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 #罚款 #信息安全 #反洗钱 #华尔街日报 #消息人士
【华尔街日报:腾讯或因反洗钱违规行为面临创纪录罚款】
据知情人士透露,腾讯因旗下微信支付违反了中国央行的某些规定而可能面临创纪录的罚款;眼下中国政府正不断加强对金融科技平台的监管。
其中一些知情人士说,金融监管机构最近发现,微信支付无视中国的反洗钱规则,在遵守“了解你的客户”和“了解你的业务”等规定方面存在漏洞。上述人士补充说,腾讯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网络也被发现允许通过赌博等非法交易转移和清洗资金。对微信支付来说,“了解你的客户”和“了解你的业务”程序意味着它必须核实在其平台上交易的用户和商户的身份,以及这些交易的资金来源。
知情人士说,中国央行在2021年底结束的对微信支付的例行检查中发现了这些不合规行为。其中一些人士说,罚款金额仍在商议中,可能至少达人民币数亿元。这将远远高于监管机构过去对非银行支付公司违反反洗钱规则所处以的罚款额。
腾讯控股周一午后盘中跳水狂泻,跌幅扩大至10.2%,创2020年3月20日以来新低。(路透社)(华尔街日报)
相关新闻🔗
22-02-08 因征信、反洗钱等多项违规 网商银行被罚逾2000万元
22-02-21 蚂蚁集团面临新一轮监管审查,大型国企和银行被要求评估相关风险
【华尔街日报:腾讯或因反洗钱违规行为面临创纪录罚款】
据知情人士透露,腾讯因旗下微信支付违反了中国央行的某些规定而可能面临创纪录的罚款;眼下中国政府正不断加强对金融科技平台的监管。
其中一些知情人士说,金融监管机构最近发现,微信支付无视中国的反洗钱规则,在遵守“了解你的客户”和“了解你的业务”等规定方面存在漏洞。上述人士补充说,腾讯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网络也被发现允许通过赌博等非法交易转移和清洗资金。对微信支付来说,“了解你的客户”和“了解你的业务”程序意味着它必须核实在其平台上交易的用户和商户的身份,以及这些交易的资金来源。
知情人士说,中国央行在2021年底结束的对微信支付的例行检查中发现了这些不合规行为。其中一些人士说,罚款金额仍在商议中,可能至少达人民币数亿元。这将远远高于监管机构过去对非银行支付公司违反反洗钱规则所处以的罚款额。
腾讯控股周一午后盘中跳水狂泻,跌幅扩大至10.2%,创2020年3月20日以来新低。(路透社)(华尔街日报)
相关新闻🔗
22-02-08 因征信、反洗钱等多项违规 网商银行被罚逾2000万元
22-02-21 蚂蚁集团面临新一轮监管审查,大型国企和银行被要求评估相关风险
乌鸦观察
#未成年 #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10/18/c_1126624505.htm 相关阅读: 中国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2021年儿童节施行
#未成年 #网信办 #软件 #青少年模式 #平台 #网络暴力 #个人信息 #信息安全 #粉圈 #打榜 #媒体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前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此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司法部根据新修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和社会公众反馈意见,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
第十九条 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应当具有有效识别违法信息和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便于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等功能。
...
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应当在产品出厂前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或者采用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安装渠道和方法。智能终端产品销售者在产品销售前应当采用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的情况以及安装渠道和方法。
...
第二十条 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在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二)提供青少年模式或者未成年人专区等,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平台内产品或者服务;
(六)每年发布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报告,并通过公众评议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网络产品和服务中含有可能引发或者诱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实施违反社会公德行为、产生不良情绪、养成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的,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该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在信息展示前予以显著提示。
第三十一条 新闻媒体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不得通过网络宣扬体罚未成年人、侮辱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行为,不得通过网络披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欺凌事件当事人的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其他可能识别出未成年人真实身份的信息。
第四十三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私密信息或者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的个人信息中涉及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停止传输等必要保护措施,防止信息扩散。
第五十二条 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不得设置以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为主题的社区、群组,不得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网络活动,并预防和制止其用户诱导未成年人实施上述行为。
内详👉(网信办)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前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此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司法部根据新修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和社会公众反馈意见,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
第十九条 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应当具有有效识别违法信息和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便于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等功能。
...
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应当在产品出厂前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或者采用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安装渠道和方法。智能终端产品销售者在产品销售前应当采用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安装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的情况以及安装渠道和方法。
...
第二十条 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在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二)提供青少年模式或者未成年人专区等,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平台内产品或者服务;
(六)每年发布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报告,并通过公众评议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网络产品和服务中含有可能引发或者诱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实施违反社会公德行为、产生不良情绪、养成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的,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该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在信息展示前予以显著提示。
第三十一条 新闻媒体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不得通过网络宣扬体罚未成年人、侮辱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行为,不得通过网络披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欺凌事件当事人的姓名、住所、照片以及其他可能识别出未成年人真实身份的信息。
第四十三条 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未成年人私密信息或者未成年人通过网络发布的个人信息中涉及私密信息的,应当及时提示,并采取停止传输等必要保护措施,防止信息扩散。
第五十二条 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不得设置以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为主题的社区、群组,不得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网络活动,并预防和制止其用户诱导未成年人实施上述行为。
内详👉(网信办)
乌鸦观察
#天津 #云服务 #国企 #国资云 #消息人士 【每日经济新闻|业内人士:天津国资云相关文件已撤回 当地国企上云不做排他限制】 今日(9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从两家云计算企业内部人士处独家获悉,天津国资委已经撤回了上周引发关注的《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文件,并明确国资企业在选择云服务时不做强制和排他限制。 今日下午,记者拨打天津市国资委电话,截至发稿时无人接听。 上周,关于天津国资云的一份文件被业内热议,文件要求当地国资企业限定使用特定的云服务,…
#日本 #国产云 #云服务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
【日本拟推“国产云”,列为特定重要物资】
日本政府拟将云服务列为经济安全保障上需要稳定供应的“特定重要物资”,目前已展开协调。为了应对网络攻击,云服务将被视为与半导体和药品一样的物资。将以国内人员能随时应对故障等为条件,力争加强日本企业的“国产云”竞争力。
在日本的云服务市场,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微软和谷歌等3家美国大型企业不断形成垄断化。
日本“公正取引委员会”(公平交易委员会)的资料显示,2020年度,3家美国企业的份额达到60~70%。2011年度仅为5~10%。调查公司富士凯美莱总研的统计显示,海外企业在2020年度的日本国内市场份额中占72%。
利用外资云服务处理政府敏感信息,存在泄露等安全方面的风险。还有观点指出,如果对海外企业的依存度太高,在日本遭受网络攻击之际,有可能无法迅速应对。
日本政府认为,培育国内企业的云服务成为当务之急,并将其列为“特定重要物资”。
“特定重要物资”的对象是国民生活和经济活动赖以依靠的物资。从事被指定物资生产的企业能从政府获得财政支援和减轻利率负担。
要获得政府的支援,必须向主管省厅提出供应和管理的相关计划,并获得认定。日本政府将讨论的方案是,需要以重视安全性、国内工程师团队能随时立即应对作为条件。
作为“特定重要物资”的对象,日本政府此前向执政党列举了半导体和药品等。作为法律依据的《经济安保推进法案》表明重要物资“包含电脑程序”,因此云服务也能列入其中。(日本经济新闻)
【日本拟推“国产云”,列为特定重要物资】
日本政府拟将云服务列为经济安全保障上需要稳定供应的“特定重要物资”,目前已展开协调。为了应对网络攻击,云服务将被视为与半导体和药品一样的物资。将以国内人员能随时应对故障等为条件,力争加强日本企业的“国产云”竞争力。
在日本的云服务市场,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微软和谷歌等3家美国大型企业不断形成垄断化。
日本“公正取引委员会”(公平交易委员会)的资料显示,2020年度,3家美国企业的份额达到60~70%。2011年度仅为5~10%。调查公司富士凯美莱总研的统计显示,海外企业在2020年度的日本国内市场份额中占72%。
利用外资云服务处理政府敏感信息,存在泄露等安全方面的风险。还有观点指出,如果对海外企业的依存度太高,在日本遭受网络攻击之际,有可能无法迅速应对。
日本政府认为,培育国内企业的云服务成为当务之急,并将其列为“特定重要物资”。
“特定重要物资”的对象是国民生活和经济活动赖以依靠的物资。从事被指定物资生产的企业能从政府获得财政支援和减轻利率负担。
要获得政府的支援,必须向主管省厅提出供应和管理的相关计划,并获得认定。日本政府将讨论的方案是,需要以重视安全性、国内工程师团队能随时立即应对作为条件。
作为“特定重要物资”的对象,日本政府此前向执政党列举了半导体和药品等。作为法律依据的《经济安保推进法案》表明重要物资“包含电脑程序”,因此云服务也能列入其中。(日本经济新闻)
Forwarded from 剧终新闻 (剧终)
#网信办 #行政处罚 #滴滴 #个人信息 #罚款 #信息安全 #隐私 #人脸 #明文储存 #截图 #剪贴板
【网信办对滴滴处以80.26亿行政处罚】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8个方面的16项违法事实。
1. 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万条;
2. 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亿条;
3. 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亿条、年龄段信息5350.92万条、职业信息1633.56万条、亲情关系信息138.29万条、“家”和“公司”打车地址信息1.53亿条;
4. 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1.67亿条;
5. 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14.29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780.26万条;
6. 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539.76亿条、常驻城市信息15.38亿条、异地商务/异地旅游信息3.04亿条;
7. 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
8. 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19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网信办表示,滴滴公司,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647.09亿条,数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并且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从最早开始于2015年6月至今长达7年。
网信办还表示,从违法行为的性质看,滴滴公司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履行义务,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
综上所述。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结合网络安全审查情况,应当予以从严从重处罚,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形成强大声势和有力震慑,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运营,促进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对此滴滴表示对处罚内容诚恳接受、并认真完成整改。(网信办1、2)(滴滴出行 @微博)
相关新闻🔗
21-07-02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
21-07-03 滴滴副总裁朋友圈回应:绝无可能把国内用户数据交给美国
21-07-04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左晓栋:“对滴滴审查的重点是重要数据的出境安全风险”
21-07-04 网信办: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
21-07-06 中国监管部门曾表示希望滴滴推迟美国IPO
21-07-10 滴滴回应25款APP被下架:认真整改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21-07-10 涉未充分披露风险 滴滴在美国被起诉
21-07-16 七部门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21-12-03 滴滴启动纽交所退市 拟赴港上市
22-06-06 消息人士:中国将结束对滴滴网络安全的调查,恢复上架及开放新用户注册
22-07-16 滴滴支付未落实实名制等行为被罚427万人民币
【网信办对滴滴处以80.26亿行政处罚】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8个方面的16项违法事实。
1. 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万条;
2. 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亿条;
3. 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亿条、年龄段信息5350.92万条、职业信息1633.56万条、亲情关系信息138.29万条、“家”和“公司”打车地址信息1.53亿条;
4. 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1.67亿条;
5. 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14.29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780.26万条;
6. 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539.76亿条、常驻城市信息15.38亿条、异地商务/异地旅游信息3.04亿条;
7. 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
8. 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19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网信办表示,滴滴公司,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647.09亿条,数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并且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从最早开始于2015年6月至今长达7年。
网信办还表示,从违法行为的性质看,滴滴公司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履行义务,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
综上所述。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结合网络安全审查情况,应当予以从严从重处罚,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形成强大声势和有力震慑,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运营,促进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对此滴滴表示对处罚内容诚恳接受、并认真完成整改。(网信办1、2)(滴滴出行 @微博)
相关新闻🔗
21-07-02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
21-07-03 滴滴副总裁朋友圈回应:绝无可能把国内用户数据交给美国
21-07-04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左晓栋:“对滴滴审查的重点是重要数据的出境安全风险”
21-07-04 网信办: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
21-07-06 中国监管部门曾表示希望滴滴推迟美国IPO
21-07-10 滴滴回应25款APP被下架:认真整改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21-07-10 涉未充分披露风险 滴滴在美国被起诉
21-07-16 七部门进驻滴滴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21-12-03 滴滴启动纽交所退市 拟赴港上市
22-06-06 消息人士:中国将结束对滴滴网络安全的调查,恢复上架及开放新用户注册
22-07-16 滴滴支付未落实实名制等行为被罚427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