高亮度为 350 nit,支持 HDR400。从「工厂模式」中可以看到,显示器采用 MV270QUM-N21 面板,应该是京东方 N20 面板的升级款。它还配备了 2 个 3W 的音响,这也是我选择的一个因素
接口方面,有 4 个支持 USB 3.2 Gen1 的 USB-A 接口、一个提供 90W 反向供电的 USB-C 接口、2 个 HDMI 2.0 和一个 DP 1.4 接口以及极其先进的耳机孔。这些接口大多放在背面底部,走线还是比较方便的。我平时主要用到 USB-C 接口,一根线解决所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当显示器以 4K 60 输出时,其他 USB 接口只能处于 USB 2.0 状态
📦 开箱和组装
拿到后,盒子没有彩色印刷,非常朴素。加上支架一共 7KG 左右,还是有点分量的。开箱后发现没有提供 DP 线,其他线缆比较齐全无需另购
安装时,先将背面支架和显示器连接,然后接到底座。整个过程没有难度,拆开也很容易。底座采用了螺纹处理,个人认为比廉价感的金属拉丝好太多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小谈 AOC U27N3C 显示器使用感受(一)
前面 和大家分享过,因为一杯水导致 Mac 暂时黑屏,我买了一台显示器用以外接。经过半个月的使用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下一些细节
🛒 购买
前面说过,我在 AOC 卢瓦尔 27’ / AOC U27N3C / 优派 VX2780 里面进行选择,最终选择了第二者。但其实我嫌 27 寸有些大,一开始是考虑 24 寸 4K 的,但一番搜寻下来发现信得过的品牌除了 LG UltraFine 就只有一款停产的 Dell P2415Q。因为是给 Mac 使用,我尽量避免购买 2K 显示器,最后还是选择了 27 寸 4K
🔧 参数规格
这款 AOC 27 寸 4K 10 bit 显示器采用 IPS 面板,支持 111% sRGB、85% P3 和 93% NTSC,最高亮度为 350 nit,支持 HDR400。从「工厂模式」中可以看到,显示器采用 MV270QUM-N21 面板,应该是京东方 N20 面板的升级款。它还配备了 2 个 3W 的音响,这也是我选择的一个因素
接口方面,有 4 个支持 USB 3.2 Gen1 的 USB-A 接口、一个提供 90W 反向供电的 USB-C 接口、2 个 HDMI 2.0 和一个 DP 1.4 接口以及极其先进的耳机孔。这些接口大多放在背面底部,走线还是比较方便的。我平时主要用到 USB-C 接口,一根线解决所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当显示器以 4K 60 输出时,其他 USB 接口只能处于 USB 2.0 状态
📦 开箱和组装
拿到后,盒子没有彩色印刷,非常朴素。加上支架一共 7KG 左右,还是有点分量的。开箱后发现没有提供 DP 线,其他线缆比较齐全无需另购
安装时,先将背面支架和显示器连接,然后接到底座。整个过程没有难度,拆开也很容易。底座采用了螺纹处理,个人认为比廉价感的金属拉丝好太多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3
#Mac #App
颜值即正义?macOS 系统监控 app Sensei 正式上线 Monitor 功能
大家可能还记得去年黑五自留地曾经介绍过的 Sensei,当时 Sensei 终身许可仍在打五折,又是首批更新支持查看 M1 Mac 系列温度信息的 app。如今,Sensei 也支持了在 macOS 任务栏监控系统运行。
👀 什么都做,什么都好看
如果说 Sensei 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地方,那可能就是它的高颜值。它的界面看起来简洁、明朗,同时又充满了(果式)设计感。主体设备信息以卡片呈现,左边侧栏中则是它的全部功能入口。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它提供了优化、卸载、清理、磁盘修剪等等功能;同时也提供了更高级的硬件检测工具,可以说是「什么都做,什么都好看」。
📈 菜单栏系统监测
这个功能是 1.5 版本的主要更新,目前来看体验尚可。首先,一脉相承的是「高颜值」:不仅项目都以半透明的圆角卡片展示,也适配了当前 macOS 的主题颜色,所以看起来十分和谐统一。其次,在功能方面,目前可以说「基本够用」:
- CPU:总体、核心与任务占用
- 内存:总体与任务占用
- GPU:占用
- 存储:可用空间
- 网络:网络服务与接口
- 传感器:温度与风扇
- 电源:电池状态、用量、开启时间
- 快捷方式:可自定义最多 8 个 App
可见 Sensei 的野心还是比较大的 —— 这些基本涵盖了老牌系统监测应用 iStat Menus 的功能。另外,这些组件的自定义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你可以选择是否显示标题、是否开启下级菜单等等。
💡 使用体验
Sensei 以其颜值深得我心,以至于我已经把用了好几年的 iStat Menus 给卸载了。然而,Sensei Monitor 的一些功能的缺失,尤其是网速监测,让我还是有点怀念 iStat Menus。此外,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也常常遇到一些小 bug。
😄 不过,我还是觉得 Sensei 瑕不掩瑜。作为一款 macOS 的工具类 app,它能够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呈现我关心的信息 —— 所以还是很值得我当时半价购入的。
💰 29 美元 / 1 年;59 美元 / 终身
不过,过段时间就要黑五了,可以等一波好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颜值即正义?macOS 系统监控 app Sensei 正式上线 Monitor 功能
大家可能还记得去年黑五自留地曾经介绍过的 Sensei,当时 Sensei 终身许可仍在打五折,又是首批更新支持查看 M1 Mac 系列温度信息的 app。如今,Sensei 也支持了在 macOS 任务栏监控系统运行。
👀 什么都做,什么都好看
如果说 Sensei 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地方,那可能就是它的高颜值。它的界面看起来简洁、明朗,同时又充满了(果式)设计感。主体设备信息以卡片呈现,左边侧栏中则是它的全部功能入口。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它提供了优化、卸载、清理、磁盘修剪等等功能;同时也提供了更高级的硬件检测工具,可以说是「什么都做,什么都好看」。
📈 菜单栏系统监测
这个功能是 1.5 版本的主要更新,目前来看体验尚可。首先,一脉相承的是「高颜值」:不仅项目都以半透明的圆角卡片展示,也适配了当前 macOS 的主题颜色,所以看起来十分和谐统一。其次,在功能方面,目前可以说「基本够用」:
- CPU:总体、核心与任务占用
- 内存:总体与任务占用
- GPU:占用
- 存储:可用空间
- 网络:网络服务与接口
- 传感器:温度与风扇
- 电源:电池状态、用量、开启时间
- 快捷方式:可自定义最多 8 个 App
可见 Sensei 的野心还是比较大的 —— 这些基本涵盖了老牌系统监测应用 iStat Menus 的功能。另外,这些组件的自定义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你可以选择是否显示标题、是否开启下级菜单等等。
💡 使用体验
Sensei 以其颜值深得我心,以至于我已经把用了好几年的 iStat Menus 给卸载了。然而,Sensei Monitor 的一些功能的缺失,尤其是网速监测,让我还是有点怀念 iStat Menus。此外,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也常常遇到一些小 bug。
😄 不过,我还是觉得 Sensei 瑕不掩瑜。作为一款 macOS 的工具类 app,它能够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呈现我关心的信息 —— 所以还是很值得我当时半价购入的。
💰 29 美元 / 1 年;59 美元 / 终身
不过,过段时间就要黑五了,可以等一波好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buybuybuy #Mac
💻 米物笔记本支架:只需 ¥16.8 的低角度便携笔电支架
一直我都在用宜家「艾斯巴特」平板支架,轻巧耐用,仅售 ¥12.9,家里放一个寝室可以再放一个。换过其他更贵的支架也没有这个体验好,只是这个角度对我有点高,手短用着有点累。
后来看到其他编辑买的便携支架,我转向了评论区介绍的米物笔记本支架:
⚖️ 轻薄小巧,比较便携
重量 60g 左右还算轻巧,跟 NEO 2 支架 56g 的重量差不多,厚度在4.6mm 左右,收起来贴合笔记本没有明显的感觉。我一般合起来放包里也不会厚,贴在笔记本上又可以随时支棱起来,就是笔记本 D 面视觉上有点粗笨
🪤 角度低,支撑稳固
抬起的角度只有 8º,刚好是能抬高屏幕又让手觉得非常舒服的角度,长时间敲字也不会觉得累。支架本身是一块大横条,再加上贴近桌面的地方是那种防滑的材质,放在桌子上非常得稳定,怎么摇笔记本都不会觉得晃动
💰 价格厚道,感动人心
只需 ¥16.8 是我愿意下手的重要原因,几乎没有试错成本。这个价位也不会有太高的期待,可靠好用就很好了。现在来看的话是远超我的预期了,算是最舒服的一款笔记本支架
📝 小结
如果硬要挑什么毛病的话,当支架合起来不能完全贴合于笔记本 D 面,因为转轴的阻尼不够紧,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缺点。当然还是要看大家的使用习惯,如果是喜欢低角度的话,这款还是相当有性价比的选择
📘 关联阅读:自留地 Trail:Bestmade Neo 2 筆電支架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米物笔记本支架:只需 ¥16.8 的低角度便携笔电支架
一直我都在用宜家「艾斯巴特」平板支架,轻巧耐用,仅售 ¥12.9,家里放一个寝室可以再放一个。换过其他更贵的支架也没有这个体验好,只是这个角度对我有点高,手短用着有点累。
后来看到其他编辑买的便携支架,我转向了评论区介绍的米物笔记本支架:
⚖️ 轻薄小巧,比较便携
重量 60g 左右还算轻巧,跟 NEO 2 支架 56g 的重量差不多,厚度在4.6mm 左右,收起来贴合笔记本没有明显的感觉。我一般合起来放包里也不会厚,贴在笔记本上又可以随时支棱起来,就是笔记本 D 面视觉上有点粗笨
🪤 角度低,支撑稳固
抬起的角度只有 8º,刚好是能抬高屏幕又让手觉得非常舒服的角度,长时间敲字也不会觉得累。支架本身是一块大横条,再加上贴近桌面的地方是那种防滑的材质,放在桌子上非常得稳定,怎么摇笔记本都不会觉得晃动
💰 价格厚道,感动人心
只需 ¥16.8 是我愿意下手的重要原因,几乎没有试错成本。这个价位也不会有太高的期待,可靠好用就很好了。现在来看的话是远超我的预期了,算是最舒服的一款笔记本支架
📝 小结
如果硬要挑什么毛病的话,当支架合起来不能完全贴合于笔记本 D 面,因为转轴的阻尼不够紧,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缺点。当然还是要看大家的使用习惯,如果是喜欢低角度的话,这款还是相当有性价比的选择
📘 关联阅读:自留地 Trail:Bestmade Neo 2 筆電支架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Mac #APPLE #Blog
💻 今年最后一场苹果发布会落下帷幕,听听伙伴们怎么说
苹果十月发布会后,新 Mac 立马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我看到有人在感叹 M1 Pro / Max 的性能,有人在吐槽各种刀法,还有人表示无法接受新的设计和接口。自留地也邀请到两位「伙伴」,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看法
👨🏻💻 Astrian Zheng:新 MacBook Pro 的 Touch Bar 没「消失」,只是变成了「刘海」
作者从他的角度出发,为「刘海」发声。作者认为,发布会演示表明苹果在全屏模式下会自动隐藏刘海(该栏变黑),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变相取代了 Touch Bar 的功能。更进一步的,作者认为苹果有望在刘海位置重新设计一套鼠标交互方式。这些猜测有待实机发售后进行验证,但确实是很有想法的
当然,这样的设计也不是没有带来疑问。比如菜单栏捉襟见肘的空间,为何 Apple 不让新的菜单栏永远显示黑色底边以保持观感,以及软件窗口全屏状态下新的菜单栏空间实际上是被浪费掉了的。但作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解释苹果为什么使用刘海,更多细节请阅读 原文
👨🏻💻 Harvey Janson:Apple 十月发布会杂谈
作者在文中重点盘点了一些没有提及的细节,如复古的造型、突兀的脚垫、键盘材料猜测、屏幕分辨率等。虽然篇幅不长,但涉及的内容和角度确实是很少有人提到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阅读 原文
👀 在一开始得知苹果将采用刘海时,我的第一反应是 Face ID 要来到 MBP 了,但现实最终并不允许,缘由我在会后碎碎念讲过了。所以苹果本次采用刘海其实只是为了达到更高的屏占比,去掉刘海那一栏后,屏幕比例依然接近 16:10。从中我能够看出,苹果在「设计和功能」之间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取舍,不再因为追求理想设计而为功能让路。苹果官方也发布了一份 文档,详细介绍了全屏模式与安全区、兼容模式与内容等内容,向我们初步展示了软件应该如何为刘海做适配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今年最后一场苹果发布会落下帷幕,听听伙伴们怎么说
苹果十月发布会后,新 Mac 立马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我看到有人在感叹 M1 Pro / Max 的性能,有人在吐槽各种刀法,还有人表示无法接受新的设计和接口。自留地也邀请到两位「伙伴」,和我们分享他们的看法
👨🏻💻 Astrian Zheng:新 MacBook Pro 的 Touch Bar 没「消失」,只是变成了「刘海」
作者从他的角度出发,为「刘海」发声。作者认为,发布会演示表明苹果在全屏模式下会自动隐藏刘海(该栏变黑),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变相取代了 Touch Bar 的功能。更进一步的,作者认为苹果有望在刘海位置重新设计一套鼠标交互方式。这些猜测有待实机发售后进行验证,但确实是很有想法的
当然,这样的设计也不是没有带来疑问。比如菜单栏捉襟见肘的空间,为何 Apple 不让新的菜单栏永远显示黑色底边以保持观感,以及软件窗口全屏状态下新的菜单栏空间实际上是被浪费掉了的。但作者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解释苹果为什么使用刘海,更多细节请阅读 原文
👨🏻💻 Harvey Janson:Apple 十月发布会杂谈
作者在文中重点盘点了一些没有提及的细节,如复古的造型、突兀的脚垫、键盘材料猜测、屏幕分辨率等。虽然篇幅不长,但涉及的内容和角度确实是很少有人提到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阅读 原文
👀 在一开始得知苹果将采用刘海时,我的第一反应是 Face ID 要来到 MBP 了,但现实最终并不允许,缘由我在会后碎碎念讲过了。所以苹果本次采用刘海其实只是为了达到更高的屏占比,去掉刘海那一栏后,屏幕比例依然接近 16:10。从中我能够看出,苹果在「设计和功能」之间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取舍,不再因为追求理想设计而为功能让路。苹果官方也发布了一份 文档,详细介绍了全屏模式与安全区、兼容模式与内容等内容,向我们初步展示了软件应该如何为刘海做适配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Mac #Teardown #碎碎念
🔧 记一次 MacBook Pro 故障与维修经历(第二弹)P1
经常关注我们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最近自留地更新比较少,主要是我的 MBP 2017 梅开二度又故障了,于是佛系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我将电脑邮寄给维修师傅,终于在近日修好寄回。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过程,也算是咕咕几天的一个交代
😐 新问题
其实在一年多前,我就发现电脑合盖时会出现闪烁问号,这是说明硬盘未通电。近日这个问题愈演愈烈,以至于我一开机就闪烁问号,有的时候需要反复重启几个小时才能顺利启动。这个问题不仅让人情绪烦躁,还会耽误很多时间
😣 修它!
考虑到这台电脑平时使用还比较顺畅,我不太舍得放弃它,于是将其寄出维修。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上次电脑进水的后遗症,没想到维修师傅说估计是硬盘主控挂掉了(此时读写均 100TB+),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我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更换硬盘后,我的数据怎么办,因为我并没有做近期的 Time Machine 备份。于是我拜托维修师傅将有问题的硬盘重新插回,并进行 Time Machine 备份,然后将备份数据导入至新硬盘。当然我知道有一些看重隐私的朋友看不惯这种做法,说白了我还是怕麻烦。上述过程持续了一整天,最后成功恢复。这块硬盘是拆机硬盘,看了一下读写均在 20TB 左右
顺带我还更换了一套全新电池,据商家说是给苹果供货的 ODM 产品,实际生产厂商是东莞的一家名为“jiataiyuan”的电子厂。对这块电池我不抱太大期望,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笔记本在没有电源的时候不至于立即黑屏。电池外壳标注的容量为 4781mAh,拿到手后实际为 4475mAh,循环次数为 1,也就是说出厂即缩水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记一次 MacBook Pro 故障与维修经历(第二弹)P1
经常关注我们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最近自留地更新比较少,主要是我的 MBP 2017 梅开二度又故障了,于是佛系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我将电脑邮寄给维修师傅,终于在近日修好寄回。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过程,也算是咕咕几天的一个交代
😐 新问题
其实在一年多前,我就发现电脑合盖时会出现闪烁问号,这是说明硬盘未通电。近日这个问题愈演愈烈,以至于我一开机就闪烁问号,有的时候需要反复重启几个小时才能顺利启动。这个问题不仅让人情绪烦躁,还会耽误很多时间
😣 修它!
考虑到这台电脑平时使用还比较顺畅,我不太舍得放弃它,于是将其寄出维修。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上次电脑进水的后遗症,没想到维修师傅说估计是硬盘主控挂掉了(此时读写均 100TB+),这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我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更换硬盘后,我的数据怎么办,因为我并没有做近期的 Time Machine 备份。于是我拜托维修师傅将有问题的硬盘重新插回,并进行 Time Machine 备份,然后将备份数据导入至新硬盘。当然我知道有一些看重隐私的朋友看不惯这种做法,说白了我还是怕麻烦。上述过程持续了一整天,最后成功恢复。这块硬盘是拆机硬盘,看了一下读写均在 20TB 左右
顺带我还更换了一套全新电池,据商家说是给苹果供货的 ODM 产品,实际生产厂商是东莞的一家名为“jiataiyuan”的电子厂。对这块电池我不抱太大期望,主要的目的就是让笔记本在没有电源的时候不至于立即黑屏。电池外壳标注的容量为 4781mAh,拿到手后实际为 4475mAh,循环次数为 1,也就是说出厂即缩水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Mac #Teardown #碎碎念
🔧 记一次 MacBook Pro 故障与维修经历(第二弹)P2
🤣 新…系统
拿到手后发现维修师傅还贴心地清理了屏幕,开盖开机一气呵成,但就在进入登陆页面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不对劲:这肯定不是 macOS 10.13。果然进入系统后,我发现已经被升级为 Mojave 10.14.6。作为一个不喜欢升级系统的人,我的系统升级很多都靠这样的意外。我猜测是维修师傅先安装了这个系统,然后恢复的数据,而不是直接从恢复模式抹盘后进行恢复
木已成舟,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调整好一些设置和细节内容,但还是发现一些软件已经无法使用,最糟糕的是 2021 年还有一些常用软件没有很好地适配 Mojave 的黑暗模式。这也是我不想升级的原因,不够稳定
但从好的方面看,AirDrop 和 Handoff 更加稳定、照片 app 可以看到 iPhone 13 Pro 拍摄的实况了、自带软件和服务的 App 也做得不错。此外还有之前遇到的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都在这次更新后得到了解决。我庆幸没有更新到更高的版本,用起来还算顺滑
👀 总的来讲,经过几天的维修,我的 MBP 2017 又可以再战几年了(请不要催我买新 Mac 🐶)。仔细想来,还是由于自己使用习惯不好,导致电池和硬盘歇菜。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的 Mac 可以插拔硬盘,理论上我自己购买配件换上的成本会更低
不过从我对更换的电池和硬盘的初步了解,它们并不算特别理想。我不知道维修行业的水深水浅,但我的问题确实适合自己去购买配件修复,维修师傅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排查和发现问题所在。本着交个朋友的态度去送修,默认了让师傅赚取一定的差价,好在他的态度和服务都蛮不错的
很高兴看到我的老 Mac 和其他苹果新品一起,继续满足我的日用需求,并为大家带来一些内容产出
📘 关联阅读:记一次 MacBook Pro 故障与维修经历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记一次 MacBook Pro 故障与维修经历(第二弹)P2
🤣 新…系统
拿到手后发现维修师傅还贴心地清理了屏幕,开盖开机一气呵成,但就在进入登陆页面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不对劲:这肯定不是 macOS 10.13。果然进入系统后,我发现已经被升级为 Mojave 10.14.6。作为一个不喜欢升级系统的人,我的系统升级很多都靠这样的意外。我猜测是维修师傅先安装了这个系统,然后恢复的数据,而不是直接从恢复模式抹盘后进行恢复
木已成舟,我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调整好一些设置和细节内容,但还是发现一些软件已经无法使用,最糟糕的是 2021 年还有一些常用软件没有很好地适配 Mojave 的黑暗模式。这也是我不想升级的原因,不够稳定
但从好的方面看,AirDrop 和 Handoff 更加稳定、照片 app 可以看到 iPhone 13 Pro 拍摄的实况了、自带软件和服务的 App 也做得不错。此外还有之前遇到的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都在这次更新后得到了解决。我庆幸没有更新到更高的版本,用起来还算顺滑
👀 总的来讲,经过几天的维修,我的 MBP 2017 又可以再战几年了(请不要催我买新 Mac 🐶)。仔细想来,还是由于自己使用习惯不好,导致电池和硬盘歇菜。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的 Mac 可以插拔硬盘,理论上我自己购买配件换上的成本会更低
不过从我对更换的电池和硬盘的初步了解,它们并不算特别理想。我不知道维修行业的水深水浅,但我的问题确实适合自己去购买配件修复,维修师傅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排查和发现问题所在。本着交个朋友的态度去送修,默认了让师傅赚取一定的差价,好在他的态度和服务都蛮不错的
很高兴看到我的老 Mac 和其他苹果新品一起,继续满足我的日用需求,并为大家带来一些内容产出
📘 关联阅读:记一次 MacBook Pro 故障与维修经历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Mac #DIY #Blog #Displays
📩 接读者来稿,他向我们分享了自己自制新 iMac 风格显示器的过程和经验
🖥 DIY iMac 风格显示器
作者:我偏爱 DIY 这件事,工业化给了我们太多便捷,以至于我们常常忽视了工业自身的样子,故私以为动手制造才是亲近工业、亲近这个时间点的最好方式
这次显示器的模仿对象是 Apple 在今年推出的新款 iMac,设计如 Apple 其他产品一样的简洁,配色活泼讨喜,同时也有一个“宽下巴”,正好来容纳液晶面板的排线线
📝 文章概述
- 前言与初始想法
- 出师不利
- 材料、工艺、建模工具的选择
- 接口、支架与 USB Hub
- 下单、喷漆、组装
- 结尾、图集与物料清单
无论成品如何或者是否成功,编辑部主编都因作者的动手能力而赞叹。这样一份工程,相信从想法到设计再到选材组装,作者一定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其中。而他也用简洁的文字和插图,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行文,无私分享了自己的方案和解决办法
拼装这样一台显示器,我想其中获得的乐趣应该远大于实用性本身。因为从今天商用显示器的发展来看,这台 DIY 的 iMac 既没有很好看的参数、也没有很精致的做工,所以作者并不推荐其他人进行尝试。但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善用巧思,用动手能力解决一些身边的实际问题,这种 DIY 的精神值得赞赏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接读者来稿,他向我们分享了自己自制新 iMac 风格显示器的过程和经验
🖥 DIY iMac 风格显示器
作者:我偏爱 DIY 这件事,工业化给了我们太多便捷,以至于我们常常忽视了工业自身的样子,故私以为动手制造才是亲近工业、亲近这个时间点的最好方式
这次显示器的模仿对象是 Apple 在今年推出的新款 iMac,设计如 Apple 其他产品一样的简洁,配色活泼讨喜,同时也有一个“宽下巴”,正好来容纳液晶面板的排线线
📝 文章概述
- 前言与初始想法
- 出师不利
- 材料、工艺、建模工具的选择
- 接口、支架与 USB Hub
- 下单、喷漆、组装
- 结尾、图集与物料清单
无论成品如何或者是否成功,编辑部主编都因作者的动手能力而赞叹。这样一份工程,相信从想法到设计再到选材组装,作者一定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其中。而他也用简洁的文字和插图,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行文,无私分享了自己的方案和解决办法
拼装这样一台显示器,我想其中获得的乐趣应该远大于实用性本身。因为从今天商用显示器的发展来看,这台 DIY 的 iMac 既没有很好看的参数、也没有很精致的做工,所以作者并不推荐其他人进行尝试。但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善用巧思,用动手能力解决一些身边的实际问题,这种 DIY 的精神值得赞赏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24❤1
#Mac #APP
Input Source Pro:妈妈再也不担心我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输入法
🔗:web
🤔 与 macOS 鲜明简洁的界面不太一致的可能就是它比较混乱的输入法切换和管理。除了
😄 或许,Input Source Pro 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展示当前使用的输入法、根据 app 或者网站自动切换输入法,以及利用快捷键快速切换到指定的输入法。
⌨️ 开启 Input Source Pro 后,在你的鼠标指针切换到另一个 app 时,鼠标指针一侧便会显示当前 app 中调用的输入法名称,算作是一种提示。在 Input Source Pro 中还可以对提示进行外观自定义,比如字体颜色等。
🔀 此外,在 Input Source Pro 的设置界面中,我们还可以针对不同的 app 或者网站进行默认的输入法设置,打开 app 或者网站后自动切换到我们设置的输入法(支持 Safari、Edge 和 Chrome);也可以直接对输入法进行快捷键设置,按下某个快捷键组合就可以快速切换到这个输入法。
🫣 macOS 的输入法在多语言支持方面确实做的不错,但是在输入法的切换上却体验欠佳。Input Source Pro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 macOS 系统的短板,设置简洁有效,对于同时使用多种输入法的人来说,绝对是有益的小工具。
💰 目前 Input Source Pro 处于测试阶段,尚属免费,未来收费计划未知。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Input Source Pro:妈妈再也不担心我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输入法
🔗:web
🤔 与 macOS 鲜明简洁的界面不太一致的可能就是它比较混乱的输入法切换和管理。除了
control^ + space 这个快捷键以外,中文键盘还有 CapsLock 来切换中 / 英输入法,可谓是很不清晰。有的时候打开终端,默认却是中文输入法,流畅的工作就被打断;打开 Pages 打算一顿输出,却是英文输入法,只能看着打进去的英文字母望洋兴叹。😄 或许,Input Source Pro 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展示当前使用的输入法、根据 app 或者网站自动切换输入法,以及利用快捷键快速切换到指定的输入法。
⌨️ 开启 Input Source Pro 后,在你的鼠标指针切换到另一个 app 时,鼠标指针一侧便会显示当前 app 中调用的输入法名称,算作是一种提示。在 Input Source Pro 中还可以对提示进行外观自定义,比如字体颜色等。
🔀 此外,在 Input Source Pro 的设置界面中,我们还可以针对不同的 app 或者网站进行默认的输入法设置,打开 app 或者网站后自动切换到我们设置的输入法(支持 Safari、Edge 和 Chrome);也可以直接对输入法进行快捷键设置,按下某个快捷键组合就可以快速切换到这个输入法。
🫣 macOS 的输入法在多语言支持方面确实做的不错,但是在输入法的切换上却体验欠佳。Input Source Pro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 macOS 系统的短板,设置简洁有效,对于同时使用多种输入法的人来说,绝对是有益的小工具。
💰 目前 Input Source Pro 处于测试阶段,尚属免费,未来收费计划未知。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39❤3
#Mac #APP
NepTunes:在 macOS 上听歌,可以用这个小组件美化桌面
🔗:Mac App Store|官网
🎵 在 macOS 上听歌的时候,总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桌面上常驻的小组件可以显示与歌曲有关的一些信息,要是能有一些控制功能就更好了。各类音乐 app 在这一点上做得未必很好,这时候就需要一款小工具来「救场了」。
💿 NepTunes 的主要功能,就是在桌面和状态栏显示当前 Apple Music 和 Spotify 播放的歌曲信息。使用默认主题的情况下,桌面小组件可以显示专辑封面和歌曲名称,如果悬停上去还可以显示控制,比如上一首、下一首和随机播放等等。歌曲切换的时候,小组件会先显示歌曲名称,过几秒之后再退回到专辑封面的显示。
👩🎨 如果你订阅了 NepTunes Pro,那么还可以在状态栏直接显示歌曲名称、专辑信息和艺术家。不过,如果你的状态栏本来就十分拥挤,那么就还是算了。除此之外,点击 NepTunes「三叉戟」的图标,我们还可以在弹出的菜单中看到歌曲播放的历史记录。
📻 NepTunes 还集成了 last.fm 的 Scrobble 功能,无需下载 last.fm 的官方 app 即可把自己听的歌曲历史上传到 last.fm,生成歌曲播放历史记录以及听歌推荐。
🎨 NepTunes Pro 版本还支持额外的主题。此外,还可以从网上下载更多主题,可以让自己在 macOS 上的音乐聆听体验尽可能个性化起来。针对 Apple Music,NepTunes 还可以录制一些快捷键来进行音乐控制乃至对歌曲评分等等。
😄 除了「好看」,NepTunes 确实也把实用性做到了。免费的版本已经支持不少功能,一些特殊功能,比如在状态栏显示歌曲信息、更多主题等,则需要以订阅(13元 / 年)或者买断的方式(68 元)购买 Pro 版本。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NepTunes:在 macOS 上听歌,可以用这个小组件美化桌面
🔗:Mac App Store|官网
🎵 在 macOS 上听歌的时候,总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桌面上常驻的小组件可以显示与歌曲有关的一些信息,要是能有一些控制功能就更好了。各类音乐 app 在这一点上做得未必很好,这时候就需要一款小工具来「救场了」。
💿 NepTunes 的主要功能,就是在桌面和状态栏显示当前 Apple Music 和 Spotify 播放的歌曲信息。使用默认主题的情况下,桌面小组件可以显示专辑封面和歌曲名称,如果悬停上去还可以显示控制,比如上一首、下一首和随机播放等等。歌曲切换的时候,小组件会先显示歌曲名称,过几秒之后再退回到专辑封面的显示。
👩🎨 如果你订阅了 NepTunes Pro,那么还可以在状态栏直接显示歌曲名称、专辑信息和艺术家。不过,如果你的状态栏本来就十分拥挤,那么就还是算了。除此之外,点击 NepTunes「三叉戟」的图标,我们还可以在弹出的菜单中看到歌曲播放的历史记录。
📻 NepTunes 还集成了 last.fm 的 Scrobble 功能,无需下载 last.fm 的官方 app 即可把自己听的歌曲历史上传到 last.fm,生成歌曲播放历史记录以及听歌推荐。
🎨 NepTunes Pro 版本还支持额外的主题。此外,还可以从网上下载更多主题,可以让自己在 macOS 上的音乐聆听体验尽可能个性化起来。针对 Apple Music,NepTunes 还可以录制一些快捷键来进行音乐控制乃至对歌曲评分等等。
😄 除了「好看」,NepTunes 确实也把实用性做到了。免费的版本已经支持不少功能,一些特殊功能,比如在状态栏显示歌曲信息、更多主题等,则需要以订阅(13元 / 年)或者买断的方式(68 元)购买 Pro 版本。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