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learnerの自留地
59.3K subscribers
13.5K photos
43 videos
63 files
10.3K links
🆕 不定期推送 IT 相关资讯,欢迎关注!

👥 博客群&投稿群&交流群: @NewlearnerGroup

📩 投稿请私信 @newlearner_pm_bot

🔍 频道内容关键词索引 Bot: @newlearner_search_bot

* 未经授权或标注来源,不得转载本频道内容
Download Telegram
#Video #People

Mr.Beast —— YouTube 上最红的创作者的思维方式

或许我们都或多或少看过一些 Mr.Beast 的视频片段,他虽然才 25 岁,却已经创了很多记录:YouTube 上面订阅量最高的创作者、YouTube 上(非音乐类)排名第二和第三的视频都是他的(第一名是 Will Smith 扇 Chris Rock 一巴掌的视频)

就在上个礼拜,一个名为 Colin and Samir 的频道访谈了 Mr.Beast,在这里记录一下:

🔸 他现在只有两个目标:做全世界最好的视频和继续规模化他的零售产品系列 Feastables

🔸 他有一个 MasterMinds 群;他和几个相同水准的创作者每个月都会通话,互相无保留的交流和分享各自学到的新内容和技巧

🔸 主频道上面的每个视频制作成本大概在 500 万美金左右,在广告商的赞助下它还是亏本的,所以需要靠副频道来扶持

🔸 前几年的他像是魔鬼般的着迷于制作视频,现在的他会插入时间去健身还有和女朋友相处

🔸 他自认为他的频道视频价值比现在广告商支付的广告费用来的高出很多,所以他的长期规划是把他的 Feastables 品牌做大,自己形成一个正向的内循环生态,以后就不外接广告了,因为大家也支付不起

🔸 他正在和串流平台谈合作 —— 他希望这两年能尝试做一个十集竞赛 reality tv show

🔸 以前的他很排斥给他的视频带入更多的人设建立,但是在他最近的尝试下发现效果很好,他会继续去突破自己

🔸 他们最近制作的短视频(付钱让人坐飞机去巴黎买一个法棍面包🥖)以往会是一个长视频,这表示了视频作为一个媒介的进化是很快速的

🔸 在他开启 Feastables 品牌时,他阅读了所有零售界传奇的自传,联络上了所有这个行业的知名教授和企业家并且请他们教他所有他们知道的事情

🔸 自从 Colin and Samir 频道制作了上次 Beast Burger(他们旗下的连锁汉堡店)开幕时的纪录片后,Mr.Beast 意识到了纪录片的趣味性。他现在有一个人基本上每天 24 小时都跟在他身边去捕捉他的所有生活工作的瞬间,他打算之后在每年生日的时候放出他过往一年的生活纪录片

在看了他的访谈后,发现他对于「制作视频」这件事情的热情是可以说是无人能敌的。能看到一个人对于一个媒介如此着迷,并且无限制一直去突破自己是一个非常让人欣赏的事情。当然,他也承认说他没有什么生活,也不建议大家去效仿他,但是他非常的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觉得这是很可贵的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 @RollerRolling
30👍12🥰2🥱1
#People #Design #APPLE #Blog #Books

🎨 Jim Nielsen 和他的 Apple 系统图标库

Jim Nielsen 是一位设计师、前端工程师,他的博客我很早就加入了素材库,一直咕咕至今。恰好近期看到一份 Newsletter 介绍了他的项目,今天就来填上这个坑

🏠 Blog

Jim Nielsen 从 2012 年开始在互联网进行博客写作,一直到今天还保持着几天一更的高频率,博文篇幅普遍不长。在他的博客中,前端知识、图标设计、读书笔记都是常客,时不时也会有兴趣、生活、思考相关的内容

你可以通过 RSS 订阅 Jim Nielsen 的博客

🍎 Apple 图标库

iOS
macOS
watchOS

苹果图标库是让 Jim Nielsen 名声大噪的项目,其中包含了数百个不同应用、不同 Apple 平台的图标。作者为这些图标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与搜索支持,点进每一个图标,你也能够看到该图标对应应用的相关信息

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并没有收集每个软件的历史图标,不过能够理解,这是不小的工作量。通过精心设计的图标,我们也能顺便了解一些新软件

📚 The App Icon Book

这是几年前风靡全网的一本书籍,收集了 Apple 系统的一些应用图标,Jim Nielsen 的图标库项目在其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未来书籍的内容还会继续更新,如果你也是苹果应用开发者,可以通过官网投递自己的软件和图标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9👍2🙏1
#People #iOS #APP #Blog #Photos

📩 接读者来稿,他向我们推荐了自己开发的 iOS / macOS 软件作品们

👨🏻‍💻 Jinke Du 和他的作品集

Jinke Du 是一个半独立 iOS / macOS 开发者,虽然目前在公司上班,但在业余时间里已经独立开发了 10 个 App。今天我想通过他的个人主页,介绍一下 Jinke Du 的作品集

🔗个人主页

📝 文章

很难有这么一个 博客,让我觉得语言有趣、干练,而涉猎范围和我如此相像。Jinke Du 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对摄影、消费、开发等话题的思考和看法,篇幅大多不长

我很喜欢其中的一些话:语言是思想的边界 / 别被「这是消费主义陷阱」击倒

📷 摄影作品

Jinke Du 专门做了一个 图库展示页,通过年份划分陈列了自己的摄影作品。外人看照片关注风景、人、构图、曝光,而摄影师忘不掉的是每张照片定格的瞬间、细微之处的浪漫、按下快门时的心情

如果你也对摄影感兴趣,拿起相机,走上街头,一些生活的瞬间会让你手舞足蹈

🛠 独立开发的 APP

行动日 : 一个待办/不办清单应用。
好天气 : 查看现在、未来与过去的天气。
生或死 : 康威生命游戏(Conway’s Game of Life)。
白边框 : 为照片添加边框。
计数器 : 记录一切计数。
卅六问 : 让陌生人迅速相爱的 36 个问题。
猜文字 : 中文 Wordle,在 6 次机会中,通过笔画、笔顺猜出正确文字。
伊摩基 : 用 Emoji 写日记。
相机印 : 为照片添加参数边框(徕卡风格水印)。
机械姬(macOS : 创建机器学习(对象检测)模型训练数据。

💬 开发者的话

为什么我要开发这些 App 呢?因为有些 App 功能太复杂,或者我不喜欢他们的 UI / UX,我就会想开发一个自己理想的 App。

有时候,身边的人也会问我能不能帮他们做个这样的东西,那样的东西,我也会考虑一下,如果是普遍的需求,我就会尝试打造成一个 App。

还有就是,生活会给我很多灵感,与不同的人聊天,经历不同的事,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等等等等,都无形中塑造了我。

有点像见字如面,不过是「见 App 如面」,如果你在使用我的 App,或者浏览我的网站,看我拍摄的照片,也许你也会有种和我交流的感觉,从中应该也可以感受到我大概是怎样的人,我的情感和理念。

我觉得这样很浪漫。

开发 10 个 App 之后的感悟可以有很多,但浪漫,应该是最能概括和我最想传达给你的了。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286🆒2
#Design #Life #People

🧶 minä perhonen 和 TA 们的创意纺织品设计

🔗Web | History

minä perhonen 是由日本设计师 Akira Minakawa(皆川明)创立的品牌,由于创始人对北欧国家芬兰的喜爱,因而使用芬兰语作为品牌名称。今天要介绍的,是他们的历史、设计和织物作品

🧣 织物图案设计

从 1995 年品牌诞生之初,minä perhonen 就专注于织物图案和花纹的设计。皆川明设计下的织物图案风格多样,你可以看到对称、涂鸦、简笔等丰富多彩的图案样式

皆川明还写了 织物设计日记,简单描述了不同织物图案的风格和设计愿景,从中可以一窥他的美学体系。最后,这些美丽的织物图案同样可以作为壁纸使用

👕 衣物与时尚设计

设计好了织物图案,下一步一定是制作衣物本身。minä perhonen 展示 了他们的设计成品,并寻找模特制作了上身照、视频。我最喜欢的是每个衣物系列中的文字描述,它们就像一首首优美的诗,传递出品牌对自然和设计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each is every" and "every is each."
The world exists in all, while existing in each.


One design is connected to other designs, creating a place called living,
and each design nurtures comfort in its own place.


🛋 家居生活

minä perhonen 将对于织物的美学,继续带到了对 家居日用品 的设计中来。在这个系列中,你可以找到有关起居室、厨房、书籍、文具、桌面摆件、摄影作品有关的各种有趣的玩意儿

皆川明在创立品牌时,想要把它做成百年品牌,因而在从事品牌活动时始终怀着未来一百年的愿景:思考通过设计可以为未来做些什么。生活需要设计,生活也最接近未来

👀 有条件的话,大家可以去往他们线下的门店亲自感受(品牌历史中有门店的详细介绍),或从网上购买他们的设计作品。我自己喜欢在周末逛逛这样的生活馆,拉近自己与设计的距离,临走时带几件小玩意把玩,或是送伴手礼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 关联阅读:Nendo - 简约为本,不失创意的设计室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04👏2
#People #APP #Blog

🐈 中村拓人和他的软件作品

相信频道许多 macOS 用户都了解过 RunCat 这个可爱的菜单栏项目,它的作者正是今天要介绍的中村拓人。中村拓人开发了许多有趣、实用的软件,还记录了一些开发心得

⚙️ 软件

你可以在 这里 看到中村拓人开发的全部软件项目,其中包含一些开源项目、macOS 以及 iOS 软件。在中村拓人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他第一次接触 iPhone 3G 并决心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软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 macOS 菜单栏跑动的猫 —— RunCat,此外他还开发了许多 macOS 系统实用工具(类似 One Switch)以及文字、图像、动画处理工具

中村拓人的 iOS 开发不再专注于工具属性,而是关注起 MIDI 键盘、日常轨迹、拍照等更加生活化的场景。此外,他还开发了几个 Web 工具项目

✏️ 博客文章

中村拓人的 博客 主要记录了他开发 macOS 和 iOS 软件中积累的一些心得,如果你也恰好在使用 SwiftUI 开发苹果生态软件,可以阅读一下

🔮 其他

除了程序开发,中村拓人还有一些其他的爱好,譬如 解密数学绘图 等。他还在我的世界中通过红石电路搭建了文字处理器、音乐游戏机等,你可以在他主页的最下方找到相关视频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6👍5
#People #Design #Music

👨🏻‍💻 Kay van den Aker 和他的原型设计作品集

🔗Web

近期在逛 Anyway 的时候,看到了位于瑞典的原型设计师 Kay van den Aker 的作品,让我眼前一亮,于是想要把他的主页介绍给大家

主页展示了他的社交平台信息以及此前完成的设计作品,我挑选其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说一说

🎵 Tiles

现在大家听歌大多通过冰冷的触摸屏和数字流媒体,而 Tiles 旨在还原人与音乐物理交互的感觉。用户使用时通过手指扫动,选择想要听的专辑或单曲,然后按下播放

交互的渲染视频动画行云流水,让我十分心动。它让我想起了 iTunes 里面的 Cover Flow,还有 iPod 的 Click Wheel 硬件设计。果然好的交互体验离不开软件和硬件的共同发力,个人希望这样的摆件能够真正实现批量生产

🎛 Tech Explorations

在技术探索合集中,Kay van den Aker 展示了一些副业项目,包含通过超宽频雷达监测人体、红外触摸条、触控板等等。通过单片机等硬件,作者在不断探索新的交互方式

此外,作者也在 AI、远程、汽车等领域持续研究,期待他后续能做出更有趣实用的项目

👀 Kay van den Aker 痴迷于探索人和硬件实体的交互可能性,做出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但完成度比较高的恐怕只有 Tiles。设计的魅力就在于愉悦眼球,原型设计更是如此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0👍1
#People #Design #Life

🧩 atelierAnchor 锚坞:探索「得意黑」字体背后的设计工作室

🔗Web

之前看「得意黑」字体相关的 公众号文章,了解到了设计工作室 atelierAnchor 锚坞 和他们的作品,令我喜不自胜,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工作室

📍 关于

锚坞是一家以技术为基石的设计事务所,我们力求在复杂多变的创意行业里,为客户提供绝妙的想法和可靠的执行

在平面、字体、动效等领域的丰富经验促使我们时刻关注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并广泛运用在展览、艺术、研究、出版和商业项目中

我们关注跨学科跨文化的设计实践,倡导建设聚焦新技术新思想的多元创意社区

📠 字体

得意黑 延伸自 Bilibili 百大 UP 主 oooooohmygosh 的商业项目,由其与 atelierAnchor 锚坞共同创作开发,并于 2022 年底以开源形式发布

得意黑是一款在人文观感和几何特征中寻找平衡的中文黑体。整体字身窄而斜,细节融入了取法手绘美术字的特殊造型,较为适合用作标题

📘 杂志

dash 是关于文字的视觉文化志,不定期更新。每期都会择取一个主题,通过独特的编辑思路和设计形式呈现给读者。工作室希望能发现司空见惯中的不同寻常,连结跨领域、跨文化的声音,为创作者提供更广泛、更巧妙、更多元的视角

dash 通过电子版和实体书两种媒介发行

💡 设计作品

Arcade Project 拱廊计划 是一家来自南京的独立书店,主理人深受先锋派艺术的影响,希望拱廊的实体空间能够超越单一业态的限制,成为这个时代的严肃思想、有效知识、以及真实经验得以展示的剧场;构筑一个不止于书本,更是激发真诚与激情的场所

以前苏联先锋派艺术家利西茨基的名作「红色楔子攻打白军」作为艺术风格,在字体上选取了由 atelierAnchor 锚坞开发的字库产品「会战宋」作为整个品牌识别的核心,在物料设计中大量运用与「楔子」相同的构成形式,立体的楔子被投射至物件之中、文字之间、平面之上,红色则作为主题色贯穿始终。将红色楔子「突破、构筑、指意性」的意向延伸至空间、平面以及线条之中

当我第一次坐在小康咖啡合作社,通过吧台窗户向外望去,拱廊计划和它的红色闯入了我的眼睛。从小小的门走进去,二楼豁然开朗。人们在这里阅读、对谈、喝酒、弹唱、跳舞,拱廊用红色楔子诠释了人们的生活如何与文化相结合,在这里我找到了无可替代的归属感,它是所有人的公共空间

正如我之前所写:“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正在拱廊计划喝酒。一群人热烈地学习摇摆舞,其他的人则抱起了吉他,开始弹唱李志、痛仰、赵雷、崔健的歌,好不快乐。”

于是,当我又坐在小康的吧台,身边从北京来的情侣向我打听先锋书店怎么样。我指了指斜对面那个红色的角落:“你们或许可以去那里看看。”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81
#People #App #iOS #macOS

💻 lo.cafe 和他们开发的 Apple 软件们

🔗Web

😜 初听 lo.cafe 这个名字,你或许会想到 lofi 音乐网站,频道之前也介绍过很多。但实际上它是全栈工程师 Igor Marcossi 和其余两个伙伴一起创立,专注于打造 Apple 应用的聚集地

🌟 NotchNook

NotchNook 就是之前介绍过的 NotchDrop 的同类软件,但它诞生得更早(原创创意),也具有更加丰富的功能

除了方便的存放和 AirDrop 之外,NotchNook 真正地将 Mac 的刘海变成「灵动岛」。你可以在其中展示音乐播放、锁屏、亮度调整等多种选项,并体验到不错的动画效果

🌟 Winston

Winston 是一个 iOS 原生的 Reddit 第三方软件,同时也是一个开源项目。你可以在 Testflight 或者 AltStore 安装它

自己并不是 Reddit 重度用户,但从官网的描述来看,细节和主题都做得十分精致,欢迎下载试用

👀 本来还想体验一下 lo-rain,看名字应该是一款 macOS 白噪音软件,但似乎无法跳转到正确的页面。此外,作者还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有待实现。总体来讲,他们的软件注重设计、质感不错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 关联阅读:

1️⃣ MagicNotch:刘海屏内置快捷键
2️⃣ NotchDrop:将你的 MacBook 刘海变成一个方便的文件传输区域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9
#Blog #People

📩 接读者来稿,TA 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网页「展览角」

🛋 Tevin Zhang 和 TA 的 Curated Corner

🔗Web

很高兴看到读者 Tevin Zhang 再次来稿,和我们分享了他的赛博角落。在这里,你能够探索和发现专属作者自己的领域宝藏,从而一窥本人的见解和想法

📝 页面概述

- Digital
- Audio
- Visual
- Experiences
- Everything else

💡 其中涵盖了数码、音频、视觉等多个方面,作者精选了一些不错的相关课程、文章、网页、科普、格言内容,感兴趣的话可自行前往查看

👀 喜欢阅读这样的「精选集」,它可以快速提供他人视角下的同一领域的信息差。相比于目前流行的内容精选类 newsletter,个人网站的 Curated Corner 更加能够经受时间考验,也更加能反映个人的视野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82
#Blog #Web #Tools #People

🔭 汉洋和朋友们的全世界建模项目 Funes World

🔗Web | Blog

忘记从哪篇文章开始看 汉洋老师 的文字了,后续陆陆续续地读着,着了迷。他的文字不只是在讲述事实、洞悉社会和现象,更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叙事性和人文关怀。用音乐歌手来形容汉洋老师,应该是莫西子诗、是左小祖咒、是白水

🔦 Funes World: Modeling The World

这个项目由汉洋和其他几个朋友共同发起,目标是建模全世界,成为人类永恒的博物馆,为真实世界做个备份

在数个月的时间里,团队走访了中国、土耳其、韩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对其中的景观、地标进行了充分地建模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建模的方法和沿途的感受,用真挚的文字详细记录下来。漫长的旅途中,陪伴团队的不只是忠实的记录,更有个体的感受

💡 我为什么加入 Funes:为我们铁证如山的未来

汉洋在 这篇文章 中详细阐述了团队开启这项计划的动力和愿景,让我想起了影视飓风的两则视频 (1 , 2)

官网说:我们可能是最后一代有幸充分体验过这个物理世界的人,想想网络空间正在以多快的速度接管有形空间

写这篇推送的早晨,有个朋友买了一只机器狗,大家十分开心,说如果有一天它能代替我们去上班就好了。是啊,我们热衷于在小红书交换消费经验,热衷于在知乎推特大声嚷嚷前沿理论和热点,热衷于买一只机器狗而非生物狗陪伴自己

我们热衷于宏大叙事,忽视了询问自身感受,忽视了我们生活的社区、故事和朋友。Funes World 提醒了我们「记录的力量」,呼唤我们走出家门、走出算法世界,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影像留存世界、用心感受周围、用文字呼唤人文

我们的认同与信念,不仅限于这样宏大的故事,更是面向它存在于它的人民心中的回忆与信念。这种信念不是为了让我们留在过去,而是为了让我们更踏实地向前走。我们的记忆固若金汤,所以我们的未来铁证如山

在这个被对立、消费、装逼、算法裹挟到密不透风的世界中,音乐、自然世界、理想主义是最后的孤岛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5🥰1
#Web #Tools #Design

💡 Making Software:为软件设计者和开发者提供的参考手册

🔗Web

如果你对我们的 #People 专栏还有印象,那么一定会记得 Bartosz Ciechanowski 和他的 博客。后者致力于用简单直接美观的网页设计,交代物理、数学和工程上的事情。今天要介绍的 Making Software 也属于这一类

🧠 你有没有了解过触摸屏的工作原理?为什么高斯模糊叫高斯模糊?Making Software 旨在利用网页动画帮你科普这些信息,它不会教你如何真正地开发软件,而是解释你日常使用的东西是如何运作的。Interesting.

🗂 首页提供了详细的内容目录,涉及了像素点色彩、字体、着色器、人工智能、压缩和数据、网络、编译器等等方面。所有内容都通过 Figma 设计和编写,作者称有望于今年欧洲夏季的时候推出

💰 未来 Making Software 将首先通过 PDF 的形式线上发布,现在加入 waitlist,大部分内容将对你免费。正式发布后,作者考虑收取少部分费用以线上分发,目前还没有考虑好是否退出实体书

👀 无论如何,我对于 Making Software 的发布非常期待,喜欢这样简洁优雅的设计,让我们一起等待!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2👍41
#Health #Life #Web #People

🏃🏻 NO DAYS OFF:Adrien Friggeri 和他的跑步可视化网站

🔗Web

👨🏻‍💻 频道其实每年都在讲「坚持」和「记录」的力量,在空闲时间写点文字这件事,我们做了 6 年。抛开质量不谈,至少表达出了我们的真实想法。近期主编推荐了一个坚持跑步 10 年的人做的网站,震撼之余和大家一同分享

💪 Adrien Friggeri 二十多岁才开始爱上跑步,先是跑跑歇歇,在 2015 年 7 月 11 日那天脑中突然有个想法:能坚持每天跑下去吗?就这样,他风雨无阻地跑了 10 年

🗺 10 年间,他一共跑了 11907 英里,用时 1826 小时,最远距离是 33.67 英里。他的足迹遍布七大洲,包括南极。每一次跑步都是一次新的冒险,从每一次经历中都学到了不同的东西

💡 借着 10 年这个里程碑,Adrien Friggeri 想要做一个网站记录自己的跑步数据,并把它叫做「NO DAYS OFF」—— 他过去 10 年的真实写照。我被网站的极简设计和可视化深深折服,也更加相信长期主义的力量。如果你对网页设计感兴趣,开发用到的项目就在网页底部

💦 步履不停,让我们一起享受出汗带来乐趣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 关联阅读:

1️⃣ 我的跑步感悟
2️⃣ Running Page:打造个人跑步主页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73
#Blog #Design #AI #People

🎨 fenx 和 TA 的 Design Fragments 小窝

🔗DF | Blog | LLM Things

🧑🏻‍💻 fenx 老师和我在 22 年就认识了,那之后 TA 一直在频道同步更新自己的 Design Scenes 设计周刊,直到停止定期更新。fenx 跟我说周刊的更新挤压了自己的生活,之后想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 所以 Design Fragments 就是这段时期的产物,近期 fenx 发布了子项目 LLM Things,制作了一些和 AI 厂牌相关的数字贴纸,玩了一些梗,我喜欢这样松弛的创作和表达

💻 这样的贴纸有趣到很多人愿意将它们贴在自己的电脑上,我有个朋友把自己的 MacBook 贴得满满当当,充满了个性。而我一直比较偏向于原教旨主义,喜欢把电脑、汽车等物件尽量保持它们干净的原样;我不大擅长让别人从物件或外表就看透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更喜欢通过交流让陌生人认识到我身上的点。见仁见智

👀 而 Design Fragments 是 fenx 日常的碎片化收集和表达,类似于 Anyway FM 的「安妮薇看看」,后者恰好也是我们的伙伴 Clu 参与运营的。它们关注的领域也比较重合,也就是 Tech 或者 Design 领域有趣的人和事

❤️ 老实说,我很喜欢 fenx 做的这些网页,爱设计的人,自己的主页一定要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人总是逃不出视觉动物的局限,有这么多人愿意为我们带来好的中文设计内容、传播自己的审美,是非常好的事情。最近看到 锚坞 的创始人 Willie Liu 要在线下做一个「玩字展」,创作的下一个美好阶段

💡「XXX 和 TA 的 XXX」专题旨在挖掘一些不那么大众的开发者、设计师、生活爱好者,并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作品。大家可以通过 #People 这个 Tag 阅读本专题的往期内容

频道:@NewlearnerChannel
10🥰1