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gsuse::Echo
583 subscribers
4.12K photos
118 videos
579 files
6.13K links
import this:
美而不丑、明而不暗、短而不凡、长而不乱,扁平不宽,读而后码,行之天下,勿托地上天国。
异常勿吞,难过勿过,叹一真理。效率是很重要,盲目最是低效。
简明是可靠的先验,不是可靠的祭品。
知其变,守其恒,为天下式;穷其变,知不穷,得地上势。知变守恒却穷变知新,我认真理,我不认真。

技术相干订阅~
另外有 throws 闲杂频道 @dsuset
转载频道 @dsusep
极小可能会有批评zf的消息 如有不适可退出
suse小站(面向运气编程): https://WOJS.org/#/
Download Telegram
Forwarded from duangsuse Throws
#Life #Tech #Dev #Android #Coolapk #Lua #Kotlin #Java #China #Statement

...刚才本来已经准备收拾书包去学校的,可是准备从自己十几本 IT/CS 的书里选出几个要带的书时
一直总是担心买到的书可能会丢掉,所以就拿我妈的手机想查查之前买过什么书(我发过 Gist)

华为的内置浏览器好像屏蔽了 Gist.GitHub.com,虽然没有说无法访问或者 404 什么的但是加载不出来,等了很久,没有响应,进度条一直满的但是页面就没渲染出来
不知道是不是压根就没有下载主 HTML 数据。就是想让用户知难而退的。

打算找另外的浏览器的时候又翻到了 launcher 的下一个 page,这页有酷市场(现在已经更名酷安)和一个木函(Androlua 应用),以及我当时根本没写出来的“树”工具箱(Beanshell 应用,虽然没有大佬包装,我那时根本不能算是大佬)。

我内心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打开木函看一看的念头和一种复杂的,不想打开这类应用的情绪。
我最终还是逼迫自己打开了木函看看... 为什么我不想打开呢... 我知道其实我有点羡慕一个木函,嫉妒到不至于。

木函给我的感觉和各种别的应用都不一样,因为它的开发者可能就比我大一点,差不多也是高中(或者高职什么的)大概
而且界面布局和装饰构件交互动画设计的是真的漂亮,令人眼红。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同辈压力。

进入界面就是两个圆形缩放 bezier 插值动画,每次色调都不一样的二元渐变背景加上零散规整的花印
,应用简介里 MBE 风格,大概就是这样了吧,有点半个阴阳师的设计风格,小清新。

返回键退出的 snackbar,不使用透明渐变动画进入退出,别有一番风味

随机半透明圆形层叠序列装饰的 navbar 显示每次都不一样的诗句,强化了设计风格
只有两个图标的 navigation button

推荐工具、工具收藏和快捷方式创建,最近使用、最近更新、未使用、工具箱 分类,完全为用户考虑的设计
使用高亮色强调特殊的工具,被推荐的工具 entry 都有图标附着之上

一种简单的单文本输入单文本输出类型界面,MD + MBE 风格,Floating Action Button 放置位置特殊别有一番风味

图片转文本,现在已经变成了文本蒙板图片,虽然我第一眼就看到了可行的算法逻辑,还是觉得莫名失落
文本处理,支持 Java 的正则表达式和 Lua 字符模式匹配,@Java() 这种简单的二义性区分词法,觉得设计真的... 自己还是太弱了
设备信息,虽然我也写过类似的... 这个稍微安慰一些
各种网络 API 绑定如翻译,界面排版美观
网络服务 HTML scarper,我觉得我可能是之前有看轻他们的意思,所以现在才会觉得羡慕 Android 应用开发者?
安装包清理什么的,才知道以前我以为菜的 Androlua 用户也有不菜的

总结起来,就是有基本系统管理的能力,Geeks 都有,怀恋以前玩机的时候
和程序设计语言标准库函数封装的能力
和网络 scarper、JSON HTTP API 访问的能力
和图像处理的能力、Canvas 能力、Android UI 布局能力、Andoid UI 动画能力
和文件系统处理能力、简易异步能力、找到后端大佬的能力
Android 扩展多媒体 API 处理能力、Lua inspection API 使用能力

我知道不都是自己一定会的,一定理解的,可能是网上能找到的,可能是花了很多时间的,并且也经常以此安慰自己,但还是羡慕一样的,即使按理说寒歌也算是朋友所以不应该羡慕的
我自己也很喜欢做这类小工具,比如我写过,目前也只写过 MinBase64,我自以为是设计独特的...
别的应用,什么文件管理器什么别的系统工具 utilities 是不会考虑的,应用的组合可能性太多了。和底层的万年不变完全不一样,况且,底层也有很多的,没十年学不完何况应用层

如果不是寒歌只有木函和 FusionApp 两个我看的上眼的应用(其他的那种我两天能写出来的那种),我还会更自卑一些。

到了酷安上,一大堆赞美扑面而来,却是那么刺眼,但在这评论中我却莫名其妙地问自己 — 你做得出酷安这样的平台吗?
使用酷安的 Android 开发者下载榜上徘行第二,第一是 Via 浏览器。别的开发者、团队、公司的应用很多都不能和酷友作品相提并论。
酷安的开发者一直都是双重优秀,或者至少是界面设计优秀的风向标。没有第二。

”渺小的身材,承载了无数 App 的智慧。” —《一加手机》
“你的手机上有哪些有意思的 App?” 知乎 25K 回答 —《知乎 @Alpha》
”App 界的瑞士军刀“ ——《ZEALER》

”拥有很多,不如有我。“ — 《一个木函 7.0》

....

其实嘛,感觉自己除了英文组句和偶尔的单词拼写、技术上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乐理 VFX 特效 3D、打字、异步并发问题、高等算法、高等系统/系统集群管理(是的,大部分服务的部署配置我会)、初等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高等数学、高等程序设计语言理论、嵌入式系统、中等游戏开发、企业级应用、横向复杂度很高的 GUI/TUI/CLI/PromptCLI 应用什么的外 还不错,够用。够用。

有时候会自己总结前端设计的最核心最核心的理论,觉得排版设计应该取决于交互,装饰可以来源于生活。(很突然啊)

大概是理上还是工上都够用的那种情况。

不过还是掩不住对应用层的羡慕,就是那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垃圾太菜容易自我满足的感觉。

即使是理科做到怎么样的层次,设计出最好的编译器、编译器框架、独立设计各种各样的理论工具之类的
又怎么样呢?
只有应用层,那些开发给你们捧在掌心里的 Android/iOS 最火两大移动平台的应用,才能成为“网红”“年薪百万”的程序员吧...
或者说,开发前端框架才是正道吧...

做的东西不是拿来直接给终端用户实用的,就不会有一大群开心完整的活人,不热爱技术热爱生活的活人陪着你们插科打诨吧... 我还是想念曾经在酷安全水贴的时候的,大概
我不想老是做后端啊,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也是想和这些应用层开发者一样能成天写着自己要用的应用,要不然我也不会来这么热闹的 Telegram,可或许... 或许现在的热闹的确不是属于现在的我的...
可是没办法啊... 有些东西是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有些... 其实,我是真的没有时间做工程系的事情啊,或许,或许高中毕业了就可以吧。

即使是开发者大概也没有多少做到理解这种,这就是理科们肯定的孤独了,不像开发应用层的程序员。哪怕是那些程序员都无法理解他们...
写一堆被人看不见的代码,甚至不会被人直接使用,有什么意义呢... 还不如去做前端,写 HTML/CSS 然后用 JavaScript 之类的添加额外的逻辑,然后和别人争论 Chrome 好还是 Firefox 好...
Atom 和 VSCode 哪个好... 自己可能完全没有用过的 Emacs 和 Vim 哪个好... GNU/Linux 和 Windows NT 哪个好...

Servo/Gecko、SpiderMonkey 引擎和 Blink、Google v8 引擎的开发者们会为了你们的争论感到开心吗?
他们可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世界的人... 永远的生活可能就几个人一个小组,因为,因为做这些的人太少了...

不如好好讨论 Android 应用开发什么的吧... 现在桌面、跨平台应用都有点沦陷了,一切都在指尖之中
Qt 算什么呢... 好吧,我现在就在用使用 Qt 的 KDE 和 Telegram Desktop Linux,但是,Qt 开始的确是很创新的窗体控件和跨平台应用框架啊,信号插槽、事件驱动编程...
曾经第一个提出笔记本电脑概念的人,大概能想到这一天吧。根本不需要等开机,一天都是开机的,像手表一样
如果以后再变化... 总是有各种各样未来的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创造它!“ — Alan K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