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观察
#美国 #疾控中心 #气溶胶 #空气传播 #飞沫传播 【20201007 美国疾控中心: 冠病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周一承认,冠病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尤其是在通风不足的封闭空间内。 根据该中心当日发布的指引,有证据表明,冠病病毒可在空气中停留数秒到数小时。在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冠病患者产生的气溶胶浓度,可能足以使距离超过6英尺(约1.8米)以外的人受到感染。(联合早报) 相关新闻: 0705 科学家致函警告世卫组织:“新冠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
#科研 #气溶胶 #通风管道 #Delta #隔离 #隔离酒店 #居家隔离 #通风
【德尔塔变异株可能通过通风管道气溶胶传播】
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分析了2021年11月发生在北京市昌平区一起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链。研究提示,感染来源在隔离期间可能通过通风管道气溶胶传播给该起疫情的首发病例。德尔塔变异株易引发家庭聚集性疫情,隔离酒店上下通风管道传播应引起重视。
...
病例A~E与病例O、M、N,除在同一酒店集中隔离,无其他有公共卫生学意义的同时空交集。...病例A居住在B210房间,在B110房间正上方,2个房间的卫生间均没有排风扇,只有一个开口的通风管道上下相通,楼顶没有强排设施。(图1)
...
经序列测定,共获得9条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病例A~E、O的病毒核苷酸相似度为100%,均属于德尔塔变异株(B.1.617.2),为同一传播链。同时与病例O所住B110房间卫生间的1件通风管道内壁深部环境标本的病毒核苷酸相似度也为100%。但病例M、N的病毒核苷酸相似度为99.997%,存在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差异。
...
本研究发现该隔离酒店老旧,通风管道上下相通,通风管道口敞开,在病例离开5天后仍能在通风管道内壁深部检出2件环境阳性标本,其中1件阳性标本Ct值较低,ORF1ab为25.80、核壳蛋白N为28.38。有研究显示,Ct值越低提示病毒载量越高,传染性越强。
这些结果表明,病例O在隔离酒店期间通过呼吸、说话、咳嗽、排泄等过程产生气溶胶,并在通风管道内部沉降富集,在阴冷潮湿的通风管道内存活时间较长。因此,要加强对隔离酒店、病例同单元住户的管理,通过工程改造、优化流程和加强监测降低建筑物内部气溶胶传播风险。
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发现此次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时间距离首发病例解除隔离时间已有5天,未能采集到隔离酒店房间的气溶胶标本,导致本研究缺乏气溶胶标本的直接结果。不过本研究取得关键间接证据,即隔离房间卫生间的2件通风管道内壁深部环境涂抹标本阳性,且与首发病例A、感染来源病例O的病毒核苷酸相似度为100%。(健康时报)
【德尔塔变异株可能通过通风管道气溶胶传播】
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分析了2021年11月发生在北京市昌平区一起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链。研究提示,感染来源在隔离期间可能通过通风管道气溶胶传播给该起疫情的首发病例。德尔塔变异株易引发家庭聚集性疫情,隔离酒店上下通风管道传播应引起重视。
...
病例A~E与病例O、M、N,除在同一酒店集中隔离,无其他有公共卫生学意义的同时空交集。...病例A居住在B210房间,在B110房间正上方,2个房间的卫生间均没有排风扇,只有一个开口的通风管道上下相通,楼顶没有强排设施。(图1)
...
经序列测定,共获得9条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病例A~E、O的病毒核苷酸相似度为100%,均属于德尔塔变异株(B.1.617.2),为同一传播链。同时与病例O所住B110房间卫生间的1件通风管道内壁深部环境标本的病毒核苷酸相似度也为100%。但病例M、N的病毒核苷酸相似度为99.997%,存在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差异。
...
本研究发现该隔离酒店老旧,通风管道上下相通,通风管道口敞开,在病例离开5天后仍能在通风管道内壁深部检出2件环境阳性标本,其中1件阳性标本Ct值较低,ORF1ab为25.80、核壳蛋白N为28.38。有研究显示,Ct值越低提示病毒载量越高,传染性越强。
这些结果表明,病例O在隔离酒店期间通过呼吸、说话、咳嗽、排泄等过程产生气溶胶,并在通风管道内部沉降富集,在阴冷潮湿的通风管道内存活时间较长。因此,要加强对隔离酒店、病例同单元住户的管理,通过工程改造、优化流程和加强监测降低建筑物内部气溶胶传播风险。
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发现此次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时间距离首发病例解除隔离时间已有5天,未能采集到隔离酒店房间的气溶胶标本,导致本研究缺乏气溶胶标本的直接结果。不过本研究取得关键间接证据,即隔离房间卫生间的2件通风管道内壁深部环境涂抹标本阳性,且与首发病例A、感染来源病例O的病毒核苷酸相似度为100%。(健康时报)
乌鸦观察
#科研 #Omicron #英国 #精子 #抗体 #中和分子 【新冠科研:Omicron感染的严重程度并不低于Delta;新冠降低了精子数量和活动能力;中和分子可能比抗体更便宜】 路透社:以下是最近关于新冠的一些研究摘要。它们包括值得进一步研究以证实结果的论文,以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认证的稿件。 1. 根据英国早期的数据,Omicron感染的严重程度并不低 伦敦帝国理工的研究人员将11329名确认或可能感染Omicron的人与近20万名感染其他变种的人进行了比较。到目前为止,根据一份在同行评议前…
#新冠 #科研 #Omicron #疫苗 #疫苗接种 #Delta #南非 #变异 #免疫逃逸
【研究发现,奥密克戎致病性与其余新冠变种病毒一样严重】
近日,美国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致病性上与之前出现的变异株“一样严重”,这与先前研究得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性更强,但致病性更弱”的结论不同。目前,该研究仍在同行评审阶段。
据路透社5月5日报道,美国四名科学家根据13万名新冠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了研究,他们将疫苗接种率、统计数据完整性等因素作为影响指数加入计算过程,并发现在不同新冠变异株在世界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两年间,“各时期新冠感染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几乎相同”。这项研究于5月2日发布在学术预发表网站研究广场(Research Square),并仍在自然研究期刊(Nature Portfolio)上接受同行评审。
这四位来自马塞诸塞州总医院、密涅瓦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表示,此前假设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降低的研究是在南非、苏格兰、英格兰和加拿大等国进行的。上述研究可能存在几个局限性,例如低估了近期新冠感染潮中已接种疫苗的患者比例,并忽视了选择在家进行快速检测从而并未被统计入感染总数的患者。(澎湃新闻)(路透社)
【以色列专家警告德尔塔毒株可能“卷土重来”】
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2日发布公报说,研究人员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的废水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在奥密克戎毒株加速传播之际,德尔塔毒株并未就此消失,而是仍在“隐秘传播”。研究团队开发的预测模型显示,未来几个月内,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德尔塔毒株仍将保持传播,而这可能会导致新一波德尔塔毒株感染潮或出现新的有威胁性的变异毒株。
研究人员表示,基于废水的流行病学研究方便实用,有助于疫情防控。这项研究已发表在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影响因子 7.963)上。(新华社)
【南非研究:BA.4及BA.5 奥密克戎两新变异株能避抗体】
南非一项实验室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冠病毒株的两种新亚型变异株,能够躲避人们此前感染其他毒株和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这意味着,上个月最先在南非发现的BA.4和BA.5变异株有可能引发新一波疫情。
血液样本测试结果显示,面对BA.4和BA.5变异株,曾经感染奥密克戎原株的人所产生的中和抗体仅为正常水平的八分之一;已接种冠病疫苗者的中和抗体产量则减少了约三分之二。
这些血液样本来自24名感染过奥密克戎原株但未接种冠病疫苗的人,以及15名已接种疫苗者,当中八人接种了辉瑞疫苗,七人接种强生疫苗。
研究人员指出:“对BA.4和BA.5变异株的中和水平低,尤其是在未接种疫苗的群体中,表明抗体不太可能对预防有症状感染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可能显示,基于其逃避中和抗体的能力,BA.4和BA.5变异株或引发新的感染潮。”
这项研究由非洲健康研究所(AHRI)牵头进行,尚未经过同行评审。(联合早报)
南非卫生部长法赫拉当地时间4月29日表示,南非过去14天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上升,南非可能正在进入第五波新冠疫情。南非医学专家表示,新发现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4、BA.5,似乎比早前的BA.2毒株更具传染性,南非新增确诊病例中,约70%感染的是这两种亚型毒株。值得注意的是,新亚型毒株虽然造成确诊病例的增加,但入院和死亡人数并没有激增。(央视新闻)
【研究发现,奥密克戎致病性与其余新冠变种病毒一样严重】
近日,美国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在致病性上与之前出现的变异株“一样严重”,这与先前研究得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性更强,但致病性更弱”的结论不同。目前,该研究仍在同行评审阶段。
据路透社5月5日报道,美国四名科学家根据13万名新冠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了研究,他们将疫苗接种率、统计数据完整性等因素作为影响指数加入计算过程,并发现在不同新冠变异株在世界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两年间,“各时期新冠感染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几乎相同”。这项研究于5月2日发布在学术预发表网站研究广场(Research Square),并仍在自然研究期刊(Nature Portfolio)上接受同行评审。
这四位来自马塞诸塞州总医院、密涅瓦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表示,此前假设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降低的研究是在南非、苏格兰、英格兰和加拿大等国进行的。上述研究可能存在几个局限性,例如低估了近期新冠感染潮中已接种疫苗的患者比例,并忽视了选择在家进行快速检测从而并未被统计入感染总数的患者。(澎湃新闻)(路透社)
【以色列专家警告德尔塔毒株可能“卷土重来”】
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2日发布公报说,研究人员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的废水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在奥密克戎毒株加速传播之际,德尔塔毒株并未就此消失,而是仍在“隐秘传播”。研究团队开发的预测模型显示,未来几个月内,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德尔塔毒株仍将保持传播,而这可能会导致新一波德尔塔毒株感染潮或出现新的有威胁性的变异毒株。
研究人员表示,基于废水的流行病学研究方便实用,有助于疫情防控。这项研究已发表在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影响因子 7.963)上。(新华社)
【南非研究:BA.4及BA.5 奥密克戎两新变异株能避抗体】
南非一项实验室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冠病毒株的两种新亚型变异株,能够躲避人们此前感染其他毒株和接种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这意味着,上个月最先在南非发现的BA.4和BA.5变异株有可能引发新一波疫情。
血液样本测试结果显示,面对BA.4和BA.5变异株,曾经感染奥密克戎原株的人所产生的中和抗体仅为正常水平的八分之一;已接种冠病疫苗者的中和抗体产量则减少了约三分之二。
这些血液样本来自24名感染过奥密克戎原株但未接种冠病疫苗的人,以及15名已接种疫苗者,当中八人接种了辉瑞疫苗,七人接种强生疫苗。
研究人员指出:“对BA.4和BA.5变异株的中和水平低,尤其是在未接种疫苗的群体中,表明抗体不太可能对预防有症状感染起到很好的作用。这可能显示,基于其逃避中和抗体的能力,BA.4和BA.5变异株或引发新的感染潮。”
这项研究由非洲健康研究所(AHRI)牵头进行,尚未经过同行评审。(联合早报)
南非卫生部长法赫拉当地时间4月29日表示,南非过去14天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上升,南非可能正在进入第五波新冠疫情。南非医学专家表示,新发现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4、BA.5,似乎比早前的BA.2毒株更具传染性,南非新增确诊病例中,约70%感染的是这两种亚型毒株。值得注意的是,新亚型毒株虽然造成确诊病例的增加,但入院和死亡人数并没有激增。(央视新闻)
乌鸦观察
#观点 #Opinion #饶毅 #清零 #共存 #上海 【饶议科学:群体免疫、加强针接种和变异方向】 原标题:新冠与科学(及道德):答杜骏飞教授、梁建章博士 【三】经验教训 #群体免疫 #免疫逃逸 疫情早期有人推崇的“群体免疫”,指人群有足够的人因为感染或者接种疫苗后,其他可以有人不需要接种疫苗也可以获得间接的保护,因为已经感染或接种疫苗的人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这些估计是60%到90%不等。 事实给这种观点的简单版本以响亮的耳光。 因为所谓群体免疫,不仅首先要让一批人牺牲,而且假定病毒的免疫原性不改变。…
#观点 #Opinion #时间线 #Delta #Omicron #清零 #共存 #疫苗 #疫苗接种 #超额死亡 #全因死亡率 #经济 #进出口 #逆差 #顺差
【无可奈何花落去——复盘三年防疫成败得失(摘要)】
北京、广州两个一线城市实质性放弃坚守三年的“动态清零”,其他一些城市还在苦苦勉力支撑,后续跟随脚步似已成定局。政策何以至此急转?有必要勒石记功,以正视听,真实世界记忆不容情绪化的篡改。
一、疫情发展脉络
Alpha、Delta时代——严格入境,隔岸观火
...
奥密克戎大潮——天津漂亮开局,苏州深圳快速迭代升级防护,沪上大意失荆州,亡羊补牢损失惨重
...
2月份香港破防,偷渡、货运司机等给深圳带来极大压力,持续性输入防不胜防。理论上相较上海有更大的输入压力。为此,深圳3月份创造性(或者被迫)开始常态化核酸加上局部封控,很快控制疫情并恢复正常上下班。最终不过数百例感染者。
...
上海3月初破防。托大求精准,未及时请求苏浙等兄弟省份协助,核酸能力有限,3月份持续外溢二十多省近百地市...
...
但真正使得众多三四线城市受到冲击还是在627第九版放松入境7+3后...原因很简单:7+3很可能无法防住外来输入性感染,漏掉少数个案很可能就会在某些薄弱地区形成燎原之势。况且关于7和3之间的衔接,各地自主权利很高...后续上海发布在解除入境隔离后发现阳性的也不胜枚举(注:上海61天一共检出输入阳性人员867人,其中5.4%的入境阳性人员,潜伏期超过7天)
...
8月初新疆、西藏、海南等旅游胜地相继有疫情出现,一度猜测是境外输入,但少有实锤。但8月中旬上报疫情地市数量就已经超越3月上海外溢巅峰时期数,7+3外防输入失败功不可没。...海南一个月左右顺利清零,新疆、西藏幅员辽阔,清零难度加大,导致近几个月份实际上在持续性输出病例,再加上潜在持续境外输入,从西向东,陆续破防。
外防输入形同虚设,内防反弹就需付出加倍代价,最终又影响更多居民,导致“清零”难以为继的恶性循环。...结果,双十一迎来了“二十条”加码5+3对外放松。自此,国内严防似已无意义,结局已经注定。曲突徙薪无恩泽,二十条抱薪救火恐事与愿违。
二、第九版、二十条何以出台?——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败笔在于定好7+3并未考虑,
1)其他开放地区是在相继被动硬着陆,付出巨大代价后的开放。例如台湾5-10月新冠死亡1.35万人,超额死亡2.2万人,总人口千分之一。内地是否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2)未做好政策调整造成规模反弹的托底准备。未准备儿童开放疫苗第三针、老人第三针乃至第四针、奥密克戎新疫苗批准等等。无疫情硬着陆,破防兜底的底线思维。
3)在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又在清零系统已经岌岌可危之时,南辕北辙、火上浇油进一步制定二十条,短期内极大加速了清零不可挽回的局面。在二十条出台短短三周,又不得不继续快速转弯滑向共存模式。想兼顾经济,实际上两头不靠。
(注:仅以麻省和坡县两个发达地区为例:顶刊 JAMA,美国麻省 Delta、Omicron 两波疫情的超额死亡数据,后者在更短时间内,造成了更高的超额死亡;前三季度,新加坡超额死亡较之往年正常值多了大概20%,还是在外籍劳工承担了部分疫情损伤的情况下)
三、防疫贡献被严重低估,经济主管部门应为经济低迷担主责
防疫成功对于人群健康及预期寿命带来价值不用多言,参考欧美日台韩发达地区数字,这三年内地数百万生命被挽救,数亿人免于新冠及相应并发症后遗症。...
经济方面的贡献也显而易见,在大流行期间,中国稳定的供应链地位进一步强化,向全球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和防疫物资,帮助海外稳定了经济,让欧美印出来的钱可以换成必须物资稳定社会,进一步稳定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美国依然在对中国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关税战、最大规模的企业及科技制裁,在此情况下疫情以来中国出口规模、顺差迭创历史记录。即便上海疫情严重时的5月份开始都处于历史最高位水平。(注:6月、7月顺差创历史新高,1-10月顺差扩大46.7%
,与此同时日本、韩国、越南等出现逆差)
...中国疫情期间还出台两条红线、三条红线挤兑GDP占比第一大的房地产业,直接每年打掉数万亿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数万亿新开工、数万亿房地产销售、再加上数万亿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需求,民营房地产企业几乎全行业债务违约,现在又不得不救。运转数十年的信用派生机制一朝拍死,又无后手托底,首鼠两端。
...中国在大国里执行了全球最为严格的双碳、新能源政策,主动打压骨干基础能源煤炭及火电,2021年煤炭价格飙升,一度要拉闸限电。
...中国在去年就开始整治互联网各路巨头,开出不少巨额罚单,不可避免打击了行业活力;甚至A4纸灭掉教培,失业再多也在所不惜。
...
经济低迷的骂名不应该防疫来背,不如好好追究这几年狂妄、肆意妄为的相关主管经济官僚,是如何拍脑门通过A4纸灭掉/扭曲一个个行业的——土地房地产大循环、游戏版号、传统支柱能源煤炭、教培…
四、利益分配并未体现防疫人员贡献价值,请大家爱护医护
经济的优势、供应链的稳定,很大程度背后是无数疾控、医护、一线基层人员日夜辛劳,冒着风险辛苦守卫着大家的健康换来的。但这些人并未得到充分的奖励,不少因为正常业务耽搁还有降薪现象。
目前转向不得不放开,在一线承担最大压力的依然将是医生、护士、医院,政府不能轻飘飘说一句“个人是健康第一负责人”,就对近在眼前潜在的医疗挤兑视而不见。
...
他们的功绩,永垂不朽。他们的辛劳,还没得到充分回报。放开之后,参考发达地区经验,恐怕有更艰难的一段路要走。大家做好准备,也请充分支持一线的医护,大疫面前医护和基层真的是拼着情怀工作。(伊洛 @微信)
【无可奈何花落去——复盘三年防疫成败得失(摘要)】
北京、广州两个一线城市实质性放弃坚守三年的“动态清零”,其他一些城市还在苦苦勉力支撑,后续跟随脚步似已成定局。政策何以至此急转?有必要勒石记功,以正视听,真实世界记忆不容情绪化的篡改。
一、疫情发展脉络
Alpha、Delta时代——严格入境,隔岸观火
...
奥密克戎大潮——天津漂亮开局,苏州深圳快速迭代升级防护,沪上大意失荆州,亡羊补牢损失惨重
...
2月份香港破防,偷渡、货运司机等给深圳带来极大压力,持续性输入防不胜防。理论上相较上海有更大的输入压力。为此,深圳3月份创造性(或者被迫)开始常态化核酸加上局部封控,很快控制疫情并恢复正常上下班。最终不过数百例感染者。
...
上海3月初破防。托大求精准,未及时请求苏浙等兄弟省份协助,核酸能力有限,3月份持续外溢二十多省近百地市...
...
但真正使得众多三四线城市受到冲击还是在627第九版放松入境7+3后...原因很简单:7+3很可能无法防住外来输入性感染,漏掉少数个案很可能就会在某些薄弱地区形成燎原之势。况且关于7和3之间的衔接,各地自主权利很高...后续上海发布在解除入境隔离后发现阳性的也不胜枚举(注:上海61天一共检出输入阳性人员867人,其中5.4%的入境阳性人员,潜伏期超过7天)
...
8月初新疆、西藏、海南等旅游胜地相继有疫情出现,一度猜测是境外输入,但少有实锤。但8月中旬上报疫情地市数量就已经超越3月上海外溢巅峰时期数,7+3外防输入失败功不可没。...海南一个月左右顺利清零,新疆、西藏幅员辽阔,清零难度加大,导致近几个月份实际上在持续性输出病例,再加上潜在持续境外输入,从西向东,陆续破防。
外防输入形同虚设,内防反弹就需付出加倍代价,最终又影响更多居民,导致“清零”难以为继的恶性循环。...结果,双十一迎来了“二十条”加码5+3对外放松。自此,国内严防似已无意义,结局已经注定。曲突徙薪无恩泽,二十条抱薪救火恐事与愿违。
二、第九版、二十条何以出台?——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败笔在于定好7+3并未考虑,
1)其他开放地区是在相继被动硬着陆,付出巨大代价后的开放。例如台湾5-10月新冠死亡1.35万人,超额死亡2.2万人,总人口千分之一。内地是否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2)未做好政策调整造成规模反弹的托底准备。未准备儿童开放疫苗第三针、老人第三针乃至第四针、奥密克戎新疫苗批准等等。无疫情硬着陆,破防兜底的底线思维。
3)在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又在清零系统已经岌岌可危之时,南辕北辙、火上浇油进一步制定二十条,短期内极大加速了清零不可挽回的局面。在二十条出台短短三周,又不得不继续快速转弯滑向共存模式。想兼顾经济,实际上两头不靠。
(注:仅以麻省和坡县两个发达地区为例:顶刊 JAMA,美国麻省 Delta、Omicron 两波疫情的超额死亡数据,后者在更短时间内,造成了更高的超额死亡;前三季度,新加坡超额死亡较之往年正常值多了大概20%,还是在外籍劳工承担了部分疫情损伤的情况下)
三、防疫贡献被严重低估,经济主管部门应为经济低迷担主责
防疫成功对于人群健康及预期寿命带来价值不用多言,参考欧美日台韩发达地区数字,这三年内地数百万生命被挽救,数亿人免于新冠及相应并发症后遗症。...
经济方面的贡献也显而易见,在大流行期间,中国稳定的供应链地位进一步强化,向全球提供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和防疫物资,帮助海外稳定了经济,让欧美印出来的钱可以换成必须物资稳定社会,进一步稳定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美国依然在对中国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关税战、最大规模的企业及科技制裁,在此情况下疫情以来中国出口规模、顺差迭创历史记录。即便上海疫情严重时的5月份开始都处于历史最高位水平。(注:6月、7月顺差创历史新高,1-10月顺差扩大46.7%
,与此同时日本、韩国、越南等出现逆差)
...中国疫情期间还出台两条红线、三条红线挤兑GDP占比第一大的房地产业,直接每年打掉数万亿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数万亿新开工、数万亿房地产销售、再加上数万亿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需求,民营房地产企业几乎全行业债务违约,现在又不得不救。运转数十年的信用派生机制一朝拍死,又无后手托底,首鼠两端。
...中国在大国里执行了全球最为严格的双碳、新能源政策,主动打压骨干基础能源煤炭及火电,2021年煤炭价格飙升,一度要拉闸限电。
...中国在去年就开始整治互联网各路巨头,开出不少巨额罚单,不可避免打击了行业活力;甚至A4纸灭掉教培,失业再多也在所不惜。
...
经济低迷的骂名不应该防疫来背,不如好好追究这几年狂妄、肆意妄为的相关主管经济官僚,是如何拍脑门通过A4纸灭掉/扭曲一个个行业的——土地房地产大循环、游戏版号、传统支柱能源煤炭、教培…
四、利益分配并未体现防疫人员贡献价值,请大家爱护医护
经济的优势、供应链的稳定,很大程度背后是无数疾控、医护、一线基层人员日夜辛劳,冒着风险辛苦守卫着大家的健康换来的。但这些人并未得到充分的奖励,不少因为正常业务耽搁还有降薪现象。
目前转向不得不放开,在一线承担最大压力的依然将是医生、护士、医院,政府不能轻飘飘说一句“个人是健康第一负责人”,就对近在眼前潜在的医疗挤兑视而不见。
...
他们的功绩,永垂不朽。他们的辛劳,还没得到充分回报。放开之后,参考发达地区经验,恐怕有更艰难的一段路要走。大家做好准备,也请充分支持一线的医护,大疫面前医护和基层真的是拼着情怀工作。(伊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