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的日常
17.3K subscribers
800 photos
5 videos
5 files
389 links
科技圈内的大事小事
吹水群: @UntitledGroup
Download Telegram
科技圈的日常
RED 相机的售价过万元*一块的存储卡被拆解后发现仅为普通消费级 SSD + 纯电路转接板 拆解对比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zLDqELh70 国内翻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8152518 LinusTechTips 论坛对此的讨论: https://linustechtips.com/main/topic/1081755-red-mini-mag-controversy-jinnimag-vs-red/…
拓展阅读:

为什么很多专有硬件的外观要做的奇形怪状的?

FC 卡带中,卡带的一段使用塑料凹印了一处「NINTENDO」字样。

在早年,软件的知识产权官司实际上判决和取证十分困难(在今天也是),而商标侵权有关的判决和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了。

任天堂在早年为了反盗版更加轻松,则在卡带上直接印制了任天堂的 Logo,如果 Logo 的凹印不能和磁带机上的相符,则不会读取数据。

如果有盗版商制作了相应的盗版拷贝,则可以直接以商标侵权提起诉讼。

GameBoy 卡带中, NINTENDO 的商标是固化在游戏 ROM 中的,如果不安装卡带直接打开电源,屏幕中就不会显示出任天堂的 Logo。

Gameboy 在开机时做了检测,如果游戏开机时没有渲染任天堂的 Logo,那么游戏便无法继续运行,这样同理可以利用商标侵权来避免盗版。

RED 声称他们的 SSD 拥有相关「专利」,猜测则有可能是给 SSD 卡带的外观或接口申请了专利。

如果不采用相同的接口或者相同的外壳,则无法正常安装使用。如果有人制造出了兼容的卡带,则可以用「外观专利」或者「接口专利」提起诉讼。

附上一件 RED 长达 108 页的有关「模块化数码相机」的专利,因为实在是太长懒得求证了(x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挖掘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A2748451C

图片来自:http://www.nesworld.com/article.php?system=nes&data=neshardware_fds
在你的第一印象中,O 型血的人是常见还是不常见呢?(ABO 血型系统)
Anonymous Poll
71%
常见
29%
不常见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已经过去十年了,这十年期间互联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35394948

仔细想想…其实很多热门的 App 到今天也不过只有几年…从 10 年前火到今天的确实是寥寥无几…
《城市:天际线》被发现是一款图灵完备的游戏

作者利用污水塔、水塔和电线系统实现了与门和或门,然后又利用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非门,最后实现了一个四位加法器。

另:每进行一次运算大约需要 20 分钟(游戏中 15 个月)。

别人家的游戏与我的游戏,右键,卸载(大雾

https://medium.com/@balidani/cities-skylines-is-turing-complete-e5ccf75d1c3a
Linus 也来谈 Red 的存储卡啦!

Red 高价存储卡背后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qJXu4K1igg

国内翻译:https://b23.tv/av59721972
字幕软件 arctime 疑似出售「终身自动打轴」功能后反悔,同时创始人对对方进行了人肉搜索、散布其个人信息,要求对方提供「三十余万元赔偿」和道歉。

【更新中】抱歉,我连累了知乎做被告——全程记录:我与arctime、雷天音的官司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587341

知乎法务团队已经介入帮忙了,等待判决结果中

顺带,安利开源字幕软件 Aegisub(http://www.aegisub.org/ )。
由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全权负责翻译的 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73826/EML-20-chi.pdf

对照维基百科页面: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96%E7%95%8C%E5%8D%AB%E7%94%9F%E7%BB%84%E7%BB%87%E5%9F%BA%E6%9C%AC%E8%8D%AF%E7%89%A9%E6%A0%87%E5%87%86%E6%B8%85%E5%8D%95

也许会有用得到的人吧(翻维基百科的时候看到的 2333
我感觉我就是一条酸菜鱼
又酸又菜又多余orz
Forwarded from 荔枝木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四个大字:“熊猫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关站了,你们走吧。”
顺丰最新的物流信息中,空运的包裹会显示为「已起飞」了 😂😂
突然发现很多商用打印机都自带了「复印监控」功能(火星
经过深(yi)思(pai)熟(nao)虑(zi),决定开一个新的栏目或者叫专栏。

这个栏目的名字暂定为「学习一个」,英文名暂定为「Studying Alone」。

在这个栏目下,会与大家分享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后产生的内容。通俗易懂的说,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干货」。

在这里分享的内容可能是书摘、科普、深度报道抑或一些碎碎念,甚至也可能是一些「无病呻吟」的内容。

文字创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像知乎在 13 年的口号一样 ——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在我看来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可以让我乐在其中,这也是我一直在做频道、播客和视频的原因。

不出意外的话,绝大部分内容都会以文章的形式与大家分享。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音视频的制作将耗费大量的时间,而我目前所缺的恰好就是时间(笑)。多媒体是在文章基础之上的内容,更像是「锦上添花」,所以在我拥有一定量的空闲时间之前,多半不会去着手进行制作。

其二,相对于音视频,文字的阅读效率要高出不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以帮读者省出可观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所以即使之后我们在提供音视频节目时,也会附上一份文字稿。

写文章如同写代码,每隔半年翻回去看看,都会觉得「这破玩意是谁写的」。尽管几年后,再看之前的文章可能会觉得很羞耻,但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客观的学习过程,在其中不断地迭代优化。人生在世不过三万天,总要留下点「痕迹」吧(笑)。

在没有特别声明的前提之下,内容将采用 CC BY-NC-SA 4.0[1] 公约来进行授权,更新频率不定。

您可以点击右下角或加入 @UntitledGroup 来与我们进行相关讨论。

Jimmy Tian 于 呼和浩特
2019 年 8 月

[1]: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4.0/deed.zh
Telegram 在今天的更新之中带来了几个好玩有趣的内容,给各位简单总结一下

- 发送消息时可以长按发送按钮选择「Send Without sound」了,消息会被发送给对方但不会通过声音 / 震动提醒(类似于 Mute)。

- 管理员可以把群组设置为「慢速模式」(Slow Mode)来规定群员可以间隔多久发送一条消息,让机枪射手们刹刹车。(似乎没有 1024 可以选(最长为 1 个小时

- 视频可以连同时间戳一起发送了,比如你可以通过点击链接直接跳转到视频的 0:45 处。(比如 BiliBili 的评论区发送的时间戳可以进行点击跳转

- 苟群主可以给 Admin 们设置自定义 Title 了!(比如正(被打死

这次更新的几个 feature 似乎都是比较常见而且蛮好玩的,更新最新版 Telegram 即可享用

via. https://tttttt.me/telegram/115
你知道吗?肾虚是一种精神疾病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直有一种「疾病」被各大莆田系医院所炒作,被称作「肾虚」。

身体劳累可以是肾虚,注意力不集中可以是肾虚,欲望减退甚至是焦虑都可以被称作肾虚。

实际上,这样的文化束缚不光光出现在中国,也出现在印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戏称「一滴精十滴血」,印度则更上一层楼,称之为「一滴精一百六十滴血」[1]。在印度,这种疾病被称作「Dhat 综合征」。

我们翻阅了世界卫生组织的《ICD-10 心理和行为障碍诊断分类研究手册》[2]和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3]。其中肾亏、Dhat 综合征被分类为精神疾病(F52,非器官问题引起的性功能障碍)[4]。

在循证医学中,肾虚也被归类为一种文化有关特殊精神综合征。

引用: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Dhat%E7%97%87%E5%80%99%E7%BE%A4
[2]:The ICD-10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search, 215
[3]: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833 - 834
[4]:https://icd.who.int/browse10/2015/en#/F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