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iPadOS #APP
📩 接群友来稿,他向我们分享了 iPad 外接显示器增强软件 shiftscreen 的使用体验
🖥 shiftscreen:「完整」的 iPadOS 外接屏幕体验
Web | App Store
📝 文章概述:
- 前言
- 如何使用
- 原理、缺点和展望
在 iPad 逐步走向「桌面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从 iOS 到 iPadOS、外接键鼠的转变。在 18 年 iPad Pro 推出 Type-C 接口后,iPad 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外接显示器
但很多朋友无法接受 4:3 带来的「大黑边」,外接效果也仅仅是屏幕镜像,无法充分利用屏幕空间。而 shiftscreen 则将 iPad 外接屏幕做到了更近一步
👀 shiftscreen 本质上就是一款支持标签页分屏的浏览器,通过类 SideCar 的方式,捕获 iPad 桌面并进行视频压缩处理,然后传输到显示器。shiftscreen 支持两个虚拟桌面,每个桌面可放置 4 个窗口。因此可以通过它实现大屏分栏,但需提前准备好 C、L 口线缆,或者支持 AirPlay 的接收端设备
受限于浏览器本质,shiftscreen 只能展示 Web 端应用,官方也在积极适配更多的 Web 网站。作者在体验过程中,发现了光标体验不一致、部分文字乱码等情况
👨🏻💻 我认为,想要更加「桌面化」,苹果必须做好 iPad 的外接屏幕管理。分栏、虚拟桌面、分辨率管理等都是很实用点功能。希望在 iPadOS 15 上,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进步,一如当年带来 SideCar(Duet Display 的系统级别实现)一样。更多详情请阅读 原文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接群友来稿,他向我们分享了 iPad 外接显示器增强软件 shiftscreen 的使用体验
🖥 shiftscreen:「完整」的 iPadOS 外接屏幕体验
Web | App Store
📝 文章概述:
- 前言
- 如何使用
- 原理、缺点和展望
在 iPad 逐步走向「桌面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从 iOS 到 iPadOS、外接键鼠的转变。在 18 年 iPad Pro 推出 Type-C 接口后,iPad 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外接显示器
但很多朋友无法接受 4:3 带来的「大黑边」,外接效果也仅仅是屏幕镜像,无法充分利用屏幕空间。而 shiftscreen 则将 iPad 外接屏幕做到了更近一步
👀 shiftscreen 本质上就是一款支持标签页分屏的浏览器,通过类 SideCar 的方式,捕获 iPad 桌面并进行视频压缩处理,然后传输到显示器。shiftscreen 支持两个虚拟桌面,每个桌面可放置 4 个窗口。因此可以通过它实现大屏分栏,但需提前准备好 C、L 口线缆,或者支持 AirPlay 的接收端设备
受限于浏览器本质,shiftscreen 只能展示 Web 端应用,官方也在积极适配更多的 Web 网站。作者在体验过程中,发现了光标体验不一致、部分文字乱码等情况
👨🏻💻 我认为,想要更加「桌面化」,苹果必须做好 iPad 的外接屏幕管理。分栏、虚拟桌面、分辨率管理等都是很实用点功能。希望在 iPadOS 15 上,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进步,一如当年带来 SideCar(Duet Display 的系统级别实现)一样。更多详情请阅读 原文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Blog #APPLE #iPadOS
📱 Hey,你可能不需要一个 iPad Pro
在网上为 iPad Pro 屏幕光晕、屏幕究竟是高频 PWM 调光还是 DC 调光吵得不可开交时,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 文章概述
- 对 iPad Pro 使用 M1 的疑问
- 什么是 iPadOS 原生生产力工作流?
- 怎么简化工作流?
- 选购前请考虑两个问题
❓ 作者看了很多关于 M1 iPad Pro 的评测,不禁提出疑问:iPad Pro 发布这么多年,主要的生产力宣传依然停留在视觉创作(视频,摄影和手绘)上。对于其他用户,配备 M1 的 iPad Pro 能带来多少价值?
作者进而从日常场景出发,对比了 macOS 和 iPadOS 对于同一件工作的流程,iPadOS 显得更为复杂。在 iPad Pro 重量和价格不虚 Mac 的今天,作者更愿意在 macOS 上处理事务。虽然一个场景不能代表全部,但 iPadOS 确实成了 iPad 生产力最大的瓶颈
👀 我曾经试过在 iPad 上进行博客写作,后来就再也没有用过,因为过程太痛苦。我认为,iPadOS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 应用后台保活
• 桌面概念和更加灵活的文件管理系统
• 外接显示器优化和管理
• 进一步优化键鼠交互
目前,iPad Pro 硬件本身已经足够强大:雷电接口、大内存、Mini-LED 显示屏、M1 SoC,但在 iPadOS 上我们还是能看到 iOS 对它影响,算不上一个好用的「电脑系统」。相比 Mac,我们是否需要一个 iPad Pro?除了结合自身工作流需求进行考虑,最终答案可能还要等 WWDC 后才能给出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Hey,你可能不需要一个 iPad Pro
在网上为 iPad Pro 屏幕光晕、屏幕究竟是高频 PWM 调光还是 DC 调光吵得不可开交时,我看到了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 文章概述
- 对 iPad Pro 使用 M1 的疑问
- 什么是 iPadOS 原生生产力工作流?
- 怎么简化工作流?
- 选购前请考虑两个问题
❓ 作者看了很多关于 M1 iPad Pro 的评测,不禁提出疑问:iPad Pro 发布这么多年,主要的生产力宣传依然停留在视觉创作(视频,摄影和手绘)上。对于其他用户,配备 M1 的 iPad Pro 能带来多少价值?
作者进而从日常场景出发,对比了 macOS 和 iPadOS 对于同一件工作的流程,iPadOS 显得更为复杂。在 iPad Pro 重量和价格不虚 Mac 的今天,作者更愿意在 macOS 上处理事务。虽然一个场景不能代表全部,但 iPadOS 确实成了 iPad 生产力最大的瓶颈
👀 我曾经试过在 iPad 上进行博客写作,后来就再也没有用过,因为过程太痛苦。我认为,iPadOS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 应用后台保活
• 桌面概念和更加灵活的文件管理系统
• 外接显示器优化和管理
• 进一步优化键鼠交互
目前,iPad Pro 硬件本身已经足够强大:雷电接口、大内存、Mini-LED 显示屏、M1 SoC,但在 iPadOS 上我们还是能看到 iOS 对它影响,算不上一个好用的「电脑系统」。相比 Mac,我们是否需要一个 iPad Pro?除了结合自身工作流需求进行考虑,最终答案可能还要等 WWDC 后才能给出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APPLE #iPadOS
🍎 自留地 Apple 新系统短评(二)
🙋🏻♂️ 群友 Kostya:iPadOS 15
• 语言与输入法
发布会上几乎完全没有提到的语言和输入法,尤其是中文相关的方面,有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改进。首先就是针对 10 键(9 宫格)拼音输入法,iPadOS 15 终于支持了「按音节选字」,以往只能选择第一个音节,如今可以选择输入的所有音节。其次,对于中文词典的支持也有扩充。简体中文新增了一本同义词词典和一本成语词典,在 Spotlight 和定义时可以有了更多参考;繁体中文方面,粤方言词典也在本次更新中加入。第三,在输入时,现在简体中文输入法可以利用拼音输入粤语或上海话方言词汇。最后,在 iPad 上,如果你用外接键盘打字,那么输入法的切换不仅仅可以用键盘快捷键,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点击操作,更加直观;同时文字输入工具栏也可以缩小到一旁,仅显示输入法语言的图标
• 无处不在的 OCR 功能
简单体验下来,这一功能基本让我之前购买的白描会员失去了一半的价值(毕竟扫描 PDF 这件事情用 iOS 系统做还是有点欠缺)。在系统照片图库中的图片,如果 iPadOS 15 识别到了可以识别的文字,会在右下角显示一个按钮,轻点之后会把识别出的文本高亮。高亮后,可以像对普通文本一样对其进行各种操作,当然也包括今年加入的全局翻译功能。此外,输入文字的场景,现在可以通过相机,把 OCR 识别后的文字输入进去,文字的识别也比较准确。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键盘区域将会变成取景器
• iPadOS 的多任务改进
iPadOS 15 在多任务方面,的确要比 14 直观便利了不少。为了照顾鼠标和键盘操作,iPadOS 15 把多任务的操作模式从以往的拖拽为主更换到了拖拽和点击并举 —— 尽管你还是可以像往常一样把应用图标拖拽成侧拉或者分屏浏览。如今只需要点击两下,你的窗口就会乖乖在 iPad 的一旁待命;此时只要你打开另一个 App,两者就会并列。此外,在 App 切换器中,也可以进行窗口布局的安排操作,而以侧拉方式打开的窗口也终于出现在了统一的 App 切换器当中。尽管我们没有看到 iPadOS 在这个版本多任务处理方面有什么飞跃(16 GB 的内存可能还得再空一阵子),但新系统的一些改进的确能够解决一些曾经抓狂的点
💬 也欢迎各位读者分享你们的体验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自留地 Apple 新系统短评(二)
🙋🏻♂️ 群友 Kostya:iPadOS 15
• 语言与输入法
发布会上几乎完全没有提到的语言和输入法,尤其是中文相关的方面,有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改进。首先就是针对 10 键(9 宫格)拼音输入法,iPadOS 15 终于支持了「按音节选字」,以往只能选择第一个音节,如今可以选择输入的所有音节。其次,对于中文词典的支持也有扩充。简体中文新增了一本同义词词典和一本成语词典,在 Spotlight 和定义时可以有了更多参考;繁体中文方面,粤方言词典也在本次更新中加入。第三,在输入时,现在简体中文输入法可以利用拼音输入粤语或上海话方言词汇。最后,在 iPad 上,如果你用外接键盘打字,那么输入法的切换不仅仅可以用键盘快捷键,也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点击操作,更加直观;同时文字输入工具栏也可以缩小到一旁,仅显示输入法语言的图标
• 无处不在的 OCR 功能
简单体验下来,这一功能基本让我之前购买的白描会员失去了一半的价值(毕竟扫描 PDF 这件事情用 iOS 系统做还是有点欠缺)。在系统照片图库中的图片,如果 iPadOS 15 识别到了可以识别的文字,会在右下角显示一个按钮,轻点之后会把识别出的文本高亮。高亮后,可以像对普通文本一样对其进行各种操作,当然也包括今年加入的全局翻译功能。此外,输入文字的场景,现在可以通过相机,把 OCR 识别后的文字输入进去,文字的识别也比较准确。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键盘区域将会变成取景器
• iPadOS 的多任务改进
iPadOS 15 在多任务方面,的确要比 14 直观便利了不少。为了照顾鼠标和键盘操作,iPadOS 15 把多任务的操作模式从以往的拖拽为主更换到了拖拽和点击并举 —— 尽管你还是可以像往常一样把应用图标拖拽成侧拉或者分屏浏览。如今只需要点击两下,你的窗口就会乖乖在 iPad 的一旁待命;此时只要你打开另一个 App,两者就会并列。此外,在 App 切换器中,也可以进行窗口布局的安排操作,而以侧拉方式打开的窗口也终于出现在了统一的 App 切换器当中。尽管我们没有看到 iPadOS 在这个版本多任务处理方面有什么飞跃(16 GB 的内存可能还得再空一阵子),但新系统的一些改进的确能够解决一些曾经抓狂的点
💬 也欢迎各位读者分享你们的体验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
#Mac #Teardown #碎碎念
🔧 记一次 MacBook Pro 故障与维修经历(二)
🖥 被迫曲线救国
鉴于师傅较为专业,在找到靠谱的网上寄修前我不打算再次进行维修。本着不换大部件的想法,我突然想到是否可以外接显示器来曲线救国
在朋友的显示器测试外接可行后,我首先明确了自己的需求:4K(避免麻烦)、C 口反向供电、最好自带音响。在征求主编们的意见后,大家给了我三个选项:AOC 卢瓦尔 27’ / AOC U27N3C / 优派 VX2780。这些都是比较有性价比的选择,于是最后多方考虑选择了 AOC U27N3C
显示器拿到后,组装、亮屏、使用都比较顺利,一个直接的感受是大屏真舒服。受限于篇幅,更多的内容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大家也可以留言提问。总之,Mac 是可以正常用了
❗️ 猝不及防的反转
外接显示器(Mac 合盖)用了一晚后,我照常关机睡觉。第二天打开 Mac 开机时,发现 MBP 2017 的屏幕居然可以显示内容了。当时我的心情相当复杂,但这终归是一件好事。可能是 Intel 火炉的功劳,让内部的水分彻底蒸发,亦或是高温让部分元器件重新连接导通,这里只是猜测。至于显示器,买了就是缘分,我不打算退了
👀 一些想法
① 关于「维修权」:在我经历这件事后,感受到了求救无门深深的绝望。元器件的高度集成让电脑变得更薄,但让维修变得相当困难。苹果只换不修的政策也让我们这些老电脑望而却步,只能寄托一些第三方。我认为苹果不够重视「维修权」,甚至直接站在了它的对立面。作为一个负责的企业,苹果应该更加注重线下授权维修点的建设、共享维修所需资料,而不是只换不修和漫长返厂
② 关于 iPad:在 Mac 无法工作的几天里,我用 iPad 坚持更新频道,整体体验用两个字形容:极差。我遇到了多开网页杀后台、光标乱动无法选中、键鼠适配差点意思等多个问题,确实大大打击了写作热情。或许更换最新款在杀后台和尺寸等方面会有所改善,但 iPadOS 「提高做一件事的繁琐度」这个特性没有改变(详见 这篇文章)。我认为写作文字并发布是很基础的需求,因此不接受任何反驳
👨🏻💻 整件事情下来,我的心情如同过山车。但还好最后电脑安然无恙,我也用上了外接显示器。最后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在电脑周围放置盛水的敞口水杯;区区一杯水,可能会影响到你的生活、消耗你的时间和金钱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记一次 MacBook Pro 故障与维修经历(二)
🖥 被迫曲线救国
鉴于师傅较为专业,在找到靠谱的网上寄修前我不打算再次进行维修。本着不换大部件的想法,我突然想到是否可以外接显示器来曲线救国
在朋友的显示器测试外接可行后,我首先明确了自己的需求:4K(避免麻烦)、C 口反向供电、最好自带音响。在征求主编们的意见后,大家给了我三个选项:AOC 卢瓦尔 27’ / AOC U27N3C / 优派 VX2780。这些都是比较有性价比的选择,于是最后多方考虑选择了 AOC U27N3C
显示器拿到后,组装、亮屏、使用都比较顺利,一个直接的感受是大屏真舒服。受限于篇幅,更多的内容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大家也可以留言提问。总之,Mac 是可以正常用了
❗️ 猝不及防的反转
外接显示器(Mac 合盖)用了一晚后,我照常关机睡觉。第二天打开 Mac 开机时,发现 MBP 2017 的屏幕居然可以显示内容了。当时我的心情相当复杂,但这终归是一件好事。可能是 Intel 火炉的功劳,让内部的水分彻底蒸发,亦或是高温让部分元器件重新连接导通,这里只是猜测。至于显示器,买了就是缘分,我不打算退了
👀 一些想法
① 关于「维修权」:在我经历这件事后,感受到了求救无门深深的绝望。元器件的高度集成让电脑变得更薄,但让维修变得相当困难。苹果只换不修的政策也让我们这些老电脑望而却步,只能寄托一些第三方。我认为苹果不够重视「维修权」,甚至直接站在了它的对立面。作为一个负责的企业,苹果应该更加注重线下授权维修点的建设、共享维修所需资料,而不是只换不修和漫长返厂
② 关于 iPad:在 Mac 无法工作的几天里,我用 iPad 坚持更新频道,整体体验用两个字形容:极差。我遇到了多开网页杀后台、光标乱动无法选中、键鼠适配差点意思等多个问题,确实大大打击了写作热情。或许更换最新款在杀后台和尺寸等方面会有所改善,但 iPadOS 「提高做一件事的繁琐度」这个特性没有改变(详见 这篇文章)。我认为写作文字并发布是很基础的需求,因此不接受任何反驳
👨🏻💻 整件事情下来,我的心情如同过山车。但还好最后电脑安然无恙,我也用上了外接显示器。最后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在电脑周围放置盛水的敞口水杯;区区一杯水,可能会影响到你的生活、消耗你的时间和金钱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
#Blog #iPadOS #APP
📩 之前分享过的 iPad 外接屏幕增强 app shiftscreen,九月底推出了重大更新 shiftscreen 4X,笔者专门撰文分享使用体验
🖥 shiftscreen 4X:多窗口交互再升级
Blog | App Store
📝 文章概述:
- 前言
- 体验升级
- 不足与展望
九月底,shiftscreen 4X 终于面世,作为前作 shiftscreen 的升级版,shiftscreen 4X 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前作操作 bug,提升了能效,并对 app 主打的多窗口操作进行了全面升级
👀 相比前作的固定窗口布局,shiftscreen 4X 变成了灵活的「真·窗口化」,可以像桌面操作系统那样,打开、排布多个相互独立的窗口、桌面,且基本没有数量上限,甚至还内置了 iPad 用户心心念念而不得的计算器
📄 shiftscreen 4X 同前代一样,以网页浏览器为体验核心,Notion、Slack、正常网页浏览等 app 专门优化过的 web 端服务自不在话下,飞书云文档、flomo 等比较成熟的服务也是拿来就用
☝️ shiftscreen 4X 支持鼠标/触控板、直接触控、屏幕作为虚拟触控版三种操作方式,且在窗口拖动、吸附上专门针对触控做了优化。如果你使用外接鼠标或触控版,shiftscreen 4X 也支持右键菜单,外接键盘也支持大量可自定义的快捷键位
🤔 受制于 iPadOS 对第三方 app 的限制,shiftscreen 4X 仍会遇到窗口假死、重新加载等问题,而 app 依然对竖屏操作缺乏优化,也势必限制了使用场景。好在开发者在 app 内2非常美好的开发路线图,包括更多服务支持、Apple Pencil 支持、云游戏等,前景依然可期
👨🏻💻 WWDC 2021 并没有如许多人所想,为 iPadOS 带来更上一层楼、更彻底的多任务、多窗口操作体验。两相对照,同前代相比完善了 iPad 本机操作体验的 shiftscreen 4X 无疑是往扩大用户群的正确方向上迈了一步。此次更新也折射出,iPadOS 上实现窗口化多任务并非不可行,只是做与不做的决心能否下定的问题。希望 Apple 在明年的 WWDC 上能交出令大家满意的答卷。更多详情请阅读 原文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之前分享过的 iPad 外接屏幕增强 app shiftscreen,九月底推出了重大更新 shiftscreen 4X,笔者专门撰文分享使用体验
🖥 shiftscreen 4X:多窗口交互再升级
Blog | App Store
📝 文章概述:
- 前言
- 体验升级
- 不足与展望
九月底,shiftscreen 4X 终于面世,作为前作 shiftscreen 的升级版,shiftscreen 4X 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前作操作 bug,提升了能效,并对 app 主打的多窗口操作进行了全面升级
👀 相比前作的固定窗口布局,shiftscreen 4X 变成了灵活的「真·窗口化」,可以像桌面操作系统那样,打开、排布多个相互独立的窗口、桌面,且基本没有数量上限,甚至还内置了 iPad 用户心心念念而不得的计算器
📄 shiftscreen 4X 同前代一样,以网页浏览器为体验核心,Notion、Slack、正常网页浏览等 app 专门优化过的 web 端服务自不在话下,飞书云文档、flomo 等比较成熟的服务也是拿来就用
☝️ shiftscreen 4X 支持鼠标/触控板、直接触控、屏幕作为虚拟触控版三种操作方式,且在窗口拖动、吸附上专门针对触控做了优化。如果你使用外接鼠标或触控版,shiftscreen 4X 也支持右键菜单,外接键盘也支持大量可自定义的快捷键位
🤔 受制于 iPadOS 对第三方 app 的限制,shiftscreen 4X 仍会遇到窗口假死、重新加载等问题,而 app 依然对竖屏操作缺乏优化,也势必限制了使用场景。好在开发者在 app 内2非常美好的开发路线图,包括更多服务支持、Apple Pencil 支持、云游戏等,前景依然可期
👨🏻💻 WWDC 2021 并没有如许多人所想,为 iPadOS 带来更上一层楼、更彻底的多任务、多窗口操作体验。两相对照,同前代相比完善了 iPad 本机操作体验的 shiftscreen 4X 无疑是往扩大用户群的正确方向上迈了一步。此次更新也折射出,iPadOS 上实现窗口化多任务并非不可行,只是做与不做的决心能否下定的问题。希望 Apple 在明年的 WWDC 上能交出令大家满意的答卷。更多详情请阅读 原文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1
#macOS #iPadOS
Universal Control 体验:魔法真的存在?
Blog | sspai
🍎 在最新的 macOS 12.3 和 iOS 15.4 Beta 中,Apple 终于把跳票已久的 Universal Control 功能加入了系统中,正式可以使用了。只需在 Mac 上的系统偏好设置,以及 iPad 上的设置中打开相关的开关即可使用。Universal Control 支持 2016 年之后出品的绝大部分 Mac 机型,以及 2018 年后出品的绝大部分 iPad 机型。具体的设置方式及开启条件,可点击上述链接查看。
👍 使用体验 :整体上来说,Universal Control 功能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了。在我们的测试中,共享的鼠标和键盘似乎并不受限制 —— 只要是连接到这两台设备的鼠标和键盘,都可以用来控制。iPad 妙控键盘内置的触控板也可以控制 Mac 上的鼠标指针;Mac 上连接的触控板和鼠标也可以用来控制 iPad。自动连接也十分方便,只需把鼠标移动至屏幕边缘,Mac 就可以自动连接到 iPad。此外,也可以直接在两台设备间拖动各类文件。
🙃 小问题 :目前在测试版遇到的几个问题主要是:iPad 触控板手势遭更改;iPad 妙控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 Mac 时不支持多指手势、地球仪键不支持切换输入法;MX Anywhere 2s 通过 Mac 控制 iPad 时不支持滚动内容。
🤓 小结 :没成想,本以为要永久跳票的 Universal Control 终于要上线了。 How cool is that! 目前,功能表现已经十分满足期待,也希望 Apple 可以早日把正式版推出,让更多用户拥抱多设备的无缝工作流。
💡 不过,Universal Control 仅适用于 Apple 生态,不知道我们同时开启 Logi Flow 和 Universal Control,是不是可以实现一套键鼠控制从 Windows 到 iPad 的所有设备呢?欢迎有条件的朋友测试。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Universal Control 体验:魔法真的存在?
Blog | sspai
🍎 在最新的 macOS 12.3 和 iOS 15.4 Beta 中,Apple 终于把跳票已久的 Universal Control 功能加入了系统中,正式可以使用了。只需在 Mac 上的系统偏好设置,以及 iPad 上的设置中打开相关的开关即可使用。Universal Control 支持 2016 年之后出品的绝大部分 Mac 机型,以及 2018 年后出品的绝大部分 iPad 机型。具体的设置方式及开启条件,可点击上述链接查看。
👍 使用体验 :整体上来说,Universal Control 功能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了。在我们的测试中,共享的鼠标和键盘似乎并不受限制 —— 只要是连接到这两台设备的鼠标和键盘,都可以用来控制。iPad 妙控键盘内置的触控板也可以控制 Mac 上的鼠标指针;Mac 上连接的触控板和鼠标也可以用来控制 iPad。自动连接也十分方便,只需把鼠标移动至屏幕边缘,Mac 就可以自动连接到 iPad。此外,也可以直接在两台设备间拖动各类文件。
🙃 小问题 :目前在测试版遇到的几个问题主要是:iPad 触控板手势遭更改;iPad 妙控键盘上的触控板控制 Mac 时不支持多指手势、地球仪键不支持切换输入法;MX Anywhere 2s 通过 Mac 控制 iPad 时不支持滚动内容。
🤓 小结 :没成想,本以为要永久跳票的 Universal Control 终于要上线了。
💡 不过,Universal Control 仅适用于 Apple 生态,不知道我们同时开启 Logi Flow 和 Universal Control,是不是可以实现一套键鼠控制从 Windows 到 iPad 的所有设备呢?欢迎有条件的朋友测试。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35🎉2
#macOS #Windows #iPadOS #iOS #App
🖋 Effie:跨平台 Markdown 写作软件
中文官网 | 英文官网 | 设计哲学 | 发布会
🌟 特点
- 专注:Effie 的写作模式没有一丝一毫的干扰,专注写作
- 思维导图:列表可以转换为思维导图
- 多平台:支持多个平台,并支持云同步
- 多格式导出:支持长图文、PDF、DOCX、Markdown
- 支持 Markdown,但是不支持代码高亮
- 一键生成分享链接
🙎♂️ 团队
我第一次认识 Effie 这个产品是因为看了李自然的视频。李自然主要做一些视频来分享一些商业,创业方面的知识。 Effie 就是他为自己定制的写作工具,在经过一系列打磨后,开放给公众使用。
💰 价格
目前 Effie 有免费版和付费版。付费版的定价是 ¥18 /月,¥168/年,¥998/10年。
付费版具有如下功能:
- 去除试用版提示
- 隐藏 Effie 介绍文件夹
- 选择导出图片是否显示头像和作者名字
- 修改导出文件的页脚
- 自定义预估阅读速度
- 发布文章到 WordPress
- 开关思维导图模式按钮、快捷标记面板、自动配对括号和引号等功能
- 对于即将上线的图片插入功能,免费版会对上传总流量有限制,付费用户享有更大的存储空间
总的来说,免费版在书写体验上并没有太多的限制。
📅 计划
Effie 目前主要精力在多平台覆盖上。今年的计划添加图片插入功能,发布安卓版,为思维导图以及界面主题添加更多自定义选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Effie:跨平台 Markdown 写作软件
中文官网 | 英文官网 | 设计哲学 | 发布会
🌟 特点
- 专注:Effie 的写作模式没有一丝一毫的干扰,专注写作
- 思维导图:列表可以转换为思维导图
- 多平台:支持多个平台,并支持云同步
- 多格式导出:支持长图文、PDF、DOCX、Markdown
- 支持 Markdown,但是不支持代码高亮
- 一键生成分享链接
🙎♂️ 团队
我第一次认识 Effie 这个产品是因为看了李自然的视频。李自然主要做一些视频来分享一些商业,创业方面的知识。 Effie 就是他为自己定制的写作工具,在经过一系列打磨后,开放给公众使用。
💰 价格
目前 Effie 有免费版和付费版。付费版的定价是 ¥18 /月,¥168/年,¥998/10年。
付费版具有如下功能:
- 去除试用版提示
- 隐藏 Effie 介绍文件夹
- 选择导出图片是否显示头像和作者名字
- 修改导出文件的页脚
- 自定义预估阅读速度
- 发布文章到 WordPress
- 开关思维导图模式按钮、快捷标记面板、自动配对括号和引号等功能
- 对于即将上线的图片插入功能,免费版会对上传总流量有限制,付费用户享有更大的存储空间
总的来说,免费版在书写体验上并没有太多的限制。
📅 计划
Effie 目前主要精力在多平台覆盖上。今年的计划添加图片插入功能,发布安卓版,为思维导图以及界面主题添加更多自定义选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28👍20🤯4❤1
#APPLE #iOS #iPadOS
🍎 自留地 Apple 新系统短评(二)
🟩 Safari:iPadOS 16
☁️ 除了原生「天氣」App、借助 LiDAR 技術實現的門檢測功能,以及屏幕校色之外,最讓人興奮的當然還是傳聞已久的「iPadOS macOS 化」更新內容。
iPadOS 16 中不僅可以外接顯示器按照原生分辨率/比例展示畫面,而且此狀態下前台同時最多可以展示八個 App、邊欄功能也與 macOS 保持一致,這些都讓 iPadOS 操作邏輯朝著 macOS 更近了一些。
但除了 M1 芯片之外的 iPad 設備都無法獲得包括「邊欄」進階的功能更新,這一點確實非常讓人遺憾。因此我也不推薦非 M1 iPad 用戶現在就嚐鮮最新的 iPadOS 16,目前 Bug 還太多,一些日常應用都無法正常運行。
📺 總結:並不完美的桌面化改進,甚至有點讓人失望,但蘋果終究是走出了這一步,這本身就已經足夠重要 —— 無論是對用戶還是對開發者來講。
🟩 Safari:iOS 16
首先,主要升級內容 —— 一大堆鎖屏自訂選項,看起來很有國產訂製 Android 系統的風格,加上從 Apple Watch 搬來的鎖屏小組件展示,看起來的確是讓 iOS 鎖屏的玩法增多了不少。
但目前在 iOS16 首個測試版本中出現的樣式在我看來其實還很簡陋,甚至有些粗糙,希望蘋果能在之後的更新中逐步完善這些細節。
📷 其次是關於文字以及圖像處理的改進:這肯定是 iOS16 目前最有趣的小功能之一 (社交媒體上已經充斥關於此類效果的展示),實際體驗確實完成度很高,我覺得或許日常生活中,那些「自動摳圖」的功能才是最實用的。
🏊♀️ 另外我覺得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健身 App 的變化:即使是長年不使用 Apple Watch 的用戶也終於可以把「健身」App 下載回來了。讚一個(更多體驗還是要等之後更多實際測試才能得到答案。
💬 也欢迎各位读者分享你们的体验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自留地 Apple 新系统短评(二)
🟩 Safari:iPadOS 16
☁️ 除了原生「天氣」App、借助 LiDAR 技術實現的門檢測功能,以及屏幕校色之外,最讓人興奮的當然還是傳聞已久的「iPadOS macOS 化」更新內容。
iPadOS 16 中不僅可以外接顯示器按照原生分辨率/比例展示畫面,而且此狀態下前台同時最多可以展示八個 App、邊欄功能也與 macOS 保持一致,這些都讓 iPadOS 操作邏輯朝著 macOS 更近了一些。
但除了 M1 芯片之外的 iPad 設備都無法獲得包括「邊欄」進階的功能更新,這一點確實非常讓人遺憾。因此我也不推薦非 M1 iPad 用戶現在就嚐鮮最新的 iPadOS 16,目前 Bug 還太多,一些日常應用都無法正常運行。
📺 總結:並不完美的桌面化改進,甚至有點讓人失望,但蘋果終究是走出了這一步,這本身就已經足夠重要 —— 無論是對用戶還是對開發者來講。
🟩 Safari:iOS 16
首先,主要升級內容 —— 一大堆鎖屏自訂選項,看起來很有國產訂製 Android 系統的風格,加上從 Apple Watch 搬來的鎖屏小組件展示,看起來的確是讓 iOS 鎖屏的玩法增多了不少。
但目前在 iOS16 首個測試版本中出現的樣式在我看來其實還很簡陋,甚至有些粗糙,希望蘋果能在之後的更新中逐步完善這些細節。
📷 其次是關於文字以及圖像處理的改進:這肯定是 iOS16 目前最有趣的小功能之一 (社交媒體上已經充斥關於此類效果的展示),實際體驗確實完成度很高,我覺得或許日常生活中,那些「自動摳圖」的功能才是最實用的。
🏊♀️ 另外我覺得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健身 App 的變化:即使是長年不使用 Apple Watch 的用戶也終於可以把「健身」App 下載回來了。讚一個(更多體驗還是要等之後更多實際測試才能得到答案。
💬 也欢迎各位读者分享你们的体验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9❤1
#iPadOS #碎碎念
iPadOS 上的 Stage Manager — 我真的需要那多出来的一两个窗口吗?
👀 Stage Manager(台前调度)无疑是 iPadOS 16 中最受关注的功能更新之一。事实上,除了这个最为明显的更新点以外,iPadOS 16 获得的更新可谓是再细节不过了:就连 iOS 16 的自定义锁屏功能都不见踪影。
😎 台前调度可谓是 iPad 发布的 12 年来,在使用 iPad 的方式上,最为大胆的一次变化。在 iPadOS 16.1 的同一个工作区中,现在可以容纳下四个窗口,窗口之间可以互相重叠,窗口也可以调整大小,How cool is that!
📖 从 iOS 9 到 iPadOS 15,iPad 上的多任务操作方式,一直是围绕「侧拉」和「分屏」两种模式展开的。前者可以在当前运行的全屏 app 上层增加一个其他的窗口;后者则可以将屏幕横向分为两个窗口。在 iPadOS 16.1 中,Apple 并没有取消这两种方式,甚至将它作为默认的多任务处理方式。如果你新装 iPadOS 16.1,你会发现台前调度并没有默认开启。
🤔 台前调度需要手动从控制中心或者设置 app 中开启。这一点本来就令人生疑。
🤏 不过,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台前调度的基本操作方式。开启后,默认情况下,会在屏幕的左侧出现一列最近使用过的 app —— 实际上是「工作区」;在底部的 dock 栏也会常驻。你可以把任意的 app 图标拖入当前的工作区 —— 注意不是直接点击图标打开新的 app 窗口,这只会新建一个工作区,然后把你之前的工作区放置到一个你也很难知道在哪里的位置 —— 也可以用多任务菜单(窗口顶部的三个小圆点)在当前的工作区新增加一个窗口。实际上,根据 Macstories 评测,一共有至少 5 种在当前工作区新建窗口的方式。
🫠 台前调度模式下,你的壁纸是一片模糊。窗口的大小可以调整 —— 但是是有限的调整。如果是已经适配过的 iPad app,基本可以调整出 7 个尺寸来,但也就只有这 7 个尺寸了。移动窗口也是可行的:但是窗口的移动只能是横向的,而且在移动窗口的同时,其他窗口会被「挤」到较为空旷的一侧。
😅 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年,每年 WWDC 结束的时候,我都会兴冲冲地 iOS、iPadOS 和 macOS 的首个测试版,并在接下来的三个月用这三个测试版完成所有的工作。今年 6 月也不例外。但是台前调度成为了我使用 iPadOS 16 测试版的最大阻碍:如果关掉它,iPad 似乎从没升级过;如果打开它,iPad 似乎从没像现在这样容易崩溃过。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沮丧和冷落之后,我最终还是把 iPad 降级到了 iPadOS 15.7。
🙃 如今,iPadOS 16.1 已至,台前调度终于没有往日那样每十分钟就崩溃一次。但,真的有必要吗?我至今想不明白,这一套学了在 macOS 和 Windows 上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且行之有效的窗口管理方式的功能,到底在 iPad 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似乎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 iPad 上,好像从来都不需要那第四个窗口。我现在打开台前调度的唯一场景,恐怕就是一边在原神里收集材料,一边看着米游社的视频了。
🌚 这好像不是 Craig 在 WWDC Keynote 里面所套用的场景。不过,随便吧。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iPadOS 上的 Stage Manager — 我真的需要那多出来的一两个窗口吗?
👀 Stage Manager(台前调度)无疑是 iPadOS 16 中最受关注的功能更新之一。事实上,除了这个最为明显的更新点以外,iPadOS 16 获得的更新可谓是再细节不过了:就连 iOS 16 的自定义锁屏功能都不见踪影。
😎 台前调度可谓是 iPad 发布的 12 年来,在使用 iPad 的方式上,最为大胆的一次变化。在 iPadOS 16.1 的同一个工作区中,现在可以容纳下四个窗口,窗口之间可以互相重叠,窗口也可以调整大小,
📖 从 iOS 9 到 iPadOS 15,iPad 上的多任务操作方式,一直是围绕「侧拉」和「分屏」两种模式展开的。前者可以在当前运行的全屏 app 上层增加一个其他的窗口;后者则可以将屏幕横向分为两个窗口。在 iPadOS 16.1 中,Apple 并没有取消这两种方式,甚至将它作为默认的多任务处理方式。如果你新装 iPadOS 16.1,你会发现台前调度并没有默认开启。
🤔 台前调度需要手动从控制中心或者设置 app 中开启。这一点本来就令人生疑。
🤏 不过,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台前调度的基本操作方式。开启后,默认情况下,会在屏幕的左侧出现一列最近使用过的 app —— 实际上是「工作区」;在底部的 dock 栏也会常驻。你可以把任意的 app 图标拖入当前的工作区 —— 注意不是直接点击图标打开新的 app 窗口,这只会新建一个工作区,然后把你之前的工作区放置到一个你也很难知道在哪里的位置 —— 也可以用多任务菜单(窗口顶部的三个小圆点)在当前的工作区新增加一个窗口。实际上,根据 Macstories 评测,一共有至少 5 种在当前工作区新建窗口的方式。
🫠 台前调度模式下,你的壁纸是一片模糊。窗口的大小可以调整 —— 但是是有限的调整。如果是已经适配过的 iPad app,基本可以调整出 7 个尺寸来,但也就只有这 7 个尺寸了。移动窗口也是可行的:但是窗口的移动只能是横向的,而且在移动窗口的同时,其他窗口会被「挤」到较为空旷的一侧。
😅 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年,每年 WWDC 结束的时候,我都会兴冲冲地 iOS、iPadOS 和 macOS 的首个测试版,并在接下来的三个月用这三个测试版完成所有的工作。今年 6 月也不例外。但是台前调度成为了我使用 iPadOS 16 测试版的最大阻碍:如果关掉它,iPad 似乎从没升级过;如果打开它,iPad 似乎从没像现在这样容易崩溃过。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沮丧和冷落之后,我最终还是把 iPad 降级到了 iPadOS 15.7。
🙃 如今,iPadOS 16.1 已至,台前调度终于没有往日那样每十分钟就崩溃一次。但,真的有必要吗?我至今想不明白,这一套学了在 macOS 和 Windows 上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且行之有效的窗口管理方式的功能,到底在 iPad 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似乎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 iPad 上,好像从来都不需要那第四个窗口。我现在打开台前调度的唯一场景,恐怕就是一边在原神里收集材料,一边看着米游社的视频了。
🌚 这好像不是 Craig 在 WWDC Keynote 里面所套用的场景。不过,随便吧。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23👍11🤣7😢2
#APPLE #iPadOS
🍎 自留地 Apple 新系统短评(三)
👨🏻💻 主编 𝙈𝙖𝙧𝙫𝙞𝙣 𝘾𝙪𝙞:iPadOS 17
今年 iPadOS 17 更新内容并不算多。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这才是 iPadOS 16 该有的样子“。
在 iPadOS 17 中,最大的更新就是锁屏界面了。这次的锁屏界面也有了类 iOS 一样的自定义桌面和实时活动,这一点没有太大的新意。
值得提一嘴的是,这次 iPadOS 17 和 iOS 17 一样,也迎来了交互式小组件。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觉得交互式小组件的更新对我的交互方式造成了多大的改变。
提到学生党所关心的备忘录中批注 PDF 文档功能,我很负责任地说,这个功能至少在 iPadOS 17 的第一个 Dev 版本中,非常不好用。整体的批注逻辑只适合于写一些页数较少作业,或签一个二三十页的合同。如果用它来批注几千页的课本,会非常头疼。
至于健康 App、Safari 浏览器、信息 App 等跟随着其他系统的常规更新内容,并没有多么“出彩”。
以上就是 iPadOS 17 更新的内容。这一次的更新并没有让我觉得有多么不同,可能是因为很多内容已经在 iOS 16 上体验过了,也或许是这次的 iPadOS 系统更新真的很无聊。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一次 Apple 的更新重点根本就不是在 iPadOS 上。
💬 以上内容为主编主观看法,也欢迎各位读者分享你们的体验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自留地 Apple 新系统短评(三)
👨🏻💻 主编 𝙈𝙖𝙧𝙫𝙞𝙣 𝘾𝙪𝙞:iPadOS 17
今年 iPadOS 17 更新内容并不算多。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这才是 iPadOS 16 该有的样子“。
在 iPadOS 17 中,最大的更新就是锁屏界面了。这次的锁屏界面也有了类 iOS 一样的自定义桌面和实时活动,这一点没有太大的新意。
值得提一嘴的是,这次 iPadOS 17 和 iOS 17 一样,也迎来了交互式小组件。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觉得交互式小组件的更新对我的交互方式造成了多大的改变。
提到学生党所关心的备忘录中批注 PDF 文档功能,我很负责任地说,这个功能至少在 iPadOS 17 的第一个 Dev 版本中,非常不好用。整体的批注逻辑只适合于写一些页数较少作业,或签一个二三十页的合同。如果用它来批注几千页的课本,会非常头疼。
至于健康 App、Safari 浏览器、信息 App 等跟随着其他系统的常规更新内容,并没有多么“出彩”。
以上就是 iPadOS 17 更新的内容。这一次的更新并没有让我觉得有多么不同,可能是因为很多内容已经在 iOS 16 上体验过了,也或许是这次的 iPadOS 系统更新真的很无聊。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这一次 Apple 的更新重点根本就不是在 iPadOS 上。
💬 以上内容为主编主观看法,也欢迎各位读者分享你们的体验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5❤3
#iOS #iPadOS #App
📰 Particle:(又一款)AI 时代的资讯获取利器
🔗 App Store|Web
ℹ️ 关于 Particle
- 由来自加利福尼亚洲的初创公司 Mina Labs 推出的一款资讯阅读 App,其中主创人员均来自 Twitter、Tesla、Periscope 等公司;
- 免费下载使用。「Particle 为你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列表,让你既能快速掌握要点,又能深入探索多方观点、了解广阔的背景信息,追溯新闻事件的完整脉络」;
- 目前仅上架美国区 App Store,仅支持英文,提供 iOS/iPadOS 版本,支持运行在 iOS/iPadOS 17.0 或更高版本上。
✨ 功能亮点
- 个性推荐:提供清晰直观的内容偏好设置选项,让你自主决定想看和不想看的内容;
- 关注热点:可追踪特定人物、地点、事件,或关注喜欢的记者、媒体,不错过任何重要的更新;
- 灵活摘要:提供要点速览(Overview)、五何法(The 5Ws)等摘要形式,快速决策是否深入阅读;
- 信息整合:汇集所有相关报道,展现多元观点视角,让你更加接近事件全貌;
- 除此之外,Particle 还支持对文章内容提问、使用语音播放等功能。
👀 我的看法
跟在年初宣布关闭的 Artifact 一样,Particle 是一款个性化新闻推荐 App,主创人员的背景也同样耀眼,均来自 Twitter、Tesla 等科技巨头,就连 App Store 的评价上,也有用户将 Particle 形容为「自 Artifact 以来最好的新闻资讯 App」。在许多篇公开的文章中,Particle 团队都表示他们正在重新设想每一个用户获取日常新闻的方式,从目前的版本来看,他们确实在传统的信息消费路径上——发现内容 → 初步筛选 → 深度阅读 → 互动反馈——做出了一些新意,他们并非简单地推荐单篇文章,而是着力于事件维度的内容整合,通过要点速览呈现新闻重点,从而让你判断是否深入阅读。同时,他们也提供了相关人士引述(Quotes)、相关资源链接(Links)、相关新闻报道(Related Stories)等功能来辅助你更快更好地消费资讯内容。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即刻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Particle:(又一款)AI 时代的资讯获取利器
🔗 App Store|Web
ℹ️ 关于 Particle
- 由来自加利福尼亚洲的初创公司 Mina Labs 推出的一款资讯阅读 App,其中主创人员均来自 Twitter、Tesla、Periscope 等公司;
- 免费下载使用。「Particle 为你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列表,让你既能快速掌握要点,又能深入探索多方观点、了解广阔的背景信息,追溯新闻事件的完整脉络」;
- 目前仅上架美国区 App Store,仅支持英文,提供 iOS/iPadOS 版本,支持运行在 iOS/iPadOS 17.0 或更高版本上。
✨ 功能亮点
- 个性推荐:提供清晰直观的内容偏好设置选项,让你自主决定想看和不想看的内容;
- 关注热点:可追踪特定人物、地点、事件,或关注喜欢的记者、媒体,不错过任何重要的更新;
- 灵活摘要:提供要点速览(Overview)、五何法(The 5Ws)等摘要形式,快速决策是否深入阅读;
- 信息整合:汇集所有相关报道,展现多元观点视角,让你更加接近事件全貌;
- 除此之外,Particle 还支持对文章内容提问、使用语音播放等功能。
👀 我的看法
跟在年初宣布关闭的 Artifact 一样,Particle 是一款个性化新闻推荐 App,主创人员的背景也同样耀眼,均来自 Twitter、Tesla 等科技巨头,就连 App Store 的评价上,也有用户将 Particle 形容为「自 Artifact 以来最好的新闻资讯 App」。在许多篇公开的文章中,Particle 团队都表示他们正在重新设想每一个用户获取日常新闻的方式,从目前的版本来看,他们确实在传统的信息消费路径上——发现内容 → 初步筛选 → 深度阅读 → 互动反馈——做出了一些新意,他们并非简单地推荐单篇文章,而是着力于事件维度的内容整合,通过要点速览呈现新闻重点,从而让你判断是否深入阅读。同时,他们也提供了相关人士引述(Quotes)、相关资源链接(Links)、相关新闻报道(Related Stories)等功能来辅助你更快更好地消费资讯内容。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即刻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3❤8😱1👀1
#iOS #iPadOS #Productivity
✈️ FocusFlight:让专注像航班起飞一样简单沉浸
🔗 App Store
ℹ️ 关于 FocusFlight
- 由 Una 及 Sidney 共同完成的一款专注 App,它将专注过程及飞行体验相结合,帮助你快速进入深度专注状态;
- 免费下载体验,高级功能需付费解锁(支持买断制)。提供 iOS 及 iPad 版本,支持运行在 iOS/iPadOS 17.0 或更高版本设备上。
✨ 功能亮点
- 航班定制:自定义专注时长及类型,快速启动专注模式;
- 飞行模式:与自带「屏幕使用时间」集成,屏蔽应用干扰;
- 实时追踪:飞行过程中查看专注进度,与真实路线及时间一一对应;
- 地图选择:提供 3D、卫星及经典地图模式,专注过程中探索世界。
👀 我的看法
第一次体验到 FocusFlight 时,它形式上的创新及设计上的精致便令我眼前一亮,忍不住也跟朋友感叹道「难以想象这出自第一次尝试设计的初学者之手,真是令人羡慕」。主创成员将 ADHD 亲历者及飞行爱好者的个人经历结合,将飞行过程——规划路线(设定目标)、航班起飞(采取行动)、抵达终点(完成任务)——类比专注状态,极具巧思。如果你正在寻找一设计感与实用性兼具的专注工具,FocusFlight 值得一试。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即刻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FocusFlight:让专注像航班起飞一样简单沉浸
🔗 App Store
ℹ️ 关于 FocusFlight
- 由 Una 及 Sidney 共同完成的一款专注 App,它将专注过程及飞行体验相结合,帮助你快速进入深度专注状态;
- 免费下载体验,高级功能需付费解锁(支持买断制)。提供 iOS 及 iPad 版本,支持运行在 iOS/iPadOS 17.0 或更高版本设备上。
✨ 功能亮点
- 航班定制:自定义专注时长及类型,快速启动专注模式;
- 飞行模式:与自带「屏幕使用时间」集成,屏蔽应用干扰;
- 实时追踪:飞行过程中查看专注进度,与真实路线及时间一一对应;
- 地图选择:提供 3D、卫星及经典地图模式,专注过程中探索世界。
👀 我的看法
第一次体验到 FocusFlight 时,它形式上的创新及设计上的精致便令我眼前一亮,忍不住也跟朋友感叹道「难以想象这出自第一次尝试设计的初学者之手,真是令人羡慕」。主创成员将 ADHD 亲历者及飞行爱好者的个人经历结合,将飞行过程——规划路线(设定目标)、航班起飞(采取行动)、抵达终点(完成任务)——类比专注状态,极具巧思。如果你正在寻找一设计感与实用性兼具的专注工具,FocusFlight 值得一试。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即刻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0
#Blog #macOS #iPadOS #Mac
🖥️ iPad Pro 秒变 Mac mini 显示器教程
🔗:Blog
很多人在入手 Mac mini 后,可能还没来得及购入显示器。其实,只需借助 macOS 的随航(Sidecar)功能,就能让 iPad 充当 Mac mini 的显示器
我在探索的过程中详细讲解了操作步骤,并提供了一套简单快捷的开机流程,让每次启动都能秒连 iPad,无需额外操作。实用又高效,值得一试!
🤖 前提条件
① Mac mini 已激活:首次开箱没有显示器,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你得找个显示器先把 Mac mini 激活
② 满足随航开启的要求,iPad 和 Mac mini 在同一个 Wi-Fi 下,并且都打开蓝牙,两个设备登录的是相同的 iCloud 账户
💡 操作步骤
1️⃣ 软硬件准备
将 iPad 作为Mac mini的显示器,本质上是利用 macOS 的随航功能,但是每次开机启用随航的前提是你得有一个显示器,通常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案:
① 虚拟显示器:需要安装 BetterDisplay 这个软件,给 Mac mini 创建一个虚拟显示器,然后设置 BetterDisplay 开机自启动,这个属于软件方案,我没有实践,这里不多赘述,我采用第二种硬件方案
② HDMI 欺骗器:PDD 上 5~6 块钱一个,将它插在 Mac mini 的 HDMI 口上,可以欺骗 macOS,告诉它我有外接显示器,这样就可以顺利开启随航
2️⃣ 开机免登录
在「设置-用户与群组-自动以此身份登录」,选择你创建的账户,这样每次开机就可以免密登录进入macOS,不然你每次都得盲输开机密码。请勿在公用电脑或涉及个人隐私的 Mac 上如此操作
3️⃣ 随航快捷键
进入 macOS 的「设置-键盘-键盘快捷键-App 快捷键」,然后点击+号,菜单栏标题叫:移到“xxx 的 iPad”(注意这个是中文的引号),然后设置一个快捷键
比如我设置的是:Ctrl+Shift+O,这个「xxx 的 iPad」,是你 iPad 的名字,在 iPadOS 的「设置-通用-关于本机-名称」里面可以查看和修改
4️⃣ 访达快捷键
随航快捷键生效的前提,是必须打开访达的基础上。当你做完了上述步骤,按下开机键后还要再执行一个快捷键:Option+Command+空格,即可唤醒访达的全局搜索。然后重复 3️⃣ 中的快捷键,就可以唤出随航了
👀 设定完毕后,每次开机只需键盘执行上述两套快捷键,即可将 iPad 作为 Mac mini 的显示器了。希望有需求的朋友们用得开心!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iPad Pro 秒变 Mac mini 显示器教程
🔗:Blog
很多人在入手 Mac mini 后,可能还没来得及购入显示器。其实,只需借助 macOS 的随航(Sidecar)功能,就能让 iPad 充当 Mac mini 的显示器
我在探索的过程中详细讲解了操作步骤,并提供了一套简单快捷的开机流程,让每次启动都能秒连 iPad,无需额外操作。实用又高效,值得一试!
🤖 前提条件
① Mac mini 已激活:首次开箱没有显示器,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你得找个显示器先把 Mac mini 激活
② 满足随航开启的要求,iPad 和 Mac mini 在同一个 Wi-Fi 下,并且都打开蓝牙,两个设备登录的是相同的 iCloud 账户
💡 操作步骤
1️⃣ 软硬件准备
将 iPad 作为Mac mini的显示器,本质上是利用 macOS 的随航功能,但是每次开机启用随航的前提是你得有一个显示器,通常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案:
① 虚拟显示器:需要安装 BetterDisplay 这个软件,给 Mac mini 创建一个虚拟显示器,然后设置 BetterDisplay 开机自启动,这个属于软件方案,我没有实践,这里不多赘述,我采用第二种硬件方案
② HDMI 欺骗器:PDD 上 5~6 块钱一个,将它插在 Mac mini 的 HDMI 口上,可以欺骗 macOS,告诉它我有外接显示器,这样就可以顺利开启随航
2️⃣ 开机免登录
在「设置-用户与群组-自动以此身份登录」,选择你创建的账户,这样每次开机就可以免密登录进入macOS,不然你每次都得盲输开机密码。请勿在公用电脑或涉及个人隐私的 Mac 上如此操作
3️⃣ 随航快捷键
进入 macOS 的「设置-键盘-键盘快捷键-App 快捷键」,然后点击+号,菜单栏标题叫:移到“xxx 的 iPad”(注意这个是中文的引号),然后设置一个快捷键
比如我设置的是:Ctrl+Shift+O,这个「xxx 的 iPad」,是你 iPad 的名字,在 iPadOS 的「设置-通用-关于本机-名称」里面可以查看和修改
4️⃣ 访达快捷键
随航快捷键生效的前提,是必须打开访达的基础上。当你做完了上述步骤,按下开机键后还要再执行一个快捷键:Option+Command+空格,即可唤醒访达的全局搜索。然后重复 3️⃣ 中的快捷键,就可以唤出随航了
👀 设定完毕后,每次开机只需键盘执行上述两套快捷键,即可将 iPad 作为 Mac mini 的显示器了。希望有需求的朋友们用得开心!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23🤣4❤2🌭1
#iPadOS #App #Design
🍱 Bento|Craft:快速制作 Apple 发布会风格的 Bento UI 图片
🔗 App Store | Web
🍎 关注 Apple 发布会的朋友应该都有注意到,最近几年 Apple 采用了 Bento 风格的幻灯片来展示新产品的功能规格等。作为一个名称灵感来源于日式便当的设计风格,Bento UI 凭借着它简洁直观、组织性强等特点火速流行起来,这其中就有被 Linktree 收购的 Link-in-Bio 工具 Bento。
🖼️ 如果你也想快速制作 Bento 风格的图片用于长文配图、社交媒体等场景,那么今天分享的 Bento|Craft 则是一款对非设计背景的普通用户更为友好的工具。它由曾推出过 Wall•Genie、Echodots 等产品的独立开发者 thatvirtualboy 打造,能够让你快速生成 Apple 发布会风格的 Bento UI 图片。具有以下功能:
- 内置 Micro、Mini、Mega、Mighty 等多种布局样式,上手即用;
- 通过 Canvas 工作区实现完全自定义,摆脱束缚,设计专属布局;
- 支持文本、图片、背景及图标等自定义,自动为截图添加 Mockups;
🔖 Bento|Craft 提供 iPadOS 及 visionOS 版本,支持运行在 iPadOS 17.0 或 macOS 14.0(M1)或更高版本设备上。App 免费下载,导出图片需付费解锁,支持买断制。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微信公众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Bento|Craft:快速制作 Apple 发布会风格的 Bento UI 图片
🔗 App Store | Web
🍎 关注 Apple 发布会的朋友应该都有注意到,最近几年 Apple 采用了 Bento 风格的幻灯片来展示新产品的功能规格等。作为一个名称灵感来源于日式便当的设计风格,Bento UI 凭借着它简洁直观、组织性强等特点火速流行起来,这其中就有被 Linktree 收购的 Link-in-Bio 工具 Bento。
🖼️ 如果你也想快速制作 Bento 风格的图片用于长文配图、社交媒体等场景,那么今天分享的 Bento|Craft 则是一款对非设计背景的普通用户更为友好的工具。它由曾推出过 Wall•Genie、Echodots 等产品的独立开发者 thatvirtualboy 打造,能够让你快速生成 Apple 发布会风格的 Bento UI 图片。具有以下功能:
- 内置 Micro、Mini、Mega、Mighty 等多种布局样式,上手即用;
- 通过 Canvas 工作区实现完全自定义,摆脱束缚,设计专属布局;
- 支持文本、图片、背景及图标等自定义,自动为截图添加 Mockups;
🔖 Bento|Craft 提供 iPadOS 及 visionOS 版本,支持运行在 iPadOS 17.0 或 macOS 14.0(M1)或更高版本设备上。App 免费下载,导出图片需付费解锁,支持买断制。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微信公众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8👍2
#iOS #iPadOS #App
🕛 Clocks:让 iPhone 的「待机显示」更好看
🔗 App Store | Web
ℹ️ 关于 Clocks
- 由现在 Figma 负责 AI 相关的设计师 Daniel Destefanis 独立打造的一款待机显示 App,它能够将你的 iPhone、iPad 甚至是 Mac 变成一款设计精美的桌面时钟,完美融入你的生活;
- 免费下载体验,高级功能需付费解锁(支持买断制)。提供 iOS 及 iPadOS 版本,支持运行在 iOS / iPadOS 17.0 或更高版本设备上。
✨ 功能亮点
- 20 多款精心设计的动态背景,为你的设备增添动感与美感;
- 10 多款随心搭配的时钟样式,根据个人爱好组合时钟外观;
- 支持「快捷指令」自动化,为设备充电时自动启动待机显示;
- 提供多种字体与颜色选项,轻松打造你的个性化时钟界面;
👀 我的看法
桌面时钟 App 一直是应用市场的热门类别之一。从最早的翻页时钟再到后续衍生的种种样式,乃至于连 iPhone 在 iOS 17 时都推出了「待机显示」的功能,让你能在充电时将 iPhone 用作床头钟来使用,足可见其经久不衰之势。
Clocks 的灵感也来源于 iOS 的「待机显示」功能,作为 Figma 设计师的 Daniel 在购买 MagSafe 后便立即爱上这个概念,但同时又觉得它有些单调乏味。在体验了市场上大部分同类型产品后,Daniel 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花哨,于是他决定在 AI 的协助下开发一款「简单、现代且有品味」的桌面时钟 App。
💬 Apptisan 将在近期采访 Clocks 的开发者 Daniel Destefanis,不知道大家对于 Clocks 以及 Daniel 本人有没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事?欢迎留言告知:)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微信公众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Clocks:让 iPhone 的「待机显示」更好看
🔗 App Store | Web
ℹ️ 关于 Clocks
- 由现在 Figma 负责 AI 相关的设计师 Daniel Destefanis 独立打造的一款待机显示 App,它能够将你的 iPhone、iPad 甚至是 Mac 变成一款设计精美的桌面时钟,完美融入你的生活;
- 免费下载体验,高级功能需付费解锁(支持买断制)。提供 iOS 及 iPadOS 版本,支持运行在 iOS / iPadOS 17.0 或更高版本设备上。
✨ 功能亮点
- 20 多款精心设计的动态背景,为你的设备增添动感与美感;
- 10 多款随心搭配的时钟样式,根据个人爱好组合时钟外观;
- 支持「快捷指令」自动化,为设备充电时自动启动待机显示;
- 提供多种字体与颜色选项,轻松打造你的个性化时钟界面;
👀 我的看法
桌面时钟 App 一直是应用市场的热门类别之一。从最早的翻页时钟再到后续衍生的种种样式,乃至于连 iPhone 在 iOS 17 时都推出了「待机显示」的功能,让你能在充电时将 iPhone 用作床头钟来使用,足可见其经久不衰之势。
Clocks 的灵感也来源于 iOS 的「待机显示」功能,作为 Figma 设计师的 Daniel 在购买 MagSafe 后便立即爱上这个概念,但同时又觉得它有些单调乏味。在体验了市场上大部分同类型产品后,Daniel 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花哨,于是他决定在 AI 的协助下开发一款「简单、现代且有品味」的桌面时钟 App。
💬 Apptisan 将在近期采访 Clocks 的开发者 Daniel Destefanis,不知道大家对于 Clocks 以及 Daniel 本人有没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事?欢迎留言告知:)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微信公众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7👍3
#iOS #iPadOS #App #Finance
🔔 Subo:更简洁好看的订阅服务管理 App
🔗 App Store | Web
ℹ️ 关于 Subo
- 由来自德国的产品设计师 Niclas Schmidt 独立打造的一款订阅服务管理 App,通过手动添加付费订阅服务,为你清晰呈现所有订阅项目,并通过智能订阅提醒,让你不再措手不及;
- 免费下载体验,高级功能需付费解锁(支持买断制)。提供 iPhone 及 iPad 版本,支持运行在 iOS/iPadOS 18.0 或更高版本设备上。
✨ 功能亮点
- 除了自定义订阅项目添加外,Subo 提供数十种常见订阅服务,并支持通过搜索或分类功能快速筛选,让整体添加体验更便捷;
- 添加订阅项目时,Subo 支持「已付费」及「试用中」状态流转,同时支持开始日期、订阅周期、订阅分类等信息录入;
- 除此之外,Subo 支持在添加订阅时设置续费提醒、添加不同币种的订阅项目等功能。
👀 我的看法
订阅服务管理 App 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产品了,各人也有着各人的用法,下载单门独户的 App 是为一类,但更多的可能则是直接在记账应用中新建类别,或是痴迷于在 Notion 中 All-in-One 式地记录。也正因如此,我们基本上不会再去期待一款订阅服务管理 App 绣出什么新花样来,继续投身于该类别的开发者们大概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纷纷在设计及隐私上下功夫。
Subo 是一款我从测试期间便留意到的 App,有着设计背景的开发者 Niclas 当时在 Threads 上公开构建产品的打造过程,它简单但却舒服的设计也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如果你想要尝试一款专门用于管理订阅服务的工具型 App,又或者是觉得现有的同类型产品要么繁杂、要么过时,那么 Subo 会是个不错的选择,1.0 版本的它在功能上有所欠缺,但也足够有所趣味。
💬 我们将在本周发布对 Subo 开发者 Niclas Schmidt 的一对一专访,敬请期待:)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微信公众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Subo:更简洁好看的订阅服务管理 App
🔗 App Store | Web
ℹ️ 关于 Subo
- 由来自德国的产品设计师 Niclas Schmidt 独立打造的一款订阅服务管理 App,通过手动添加付费订阅服务,为你清晰呈现所有订阅项目,并通过智能订阅提醒,让你不再措手不及;
- 免费下载体验,高级功能需付费解锁(支持买断制)。提供 iPhone 及 iPad 版本,支持运行在 iOS/iPadOS 18.0 或更高版本设备上。
✨ 功能亮点
- 除了自定义订阅项目添加外,Subo 提供数十种常见订阅服务,并支持通过搜索或分类功能快速筛选,让整体添加体验更便捷;
- 添加订阅项目时,Subo 支持「已付费」及「试用中」状态流转,同时支持开始日期、订阅周期、订阅分类等信息录入;
- 除此之外,Subo 支持在添加订阅时设置续费提醒、添加不同币种的订阅项目等功能。
👀 我的看法
订阅服务管理 App 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产品了,各人也有着各人的用法,下载单门独户的 App 是为一类,但更多的可能则是直接在记账应用中新建类别,或是痴迷于在 Notion 中 All-in-One 式地记录。也正因如此,我们基本上不会再去期待一款订阅服务管理 App 绣出什么新花样来,继续投身于该类别的开发者们大概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纷纷在设计及隐私上下功夫。
Subo 是一款我从测试期间便留意到的 App,有着设计背景的开发者 Niclas 当时在 Threads 上公开构建产品的打造过程,它简单但却舒服的设计也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如果你想要尝试一款专门用于管理订阅服务的工具型 App,又或者是觉得现有的同类型产品要么繁杂、要么过时,那么 Subo 会是个不错的选择,1.0 版本的它在功能上有所欠缺,但也足够有所趣味。
💬 我们将在本周发布对 Subo 开发者 Niclas Schmidt 的一对一专访,敬请期待:)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微信公众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0
#iOS #iPadOS #App
📷 (Not Boring) Camera:能上手「玩」的相机 App
🔗 App Store
ℹ️ 关于 !Camera
- 由曾推出 Calculator、Timer、Habits 等系列产品的 Not Boring Software 工作室打造,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相机质感、赋予生活纹理的真实瑕疵,来让每位用户感受摄影的趣味;
- 免费下载体验,高级功能需付费解锁(支持买断制)。提供 iPhone 及 iPad 版本,支持运行在 iOS / iPadOS 18.0 或更高版本设备上。
✨ 功能亮点
- 独创 SuperRaw™ 技术,告别过度的算法处理。同时支持 Apple ProRaw 及标准格式拍摄;
- 内置多种色彩风格,即拍即用,同时支持导入 LUT,后续也将与摄影师合作上架全新独家风格;
- 全 3D 交互相机界面,配合动态光影、拟物音效、触觉反馈等还原真实相机的沉浸拍摄体验;
- 除此之外,!Camera 还支持开启 HDR 模式、切换至手动模式、自定义相机界面外观等功能。
👀 我的看法
作为 Not Boring Software 旗下的第六款产品,!Camera 仍然践行着「Playful software for life’s routines」的理念,试图为我们习以为常的应用——计算器、计时器、天气、习惯养成,再到这一次的相机——带来一些乐趣。比起传统的相机 App,!Camera 使用起来更像是一款「玩具」,从三维建模的交互界面、可定制色彩的相机细节再到音效触觉作用下的沉浸手感,这些似乎都在宣示着他们的「不无聊」。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敬佩 Not Boring Software 主创 Andy Allen 在浮躁乏味的当下仍然细致打磨产品的举动,只是在一个本应专业严肃的创作场景中,这样的「不无聊」却也许造成干扰,显得本末倒置。到头来专业用户大概率仍然习惯使用 Halide 之类的工具,而在感受几次这样的「不无聊」后,又有多少普通用户会留下来呢?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微信公众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Not Boring) Camera:能上手「玩」的相机 App
🔗 App Store
ℹ️ 关于 !Camera
- 由曾推出 Calculator、Timer、Habits 等系列产品的 Not Boring Software 工作室打造,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相机质感、赋予生活纹理的真实瑕疵,来让每位用户感受摄影的趣味;
- 免费下载体验,高级功能需付费解锁(支持买断制)。提供 iPhone 及 iPad 版本,支持运行在 iOS / iPadOS 18.0 或更高版本设备上。
✨ 功能亮点
- 独创 SuperRaw™ 技术,告别过度的算法处理。同时支持 Apple ProRaw 及标准格式拍摄;
- 内置多种色彩风格,即拍即用,同时支持导入 LUT,后续也将与摄影师合作上架全新独家风格;
- 全 3D 交互相机界面,配合动态光影、拟物音效、触觉反馈等还原真实相机的沉浸拍摄体验;
- 除此之外,!Camera 还支持开启 HDR 模式、切换至手动模式、自定义相机界面外观等功能。
👀 我的看法
作为 Not Boring Software 旗下的第六款产品,!Camera 仍然践行着「Playful software for life’s routines」的理念,试图为我们习以为常的应用——计算器、计时器、天气、习惯养成,再到这一次的相机——带来一些乐趣。比起传统的相机 App,!Camera 使用起来更像是一款「玩具」,从三维建模的交互界面、可定制色彩的相机细节再到音效触觉作用下的沉浸手感,这些似乎都在宣示着他们的「不无聊」。
从这一点上来说,我敬佩 Not Boring Software 主创 Andy Allen 在浮躁乏味的当下仍然细致打磨产品的举动,只是在一个本应专业严肃的创作场景中,这样的「不无聊」却也许造成干扰,显得本末倒置。到头来专业用户大概率仍然习惯使用 Halide 之类的工具,而在感受几次这样的「不无聊」后,又有多少普通用户会留下来呢?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微信公众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7
#iOS #iPadOS #Productivity #App
📨 Filo:把你的收件箱变成待办事项
🔗 App Store | Web
ℹ️ 关于 Filo
- 由 Dash 跟 Chris 共同打造的一款 AI 邮件客户端,可智能识别会议邀请、面试安排、截止日期等关键邮件,将它们自动转化为待办事项,让你不再错过任何重要信息。
- 目前完全免费使用。提供 iOS 及 iPadOS 版本,macOS 正在内测中,支持运行在 iOS / iPadOS 16.4 或更高版本设备上。
✨ 功能亮点
- 自动从邮件中提取重要事项和紧急任务,并汇总至专属的待办事项 Tab;
- 邮件通讯和促销广告等自动归档到「营销」类别,让「重要」类别名副其实;
- 自动摘要邮件并在推送通知中呈现,或使用 AI 根据上下文快速撰写回复;
- 内置 AI 对话助手,一键「总结上周邮件」或「列出优先级」,一切由你指示;
- 智能精简通知,可设置仅推送提醒标为「重要」的邮件,免受无关消息打扰。
👀 我的看法
如果说记账、日记、To-Do 是独立开发者三件套的话,那么浏览器、日历、邮件则似乎成为了中小型团队近年来的热门选择,就邮件客户端来说,近一两年来就有 Notion Mail、Cora 等产品问世。
与 Spark 等传统邮件客户端在 AI 功能上隔靴搔痒的做法不同,今天介绍的 Filo 可算得上是一款「彻头彻尾」的 AI 邮件客户端,它利用 LLM 对每封邮件进行处理,在你收到通知之前先对其进行摘要、分类、提取待办事项等操作,然后再以一句话总结的形式推送给你重要邮件,将所有无关的干扰拒之门外。相当于你拥有了一位 24 小时在线的助理,它先于你阅读来信——Filo 团队承诺绝不存储任何的邮件内容,也不会将其进行模型训练——然后再选出重要信息告知给你,让你对紧急事务一目了然。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微信公众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Filo:把你的收件箱变成待办事项
🔗 App Store | Web
ℹ️ 关于 Filo
- 由 Dash 跟 Chris 共同打造的一款 AI 邮件客户端,可智能识别会议邀请、面试安排、截止日期等关键邮件,将它们自动转化为待办事项,让你不再错过任何重要信息。
- 目前完全免费使用。提供 iOS 及 iPadOS 版本,macOS 正在内测中,支持运行在 iOS / iPadOS 16.4 或更高版本设备上。
✨ 功能亮点
- 自动从邮件中提取重要事项和紧急任务,并汇总至专属的待办事项 Tab;
- 邮件通讯和促销广告等自动归档到「营销」类别,让「重要」类别名副其实;
- 自动摘要邮件并在推送通知中呈现,或使用 AI 根据上下文快速撰写回复;
- 内置 AI 对话助手,一键「总结上周邮件」或「列出优先级」,一切由你指示;
- 智能精简通知,可设置仅推送提醒标为「重要」的邮件,免受无关消息打扰。
👀 我的看法
如果说记账、日记、To-Do 是独立开发者三件套的话,那么浏览器、日历、邮件则似乎成为了中小型团队近年来的热门选择,就邮件客户端来说,近一两年来就有 Notion Mail、Cora 等产品问世。
与 Spark 等传统邮件客户端在 AI 功能上隔靴搔痒的做法不同,今天介绍的 Filo 可算得上是一款「彻头彻尾」的 AI 邮件客户端,它利用 LLM 对每封邮件进行处理,在你收到通知之前先对其进行摘要、分类、提取待办事项等操作,然后再以一句话总结的形式推送给你重要邮件,将所有无关的干扰拒之门外。相当于你拥有了一位 24 小时在线的助理,它先于你阅读来信——Filo 团队承诺绝不存储任何的邮件内容,也不会将其进行模型训练——然后再选出重要信息告知给你,让你对紧急事务一目了然。
📍 首发频道|小红书|Twitter|微信公众号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